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古建筑设计

古建筑设计

山西陵川这座国保古庙不一般开创了中国古建斜拱使用之最

中国古建网2022-11-16古建筑设计古建彩绘专集
古建绘画文庙,古建彩绘专集,古建雕梁彩绘,山西陵川这座国保古庙不一般开创了中国古建斜拱使用之最,古建绘画文庙,古建彩绘专集,古建雕梁彩绘在晋东南的山西陵川县,有一个以文物古迹多而出名的礼义镇,号称“中国文物第一镇”,镇内有4座国家级

山西陵川这座国保古庙不一般开创了中国古建斜拱使用之最

山西陵川这座国保古庙不一般开创了中国古建斜拱使用之最,

  古建绘画文庙,古建彩绘专集,古建雕梁彩绘在晋东南的山西陵川县,有一个以文物古迹多而出名的礼义镇,号称“中国文物第一镇”,镇内有4座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南北吉祥寺、崔府君庙和龙岩寺。

  这其中,南吉祥寺的名气比较大,因为它是大唐贞观年间奉皇帝的命令而建造的,金元明清历代皆有修缮。

  不算南吉祥寺的始建年代,就从北宋迁建于礼义镇平川村开始算起,到今天也有1000年了,可见吉祥寺的古老悠久。

  南吉祥寺是全国第四批重点文保单位之一,它所在的平川村也是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山西历史文化名村的古村。

  平川村顾名思义位于平川之地,其实呢是一个三面环丘陵的小盆地。南吉祥寺就位于村子中心偏东位置,红墙碧瓦、气势恢宏,古意盎然。

  古寺是两进院落。中轴线上依次是山门戏楼、中殿、圆明殿(后殿),两侧有东西配殿、禅房、碑廊、方丈楼以及钟鼓楼等建筑。

  山门戏楼是五开间前廊式结构,粗大的四角抹棱青石柱一直撑起到二楼屋檐下,上面是木雕雀替、斗拱等构件,这是元代建筑,明代重修的。

  山门背后的戏楼则是分上下两部分,而且和常见的古戏楼有所区别,下面一层的高度超过二层,显得二层的戏台较低矮,石柱也分两层单独支撑。

  山门东西两侧是妆楼,东边还有一个单独的三层楼高的钟楼,西边缺失鼓楼。不过就是这个钟楼,据村民讲,也是后来补建的。上面装着大喇叭,供广播通知用。

  从远处看,山门高于两边的妆楼,红墙碧瓦非常醒目,屋脊上的琉璃脊兽、琉璃瓦凸显出了不同寻常的气势。

  山门和中殿之间是一个空旷的小院,两边是廊房,里面有记载古寺历史的古碑。一块是宋代《吉祥院碑文并序》,一块是元《维大元晋宁路泽州陵川县云川乡平川里南吉祥禅院记》。

  宋代的《吉祥院碑文并序》记载了原名吉祥院的这座古寺的来历,唐代敕建于平川村东南的宋家川,宋淳化三年(992)敕赐院额,宋天圣八年(1030)迁到了今天的平川村。

  这座千年古寺从此就与平川村民们世代为伴,经历了一个个春夏秋冬,留下了一个个时代的印记,尤其是在中国古监事时留下了鼎鼎大名。

  古寺内现存最早的建筑就是从宋代保存至今的中殿,也叫当央殿、过殿。梁架结构都是宋代原构,仅仅是揭瓦重修过而已。

  大殿面阔、进深都为三间,单檐九脊歇山顶建筑。柱子都被包裹在砖墙内,柱头用阑额、普柏枋,正面一共有五朵斗拱,也就是术语说的五铺作。

  这些硕大的斗拱里就有着古建里面的一个著名实例:补间所用的斜拱据说是一个划时代的创举,是中国最早的斜拱实例。

  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中殿所用到的斜拱有两种,一种是门框上部的明间斜拱,一种是窗户上部的补间斜拱,二者有不同特点。

  门框上的明间斜拱和后来常见的斜拱基本长得差不多,是从栌斗起在华拱与泥道拱之间的45度斜出拱,斜拱的令拱与华拱的令拱相连成一个整体。

  而补间斜拱则是罕见的一种样式。左右两个斜拱分别从泥道拱上伸出,然后与华拱相交,整个组合形式整体比例小于明间斗拱,显得主次有度,大小适宜。

  这应该是当时匠人们的一个创举,和清代斗拱仅供装饰的做法完全不同,足以记入古建设计的智慧库中。

  在资料记载里,中殿原来还有明代彩塑和壁画,但胡哥走访时已无踪迹,除了檐下斗拱的精彩制作外,殿内的梁架也非常有特点。

  一般来说,四梁八柱的抬梁式结构大殿内部,纵向的梁架在宋代叫做椽栿。这根梁的长度对应屋面的坡度,如果屋面前后分为六段坡面,就称为六椽栿。

  因为纵向深度较深,估计是长大木料难得,所以常见的是两根梁对接,一根支撑四架屋椽,一根支撑剩余两架屋椽,接合处用柱子撑起,也就是术语所称的四椽栿对前(后)乳栿的样式。

  而在吉祥寺,则不仅是使用纵向六椽栿,而且还是上下两根叠用,上面那根比下面那根还要粗壮。明显上面那个是承重的,也是为了保证屋面坡度的平缓。

  另一方面也和当时木材较多,且为了制作天花板有关。关于天花板,下面单开一节介绍。

  我们所常见的古代殿堂内部,一般都是能够看见的梁架结构的,这种做法被称为砌上露明造,实际上就相当于现在的房屋没有天花板一个意思。

  而有天花板的殿堂,则被称为有平闇、平棊。前者为梁下的木方格构造,后者则是天花板。它们都是为了遮挡上面的梁架,显得更华丽好看。

  一般来说,有天花板的都是级别较高的殿堂才会用到,比如官方建筑如故宫,或者著名宗教场所,如五台山佛光寺大殿等。

  但是像在山西晋城的宋代建筑中,这座中殿却是少有的使用平棊(天花板)痕迹的建筑。

  从图中可以看到,那根较细的六椽栿上部开有榫口,四周有平棊所用木枋,从残留的古代原件平棊枋和新补的平棊枋,可以推断出,整座大殿是全部有天花板的。

  这么具有建筑史标杆意义的大殿,藏身在晋城陵川县礼义镇这个千年古镇中,经历了千年的风霜,依然在为我们展示着古代工匠的艺术之美。

  至于中殿的屋面脊兽琉璃鸱吻等构件,都是近些年维修时后补之物,原件早已被毁被盗无一留存。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