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古建筑设计

古建筑设计

2019上海书展 同济大学出版社十大好书抢先看

中国古建网2023-01-12古建筑设计古建彩绘合同
古建建筑手绘,古建彩绘合同,古朴的古建彩绘,2019上海书展同济大学出版社十大好书抢先看,古建建筑手绘,古建彩绘合同,古朴的古建彩绘中国古代机械文明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文明辉煌历史的一个缩影。本书开创性地以历史发展年代为经,呈现中国古

2019上海书展 同济大学出版社十大好书抢先看

2019上海书展 同济大学出版社十大好书抢先看,

  古建建筑手绘,古建彩绘合同,古朴的古建彩绘中国古代机械文明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文明辉煌历史的一个缩影。本书开创性地以历史发展年代为经,呈现中国古代机械的发展规律,以机械分类及重要人物为纬,清晰地描摹出从远古至现代中国机械在各时期的发展状况、主要特点和互动关系,总结推动文明发展的重要发明、历史事件、杰出人物。本书所用考古和复原研究资料丰富翔实,综合运用近代机械科学、科学史和传统史学的研究方法,反映中国古代机械文明史研究的最新成果。

  本书对中国古代机械文明史研究领域广受关注的问题提出了独创的见解,完成了一项富有开拓性、填补空白的工作。全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具有较好的可读性,科技与文化交相辉映,为认识古代中国社会变迁提供了新视角。

  内容简介:本书汇集了30余篇建筑口述史采访记录。在中国现代建筑记述方面,许多出色学者谈及自己教学、研究经历及建设项目的种种,陈式桐先生谈三门峡市早期建设;戴复东院士谈杭州华侨饭店设计竞赛与四平大楼项目;关肇邺院士谈建筑创作与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刘佐鸿先生谈长江轮舾装设计、“五七钢铁连”、同济设计院几项制度改革;童勤华先生谈同济大学早期建筑设计教学;彭一刚院士谈城市景观风貌及规划建设;陈伯超教授谈改革开放体会及对地域性建筑的思考。在建筑遗产保护与中国建筑史研究记述方面,不光有郑孝燮先生忆文物与名城保护;周维权先生谈中国园林研究等,亦有刘先觉先生、刘管平教授、陆元鼎教授、赖德霖教授等人的建筑故事。

  此外,书中新加入了华侨建筑与传统匠作记述、口述史工作经验、历史照片识读三个主题。在华侨建筑与传统匠作记述方面,有闽南传统泥水匠师陈实生、闽南溪底派王世猛匠师、马来西亚槟城陈忠日木匠等人的口述记录。更有口述史工作经验交流、历史照片识读等精彩内容。希望为建筑史研究者提供更丰富的史料和口述经验参考。

  内容简介:陈从周,一代园林宗师,被誉为中国现代园林学之父。陈从周先生一生涉猎很广,不仅是卓有成就的园林学家、古建筑学家,还是博古通今的著名学者、教育家、书画家和鉴定家。

  为纪念陈从周先生百年诞辰而汇集再版的中国经典园林著作,一共四部:《苏州园林》《苏州旧住宅》《扬州园林与住宅》《中国名园》,经过文字的重新录入与勘校,照片、测绘图的重新查找与制作,老旧照片的修补,排版装帧的重新设计,再现先生的经典著述。

  内容简介:20世纪80年代,世界正处于全力发展、享受高增长、高消费的时代。罗马俱乐部在1972年发布的第一份报告《增长的极限》,就已经预料到这种增长方式的潜在问题。报告发布后引起全世界的反响,开启了对环保和生态的关注。

  在罗马俱乐部成立50周年之际,汇集了俱乐部34位专家,推出了罗马俱乐部的最新研究报告——《翻转极限:生态文明的觉醒之路》,尝试突破传统观念,唤醒对于生态文明全新的感知。书中除了用更新的资料和研究再次向全世界敲响人地危机的警钟,从哲学根源去审视危机,还更进一步提出了需要用“彻底的再设计”来推动一个“显著的结构转型”。

  内容简介:汽车运动已经走过130多年的风雨历程,经历了许多辉煌荣耀与血泪悲悯的时刻,它以交相辉映的系列赛与单项赛,向世人展现了无数惊人的创新之举与深刻的技术变革。

  本书是中国第一本汽车运动历史图书。全书通过串联数百个历史事件,试图还原汽车运动的百年风貌,并将其转换成图像语言,浓缩成数十张分析图,希望读者借助读图以更好地读史。中国汽车运动起步晚,发展快,因而有待沉淀,厘清历史并不是想简单地重复过去,而是想跳出历史的轮回,抒写自己的故事。世界汽车运动的百年沧桑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立足脚下,展望未来。

  内容简介:1949年对于上海、对于中国,都是十分重要的年份。七十年前的那一刻,极大地改变了现代中国的历史进程,成为20世纪东亚历史的转折点,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走向。

  本书收录了四十余位亲历者关于70年前那场巨变的珍贵回忆,既有当年随军南下接管上海者,也有在上海迎接解放的地下工作者,还有普通百姓的回忆以及1949年离开上海者的回忆。其中尤为难得的是收录了亲历政权交接的赵祖康的日记,详细记载了1949年翻天覆地的变化。全书多方位线年前上海这座城市的巨变以及这一重要历史节点对普通人命运的影响。通过多角度的记录研究,使历史呈现更加丰富、生动、具体的立体画卷。

  内容简介:本书是“社会空间视野的上海纪事”书系的第一部作品。“何为社会空间视野/社会空间分析?在社会空间视野中,上海的城市叙事会有怎样的情节、怎样的叙事逻辑和叙事观点?”

  本书聚焦社会空间分析的概念,对西方经典著作重新阐释,在进入以社会空间理论概念化上海城市纪事的本土化阶段,叙事和分析将随之而具有本土原创性,作者以“社会空间方法”编织上海故事,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上海的过去和今天。

  内容简介:什么是上海?或者说什么构成了这座城市?城市是一种复杂的综合体,它既是由钢筋水泥建造起来的真实的构造物,又是存在于记忆与想象中的幻象。文学、绘画、电影、摄影、地图乃至城市设计中的效果图、模型,都影响着我们对一座城市意象的形成。

  本书选择了数十个上海的历史和当代建筑,进行场地、功能、文脉等分析,通过收集城市的名片和不为人所知的废弃物,呈现一个互相交叉、异质混合的上海。发现并理解一座城市是一条漫漫长路,本书尝试记录当下各种非常规的功能与空间,希望为各位读者打开一扇通往理解与感受上海的想象之门。

  内容简介:城市与文学的关系,向来密不可分。城市孕养文学,文学又成就城市。1952年,张爱玲离开了上海。67年后,“城市行走”书系第13部作品——《上海张爱玲文学地图》,开启城市与人的探索之旅。当文学世界遇见城市空间,或将成为阅读上海的一个新视角,理解上海的一条新线索,重构上海的一种新方法。

  本书选取张爱玲创作生涯中最重要的5处生活空间——圣玛利亚女校、开纳公寓、爱丁顿公寓、重华公寓、卡尔登公寓,串起一条主线处地点,把建筑、环境、历史、故事、影视、戏剧等场景串联起来,就此重叠成一张完整的上海张爱玲文学地图。

  内容简介:这是一本城市研究读本,从对自行车发展史的简短回顾开始,作者以哥本哈根、鹿特丹、巴黎、维也纳、柏林等7座“全球自行车友好城市”为比较研究的对象,系统地分析了上海的骑行现状,并对骑行能为城市公共空间带来的无限可能进行了大胆的设计遐想。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