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古建筑设计

古建筑设计

琼楼消陨——30例消失在岁月中的中国古建

中国古建网2023-07-02古建筑设计古建风手绘
古建彩绘祥云,古建风手绘,古建施工彩绘,琼楼消陨——30例消失在岁月中的中国古建,古建彩绘祥云,古建风手绘,古建施工彩绘古建筑,作为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存储着大量文明的数据,记载着人们的审美情趣,生活习惯,气候特点等。,

琼楼消陨——30例消失在岁月中的中国古建

琼楼消陨——30例消失在岁月中的中国古建,

  古建彩绘祥云,古建风手绘,古建施工彩绘古建筑,作为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存储着大量文明的数据,记载着人们的审美情趣,生活习惯,气候特点等。

  清漪园是颐和园在光绪十四年(1888年)以前的称呼,是乾隆时期的御苑——三山五园之一。昙花阁造型奇特,结构复杂,是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精品之一,原在万寿山北麓东侧,1860年为英法联军所焚。颐和园时期在原址修建了景福阁。

  始建于元代初年,位于大雄宝殿西侧,四重檐歇山顶四层楼阁式。明、清两代多次重修。1928年(民国十七年),少林寺被冯玉祥的部下石友三烧毁,全寺无一建筑幸免。今寺全部为重建,鼓楼为1996年所建。

  有“江北第一楼”之称。建于明代,清代重修。因其建造在原西楚霸王项羽王宫的午门位置上,且外观形制具有当年遗风而闻名于世。1938年曾遭侵华日军炮火破坏。1952年3月3日因暴风雨导致楼盖倾圮,后被拆除。

  明成祖朱棣为纪念其生母贡妃于南京所建。塔高78.2米,9层8面,周长百米,宏伟瑰丽,叹为观止,被列入当时的“世界七大奇迹”,在西方被认为是中国古建筑当中唯一可与万里长城相提并论的一座建筑。1856年毁于太平天国内讧。南京博物院现藏有一套用备用构建复原而成的拱门。

  始建于唐大中五年(851年),宋、元、清三代屡毁屡建,民国时期尚在,今寺已不存,仅剩一座孤独的古塔,具体被毁年代不详。

  始建于清初,原称大悲阁,专供观音,砖木结构。毁于1928年(民国十七年)香火引起的火灾。1930年(民国十九年)又重建。1962年大修时将主体由木结构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虽保持了斗栱堆叠的旧观,但仅为装饰,已非图中旧物。

  桥为单孔石砌拱桥,两端为石砌台阶,只可步行,为民间集资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所建。光绪十九年(1893年)又增建六间房于桥上,形成别致而壮观的景象,成为万州古桥中的名片。1950年代,桥房危倾,旋即被拆除。1970年5月29日,苎溪河山洪暴发,百年古桥被连基冲毁,从此永远消失。

  明、清京都内城九门之一,始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正统四年(1439年)建城楼。1956年箭楼被拆除,1969年城楼被拆除。

  系为表彰明代兖州名臣望族范廷弼、范廷辅、范淑泰等所立。石雕。牌坊采用了圆雕、浮雕、线雕、透雕等各种技法,雕刻精绝,素有“天下第一坊”之称。毁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集庆阁位于隆兴寺主殿大悲阁的西侧,始建于北宋,1944年重修大悲阁时,因寺院方面财力不足,拆除了集庆阁和东侧的御书楼。今集庆阁为1999年重建。

  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223年)。后历代屡毁屡建,仅明清两代就7毁10建,最后一次毁于1884年的大火,仅存铜顶。清末民初时在原址上相继建警钟楼、奥略楼,1955年因修建武汉长江大桥而全部拆除。1981年起在一公里外择地重建黄鹤楼。

  江南三大镇海楼之一,广州标志性建筑,始建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史上13毁13建,图中建筑为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所重建,1933年又毁于大火。1948年重建后的镇海楼又于1970年以易被作为军事目标攻击为由炸毁拆除。现镇海楼为2006年后所重建。

  始建于汉代,后历代屡毁屡建。传为孔子周游列国时,在宋国(今商丘)的讲学旧址。《商丘县志》载文雅台“世传孔子适宋,与群弟子习礼大树下,即此。”原建筑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被毁。现建筑为重建,样式和大小均与图中原构有差别。

  即呼和浩特延寿寺大雄宝殿。呼市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始建于明代。主体建筑大雄宝殿是前为大经堂后为大佛殿的独特组合形制,被誉为“东方一绝”。建国前毁于火灾。今建筑为2017年复建,虽大体依照原貌,但因资料匮乏,多处细节已非旧观。

  始建于唐显庆三年(658年),为尧帝庙的正殿,历代屡毁屡建。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重檐歇山顶,下檐上方建有一重檐两层牌楼状阁楼,进深似只有半间,与大殿融为一体,甚为精巧别致。1987年曾大修。1997年被人故意纵火焚毁。今殿为1999年后复建,殿体多处已非图中旧观。

  江南三大镇海楼之一,为福州标志性建筑,始建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历史上13毁13建,图中建筑为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所重建,1933年又毁于大火。1948年重建后的镇海楼又于1970年以易被作为军事目标攻击为由炸毁拆除。现镇海楼为2006年后所重建。

  一为九级海云塔,一为七级可庵塔,分别建于元初1257年和1258年,均为八角密檐砖塔,东西并排,原位于今北京西长安街西单十字路口东侧路北的西单图书大厦(非电报大楼)南面。1955年修建西长安街时,梁思成曾提出修建环岛,将两座古塔保留下来,建议未被采纳,古塔被拆除。

  明、清两朝的皇家专用祭坛,两重檐黄琉璃瓦攒尖圆顶,形制犹如缩小版的天坛祈年殿(三重檐蓝琉璃瓦),有汉白玉圆形底座三层,规格极高,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清雍正、乾隆年两次重修。1900年8月,为报复义和团,八国联军烧毁了大光明殿及其附属建筑,辉煌的金顶大殿永远消失。

  原名普福桥,始建于明天启癸亥(1623年)秋八月,跨胥江。清康熙四十七年重修,亭额改为“横塘古渡”,1969年被拆除。

  建于明代,因年久失修,1921年重建。1952年为拓宽交通又被拆除。今鼓楼为2001年所重建,虽比原构体量增大,但已非原来旧观。

  建于清末民初,亦称玉皇阁。造型精美,气势恢弘。楼阁两侧配有钟楼和鼓楼。钟、鼓楼毁于建国前的战火,建国后因修路,主体结构的城楼拆除于1958年。

  始建于唐,位于城区西门外,三塔均为七层六边形砖塔,中间一座稍大,塔内无梯可攀。壁龛嵌铁制浮雕佛像。图中三塔为清光绪二年(1867年)所重建,1971年为建水泥厂拆毁三塔,1998年拆除水泥厂重建三塔。

  唐会昌元年(841年)移建今址,景福元年(892)扩建,规模宏大,梵宫深邃。南宋时被定为“五山十刹”之一。上图为1872年所摄寺院外景,可见重檐歇山顶大殿;下图为寺内一建筑。1968年全寺被拆毁,今寺全部为上世纪80年代重建。

  始建于金末元初或更早。梁思成在《正定调查纪略》中评价:“七间大殿立在大砖台上,予人的印象,与、端门极相类似,在大街上横跨着拦住去路,庄严尤过于罗马君士坦丁的凯旋门。”1947年9月,阳和楼主楼被拆除;1966年下半年,城台被夷为平地。

  又名卧桥,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清代两次重建。清代兰州旧时八景之一的“虹桥春涨”(明代称“浩门春涨”)描绘的即是握桥美景。中国桥梁专家茅以升评价它是中国古代伸臂木梁桥的代表作。1952年为了修路,将桥拆除。

  寺院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东晋,历代重修。图中的清式藏经楼今已不存,它与大雄宝殿和方丈室等二百余间房间一起毁于1948年发生的一场大火。今天的藏经楼为1992年所重建。

  始建于清顺治九年(1652年),是清廷为五世所建的驻锡之所,故又称庙。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班禅六世在寺中圆寂,两年后清高宗在寺中建清净化城之塔以纪念班禅六世。1958年全寺被拆除,仅留下了清净化城塔(班禅塔)。今全寺建筑除石塔外均为复建。

  乾元观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秦代的炼丹院。宋代时,仁宗敕“乾元观”之名。至元代已发展到有800余间的规模。1938年6月,陈毅的新四军挺进茅山暂住观内,10月,日军为围剿新四军将全观烧毁。今道观全部建筑为1993年重建。

  淳安古城始建于建安十三年(208年),遂安古城始建于唐武德四年(621年)。1959年因兴建新安江水库,淳安、遂安两县被选为库区,人口搬迁,两座千年古城因而沉入千岛湖湖底。

  千佛殿建于明代(1501年),是外院的正殿。面阔三间,九脊歇山顶建筑,无梁设计,结构精巧。2013年3月,圆智寺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3月31日失火烧毁,殿内精美的千佛壁画和两尊天王也毁于一炬。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