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古建筑设计

古建筑设计

北京博物馆通票首发|邯郸市博物馆新馆开馆|4500年史前寨堡遗址被发现

中国古建网2023-01-15古建筑设计古建彩绘师
西欧古建筑绘画,古建彩绘师,古建筑绘图题,北京博物馆通票首发|邯郸市博物馆新馆开馆|4500年史前寨堡遗址被发现,西欧古建筑绘画,古建彩绘师,古建筑绘图题经甘肃省文物局批准指定,29件珍贵涉案文物通过11月12日下午在兰州市博物馆举

北京博物馆通票首发|邯郸市博物馆新馆开馆|4500年史前寨堡遗址被发现

北京博物馆通票首发|邯郸市博物馆新馆开馆|4500年史前寨堡遗址被发现,

  西欧古建筑绘画,古建彩绘师,古建筑绘图题经甘肃省文物局批准指定,29件珍贵涉案文物通过11月12日下午在兰州市博物馆举行的“兰州市公安局打击文物犯罪追缴文物移交仪式”,由兰州市公安局移交给兰州市博物馆接收。其中铜器23件(包括4件铜器仿制品)、陶器6件,多为二级、三级文物,青铜器多为春秋战国、西周等朝代酒器、食器,陶器多为齐家文化、马家窑文化彩陶。整批文物价值对研究春秋战国及其前后时期历史、艺术、生产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丰富了兰州市博物馆的文物藏品。

  近年来,兰州市公安部门、文物部门持续加大打击文物犯罪力度。此次涉案文物也是通过线索,在兰州西固区成功破获“2019.9.10”文物案件,当场缴获这批文物。甘肃省文物局及兰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兰州市博物馆对此次涉案文物移交高度重视,经鉴定这批文物多为二级、三级文物,包括刻划蛇纹双耳陶尊(齐家文化)、交叉线纹彩陶罐(齐家文化)、变形龙纹带盖铜鼎(战国)、龙形圆鼎(西周)等珍贵文物。

  “此次案件成功破获充分显示了我市公安干警的智慧和威力,涉案文物全部移交兰州市博物馆,是对我们文博行业工作最有力的支持和助力!”兰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立强说。他表示,今后兰州市文旅局会继续加强与公安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持续部署开展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完善联合打防文物犯罪机制、健全文物保护联防联控机制,着力形成打击防范文物犯罪的整体合力。

  为了表达感谢,仪式特别为兰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赠送了锦旗,上面写着“不忘初心勇担当、守护文物好卫士”。兰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也向兰州市博物馆移交了涉案文物清单。

  据兰州市博物馆副馆长郑炜介绍,这批文物已经接收整理入库,接下来要经过分析、修复维护等工作,在未来成熟的时机将与市民游客见面,向公众展出。

  同时,兰州市博物馆也发出号召,每个兰州市民都是保护文物的一份子,不管在什么时候,发现倒买倒卖文物,要及时向公安部门举报,保护文物、人人有责。兰州市文旅局也将不断强化宣传引导,增强市民群众法治观念和文物保护意识,积极营造打击文物犯罪、保护文化遗产的浓厚社会氛围。(中国甘肃网)

  近日,市民举报——会理县省级文物古建筑“城北楼”外墙左侧(城北小广场)墙体被人私钉钉子并悬挂物品,主管单位做出回应。

  对此,主管单位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高度重视,立即组织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执法人员及文物管理所专业技术人员对城北楼外墙左侧进行现场勘察,发现墙体5处被私自钉入长约12厘米的铁钉,4处铁钉位于墙体石缝处,已进行拔除,1处铁钉位于墙体石头正中位置,需要借助专业工具才能拔除,现场工作人员在保护城北楼墙体的基础上对该处铁钉进行了防悬挂处理,并张贴“保护文物古建筑”相关公告,下一步将再次对该铁钉进行拔除。

  会理古城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物古建筑是“会理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保护文物古建筑、传承发扬“会理文化”不仅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我们应当杜绝一切破坏文物古建筑的不良行为,文明开展休闲娱乐活动,为会理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0年11月,恭王府博物馆和韵文博鉴正式签署IP授权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的独特优势,通过资源的深度整合与共享,开创恭王府文化与现代数字科技融合创新的前瞻性探索,进一步加强历史文物资源的保护与传播。

  近年来,恭王府博物馆一直积极以博物馆藏品资源为核心,提炼和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价值,开发与博物馆藏品和展览相配套的文化创意产品,热衷于尝试通过现代数字科技形式,不断拓展和延伸自身的文化传播功能。

  恭王府博物馆与韵文博鉴正式合作的开启,旨在基于恭王府博物馆文化IP进行现代性转化与创新,为恭王府博物馆“数字王府”和“公众王府”的发展目标提供全面的创意及技术支持,就恭王府特色主题元素进行多样化文创产品设计,如基于恭王府“天下第一福”的福字碑等特色元素进行创意设计,使其更贴近大众生活,推动恭王府文化的创新与传播。

  11月12日,2021年北京博物馆通票首发式在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举行。该通票可用于北京市119家博物馆、科普教育基地和文化旅游景点,涵盖历史、科技、红色教育、艺术、名人故居、文化场馆类别,这些博物馆和景点绝大多数提供两人次免费或者优惠折扣,适合举家出游。

  2021年北京博物馆通票采用口袋书形式,无需粘贴相片,全家通用。票面内容包括地址、电话、开放时间、门票价格、乘车路线、有无停车位、馆点介绍、参访关键词等服务信息。全年零售价120元,其中收费馆点提供的门票减免总价值即超过2900元。通票还推出了礼盒精装版,内含1本通票和2枚带有吉祥寓意的压胜钱。自11月12日起,可以通过北京博物馆通票官网网站、微信公众号或新华书店主要门店购买。

  据悉,2021年北京博物馆通票的推出,目的是通过通票的形式降低参观门槛,鼓励更多公众走进博物馆,众多博物馆尽其所能为广大观众提供免费或折扣优惠。为引导观众欣赏展览,主办单位组织了北京博物馆通票参访团,截至目前,已累计组织博物馆参访活动近300次,并举办了130余次系列讲座,讲述中外文化知识。(新京报)

  11月9日上午,由绍兴市委宣传部、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的“两宋论坛·南宋文化和宋代帝陵研究论坛”在绍兴召开。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中国宋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曹家齐,杭州市社会科学院南宋史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何忠礼等来自全国各地三十余位专家,绍兴市本级及各区、县(市)文旅系统负责人、绍兴地方文史专家、媒体等出席论坛。绍兴市政府副秘书长周宝林担任论坛主持嘉宾,绍兴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丁晓燕、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长郑建华、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广旅游局局长何俊杰先后致辞,多位专家发表了主旨演讲。

  丁晓燕副主任表示,自2018年以来,绍兴以建设宋六陵考古遗址公园为重要抓手,深入挖掘、弘扬绍兴的南宋文化。举办“南宋文化和宋代帝陵研究论坛”是今年推动遗址公园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次论坛提供一个促进专业探讨与交流的平台,共同推进南宋文化的研究与传承,为绍兴南宋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更多的灵感与思路,将古城绍兴打造成为中国南宋文化传承发展的高地。

  郑建华副局长指出,绍兴宋六陵作为南宋帝后陵寝所在,是南宋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宋六陵的考古工作一直是省文物局重点工作,为此,省文物局批复成立了“浙东考古基地”。2012年以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绍兴文物部门经过6年调查勘探,3年考古发掘,揭示了两组陵园建筑遗址,取得重要成果,为两宋陵园制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王巍理事长充分肯定本次考古交流活动,他指出,绍兴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同时在全国考古人眼中,绍兴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各个时段都有重要的发现,例如史前时期的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在这里都有丰富的遗迹分布,还有越窑青瓷在全国范围内具有重要的影响。随着近十年来各地都开始重视秦汉以后的考古工作,南宋考古也在这样的背景下进入新的阶段,南宋帝陵逐渐成为被关注的重点之一,令人十分欣喜。

  专家主旨演讲阶段,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晖达担任学术主持,并就“南宋帝陵攒宫制度的演变”作主旨演讲,介绍了自2012年以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围绕宋六陵所做的考古工作以及取得的最新成果。

  南开大学教授刘毅就“南宋攒宫的位次问题”进行专题研究,他指出,宋朝皇室极端迷信“五音姓利”之说,陵墓排列顺序有固定的规则。按照“五音姓利”的理论,赵姓所葬以从东南到西北、自尊长而卑幼鱼贯排列为吉。

  北京大学教授徐怡涛发表了关于“发现与复原古代建筑的原生秩序建筑考古研究的基本逻辑”的演讲,他指出,建筑考古学研究的目的是尽可能揭示建筑史料的历史真实性,让建筑成为见证文明的信史。具有奠定文化遗产的价值基础,也让遗产保护利用更加科学有效。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郑嘉励关于“永阜陵与永茂陵——从‘五音墓地’到‘形法墓地’”进行主旨演讲。他认为,永茂陵离开“南陵区”,来到宝山脚下,既未遵循昭穆序次,更已突破“五音墓地”的模式,明确向“形法墓地”转变;“今此神穴坐壬向丙”,一改国音“坐丙向壬”的大利向,由“大利向”转为“小利向”。

  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曹家齐作了关于“宋遗民对琴曲之演绎与创作”的主旨演讲。他指出,宋遗民们面对著共同的鼎革沧桑的残酷现实,表现出思想行为的趋同性,具有有共同的心迹和一致的情怀,其琴曲中表达的“惓惓之意”,有忠君的价值立场,与儒家思想中的忠孝观念,其隐逸情怀,更是切中中国传统文人入世与出世兼容的思想情怀。

  经过紧张的准备和试运行,位于人民东路399号邯郸文化艺术中心西侧的邯郸市博物馆新馆于11月13日(星期五)正式开馆。参观需要提前预约。

  11月9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与奉节县夔州博物馆签订总分馆合作协议,三峡博物馆奉节分馆正式授牌成立。

  两馆将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从人才培养、资源共享、展览交流、文物保护、项目合作、文创开发等六个方面开展合作共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当天还召开了总分馆座谈会,讨论下一步合作事宜,三峡博物馆馆长程武彦以及巫山分馆、云阳分馆、忠州分馆、开州分馆、夔州分馆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程武彦馆长指出,在全国上下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热潮之际,召开总分馆工作座谈会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提升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最大化发挥博物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离不开联合、互助、共享。

  博物馆要进一步完善总分馆沟通协调机制,建立展览、课题和社教项目库,盘活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搭建共享平台,为重庆博物馆高质量发展,为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做出应有的贡献。

  2020年11月11日,大连市博物馆联盟(论坛)成立大会暨第一次联盟成员会议在大连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大连市委宣传部、大连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等相关单位领导出席会议,61家联盟成员单位的100余位馆长和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大连市博物馆联盟(论坛)是由大连市委宣传部指导,大连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倡议发起,大连地区61家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艺术馆、纪念馆、科技馆及相关文博机构自愿加入成立的公益性联合体。

  组建大连市博物馆联盟(论坛),进一步优化大连国有与非国有文博机构间“资源相系、横纵相通、文化相融”的社会效能水准,统筹做好在新时期、新阶段大连市各类文博机构间的和谐共享、优势互补工作,整合大连地区丰厚的优质的历史文化资源,营造各机构间互利、互信、互赖、互惠、互通的良好合作氛围。打造一条“氛围营造、研发设计、展示博览、资源共享、研学开发、文化创意、文化旅游”的全新公共文化服务产业链条。培育大连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凝结力量”“聚合发展”与“精准供给”的新业态,最大程度发挥博物馆联盟(论坛)的社会效益,为大连地区文化繁荣、文旅融合创新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讲好“大连故事”,打造“大连文化共同体”,让市民共享资源整合红利,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最终走向携手共赢。

  大连市博物馆联盟(论坛)发布了联盟标识(LOGO)和吉祥物“连小博”和“贝小妮”。

  据悉,联盟下一步将推出“博物馆环游记”系列主题活动,推出“博物馆打卡地图”,打造“去博物馆”的文化新风尚。

  市属机构(13家):旅顺博物馆、大连博物馆、旅顺日俄监狱旧址博物馆、大连汉墓博物馆、大连武术文化博物馆、大连自然博物馆、大连文物总店、中华工学会旧址纪念馆、关东军司令部旧址博物馆、大连市规划展示中心、大连市科技馆、大连美术馆、大连市图书馆白云美术馆。

  区(市、县)属机构(7家):大连中山美术馆、大连金州博物馆、大连市普兰店区博物馆、瓦房店市博物馆、庄河市博物馆、关向应纪念馆、旅顺万忠墓纪念馆。

  院校机构(9家):大连大学博物馆、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考古文博系(辽海博物馆)、大连理工大学校史馆、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史馆、鲁迅美术学院艺术博物馆、大连工业大学服装博物馆、辽宁师范大学美术馆、大连艺术学院美术馆、大连市第15中学美术馆。

  其他机构(32家):大连贝壳博物馆、旅顺留声机博物馆、世界音乐文化博物馆、生命奥秘博物馆、大连花园口民俗博物馆、大杨服装文化展示中心博物馆、大连华夏文化博物馆、大连酒文化博物馆、大连旅顺潜艇博物馆、大连三长博物馆、大连半山美术馆、大连城市美术馆、大云书库美术馆、糖西美术馆、山上美术馆、云杉美术馆、佛罗伦萨梦子美术馆、海滨美术博物馆、北方国家版权交易中心博物馆、大连中山家宝轩紫檀艺术品博物馆、大连金石滩历史珍藏馆、周恩来纪念展室、大连森林动物园奇石展览馆、大连市文博艺术馆、逅库艺术馆、金三角艺术馆、金阿山艺术馆、大连奇幻艺术体验馆、地球之光科普体验馆、金石蜡像馆、我在·艺空间、东广国际艺术之旅展厅。(半岛晨报)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南京城墙博物馆改扩建项目主体结构于2020年11月9日顺利封顶。

  南京城墙博物馆改扩建项目是南京市民生类重点文化建设项目,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配套项目。在市委市政府及市文旅局的关心支持下,该项目自2018年6月9日正式启动,8月8日正式破土动工。

  两年来,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领导班子带领项目部全体参建人员,克服各种困难,抢抓机遇,争分夺秒,充分发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团队精神,积极推进项目实施。

  下一步,项目部全体人员将以总进度计划为纲要,加大安全管控力度,优化各项施工组织,及时推进玻璃幕墙、智能化亮化及内装施工及展陈施工等工作,确保明年上半年顺利开馆。

  南京城墙博物馆展陈区域包括负一层和一层,其中负一层为南京城墙基本陈列展览和特展厅,一层包括开放式展区和配套区域,总展览面积8722平方米。

  为推进南京城墙博物馆建设工作,夯实博物馆展陈基础,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已新征文物藏品2500余件,包括金属、纸质、档案、照片等各类,时代从六朝到民国,大大丰富了文物藏品的数量和品种。博物馆还将通过借展、复制、数字化等方式为展陈组织展品。(紫荆山新闻)

  日前,由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天津博物馆维护运营的“天津市博物馆公共服务平台”,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建设,正式上线运营。市文化和旅游局组织专题培训,邀请平台开发方就平台的管理与使用对全市70余家博物馆的相关负责人和专业人员进行了培训。

  “天津市博物馆公共服务平台”的上线运营,将进一步提升天津市博物馆现代化管理水平,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便利化地服务。一方面该平台可面向全市博物馆用于藏品信息管理、各类数据统计、专业协同管理等,大大提升工作效率和专业化管理水平,促进智慧博物馆建设;另一方面该平台具有面向社会公众服务功能,可整合全市博物馆参观预约系统、提供统一入口,设有展示全市各博物馆分布状况的资源地图、数字博物馆、藏品展示、二维码导览、文创产品推介等多个专题版块,为观众参观和了解博物馆提供极大的便利,为促进文旅融合提供一个新的展示窗口。

  此外,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还推出了“天津文博”公众号,广大观众可在该公众号上实现天津市博物馆的参观预约。(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

  遗址北侧50米处耸立的一座俗称大古寨的石山,图为大古寨的山体。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提供

  中新网太原11月11日电 (记者 胡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1日对外通报称,当地考古人员在黄河左岸发现一座距今约4500年的小型寨堡,从其地理位置可见,该寨堡是一座易守难攻的古堡遗址。

  此次发现的天峰坪遗址位于黄河左岸的偏关县天峰坪镇天峰坪村东,地处关河入黄河口处附近,是一座孤悬河岸的小型寨堡。该遗址面积约3万平方米,所在地三面环河邻沟,位置封闭,地势险要,具有极强的防御色彩。

  过去一年,为配合山西省忻州市旅游公路偏关段建设,经中国国家文物局批准,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该遗址所在台地北部进行发掘,清理护坡等石墙4段、房址近20座、灰坑30余座、墓葬2座。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华夏文明研究所副所长张光辉介绍,天峰坪遗址始现的前夕是中国史前文化的一次大转折阶段,天峰坪所在的黄河两岸地区,虽经新石器时代数千年的积淀,但仍受先天地理环境和山地经济的局限,文化社会的高峰到来稍显迟缓。聚落选址从坡地转向河前险峻的梁峁之上,并采石筑台,砌建寨墙,形成一个个居高临下,易守难攻的小型寨堡。

  从调查、发掘发现的遗存来看,该遗址形成一个在台地边缘砌筑护坡石墙,台地上下修建有部分房址,生活垃圾倾倒于台地边缘的布局模式。发掘情况表明,整个发掘区堆积经历了兴建、废弃、重建、再废弃……等多次反复的过程,存在多个阶段的房址,延续时间数百年,其始建年代不晚于距今4500年。

  张光辉介绍,该遗址最大特色是台地上下分布的10余座相对完整的房址,多为石构建筑,包括连间和独立的单间房址,从聚落布局上虽有逐步向外扩展生活空间的阶段性变化,但在台地上下建筑房屋的基本生活格局并未大变。

  “类似这类择险而居的模式还有内蒙古准格尔旗的白草塔、小沙湾、寨子塔等年代较为明确的早期石城,这也开创了北方石城借助沟壑天险,修筑墙体,形成封闭单元的砌筑习俗,进一步开启了史前黄河两岸地区这类居址的一般模式。”张光辉说。(中国新闻网)

  冶山,是福州2200多年建城史的发源地之一。福州市正在建设的冶山春秋园,是一座历史遗址公园。在公园内,不仅有欧冶池、泉山摩崖石刻、唐代马球场、仁寿堂等历史遗存,不少专家还认为,公园的地下还留有闽越王城的宫殿遗迹。

  近日,记者从福州市有关部门获悉,对冶山春秋园西部园区内的考古预留区正在进行重新规划设计,该区域将向市民展示遗址考古的整个过程。

  近日,海都记者来到正在建设的考古预留区。该区域位于冶山路和鼓屏路的交叉口,西侧有闽越王无诸的塑像。预留区在榕树等大树树荫下,由两片总面积百余平方米的长方形基坑构成。过去这里是省农行办公大楼所在地。

  据福州市名城委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在冶山春秋园的建设过程中,对一些在公园原址上发掘的文物和遗存,比如汉代古井、唐代马球场遗址、清代贡院围墙、民国时期摩崖石刻等都进行了保护,并向公众展示。在冶山春秋园的仁寿堂内,也有陈列一些冶山考古中发掘的历代文物。

  文史专家卢美松在编写《福州通史》时,整理了相关资料。他说:“闽越国国都在今福州,建都城于今之冶山、屏山、鼓屏路一带。”福州的考古工作者分别在现在的省建行、屏山永辉、省农业厅、省财政厅、地铁屏山站等处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丰富的汉代文化遗存。比如著名的“万岁”瓦当,福建博物院有专门的展厅对其进行展示。

  另据福州考古队的一名工作人员介绍,综合冶山春秋园周边考古发掘的记录,不少汉代遗存就存在于地下两米处。他认为在冶山春秋园的考古预留区,找到汉代遗存是大概率事件。

  文物专家、福建省文物局原局长郑国珍先生正在参与冶山春秋园考古预留区方案的设计。他表示,冶山春秋园不单单是一个公园,其主题应当是汉闽越王城遗址。

  现在的考古预留区,只是模拟一个考古现场,展示近代的一些文物。郑国珍先生认为,该方案历史的厚重感不够。此前在冶山春秋园内原省财政厅工地有发掘过闽越王城的宫殿遗址。因此未来的优化方案将参看资料,按照宫殿遗址的方向进行设计考古。

  “考古预留区的发掘,带有科研性质,是一点一点剥离,这个过程要让市民也参与到古建筑的保护和考古发掘中。我们会借鉴四川、浙江、江西等地的做法。比如海昏侯墓的发掘,原先可以用三个月挖完,他们用了一年多的时间。”郑国珍说,考古预留区可以搭设大棚,让考古遗址活化利用。未来市民可以在冶山这个福州古城发源地,了解考古发掘整个过程,形成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意识。

  历经千年的文化遗产成了“网红”景点,文物保护和利用如何平衡?重庆大足石刻造像修复保护智能升级,让文物“活起来,健康起来”。

  11日,“共舞长江经济带看高质量发展”网络主题活动记者一行来到重庆大足石刻景区采访。这里的石刻造像历经千百年依然色泽鲜亮,吸引很多游客驻足欣赏。在这里,游客们仿佛与古老石刻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重庆大足石刻造像始建于初唐,兴盛于两宋,历经千余载,与敦煌、云冈、龙门等石窟一起构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国石窟艺术史,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艺术、科学和鉴赏价值。1999年,大足石刻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历经千百年冷暖交替、风吹日晒、雨雾浸蚀等自然因素作用,大足石刻一直面临着渗水、岩体失稳、风化、生物侵蚀等病害的威胁。

  当地对石刻修复与保护的步伐从未停止。大足石刻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多年来,当地启动实施了千手观音造像抢救性保护工程、大足石刻宝顶山大佛湾水害治理工程、大足石刻石篆山抢险加固工程、大足石刻宝顶山大佛湾石刻三维测绘与数字化项目等多项专项文物保护工程,石刻病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遏制。

  “我们不仅注重对文物本体的保护,还注重对文物保存环境和历史信息的保护”,大足石刻研究院院长黎方银向记者介绍了大足石刻的文物保护理念。

  2019年12月,大足石刻监测预警系统投入使用,该系统可以实现对石刻监测数据、预警信息、监测报告以及档案数据的统一管理。“监测点可以监测包括温度、湿度、岩体稳定性等十几项指标,以便随时发现数据变化,及时发现问题”,黎方银介绍说。

  如今,大足石刻成为了“网红”景点,这与文物保护相冲突吗?对此,大足石刻研究院文物保护工程中心主任陈卉丽认为,掌握好保护和利用的度,就一点不冲突。

  “通过文物保护与修复,让文物活起来了,健康起来了,还能为游客带来艺术享受,让更多人欣赏中国优秀文化遗产”陈卉丽说。(中国新闻网)

  由于年代久远,受自然因素影响,西藏正式纳入中央政府行政管辖版图见证地——凉州白塔寺,其最主要的建筑萨班灵骨塔遗址出现小部分外墙表体脱落的病害情况。

  凉州白塔寺也称凉州会盟纪念馆,该馆负责人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称,经国家文物局和甘肃省文物局批复,目前,该遗址保护加固工作已委托敦煌研究院团队进行了前期探测,并形成了保护方案,不久后将动工实施保护加固工程。

  白塔寺位于凉州区武南镇白塔村,为蒙元时期藏传佛教萨迦派宗教领袖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简称萨班)赴凉州会谈西藏统一、并达成协议的居所,也是萨班最后圆寂的地方。萨班佛学造诣很深,被称为“佛界学者”,著有20余种佛学著作。

  该纪念馆讲解员苏琴介绍说,元时,凉州白塔寺规模宏大,有大经堂、萨班殿、钟楼、戏楼、塔林、松林等,建筑金碧辉煌、雄伟壮观。元末,白塔寺遭兵燹被毁,明、清时两度重修。1927年,白塔寺毁于武威大地震,塔林均毁,仅存萨班灵骨塔塔基部分。

  据了解,自2001年,萨班灵骨塔遗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来,市区政府投资3700多万元,先后完成征地、遗址加固保护、萨班灵骨塔复原大塔建设、99座小塔建设、路水电基础设施提升等工程。

  在日常管理中,该纪念馆强化了文物的人防、物防和技防工作,定期组织人员对萨班灵骨塔遗址、纪念馆文物库房、展厅等重点部位进行全面排查和整改,确保文物的绝对安全。

  下一步,该馆将借助凉州会盟的“唯一性”,着重推动白塔寺文物的保护与开发,争取通过5至10年时间,形成以凉州会盟纪念馆为核心,联动天梯山石窟、沙漠公园、神州野生动物园等景点,打造武威东南片旅游核心区。

  同时,将凉州会盟纪念馆打造全国有影响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载体,以爱国主义、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及凉州文化为白塔寺旅游体验内涵,构建白塔寺“骨骼经脉”,激活白塔寺“血液”,塑造多彩文化,为游客讲好凉州会盟故事。(中国新闻网)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