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古建保护

古建保护

古建筑频现“毁容式”修复!不要再把千年佛像修复成“喜羊羊”了

中国古建网2022-11-13古建保护民用古建筑保护
加强古建筑保护,民用古建筑保护,古建保护者张旭,古建筑频现“毁容式”修复!不要再把千年佛像修复成“喜羊羊”了,加强古建筑保护,民用古建筑保护,古建保护者张旭,这些伟大的建筑在现代仍然散发着历史的光辉,他们展现出中华文明的辉煌,向世人展示着

古建筑频现“毁容式”修复!不要再把千年佛像修复成“喜羊羊”了

古建筑频现“毁容式”修复!不要再把千年佛像修复成“喜羊羊”了,

  加强古建筑保护,民用古建筑保护,古建保护者张旭,这些伟大的建筑在现代仍然散发着历史的光辉,他们展现出中华文明的辉煌,向世人展示着古代人民的智慧,是

  如今,这些文物估计已经经过了千年时光的洗礼,风雨雷电,飞沙走石都让他们的表面受到了不同程度上的磨损,文物古迹的修复刻不容缓,但在这个过程当中,却出现了很多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原本庄严宏伟的古迹遭到了“毁容式”的修复,不再具有历史韵味,更有甚者违背了美学观念,弄得“四不像”,而在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文物古迹是对历史的见证,一栋保存完好的古建筑非常有利于对当时历史时期的学术研究,飞檐斗拱、雕梁画柱无一不记载着当时的历史文明,同时向现代人展示出古典艺术之美,这些古建筑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它们是具有唯一性的,是具有历史性的,我们如今不可能再仿造出一模一样的古迹,也正因如此,对于古建筑的修复和保护受到了众多人的关注和重视。

  但是,纵观现代文物修复的历程,我们却总能看到许多画蛇添足,甚至是与古迹原意相悖的修复,这也暴露出我国在文物保护方面存在着重大的问题。通过一些新闻媒体的报道,我们可以看到有许多古迹都正在遭受着严峻的腐蚀,例如说位于内蒙古赤峰市的武安州辽代白塔,这座白塔距今已有1000年的历史,是国家的重点保护文物,但目前这座白塔的情况并不太好,根据数据显示和调查,白塔已经至少有18处裂缝,塔身整体呈倾斜趋势,甚至有时还会有砖块掉下。

  对此,相关部门已做出了维修申请,申请在七年前提出,但至今白塔的情况仍然没有得到好转,形势已经愈发严峻,它随时都有可能倒塌,上述提到的是文物保护没有得到重视的情况;而位于山西忻州的古桥,则是在被修复之后变得面目全非,这座古桥始建于元代,是当地著名文物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当人们再次见到这座古桥时,它的身上已经满是现代工艺和审美的痕迹,失去了古老的韵味,与一座乡间小桥别无二致。

  这样的修复可谓是给文物古迹雪上加霜,在新闻媒体报道出来之后,相关单位都立刻做出表示承诺会立即进行修整和改造,但目前的情况我们还不得而知,再次修缮时采用的方法材料我们也无从得知,至于最后呈现出的效果更是难以预料,文物古迹再次得到重视是来源于媒体的曝光和社会舆论的热度,但是文物保护和修缮绝非简单之事,“闷头就干”只能创造出更多笑话。

  古建筑修复需要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而不是任由其发展,在现代文明高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不能遗忘这些曾经在历史上发挥过巨大作用的古迹建筑,近年来,古建筑不幸被毁的新闻已经足够让我们痛心,而这些幸存的建筑当中,还有不少遭到了毁容式的修复,变得面目全非,失去了它本身特有的美感,而被强加赋予了现代审美,这样的案例数不胜数。

  例如说2016年发生的“辽宁最美野长城被抹平”事件,野长城位于辽宁小河口,为了使其保存的时间更长,当地有关部门对其进行了保护性修缮,用沙土填上了破碎的空隙,并在表面铺上水泥,根据有关部门表示,这样的方法是能够修复这段野长城的唯一方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它不坍塌和损坏,但却有一个无法忽视的现实状况就是这样修复之后,野长城已不再具有之前的魅力,同一条水泥道路无异。

  野长城事件是因为技术受限所以无法得到最佳效果,那么发生在安岳石窟的“千年佛像事件”,则体现出现代文物修复在艺术上的差距,这尊千年佛像位于安岳石窟,气势恢宏,制作精美,具有唐代的浑厚与宋代的别致,在这个量级当中,可以称得上是绝佳的精品,但因为它被长期暴露在空气当中,所以难免会受到风吹雨打,日照氧化的问题,表面已经产生了褪色的现象。

  但即便如此,我们还是能从中看到佛像的慈眉善目,可是在经过现代的修缮之后,这尊佛像已经失去了它原有的韵味,更像是一出闹剧,佛像色彩鲜艳,饱和度极高,成了动漫中的喜羊羊;这与修复时使用的颜料有关,古代绘画大多使用具有天然色彩之美的矿物颜料,经过时间和历史的沉淀之后更能感受到它的古朴与素雅,但在现代的文物修缮当中,为了节省成本,采用的大多是明亮鲜艳普通的油漆,不经过调色处理之后直接放在佛像的身上,自然产生了辣眼睛的怪象。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当中,在故宫工作的文物修缮者们可谓称得上具有大国工匠精神,字画上的每一处墨迹,木雕上的每一道痕迹,甚至是画框上的一点点破损,他们都采用了最为科学的方法来修复它们,付出了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也许只是修复雕刻作品上的一根手指就可以用掉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这其中不是吹毛求疵,不是小题大做,而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对于历史文化的尊重。

  他们愿意通过自己的双手来让这些文物古迹在现代化社会当中呈现出它们的魅力,展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特有的典雅与辉煌;如今拥有这一传统技艺的手艺人已经越来越少,许多古建筑的维护和修缮,面临着工艺失传,材料缺失、成本过高等诸多问题,文物修缮任重道远,在这条漫长的道路上,需要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上下求索。

  古建筑是历史文化的见证,它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历史积淀,向后人展示出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艺术审美,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对于古建筑的修缮,我们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培养专业人才,让古建筑能够散发它往日的光彩,展现东方之美。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