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古建保护

古建保护

【云南统战这十年·高原湖泊行】共担保护之责 守护高原明珠

中国古建网2023-01-03古建保护古建筑周围保护
中国的农业文化,古建筑周围保护,古建筑公益保护,【云南统战这十年·高原湖泊行】共担保护之责守护高原明珠,中国的农业文化,古建筑周围保护,古建筑公益保护九大高原湖泊是云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民主监督,是云南省委

【云南统战这十年·高原湖泊行】共担保护之责 守护高原明珠

【云南统战这十年·高原湖泊行】共担保护之责 守护高原明珠,

  中国的农业文化,古建筑周围保护,古建筑公益保护九大高原湖泊是云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民主监督,是云南省委赋予各派省委会、无党派人士的一项全新任务。

  8月25日,“云南统战这十年·高原湖泊行”全媒体采访活动启动。云报全媒体采访组与农工党云南省委会专家一同走进玉溪澄江市,了解农工党云南省委会协助抚仙湖所在市、县党委和政府以革命性举措抓好高原湖泊保护治理的具体举措,展现民主监督的显著成效,讲好多党合作的“云南故事”。

  一桶桶鱼苗欢腾入湖,岸边人群兴致勃勃。8月26日,正值第十八个抚仙湖保护日到来之际,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民主监督全媒体行采访组来到玉溪澄江市抚仙湖畔,记录下了土著鱼增殖放流活动上水天一色、人鱼共舞的和谐画面。

  “守护绿水青山、你我共同参与”是今年抚仙湖保护日的主题。高原湖泊保护治理责任重大,更需多方推动、形成合力。

  为更好推进云南“湖泊革命”攻坚战,2021年10月以来,8个派省委会、无党派人士启动了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民主监督工作。其中,农工党云南省委会负责抚仙湖、星云湖两个高原湖泊,通过找问题、提建议、谋举措,为湖泊保护治理工作提供了更多推动力,也增强了全社会共同参与守护高原明珠的力量。据介绍,今年以来农工党云南省委会已先后开展多次工作调研、随机暗访、专题培训、专家授课等,通过民主监督各项工作,积极助力抚仙湖保护治理。

  “我们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始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抚仙湖。”玉溪市副市长王军在接受采访时介绍,近年来,特别是2021年以来,玉溪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新部署新要求,统筹推进生态移民搬迁、企事业单位有序退出、环湖截污治污、耕地修耕轮作、畜禽养殖退出、森林抚仙湖建设“七个一次性工程”,顶格保护抚仙湖。“十三五”期间,累计投入110.95亿元实施了45个保护治理项目;“十四五”时期计划总投资74.9亿元的24个项目已开工建设14个,开展前期工作10个。

  采访组来到九龙晟景项目违规建筑原址,原本临湖而建的一栋大型酒店、两栋公寓已拆除完,开阔的平地上种上了绿草树木。

  “建筑面积约14.4万平方米的违规建筑在不足两月的时间里被拆除,并完成所在地块复绿工作。整个过程实现零安全事故,购房群众合法利益得到了最大程度保障。”澄江市抚仙湖管理局副局长李蓉在现场向记者介绍了九龙晟景整改工作情况。“我们是下了大决心,着眼长远,牺牲短期利益,按顶格标准采取的措施,工作任务很重、难度也很大。”她说。

  去年8月,抚仙湖“两线三区”划定工作启动,先后累计改稿50余次。今年3月,省委常委会议审议通过了《抚仙湖“两线”划定方案》。其中明确,抚仙湖湖滨生态红线千米,湖滨生态红线平方千米(包含湖区面积),比一级保护区面积多出30.75平方千米,占抚仙湖流域面积的38.05%。

  “抚仙湖按照顶格标准划定了‘两线’,最大限度压缩了开发空间。”已多次参与农工党云南省委会民主监督调研的云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高原湖泊保护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范亦农对记者表示,当地群众着眼长远、“为国护湖”,作出了很大牺牲,应该得到生态补偿。他建议,要积极推动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

  “15.17万亩规模的森林抚仙湖项目已完成建设13万亩,抚仙湖周边生态修复的目标正稳步实现。”走在位于抚仙湖西岸的290亩蓝花楹种植区,澄江市林草局副局长吴利明向采访组一行介绍了森林抚仙湖项目推进情况。

  抚仙湖流域是我国西南地区及珠江流域重要的生态屏障,生态环境脆弱,生态治理及系统修复工作任重道远。据介绍,近年来玉溪市统筹推进历史遗留矿山、生态移民搬迁、拆除地块生态修复治理和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已完成59个历史遗留矿山生态恢复,开展剩余13个矿山生态恢复前期工作。同时,全面加快推进“森林抚仙湖”项目,取得积极成效。抚仙湖流域治理已入选中国特色生态修复十个典型案例之一。

  “我们的目标是,经过3年的林业生态建设和10年的林业抚育,在未来几年进一步提高抚仙湖径流区的森林覆盖率和林木绿化率。”吴利明说。

  山更绿了,水也更清了。尖山社区居委会党总支书记、主任李坤鸿介绍,经过生态修复,入湖河道的水流都更清澈了。“以后我们这里山美、水美,打造出网红景点能吸引更多游客。”他表示,通过环境保护“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当地正结合生态修复工程,积极打造一批文旅融合项目,努力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赢。

  (云报全媒体记者:瞿姝宁 张潇予 王毅 左学佳 牟燕红 实习生:骆盈盈 摄影报道)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