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古建筑设计

古建筑设计

文创屋丨庆阳香包 临夏砖雕 满满“烟火气” 走进百姓家

中国古建网2022-12-29古建筑设计古建彩绘打印
古建手工绘图,古建彩绘打印,古建测绘收费,文创屋丨庆阳香包临夏砖雕满满“烟火气”走进百姓家,古建手工绘图,古建彩绘打印,古建测绘收费在文旅融合的趋势下,越来越多的非遗项目作为重要旅游资源获得关注,“非遗+文创”,“非遗+旅游”

文创屋丨庆阳香包 临夏砖雕 满满“烟火气” 走进百姓家

文创屋丨庆阳香包 临夏砖雕 满满“烟火气” 走进百姓家,

  古建手工绘图,古建彩绘打印,古建测绘收费在文旅融合的趋势下,越来越多的非遗项目作为重要旅游资源获得关注,“非遗+文创”,“非遗+旅游”,“非遗+扶贫”等“非遗+”现象,使非遗被赋予越来越重要的文化使命。

  “非遗”与文旅融合,不仅提升人们休闲生活的文化品位,让旅游更有诗意和获得感,同时通过旅游这一载体,让“非遗走进现代生活”,也让“非遗”带着满满的“烟火气”,在现代生活中找到新的生存发展空间。

  众所周知,甘肃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庆阳位于甘肃东部,是早期农耕文化、“一带一路”的节点城市之一。庆阳香包有着独特的地域特点,在华池双塔寺出土的距今八百多年的“千岁香包”,其造型古朴典雅,图案丰富多彩,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香包。

  庆阳香包富含东方哲学和智慧,每个香包都包含着女性内心的情感、双手的温度和对生活的感悟,2006年,庆阳香包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然而,近年来因为有刺绣功底的妇女逐渐年老,年轻人又不能静下心来去学习,庆阳香包面临着发展和传承困境。

  “要让庆阳香包传承下去,不仅让年轻人学习制作香包,更要让她们有钱赚。”庆阳香包绣制的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庆阳岐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甘肃省非遗扶贫就业工坊负责人刘兰芳表示,这就要求香包制作必须有创新,要“走出去”,也要“引进来”。

  刘兰芳从2002年开始就背着香包闯市场,参加国内各地的民博会、非遗展销会、文化博览等活动,足迹遍布上百个城市,她在北京、杭州、上海等地拜访过几十位民俗专家。在向专家虚心请教、接纳建议后,她对庆阳香包进行二次改良,色彩从原来的单一化,过渡到典雅、有艺术质感;用料也一改原来的绸缎,使用纯棉、织锦等,向国际化靠近;嗅觉感受力求清淡、回味悠长的中草药,以醒脑、开窍、净化空气、防潮防湿为主;外观则保持了独特的意念造型、寓意和文化元素符号。

  刘兰芳还向记者讲述了她在国外推销香包的经历。2014年,她出访美国、加拿大,当时恰逢西方的万圣节,公园店铺摆放了很多南瓜灯,当时她就琢磨,万圣节南瓜不就是庆阳香包里的金瓜吗?金瓜香包能不能绣制这个图案呢?

  回国后,她按自己的想法绣出香包,总觉得那个“鬼脸”太丑,有一天她听见邻居正在听秦腔,忽然间来了灵感:为何不将秦腔脸谱绣制到金瓜香包上呢?于是她就连夜做好样品,并拍下照片发给美国的朋友,很快得到回复:外国人很喜欢。仅这一单生意就让她创收8万美元。

  绣有秦腔脸谱的金瓜香包在国外大受热捧,也让她体会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把中国的文化推介出去,就必须要和西方的文化去碰撞,去寻找切合点,进行文化融合。

  2015年4月,刘兰芳应邀赴美国参加非遗巡展,她登上哈佛、耶鲁、哥伦比亚大学讲台,向美国当地市民、学生展示香包绣制技艺,讲述中医药的神奇,讲述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国西部妇女创业致富故事,让她倍感自豪。

  这一年,刘兰芳被认定为省级非遗传承人,她带领公司坚持走传统手工之路,以工匠精神,打造庆阳香包品牌,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工坊+互联网模式”,带动就业生产。自公司成立至今,带动农户8000多户,为200多名大学生提供就业岗位,年产值600多万元,产品有老人寿庆、小孩满月等系列600多个品种。

  刘兰芳还收藏各类刺绣上万件,并自筹资金,在家乡流转土地,建成全国首家香包绣制民营博物馆,并打造集香包生产、休闲旅游、特色农业为一体,文化旅游和农业相融合的“义渠村”乡村振兴田园综合体。

  在临夏的很多建筑物上,古朴大气的砖雕几乎随处可见。临夏砖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源于秦汉,成熟于明清。

  但在不少年轻人眼里,非遗的历史性对应的是“过时”,文化性对应的是“土气”。如何让砖雕进入现代生活?如何让年轻人关注砖雕、了解砖雕、喜欢砖雕?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业界。

  传统的临夏砖雕多用于建筑装饰,6月12日,记者在临夏青韵砖雕有限公司的展厅看到,展架上精致细腻的手把件,线条流畅的花盆,古朴祥瑞的案头摆件等,让传统临夏砖雕充满了现代设计感,古朴中又透着时尚和洋气。

  而更让你想不到的是,这些产品并不是出自非遗传承人之手,它们都是由临夏州非遗扶贫工坊的普通工人打磨生产的。而这个非遗工坊,是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兰州交通大学驻临夏州传统工艺工作站与多家砖雕企业牵手合作的结果。两年来,从对传统产品进行再设计和改造提升,目前已经完成3类56种的打样和试生产,其中28个品种计划投放市场。

  看到了产品那么“潮”,那么我们就去听听参与扶贫工坊的管理者和工匠们怎么说。

  “只有创造符合现代人审美观的非遗作品,才能达到活态传承的效果。”兰州交通大学驻临夏州传统工艺工作站研发团队负责人管兰生教授告诉记者,“我们深度挖掘临夏砖雕的传统文化内涵,充分提取非遗属性元素,并结合现代生活方式和生活需要,赋予砖雕新的表现形式和文化意义。”

  临夏青韵砖雕有限公司总经理范祥军则表示,砖雕艺人有精湛的雕刻技艺,但作品以传统题材居多,通过专业团队创意设计,使精美的砖雕工艺融入现代审美需求,让传统工艺走进大众生活,更具“烟火气”,也更好地传承创新发展了临夏砖雕这门艺术。

  临夏能成古典建筑装饰公司总经理成小娇也有自己的看法:“艺术品的生活化、日用品的艺术化正成为一种潮流,通过交通大学专业团队的设计,临夏砖雕在实用性上有了新的延展,产品更加贴近现代生活,也更能让年轻人理解砖雕之美,今后我们将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进来,把他们培养为热爱美、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艺术大师。”

  去年,非遗扶贫工坊吸纳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24人、边缘户26人;2020年吸纳建档立卡户13户,目前这些工人月均收入4500元以上。

  非遗扶贫工坊工人张海林乐呵呵地说:“我以前在外地做砖雕手,一天只能挣30到50元钱。六年前,我来到这个工坊上班,通过工坊的传帮带,手艺越来越好,工资也越来越高,每月能挣六七千元钱,不用出去跑,还能照顾一家老小。”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