【文保先驱】梁思成先生与中国文物保护思想
【文保先驱】梁思成先生与中国文物保护思想
【文保先驱】梁思成先生与中国文物保护思想,保护古建筑申请,古建筑保护工程,古建筑保护思考中国建筑既是延续了两千余年的一种工程技术,本身已造成一个艺术系统,许多建筑物便是我们文化的表现,艺术的大宗遗产。除非我们不知尊重这古国的灿烂文化,如果有复兴国家民族的决心,对我国历代文物,加以认真整理及保护时,我们便不能忽略中国建筑的研究。
梁思成(1901—1972)先生是我国杰出的建筑史学家、文物保护家、建筑教育家、建筑师。作为我国第一批从西方学成归国的现代建筑师,梁思成先生对我国整个建筑学领域都有开创性的贡献,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之父。
梁思成先生毕生致力于我国古代建筑的研究与保护,是中国建筑史学、文物保护学科的开创者和奠基者。
梁思成先生是中国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的长子,1901年4月20日出生于日本东京。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高等科。1924年,与未婚妻林徽因一起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求学,获建筑学硕士学位。
1925年,梁启超先生将《营造法式》寄送给梁思成。这本图文并茂的古书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对梁思成先生后来致力于中国建筑史学的研究产生了影响。
1928年,梁思成与林徽因完婚并回国,在沈阳东北大学创立了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第一个建筑学系。
1931年,朱启钤聘请梁思成担任营造学社的法式组主任。凭借着中国传统文献的研究功底,凭借着在美国学习到的西方建筑学基础和测绘制图能力,梁思成将中国文献学研究与西方建筑测绘调查相结合,形成中国建筑史学研究的“二重证据法”,正式建立了中国建筑史学的研究方法。
在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梁思成先生发表了《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修理故宫景山万春亭计划》《故宫文渊阁楼面修理计划》《杭州六和塔复原状计划》《曲阜孔庙之建筑及其修葺计划》等多篇反映其早期古建筑保护思想的文章。
图/营造学社辗转南迁,图为西南联大时期的教授之家。后排左起:周培源、陈意、陈岱孙、金岳霖;前排左起:林徽因、梁再冰、梁从诫、梁思成、周如枚、王蒂澂、周如雁
梁思成先生保护思想的形成是以他对古建筑价值的认知为基础的。梁先生加入营造学社后,一改以往以文献研究为主要依据的研究方法,开始关注古建筑本体,进行了“十余年来对于文献术书及实物遗迹互相参证之研究”。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梁先生注意到了各地古建筑岌岌可危的状态,开始思考古建筑的保护问题。此外,梁思成先生还先后参与了故宫文渊阁、景山万春亭、曲阜孔庙等多项重要古建筑的保护修缮工程,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并提出了体系化的保护修缮思想。
以往的重修,其唯一的目标,在将已破敝的庙庭,恢复为富丽堂皇,工坚料实的殿宇,若能拆去旧屋,另建新殿,在当时更是颂为无上的功业或美德。但是今天我们的工作却不同了,我们须对于各个时代之古建筑,负保存或恢复原状的责任。
梁思成先生打破了延续千余年的“重塑金身”的传统,为古建筑的修缮定下了以“保护”为主线的基调,提出修缮的根本目的不是“拆旧建新”,而是为了使旧建筑寿命延长。此外,梁先生还主张只有在充分且深入的研究基础上,才能对古建筑展开修缮工程。
可分为二大类,即修(repair)及复原(restore)是也。破坏部分,须修补之……有失原状者,须恢复之。
梁思成先生将古建筑保护修缮工程中面临的问题分为“修”和“复原”两大类,明确提出了古建筑保存现状与恢复原状的保护思想。梁先生认为将古建筑恢复原状的问题较为复杂,因此修缮工程应以保存现状为主。若要“恢复原状”,则应基于现有遗存分析、法式考证和同时期同地域实物参照等研究。除非对原物形制有绝对的依据和把握,不宜轻易“恢复原状”。
在设计上,我以为根本的要点,在将今日我们所有对于力学及新材料的知识,尽量地用来,补救孔庙现存建筑在结构上的缺点,而同时在外表上,我们要极力地维持或恢复现存各殿宇建筑初时的形制
20世纪初,现代建筑技术和材料逐步被引入国内。梁思成先生认为使用现代技术和材料可以十分有效地解决古建筑面临的各种结构问题,但同时也提出,现代材料的使用不能改变古建筑的外观,需在不露明处使用。
在我国古建筑保护工作启动之初,梁思成先生为工作原则及思想的建立做出了突出贡献。在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梁先生提出了保存现状、恢复原状的保护思想,并且关注到了现代建筑技术和材料在古建筑保护修缮中的作用及影响。
直至今天, 我还是认为把一座古文物建筑修得焕然一新,犹如把一些周鼎汉 规用擦铜油擦得油光晶亮一样, 将严重损害到它的历史、艺术价值。
20世纪60年代,梁思成先生发表《闲话文物建筑的重修与维护》,把“整旧如旧”与“焕然一新”相对比,系统性地提出了整旧如旧的古建筑保护思想。梁先生认为,千百年岁月留下的痕迹赋予了古建筑“一种与它的高龄相适应的面貌,表现了其特有的品格和个性”,古建筑的“历史性和艺术性是和这种品格、个性、面貌分不开的”。
在这一认知基础上,梁先生提出,在进行古建筑保护修缮时,要做到“旧的部分除了从内部结构上加固,或者把外面走动部分归安之外,尽可能不改,也不换料”,从而使得保护修缮后的古建筑“要能做到给人以‘老当益壮’,而不是‘还童’的印象”。
美军在欧洲作战时,每团以上都有‘文物参谋’——都是艺术家和艺术史家,其中许多大学教授协助指挥炮火,避免毁坏文物。意大利 San Gimignano之攻夺一个小小山城里林立着十三座中世纪的钟楼,攻下之后,全城夷为平地,但是教堂无恙,十三座钟楼只毁了一座。法国 Chartres著名的大教堂,在一个德军主要机场的边沿上,机场接受了几千吨炸弹,而教堂只受了一处,仅仅一处(!)碎片伤。
在战争时期,梁思成先生力主关注文化遗产的安全。1945年,梁先生主持整理了《战区文物保存委员会文物目录》,编制了中国日占区文物古迹目录和地图。1948年,梁先生又主持整理了《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这两份目录极大保障了战争中古建筑的安全,也为50年代的文物普查和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制度奠定了基础。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思想自20世纪初产生以来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发展,逐渐走向完善,在这一过程中梁先生起到了重要作用。1961年颁布的《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的指示》正式将恢复原状或者保存现状的原则纳入到国家文物建筑保护政策中。《革命纪念建筑、历史纪念建筑、古建筑、石窟寺修缮暂行管理办法》(1963年)重申了这一原则。至此,梁先生提出的“保持现状或恢复原状”原则在政策层面被确定了下来。
梁思成先生的古建筑保护思想在国内成为了指导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其成就也获得了认可。1947年,梁思成先生于普林斯顿大学被授予荣誉博士学位时,该校将梁先生评价为:“一个创造性的建筑师,同时又是建筑史的讲授者,在中国建筑历史研究和探索方面的开创者,和恢复、保护他本国建筑遗存的带头人”。
梁思成先生的建筑遗产保护思想受到欧洲、美国、日本等遗产保护思想的一定影响,但也针对中国当时的社会情况及文化背景做出了适应性调整,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思想的产生及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
此外,梁思成先生在建筑教育方面也有突出建树。早在20世纪20年代从美国学成回国后,就在东北大学创立了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建筑学系。在营造学社工作期间,他先后培养了莫宗江、刘致平、罗哲文等后来活跃在建筑教育、文物建筑保护领域的重要专家。20世纪40年代又主持建立清华大学营建系,并常年担任系主任,为我国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建筑师、规划师、建筑教育家、建筑史学家和文保学者。
作为中国建筑史学的宗师,梁思成先生是我国文物保护原则及制度最重要的奠基人。
时至今日,文物保护已经延伸为文化遗产保护的概念,对文物范畴和价值认知都有了很大的扩展,保护的技术方法也有了巨大进步。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愈发意识到梁思成先生在上个世纪创立建筑史学、文物保护学科时的高瞻远瞩。梁思成先生所创立的中国文物保护思想仍对今天的学科研究方法、保护基本原则、历史城市保护和文化遗产学都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任中国营造学社法式组主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通讯研究员及兼任研究员
受聘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任联合国大厦设计顾问建筑师,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赠授文学博士
先后担任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委员、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理论与历史研究室主任、北京市城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1]本文部分摘自《中国文物古迹保护思想史研究文集》(主编:吕舟,待出版)中《梁思成先生建筑遗产保护思想研究》一文,原文作者李芃芃。
[2]梁思成先生《北平文物必须整理与保存》《闲话文物建筑的重修与维护》等论著谈及保护思想时,多用“文物建筑”一词来指代其研究和保护的对象。考虑到“文物建筑”这一概念在时间维度上既包含古建筑、又包含近现代建筑,而梁先生的保护思想主要针对古建筑展开,是故本文论及梁思成先生保护思想时,使用“古建筑”一词来指代其研究和保护的对象。
[3]吕舟.梁思成的文物建筑保护思想[C]//建筑史论文集(第14辑).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3-31,276.
[4]高亦兰,王蒙徽.梁思成的古城保护及城市规划思想研究[J].世界建筑,1991(1):60-69.
[5]高亦兰,王蒙徽.梁思成的古城保护及城市规划思想研究(二)[J].世界建筑, 1991(2):60-64.
[6]高亦兰,王蒙徽.梁思成的古城保护及城市规划思想研究(三)[J].世界建筑, 1991(3):64-70.
[8]高亦兰,王蒙徽.梁思成的古城保护及城市规划思想研究(五)[J].世界建筑, 1991(5):62-67.
[9]楼庆西.重读梁思成的文物建筑保护思想[C]//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四辑).中国紫禁城学会:中国紫禁城学会,2004:7.
[11]朱涛.梁思成与他的时代[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13]高天.中国文物建筑保护历程:不改变文物原状的理论与实践[D].北京:清华大学,2010.
[14]陈曦.建筑遗产保护思想的演变[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6.
[15]梁启超.新史学[M]//梁启超全集(第二卷).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16]梁思成.中国建筑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
[20]刘守柔.清末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兴起与演进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4.
[21]梁思成.北平文物必须整理与保存[M]//梁思成.梁思成全集(第四卷).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3]朱自清.文物·旧书·毛笔[N].大公报(天津版).1948-03-31(第三版).
[24]尤嘎·尤基莱托.建筑保护史[M].郭旃,译.北京:中华书局,2011.
[26]蔡方荫,刘敦桢,梁思成.故宫文渊阁楼面修理计划[J].中国营造学社汇刊,1935(4):78-87.
[29]梁思成.中国建筑史[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
[30]梁思成.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议[M]//梁思成.梁思成全集(第五卷).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60-81.
[32]梁思成,林徽因.古建序论:在考古工作人员训练班讲演记录[J].文物参考资料,1953(3):9-30.
[35]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的指示[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1961(4):89-90.
[36]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革命纪念建筑、历史纪念建筑、古建筑、石窟寺修缮暂行管理办法[Z].1963-08-27.
[38]吕舟.文物建筑的历史价值与保护[D].北京:清华大学,1989.
[39]费慰梅.梁思成与林徽因:一对探索中国建筑史的伴侣[M].曲莹璞,等,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7.
相关文章
- 2022公务员申论热点之传统的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 行业标准《民用建筑渗漏修缮技术标准》正在征求意见本月26日截止
- 2021古建营造技术保护与发展(李庄)座谈会举行
- 广州保护传统中轴线米
- 说走就走 文物古迹与金秋风光在向你招手
- 旅游演艺创新绽放数字化建设规划
- 体验古建营造魅力 让青少年爱上“中国造”
- 这个警示牌有创意罗马古建保护
- 能量释放:布鲁克吉他12周年V12正式首发 与S25并称入门双杰
- 纪录片《我在故宫六百年》将播 聚焦古建修缮保护
- 保留“原汁原味” 历史建筑保护“青岛样板”这样打造
- 怀化学院:对“杨家大院”古建筑进行数字化保护
- 浙江人气高的古建筑已有400多年历史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一场大火再次敲响文物保护警钟……
- 筑讯商城领行业之先:全球性建筑供应链生态服务平台正式开放
- 广东开平保护修缮赤坎华侨古镇600多座骑楼
- 保护古村文脉瑞典古建筑保护
- 部分低级别文物因持续大雨受损山西省积极探索解决之道——为文物古建“遮风挡雨”
- 上海历史建筑保护打出“组合拳” 累计公布优秀历史建筑1058处
- 为什么要保护城市中的古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