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多举措加大水生态治理保护 推动“治标”转向“治本”
青海多举措加大水生态治理保护 推动“治标”转向“治本”
青海多举措加大水生态治理保护 推动“治标”转向“治本”,文物古建保护,校园古建筑保护,古建保护真实性中新网西宁9月15日电 (记者 孙睿)记者15日从青海省生态环境厅获悉,近年来,青海省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上下游、左右岸、河与湖、水质与生态、工程与科研相结合,系统推进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治理项目资金投入,累计安排中央和省级水污染防治资金6.81亿元,实施16个重点生态治理项目,综合施策取得明显成效。
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总面积4625.6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湖泊。青海湖流域是维护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和中国西北部大环境生态平衡的重要水体;是控制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保障东部农业区生态安全的天然屏障;是高原生物基因库,国际候鸟迁徙通道重要节点;是中国内流区完整水循环水生态过程的典型区域,形成了特有的“草—河—湖—鱼—鸟”共生生态链,极具代表性。
据介绍,近年来,青海省生态环境厅结合协同推进两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坚持“减污扩容”协同增效,支持建成日处理规模分别为1000吨和3000吨的黑马河乡、二郎剑景区污水处理厂,刚察县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鸟岛污水处理站扩容提质和配套管网等工程,入湖污染负荷大幅降低。推进南北岸统筹同治,组织海南州、海北州同步实施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开展汇水支流沿岸污染物清理,建设沿线生态阻隔净化工程,并在黑马河、倒淌河、泉吉河、哈尔盖河、甘子河同步建设了5个水质监管工作站。
青海省生态环境厅还协调帮扶指导海西州、海北州,在布哈河治理项目上坚持统筹谋划、科学布局、分段施策原则,将“点状”工程优化为“带状”工程,沿河打造近70公里的生态廊道,布哈河全流域治理总投资达2.86亿元,是近年来单体投入最大的河流。并分三批次安排9450万元,支持青海湖景区管理局开展湖域新生环境问题研究治理,实施青海湖重点水域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程,推动治理从“治标”向“治本”转变。
此外,针对青海湖高原咸水湖、矿化度较高、现行监测评价标准规范适用性不强等现状,围绕本底判定、指标确定、标准制定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开展研究,还形成了一套具有较强推广价值的研究成果。并围绕青海湖裸鲤洄游生境构建,选择河长适中、基础较好、难度较低的泉吉河创新实施流域水环境治理与生境修复试点工程。同步谋划青海湖裸鲤水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项目,为其他具备青海湖裸鲤洄游条件的河流实施同类项目提供科学技术支撑。
青海省生态环境厅表示,后期将会同相关部门继续监督指导地方实施好青海湖流域系统保护治理、入湖河流水生态保护修复及水生态状况调查评估等项目,确保有序实施、取得实效。进一步加强青海湖流域治理项目督导,推进布哈河上下游协同治理,全程跟踪指导泉吉河流域水环境治理与生境修复工程实施,借助裸鲤水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努力打造“三水”统筹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高度契合的项目典范,并在青海湖流域推广。(完)
科普作家赵致真最近在做一件事情,他要把多年来淘到的大量苏联科普图书进行甄选,和长江少儿出版社合作,出版一套《苏联科普佳作丛书》。
核电发电量在当前我国电力结构中的占比在5%左右,较10年前约2%的占比有大幅提高。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人员在湖泊水温大范围动态监测与模拟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科研人员首次观测到传播的大尺度日冕准周期快磁声波波列现象。
9月19日,2022年全国科普日北京主场活动在中国科技馆举办。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出席活动。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分管日常工作副主席、书记处张玉卓一同参加活动。
坚守“三条控制线” 服务高质量发展——“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聚焦新时代自然资源事业的发展与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深入推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自然资源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指南提出,面向粮食安全、生态文明、智慧农业、营养与健康、乡村发展等五大领域,设置12个新农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
日前,2022年石家庄市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拉开帷幕,连日来,从学校到社区、从线上平台到线下活动,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一场接着一场,让民众沉浸在科学乐趣中的同时,也触摸着科普的温度。
何谓“数”?怎么“算”?作为国家一体化算力枢纽节点的宁夏,如何从数据存储迈向数据计算、助推数字中国建设?数字经济如何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在一条古老的有颌鱼化石身上发现了一颗有3.8亿年历史的心脏。
笔墨紧随时代,丹心许党报国,作为2022年全国科普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日前,“笔鉴丹心——手稿中的中国科学家精神主题展”在中国科技馆隆重开幕。
9月15日,大型无人驾驶航空器气象观测专项计划(“海燕计划”)2022年西南气象观测试验启动会在京召开。中国气象局同时出台《海燕计划
针对大多数中小学教师没有专业的天文教育背景,北京师范大学教师张丽透露,天文科教联盟将建立规范化、职业化的培训体系,提升天文教师教学水平。
15日上午,以“创新·合作与粮食安全”为主题的第29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陕西杨凌开幕。
对接会以“百企联动,百日在线”的方式举行,旨在打造海外高水平人才、优秀外籍青年人才与在京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创新企业的“直通车”,围绕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加快集聚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专业知识能够有效对接国际高端资源的国际人才。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学知识为公众熟知和掌握,才能更好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
相关文章
- 古宅保护:让古城文化“活”起来
- 民事公益诉讼为文物保护探新路
- 极端天气下山西1700余处文物出现险情抢险修缮与时间赛跑
- 山东斥5亿造古城内部6000个石磨盘成亮点风景优美却鲜为人知
- 外贸企业如何数字化转型? 让上海特易资讯来帮助完成
- 中国数字建筑峰会2022·福建:系统性数字化是建筑业转型的必然之举
- 观察 数字化文创让文物“活起来”
- 三部门:依托文物资源建设一批世界级旅游景区、一批特色旅游目的地
-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及作业人员配置建议
- 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专家到访深圳文交所 探讨古建遗产的保护传承之道
- “三孔”古建筑彩绘保护工程开工
- “零距离”纾困解难“心贴心”助企发展
- 资鉴当代 继往开来——苏州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传承历史文脉的创新实践
- 致力于古建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 往返4k+飞抵这座加入欧盟的亚洲小岛自驾7天如同游遍意大利希腊土耳其
- 黄山屯溪加大古建筑保护力度 15幢古民居完成修缮
- 加强文物保护彰显人文魅力 不断提升南京城市品质形象
- 苏州张家港工行探索金融生态新路径数字化转型显成效
- 周恩来鼎力保护北京古建筑:颐和园牌楼不准拆(图)
- 梁思成曾提一个方案如被采纳北京将成世界上最宏伟的千年古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