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赋能古建筑保护 宁波镇海为历史建筑办“电子身份证”
数字化赋能古建筑保护 宁波镇海为历史建筑办“电子身份证”
数字化赋能古建筑保护 宁波镇海为历史建筑办“电子身份证”,古建筑保护时评,保护古建筑公告,保护古建筑课件央广网宁波10月28日消息(记者陈金莲 通讯员沈珂驰)“目前,我们已完成全部测绘建档及安全排查鉴定工作,全区58处历史建筑全都有了专属‘电子身份证’。”近日,在宁波镇海区历史建筑测绘建档专项成果总结会上,负责该项工作的宁波上航测绘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沈立祥汇报说。
历史建筑是城市文化“活的记忆”。在宁波镇海现有历史建筑58处,建筑面积总计42438平方米,包括特色民居、家族祠堂、名人故居等,它们多建于明清时期,以木结构为主,大部分为合院式建筑,是展现江南水乡村落文化、群居聚居文化和江南建筑历史发展风貌的重要遗产和资源。
自今年7月5日起,镇海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为期三个多月的历史建筑测绘建档及安全排查工作,通过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融合倾斜摄影无人机、全景相机、机载激光雷达等设备,对全区58处历史建筑进行全方位数据信息采集,并按一比一的比例,后期制作出高精度、高度还原的三维点云模型。基于该模型,工作人员就能获取历史建筑的平立剖面图、大样图纸与各项建筑信息。
与传统测绘方式相比,这一作业方式实现了空地一体化联合测绘,既提升了作业效率,节省了人力物力,也提高了作业精度,为数据成果提供可靠保障。“单个站点的测绘精度精确到2毫米,单处历史建筑的整体测绘精度精确到2厘米。”沈立祥介绍说。
在此次历史建筑测绘建档工作开展的同时,镇海区还对辖区内约600处50年以上历史的传统建筑进行了系统地摸排,筛选出具有保护利用价值的建筑,并为其进行一对一建档,为下一步的保护修缮及活化利用打好坚实基础。目前,该区已完成传统建筑建档203处。
“历史建筑测绘建档工作的开展,将为后续历史建筑的迁移与复建、修缮与保护、活化与利用等工作提供详实的基础数据,是历史建筑保护工作的重要保障。”镇海区建设交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对测绘建档成果进行进一步的完善,计划在11月底前通过省厅验收并统一纳入全省历史建筑数据库,与住建部相关系统实现联网。”
相关文章
- 长期写常州本地企业项目可行性报告
- 青州市庙子镇志愿者助力河长制共建幸福河
- 数字化转型推动要素分配体系新变革
- 古建保护重在“魂”而不是建筑本身
- 城乡建设:如何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
- 钢筋工程质量精细化管控结合图片一看就懂了
- 援外“文物医生”:妙手匠心修复文化遗产
- 文山新增州级文物保护单位39处
- 古村重焕光彩 积分撬动治理
- 消失的瑰宝——正定隆兴寺大悲阁宋代壁塑
- 郑俊雄:保护好利用好古建筑 走出一条具有海丰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 世界水日:关注默默流淌的地下资源
- 保护古村文脉瑞典古建筑保护
- 北京古建修缮这些年古建园林保护
- 山西“中国古建艺术馆”获得立项(图)
- 过年想笑闭眼选它古建保护工作
- “米寿翁”的理想之光——古建筑保护大师阮仪三教授专访
- 增强责任感全力抓推进抓落地 尽快打开古城保护工作新局面
- 感受数字之都魅力 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体验周25日开启
- 寿光市政府领导调研古建筑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