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古建保护

古建保护

昆明老建筑保护案例古建筑保护大棚

中国古建网2023-01-17古建保护怎么保护古建筑
古建筑保护大棚,怎么保护古建筑,古建筑保护要求,昆明老建筑保护案例古建筑保护大棚,古建筑保护大棚,怎么保护古建筑,古建筑保护要求昆明市大富春街51号,有一座建于民国19年,坐西朝东的硬山顶走马转角楼,相信这座典型的滇中风格建筑很多人对它的

昆明老建筑保护案例古建筑保护大棚

昆明老建筑保护案例古建筑保护大棚,

  古建筑保护大棚,怎么保护古建筑,古建筑保护要求昆明市大富春街51号,有一座建于民国19年,坐西朝东的硬山顶走马转角楼,相信这座典型的滇中风格建筑很多人对它的历史都不甚了解,提到这座大宅就不得不提原滇军师长何世雄,毕业于陆军讲武堂的何世雄与朱德、范石生是同窗,并参加过北伐战争,而这座大宅就是当年何世雄的私宅,将军楼因此得名,同时,民国时期的达官显贵也常聚于此,曾是昆明城内的“风云”之地。

  抗日战争期间,将军楼因战乱易主,著名华侨资本家舒子烈先生成为其第二任主人,后又几经易主,饱经沧桑,近几年还以紫藤阁为招牌用作餐馆经营。鉴于对历史建筑的保护,餐馆经营已被叫停,并得到了多次修复。

  修复工作虽然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但现在看来,无异于推倒重建,如今的将军楼已没有了原来的历史厚重感,俨然成为一座新建的老式风格民居,且与四周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格格不入。

  聂耳一声虽然短暂,但他却为所有国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精神财富,从云南走出了这样一个充满爱国主义情怀的音乐天才,聂耳所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自然也成了所有云南人的骄傲。

  聂耳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在昆明度过的,目前甬道街73号,就是聂耳故居的所在地。据考证,这座老宅建于光绪年间,不仅聂耳父亲的成春堂药铺开设于此,聂耳也出生在这座小楼,并在这条小街生活了很长时间。

  如今的聂耳故居已经成为极具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聂耳故居陈列馆,但在此之前,这间老宅差点就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中。由于聂耳故居年久失修,加之文明街片区改造,拆迁过程中聂耳故居的主体尽被强行拆除。而面对这座相关部门公开承诺过“不会拆”的历史建筑被夷为平地,五华区文物保护局坚称不是拆,而是“落架大修”。

  值得庆幸的是,在各方的质疑声中一座崭新的聂耳故居在原指重新建成,并变身成为介绍聂耳生平事迹的爱国主义教育展览馆。变身后的聂耳故居向市民免费开放,并使用了大量的声光电技术,生动地展示了聂耳短暂却精彩的一生,但陈列管内大多是一些文字或图片的资料展示,实际的教育意义并不是很大,再加上声光电等科技手段的大量运用,无疑加大了运营成本和维护费用。但在昆明这个名人故居变身餐馆已经成为习惯的城市,聂耳故居得以幸免,无不让人感到欣慰。

  如今位于昆明文庙街的昆明文庙,是清康熙29年修建的,前后历经三百多年历史,其鼎盛时期方圆1.8平方公里,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文武官员至此必须下马,是当时拜祭孔子、教书育人的场所。

  令人忧心的是,现在的文庙几乎已经被的中老年人和小商贩占领,到处充斥着麻将声和歌舞声,当年墨海翰林的文化品位几成笑谈,而作为云南历史上思想文化的发源地,政府有关部门决定对文庙进行整体的恢复重建,将尽量恢复传统文庙的原貌,重新找回文庙昔日的风采。

  文庙恢复重建方案提出之后,由于资金问题工程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已经拖了6年时间,文庙恢复重建项目再次列入“十二五”规划,市第十次党代会再次将文庙的恢复重建提上议事日程,并确定引入BT模式保证融资渠道。重建后的昆明文庙将成为市民终生教育的学校,宣传党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中心、群众文化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展示中心、基层群众文化骨干的指导培训中心,成为昆明民族文化基因库。

  不过,原定于今年8月便可重现原貌的文庙,以现在的情况看,似乎还得“蹉跎”几年吧。

  始建于1909年的云南陆军讲武堂,培养造就了一批杰出的军事将领,如朱德、等。在护国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一大批讲武堂师生为国捐躯,舍身成仁,在近现代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陆军讲武堂创办于1909年,至1928年共办19期,毕业学员达4000余人。每期一年半至二年,分步、骑、炮、工四个兵种,更在第15期开始招收归国华侨和朝鲜、越南等外国国留学生,是我国最早的培养新式陆军军官学校之一。

  现存讲武堂的主要建筑,是一院规模宏大的中国传统走马转角楼,呈正方形,四角有拱形门洞可供出入,黄墙黑瓦显得庄重严肃。解放后,这座建筑经多次修缮,保存较为完好,而为了延续陆军讲武堂培养优秀人才的历史传统,市政府决定将陆军讲武堂旧址改建为昆明市青少年宫,现在的陆军讲武堂已经成为一个为青少年服务的科技、文艺、教育园地,继续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百年历史的讲武堂仍在发挥余热,似乎为它找到了合适的归宿。不过,眼下的讲武堂旧址并未全貌呈现,尤其是后院,尚有几家餐馆经营,加之地处闹市,后院似乎已经成为车主寻找停车位的“暗语”。

  1921年至1922年,朱德曾任云南省警察厅厅长,而目前位于小梅园巷3号的一所小院,就是原来朱德到云南任职时的居所。这座小院由4栋建筑围合成“一颗印”式典型的昆明民居,朱德曾为这座老宅题名“浩园”。

  为了保护文物建筑,充分发挥其德育及教育基地的作用,昆明市五华区政府拨出专项资金,按照旧宅原貌进行保护性修缮,并建成朱德故居纪念园免费对外开放。院内陈列了包括照片、文字、书画、衣物、拓片等朱德遗物数百件,全方位地为参观者介绍了朱德的生平,并使朱德曾居昆明的景象得以真实还原。

  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朱德故居纪念馆,还会经常开展缅怀革命先烈,新党员入党宣誓、老党员重温誓词的活动,一些书画艺术展也会在这不定期举行,不仅发挥了其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同时也营造了良好文化艺术氛围。

  朱德故居纪念馆不仅可供市民免费参观,同时还面向少年儿童开展国学教育,使孩子们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能够更多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这样的转身无疑是对这座历史建筑最好的保护和利用,而我们也更希望这样成功的例子,同样也能在昆明的其他历史建筑身上体现。(整理/刘鑫图/曾禹欣昊)

  (云南房网为《云观察》唯一授权发布网站,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转帖,否则后果自负!)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