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古建保护

古建保护

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关于对陇西古建筑实施保护性抢救的建议

中国古建网2023-01-17古建保护古建筑保护意见
古建保护感想,古建筑保护意见,建筑古建筑保护,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关于对陇西古建筑实施保护性抢救的建议,古建保护感想,古建筑保护意见,建筑古建筑保护关于对陇西古建筑实施保护性抢救的建议“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

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关于对陇西古建筑实施保护性抢救的建议

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关于对陇西古建筑实施保护性抢救的建议,

  古建保护感想,古建筑保护意见,建筑古建筑保护关于对陇西古建筑实施保护性抢救的建议 “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文化底蕴毁掉了,城市建得再新再好,也是缺乏生命力的。”古民居是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地方人文传统的浓缩反映,它所体现的文化底蕴是现代建筑无法替代的。陇西是古丝绸之路和欧亚大陆桥的必经之地,以悠久的历史彪炳于华夏文明史册,一直为历代郡、州、县治的所在地,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历史上陇西城古建筑各类比较完善,陇西古城城墙高大宏伟、城内官衙、箭道、粮仓、书院、庙宇道观、牌坊、街道各式风格的店铺等全部消失殆尽,而时至今日仅存威远楼、李家龙宫、保昌楼、文峰塔以及残存的府隍大殿、文昌宫大殿和文庙大门等。随着时代变迁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有价值的古民居因历史原因大多已消亡,而以四合院为代表的古民居,也因各种原因致使陇西城区本已不多的一些古民居消失速度更是惊人。2020年10月,我们先后对陇西县城区部分现存的古民居的遗存情况进行了实地查看和调研,发现了不少问题,并结合这些问题提出工作建议。

  据2009年陇西县对县域内的文物进了普查,在大城东城巷、西城巷、油盘巷及北关老街、头天门巷、田家池巷、马家巷、东郊苟家门共发现41处保存完整的旧民居,多为清代光绪宣统年间建筑,最早为乾隆年间,最晚为民国早期。其中较为典型的有王海帆故居、苟家大院、杨树德故居、殷氏民居、文氏民居、苟氏祠堂、李氏民居、仲氏民居、张氏民居等。

  苟家大院古民居 位于陇西县巩昌镇东巷村油盘社28号的古名居,占地1760多平方米。原为陇西民主人士苟少五先生宅第,建于清末民初,已有百余年历史。该民居整体布局为一进两院四合院,并有后花园,民居房屋布局合理、结构完整,庭院花园搭配得当、规模宏大。前院房屋为土木结构,皆为四门八窗,廊腰回环,正室耳房,套合紧密。据初步测算现有房屋约30余间,建筑面积约480平方米,整个庭院和房屋占地面积约1400平米,后花园占地约360平主米,是目前金完整保存至今的具有陇西古民居特色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目前,该古民居整体建筑存局和房屋构造风格没有改变,仅大门因年久失修自然倒塌后用现代建材补修外,其余基本保持了原有建筑风貌。这处古民居能保存现在基本完整是十分不易和罕见的,其建筑布局中的文化底蕴和建筑格式风范,较好地体现了陇西古民居高超的建筑技术水平和房屋土木结构施工技能,反映了百年前陇西劳动人民的高超智慧和能工巧匠的非凡技艺。

  殷氏古民居 位于巩昌镇南大街光明巷。因无法联系到民居主人,暂无详细的资料。

  文氏古民居 位于陇西县巩昌镇大城什字石头巷,占地约1亩,建筑面积约180平方米,为南侧过厅、北侧主房的南北布局院落。文氏民居具有南方民居的特点,推算建于嘉庆年间,已传六、七代人。族中有孝廉方正文衡,著有《东山诗稿》。

  王海帆故居 位于陇西县巩昌镇东大街仲家巷60号,王海帆故居始建于清末,原为三进院落,旁带花园,现被后代分为三院。现仅存前院,占地约3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基本保留完好。

  刘氏民居 位于陇西县巩昌镇东大街通达家巷75号,占地面积约540平方米,现存东房和西房,建筑面积约160平方米,西方基本保存完好;东房北侧山墙顶端前部今年因雨水过多倒塌,南侧院墙因邻居屋面雨水处理不当,造成院墙倒塌,时常对房屋基础浸泡,屋面北部因失修塌陷暂用铁皮苫盖。

  杨氏民居 位于陇西县巩昌镇东大街通达家巷,占地面积约380 平方米,建筑面积约95平方米,现存大门、北房、南房和西房,基本保存完好。

  侯氏民居 位于陇西县巩昌镇东大街通达家巷,占地约35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06平方米,现存南房和北房,南房北侧墙基础腐蚀严重,后墙表皮脱落。原为侯家大院,现由政府整体拍卖给董氏管理。

  (一)存在安全风险。由于现仅存的古民居为土木结构,随着近百年的岁月风蚀,加之维修不及时,一些因基础下沉,导致墙体出现裂缝、部分墙体倾斜、屋面塌陷变形、屋面长满荒草、屋脊脱滑,墙皮掉落,木质及砖质部分老旧风化、地面潮湿等问题。一些房屋因年久失修,摇摇欲坠、濒临倒塌。同时,因用电线路不规范、线路老化、取暖用火的情况,还存在消防安全隐患。(二)粗放管理维护。苟家大院为苟氏后裔五兄弟住共同管理,只是暂时没有机会各自拆分处理,仅仅维持现状而已。与苟家大院紧邻的宋氏古民居房屋仅凭二位残疾人管理,刘氏古民居由房主管理,其余殷氏大院、杨氏民居、侯氏民居、魏氏古民居由租赁房屋者代管,等等。(三)维修资金困难。苟家大院、殷家大院、王海帆故居、文氏民居、刘氏民居、侯家大院民居等,因维修费用短缺,维修工作跟不上文物保护的需求,其余古民居基本上未进行维修,按照目前状况,如政府不能及时界入进行有效控制,如遇灾害后果不堪设想。(四)消失越来越快。据悉已有外地人向苟家打听房屋的产权情况,不排除有外地老板想收购该古民居。今年就有外地某电视台来人进行了全面摄像拍照,其动机结果至今不祥。同时,苟氏后人也有拆除修建的打算。通过本次实地考察和调研,发现已有多处古民居已拆除(如北关正街李氏民居,原为完整的四合院,西侧临街建有二层吊脚垂花商铺楼,二楼隔断、博古架、豁门、暖阁一应俱全,为现存的清代唯一的一座商铺楼,已于今年拆除;西城塔寺巷杨树德故居2019年10月因房屋濒临倒塌而拆除、油盘巷徐氏民居前几年也因濒临倒塌自行拆除;东大街仲家巷王海帆故居后两院已拆除,东大街通达巷颜氏古民居2010年拆除、宋氏古民居2015年拆除等等),实在令人遗憾和惋惜。

  (一)全面开展普查。一是要把老城区改造提升同保护历史遗迹、保存历史文脉统一起来,既要改善人居环境,又要保护历史文化底蕴,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建议由县政府有关部门牵头,成立陇西县古建筑研究会,对全县古民居、乡村街道、祠堂等进行一次深入细致全面的普查,对现存的陇西县内的古建筑等现状考察调研论证,归纳梳理、登记造册、建立台账、掌握家底,特别对比较完整的古民居建立管理档案,提出抢救性发掘保护措施和意见;二是由县政府审定对需要保护的古建筑向社会公布,可确立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避免被拆除或翻修的危险,让古建筑在政府的有力推动下“存”下来。(二)加大保护力度。一是要妥善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注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重视文化传承,延续历史文脉,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家国情怀。二是要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把古民居等古建筑保护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主要内容,当作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文明陇西的重要举措,切实加大对古建筑的保护力度,体现古建筑所蕴含的丰富多元价值,充分发挥自身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居室文化功能,使古民居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这对于提升城市品质、促进城市健康发展有着独特的作用。三是对确立为古建筑保护的单位和个人,要明确不动产权,调动管理者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对古建筑可实行国家补贴、个人自筹、原址保护、住户保养、还原原貌的办法,开展古建筑的保护工作;对确有家庭经济困难的管理者,可考虑安排公益性工作岗位,解决管理者的后顾之忧;四是要通过货币补偿的方式,直接从私人手中收回,由政府文化部门管理;五是根据文物保护“保存现状、恢复原状、可逆性、可识别和最小干预”的基本原则,对零散分布、自身无法保护的古建筑,可通过搬迁的办法,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集中连片、修旧如旧”的要求,建立“陇西古民居苑”、“陇西古民居展览馆”或“陇西古建筑艺术苑”。对现存的古建筑,尤其对苟家大院、殷氏大院、文氏大院、王氏大院等保护基本完整的古民居,尽快实施抢救性、保护性的维护修缮,延续其存在价值,必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让古建筑在完善的体制机制中“活”下去。(三)合理适度利用。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探索建立有效的古民居保护体制机制刻不容缓,应尽快建立古建筑保护责任追究制度、文物保护的补偿机制和古建筑保护的社会参与机制等。对现存的古建筑实行政府统一登记、统一认证、统一标识、统一管理、统一利用的管理体制机制,强化社会公益性质,实行对外开放,积极打造开发旅游项目(可收集陇西当地文物,建立文物陈列室,列入陇西旅游景点目录),丰富李氏文化内涵,拓展药都文化渠道,提升陇西文化水平,全面推进陇西文化大县向文化强县的转变,实现陇西文化高质量发展,扩大陇西古建筑历史文化在全市、全省的影响。依托陇西文物资源,开发各种鲜活生动的文创产品,使文创产品成为教育功能的延伸,赢得民众的青睐,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让古建筑在百姓文化生活中“动”起来。(四)动员社会力量。民众是文化遗产的创造者、使用者和守护者,广大民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是文化遗产事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也是文化遗产事业的未来和希望,积极倡导“民众有权利成为文化遗产保护的知情者和受益人”的理念,通过建立“政府引导、财政补贴、群众自筹、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的资金筹措机制,形成政府资金和民间资金投入、筹“资”与筹“智”并举的良好局面。通过政府“输血”,促进自我“造血”,可推行“一户(人)管护一建筑”专人管护机制,面向社会发起老屋古宅认修倡议,开展古建筑拯救行动,借助社会力量广泛开张古建筑保护,使民众成为文化遗产的真正主人,让古建筑在人类历史记忆中“实”起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2013年他在溪边发现3吨树根,雕成8匹马,2年后出价204万都不肯卖

  英特尔发布2022年Q3财报 Intel 20A和 18A工艺第一批内部测试芯片已流片

  华硕新款笔记本曝光 AMD R7 7730U处理器,疑似 5825U 马甲

  湖南宝妈装162平复古混搭风大宅 四室同堂线房 主卧靠窗沙发设计很有创意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