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古建保护

古建保护

探楠溪古村寻诗路文化

中国古建网2023-01-11古建保护立法保护古建筑
中国古文化遗址,立法保护古建筑,古建施工保护费,探楠溪古村寻诗路文化,中国古文化遗址,立法保护古建筑,古建施工保护费2020年起诗路文化带开启全面建设。在此背景之下,探究“诗路文化旅游”这一文旅深度融合的浙江样本,为浙江经济乃至为国家层面

探楠溪古村寻诗路文化

探楠溪古村寻诗路文化,

  中国古文化遗址,立法保护古建筑,古建施工保护费2020年起诗路文化带开启全面建设。在此背景之下,探究“诗路文化旅游”这一文旅深度融合的浙江样本,为浙江经济乃至为国家层面提供借鉴都有着重大价值。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楠溪江实践团探访温州楠溪古村,分析其文旅资源开发价值及优化路径,以文旅融合的手段将文化资源优势巧妙地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助力当地旅游经济发展。并希望能够以小见大,探索浙江诗路文旅品牌,探索诗路“文旅+”的新兴模式。

  温州南溪古村处于瓯江诗路带之中,拥有良好的“青山绿水”资源、悠久的历史。古村落分布在楠溪江的中游地带,拥有鲜明深厚的流域文化。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瓯越先民开始在此繁衍生息并创造了瓯越文化。而后我国历代人群出现了两次由北往南的迁移,深刻影响了楠溪江的传统文化发展。

  第一次迁移是是晋室南渡。这一次迁移使得最原始纯粹的“瓯越文化”被注入了新元素。值得注意的是,各界名门望族人士如谢灵运、王羲之、颜延之等人同样前来永嘉,这批名人拥有当时最高的知识水平,并担任了永嘉的地方行政职务,通过政务管理为楠溪江一带的历史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

  第二次迁移是宋室南渡,淮河流域的人群迁移到长江流域,从而推动了长江流域文化的发展,在楠溪江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耕读文化”,推动了“耕读社会”到明朝和清朝的“宗族社会”的转变。

  现今的楠溪江古村落继承了古代文化的印记,从村落的建筑风格、整体布局到楹联碑记、街道与村庄的名称,从多个方面展示了我国文化脉络的悠久历史。“气论”、阴阳五行风水思想、“八卦”以及“天人合一”等理论和大量文化遗产如各种宗谱和族谱,体现了楠溪江古村丰富多彩的宗族文化与耕读文化。

  楠溪江古村落群融合了中国建筑艺术思想与乡土文化,主要有苍坡、芙蓉、丽水街、林坑、屿北、埭头、暨家寨、茶园坑等古村落。这些村落至今仍保持着比较完整的历史风貌和众多传统文化遗迹,有助于了解中国古代社会耕读文化、宗族文化演变情况,感受村寨建筑艺术的动人魅力。

  通过问卷、走访、现场采访、查阅文献等形式,实践团队对南溪古村落的文旅发展现状、发展走向和目标进行调查,发现了目前文旅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楠溪江少数古村目前仍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其发展缺少有效的控制和引导。实地调查后,我们发现楠溪江一带上游的古村落总体比中下游古村(哪怕是已经景点化的)整体上保存更为完好。例如花坦乡位于楠溪江下游,当地村民介绍村子前中后各有一牌楼,前牌楼后面原是老的学堂,后学堂被拆除建了现在的小学,后牌楼叫“溪山第一牌楼”,中间的是乌府牌楼,老屋仅有乌府及周边的一片保存较好。楠溪江中下游村落里有很多砖瓦结构的新房与原先的木结构房屋混在一起,形态基本是几间或一小片硕果仅存老屋被包围在重重新房之中。究其原因可能是楠溪江中下游经济发展起步较上游早,当地政府想挖掘古村落旅游资源时,中下游村子中的老屋多已拆除或翻修。

  目前,楠溪江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多集中在浙江省内及温州市内,在全国旅游地中关注度不高。因此,楠溪江需要有打造诗路文化的品牌意识,多渠道宣传,突出独特的审美特色与故事内涵,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态进行传播与推广,从而提升诗路文化资源发扬的广度与深度。

  山水诗蕴含着楠溪江一带的历史底蕴,山水诗鼻祖谢灵运则是瓯江山水诗路文化带上无可争辩的“最大IP”,但目前温州山水诗的整理和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关于温州山水诗的历史发展脉络、诗人行迹路线、诗路文化遗存分布等,缺乏系统性考证梳理和标志性成果,而与谢灵运相关的名胜古迹,如谢公池、谢公楼、康乐楼、嘉谢灵运诗碑廊等,也未充分挖掘其间的历史内涵,瓯江山水诗路文化带建设任重而道远。

  楠溪江古村落通过保护开发而得到改变的古村落仅有20余个,只占楠溪江流域古村落总数的10%左右,同时,一部分旅游地产的开发对古村落的保护和发展存在着明显的不利,其他方式也都有各自的缺点。

  开发过程中,楠溪江畔古建筑外观受到损坏,嘈杂的建设工地打破原本古朴幽静的村落氛围。例如国家文保单位芙蓉村核心保护区里,有大量违法建筑存在,重点古建筑几乎没有保护措施;苍坡村笔街核心区已遭到相当程度的破坏,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所剩无几;丽水街古建筑面临消防、自然侵蚀和倒塌等严重隐患……在一些旅游发展得比较好的古村落,大部分人家都开起了农家乐,一到节假日,就有大批的食客在饕餮,有些村庄更像是一个大型的度假村。因而,如何缕清保护和开发之间的关系、管理体制不顺、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等,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民歌、山歌、曲艺类的项目受到娱乐文化多样的冲击日渐式微。如定位舞是楠溪江古婚俗中跳的婚礼仪式舞蹈,由于西方婚礼的影响,这样的仪式舞蹈已少见,现今紧靠着少数传承人在岩头一带传承,在重要节庆日展演。而民间各个手工制作技艺的工序耗时久、成本大,受现代机器影响,状况堪忧。各类传统文化的式微都加大了古村落建设的难度。

  针对以上问题,实践团深入分析,因地制宜,提出文旅融合发展模式与问题的解决方式,统计分析数据并可视化呈现,对当地文旅融合的发展从一个新的角度研究。其中,重点探索诗路文化和楠溪旅游的融合模式,总结出一条新的楠溪古村文旅发展之路。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通过延长产业链,打造楠溪江诗路文化品牌旅游产业,带动经济发展。依托丰富的古村历史文化,举办楠溪文化遗产节、瓯窑文化等传统节庆活动,助力楠溪文化遗产旅游发展;注重保护古村建筑、历史遗址,挖掘文化遗产故事,作为宣传楠溪江文化的依据和素材。

  可以将文旅开发融合文创产业,让文化迸发年轻活力,能够契合年轻人的喜好,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产品品牌化的趋势变得越来越显著,推广楠溪江诗路旅游线路,打造楠溪江特色IP品牌,可以让更多的人认识楠溪江景区,推广楠溪江诗路文化。

  永嘉县文化旅游局可充分利用楠溪江景区和周边资源,进一步加大文化资金投入,加快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从而带动楠溪江周边村庄的旅游经济协调发展。以推进楠溪诗路文化带文化景区建设升级改造工程,丰富楠溪诗路文化内涵,加快文旅融合,建立具有示范性的诗路文化带文创园区,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升级。

  立足于本区域特色,将本区域旅游资源不断挖掘,同时,可与其他区域展开合作,采取联合开发模式。旅游文化和文化旅游的区别在于,旅游文化研究更加着重旅游者在旅游时的社会现象,心理变化、伦理道德方面的研究,而文化旅游研究,偏向于具有文化气质的旅游产品幵发和研究。楠溪江作为诗路文化带之一,与其他诗路文化带整合文旅资源,打造现代版 “富春山居图”、践行“两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进“两个高水平”建设。当然,文旅开发离不开文化本身,应展现文化气质,不能空有创新旅游模式而失去了展现文化内涵的本质。文旅开发要避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要深刻认识区域文化本质,展现文化精神和内涵。

  打造精品节目,创编舞台剧或电影,集中展示楠溪诗路文化文化,丰富楠溪文化遗产展示和推广的途径。以楠溪诗路文化为主题,策划节日活动,举办楠溪诗路文化文化节和手工艺复兴节,将传统的文化遗产与美术、摄影等静态艺术形式相结合,充分展示楠溪诗路文化乡村的独特文化魅力。

  楠溪诗路文化乡村振兴与其周围生态环境紧密相连。只有在良好环境中,才能确保楠溪诗路文化乡村是“天然”的,有历史文化内涵的。楠溪诗路文化乡村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对“两山理论”的深入理解,应当强调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政府应规范楠溪诗路文化乡村旅游建造与运营标准,在楠溪诗路文化乡村建设之前展开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估,建设过程中要求采用低碳环保材料,妥善协调好乡村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旅游景区责任人在景区运营后应当遵照要求处理好垃圾、污水等,尽到劝导游客文明旅游、低碳环保旅游的义务。

  楠溪诗路文化乡村建设中也存在损坏文化遗迹、破坏历史风貌的现象,政府应当在建造前先进行评估认定工作,在建造过程中切实保证遗迹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延庆文委要加强楠溪诗路文化文化遗产的保护性开发,保护一批楠溪文化遗产,同时启动周边文保单位的抢险修缮工程,对相关文化遗址进行抢险修缮和环境整治。

  在文旅融合的未来,通过数字化赋能文旅,不仅是线上购票、扫码入园等智慧式服务,还包括运用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服务诗路文化建设,让诗路风景可以沉浸式体验、让诗路文化实现趣味化表达。

  以数字诗路e站永嘉体验中心为例,数字诗路平台建设将逐步实现四条诗路沿线地区跨领域数据的共享与应用,诗路云的“云服务”为文化加码、为旅游赋能,让数据向服务转化,将带动文旅新业态的创新。整合山水诗、谢灵运、非遗文化、古村文化、耕读文化、瓯窑文化等优秀文化资源,构建诗路文化数据库。通过把永嘉“SONG”文化元素融入“五幅地图”,主要对永嘉山水资源和文化资源进行充分挖掘和展示,全力打造一个数字平台、文化阵地和旅游窗口。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