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详解 明清古建筑的阅读方法
图文详解 明清古建筑的阅读方法
图文详解 明清古建筑的阅读方法,古建绘画屋脊,古建测绘 顺序,绘画古建场景建都定鼎,是历代封建王朝开国时最重要的事情。中国宫城的基本模式是《周礼·考工记》中提出的关于王城规划的基本思想:“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这种密封式的王城规划格局,是战国时期儒家所倡导的理想模式,其精神实质是尊崇至高无上的封建皇权,希望宫城建筑以布局的形式来弘扬帝王的绝对权威,并以“左祖右社”来宣告尊祖、重农的政治主张。以后历代国都的营建都或多或少受《周礼·考工记》的影响。
“象天法地”是指依天象和地理方位来营建国都。我国古代官城从营建选址、规划设计、修建完成直到使用,既要考虑天象,又要考虑五方,这就是都城规划中的“象天法地”原则。“象法天地”的内容十分丰富,具体的做法如“以象天汉”和“以法牵牛”。金中都和元大都都呈现“天汉之象”和“牵牛之象”。
城中城之制,起源很早,在春秋时期筑城已广泛采用“内之为城,外之为郭”的方式,形成了“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的城防体系。只是大多数城市依山形地貌而筑并非方城。《周礼·考工记》所记的王城之制,也只是一种体现儒家理想的王城观。真正依王城之制建起来的国都,最为典型的就是明、清北京城,其有四道城墙(第四道只建成半圈),一方套一方,坚固雄伟,方正严整,是其他方形城中城所不及的。
中轴对称之制,是中国古代宫城建筑布局的特点,其内容包括宫廷中轴线与次要建筑对称布局两个问题,与堪舆学中讲求阴阳和合、协调平衡实为一理。它是用于调整重要建筑群与次要建筑群的布局关系,即重要建筑群要位于中轴线上,次要建筑群要建于重要建筑的两侧。历史上的宫城大多位于都城的南北中轴线上,作为城市的主体强调它的尊贵地位。例如,北京故宫的外朝三大殿建筑群与文华殿、武英殿建筑群,在布局上形成左辅右弼之势,三宫与东西六宫的布局,也符合中轴对称之制。
坛庙建筑是皇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敬天、法祖、尚贤的价值取向。在北京的坛庙建筑群有五坛八庙。五坛是指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八庙包括太庙、奉先殿、传心殿、寿皇殿、雍和宫、堂子、文庙和历代帝王庙。
城池的兴建起于防御功能,历代王朝无不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兴筑巩固都城,以巩固王权。城就是守备防御的墙垣。筑在都邑四周的墙垣一般为两重,内为城,外称郭。明、清北京城是中国有史以来设备最周全、构筑最坚固的城防体系。其城垣防御体系的结构包括城门、城楼、箭楼、闸楼、角楼、敌台、护城河、瓮城。
台基是一个高出地面的台子,在建筑中则是建筑的底座。它一般为方形,内部填土,外面用砖石砌筑,表面铺墁砖石。在一些重要建筑中,除台基外还会使用高台。
高台别称须弥座,分为一崇高台和三崇高台,只有高等级的建筑才会建有高台,三崇高台只有最高等级的建筑才会有。
故宫的木材以金丝楠木为贵,但受材料的限制,材质不断变化。明代修建紫禁城时,重要的官殿大都是用金丝楠木修建。清代时由于缺乏楠木,开始使用黄松木。乾隆时,宁寿宫的修建的,采用了红松做柱外包楠木的办法。宫殿内的柱子以金色级别最高,其次为红色,再次为黑色。
殿顶在整座建筑中是等级观念最强的地方,不同的殿顶有着不一样的等级要求,是不可逾越的。不过总的来说每种殿顶的基本结构都差不多。
殿顶从形式上来说有很多种,皇家建筑最常用的有庑殿式、歇山式、硬山式、悬山式、卷棚式、攒尖式等。
古代建筑中等级最高的屋顶形式。又叫四阿顶,是“四出水”的五脊四坡式,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又叫五脊殿。这种殿顶构成的殿字平面呈矩形,面宽大于进深,前后两坡相交处是正脊,左右两坡有四条垂脊,分别交于正脊的一端。重檐庑殿顶则是在庑殿顶之下,又有短檐,四角各有一条短垂脊,共九脊。故宫太和殿、长陵祾恩殿即此种殿顶。
歇山顶亦叫九脊殿,屋顶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正脊比两端的山墙之间的距离要短,屋顶的正脊与两条垂脊间形成一个三角形的垂直区域,叫做“山花”。正脊的前后两坡是整坡,左右两坡是半坡。有单檐歇山顶,及二层三层或多层屋顶的重檐歇山顶。
悬山顶为两面坡顶,一般有正脊和垂脊,也有无正脊的卷棚悬山。屋檐悬伸在山墙以外,又称为挑山或出山。悬山顶等级上低于庑殿顶和歇山顶,仅高于硬山顶,神橱、神库中的房屋等多使用悬山顶。
两侧山墙把檩头全部包封住,由于其屋檐不出山墙。从外形看,硬山顶屋面双坡,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或路高于屋面。硬山顶建筑等级最低,宫墙中两庑殿房多有硬山顶。
卷棚式屋顶也称元宝顶。卷棚顶的最明显的标志是没有外露的主脊,其屋顶前后相连处不做成屋脊而做成弧线形的曲面,两坡出水的瓦陇一脉相通。左右两山墙可有悬山和硬山的不同。顾和园中的谐趣园屋顶形式全部为卷棚顶。
攒尖顶有四角、六角和圆形之分,无论是哪一种形式,其顶部都有一个宝顶。攒尖式屋顶没有正脊只有垂脊,垂脊的根数以双数居多,单数较少。角式攒尖顶的垂脊与其角数相同,圆攒尖顶则是由竹节瓦逐收小建成的没有垂脊。故官的中和殿、天坛祈年殿都是攒尖顶。
从结构上来说,殿顶通常有屋面、剪边、正脊、戗脊、垂脊、螭吻、出檐及套兽等部分。
仙人走兽也称为走兽、蹲兽,是宫殿建筑庑殿顶的垂脊上或歇山顶的戗脊上前端的瓦质或琉璃的脊兽。古代的宫殿多为木质结构,易燃,传说这些脊兽能避火。仙人走兽分仙人和走兽两部分,最高等级为11个,每一个兽都有自己的名字和作用。仙人走兽的数量和宫殿的等级相关,只有最高等级的殿顶上脊兽才会十样俱全。
彩画是我国古代建筑上极富特色的装饰,用色彩油漆在梁、枋、斗拱、柱、天花等处绘制的。题材广泛,手法多样。清式彩画主要分为三类,包括和玺彩画、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每种彩画主要都是由箍头、枋心及藻头等几部分组成。
和玺彩画:清代的一种建筑彩画,是清代建筑彩画中等级最高的。以青和绿两色为主,主要由箍头、枋心及藻头三部分组成,以人字形曲线贯穿其中,主要装饰内容为象征皇帝的龙纹。藻头为“M”形,箍头、藻头、枋心上均画龙。
金龙和玺彩画:主要是以各种姿态的龙组成彩画的图案,在枋心、藻头及箍头部位都画龙,金龙是指龙纹上都贴有金箔。枋心一般绘二龙戏珠图案:藻头青地画升龙,绿地画降龙:箍头多绘坐龙。
龙凤和玺彩画:主要纹样中,除了有龙还有凤。在枋心、藻头及箍头等部位,以龙和凤纹调换构图。一般为青地画龙,绿地画凤。枋心画双龙为“二龙戏珠”,枋心画二凤为“双凤昭富”,枋心画一龙一凤则为“龙凤呈祥”。
龙草和玺彩画:其枋心、藻头、箍头是由龙和大草调换构图的彩画。一般来说绿地画龙,红地画草。大草常配以共同出现,称为“吉祥草”或“轱辘草”。
旋子彩画俗称“学子”、“蜈蚣圈”,在藻头内使用了带卷祸纹的花瓣,即所谓旋子。其等级仅次于和玺彩画,常用于殿式彩画,既素雅又华美。
金琢墨石碾玉旋子彩画:清代旋子彩画中等级最高的一种。彩画所有轮廓线条都用沥粉金线,花心与菱地均点金,花瓣都用青、绿色退晕,枋心多用龙锦。
烟琢墨石碾玉旋子彩画:等级仅次于金琢墨石碾玉。旋花轮廓用墨线,花心与菱地点金,花瓣用青、绿色退晕,枋心用龙锦。
金线大点金旋子彩画:轮廓线条用沥粉金线,花心与菱地点金,花瓣不作退晕。枋心内可用行龙、锦纹,箍头盒子内可用坐龙。
墨线大点金旋子彩画:其图案均以墨线为轮廓,不退晕,仅在旋花部分的旋眼、栀花心、菱角地、宝剑头沥粉贴金。枋心内图案可有不同做法。
苏式彩画源于江南苏杭地区民间传统做法,俗称“苏州片”。彩画在开间中部形成包袱构图或枋心构图,在包袱、枋心中均画各种不同题材的画面。它在三大彩画类型中等级最低,一般用于园林中的小型建筑,如亭、台、廊、榭以及四合院住宅、垂花门的额枋上。皇家建筑上,苏式彩画多用于花园、内廷等处。
隔扇门是以隔扇作为门扇的门的形式,也称格扇门。安装于建筑的金柱或檐柱间,整排使用,通常为四扇、六扇和八扇。在要求扩大空间时,隔扇门可以除下。隔扇主要由隔心、绦环板、裙板三部分组成。
在故宫重要的宫殿、堂前、院门前都要陈列一些青铜雕、石雕,这是皇权仪威的一部分,不同等级功能的殿堂院门前,都有不同的摆设,因为这些陈设都有其独特的意义。
日晷又称“日规”,是中国古代用来观察日影定时刻的计时器。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通过晷针日影在盘面上的方向来测定时间。到明代日晷已不是日常生活中定时刻的工具,而是象征皇帝拥有授时之权的礼仪之物。在故宫太和殿、乾清宫等宫殿前陈设的日晷是表示皇权威仪的。
嘉量是我国古代的标准量具,全套量器从大到小依次是斛,斗,升,合,龠。嘉量含有统一度量衡的意义,故宫中作为象征性器物,分别置放在北京故宫午门、太和殿、乾清宫,象征着国家统一和强盛。因为嘉量的体量不大,为陈列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将嘉量放在了有汉白玉石须弥座的石亭中。须弥座的上部刻云纹,束腰处刻山石纹,下部刻水纹,表征江山社稷。
江山社稷金殿是一座仿木结构建筑的铜镀金宫殿。殿呈正方形,为双层檐,上层檐为圆形攒尖顶,上面装有宝顶:下层为方形腰檐,四条脊上装有小兽。故宫的江山社稷殿放在一座汉白玉雕镂的文石台上,陈列于乾清宫丹陛阶前左右两侧,整体造型庄严,做工精细。象征江山社稷、国家政权都掌握在皇帝手中,提醒皇帝不忘国家。
铜缸在清代叫做门海。紫禁城中陈设在重要的宫门和宫殿两侧的铜缸,就是用来储水防火的。铜缸在故宫中还有礼仪的用途。
故宫中重要的宫殿外陈设有铜香炉。这些香炉名鼎式炉,均为圆形三足两耳,炉身上面有一个铜罩以防止香灰飞溅。在太和殿的三层高台上有18个铜香炉,它们被放置在汉白玉石须弥座上,是廷举行大典时燃香的用品。
太和殿、乾清宫等皇帝使用的殿前月台两侧,都陈设着一对铜龟、铜鹤。龟和鹤在古代传说中都是长寿的动物,在殿前陈列铜龟、铜鹤,象征帝王长命百岁和江山永固。另外,铜龟铜鹤都是空心的,每当太和殿举行大典又会作为熏香的用具。
故宫有六对铜门狮,分青铜门狮和婆金铜门狮两种。陈设在太和门前的为一对青铜门狮。铜狮面南而坐,头微内侧,胸前束一兽首衔铜铃,两侧各系有铜环火焰宝盖。东侧为踏绣球的雄狮,西侧是踏幼狮的雌狮。铜狮下为铜座,上部为卷草串枝花纹,中有三角形垂带式卷草古钱纹,底部为云纹。铜座下为汉白玉石须弥座,束腰为俯仰莲,卷草纹饰。銮金铜门狮有五对,分别陈设在养心殿、乾清门、长春宫、宁寿门、养性门前。
影壁又叫照壁,是设在建筑或院落大门的里面或外面的墙壁,面对大门起屏障作用。是实用性和装饰性俱佳的附属建筑物。
外包琉璃构件或疏璃装饰的砖砌影壁,通常都是在壁面上使用琉璃挂件,有些影壁的须弥座也会使用琉璃材料,顶檐上会覆盖琉璃瓦。琉璃影壁只有皇家、寺庙等官式建筑才有,像故宫的八字形琉璃影壁、随墙疏璃影壁,北海内的九龙壁。
平面呈八字形的影壁,又称撇山影壁。八字影壁有连在一起呈八字形的影壁,也有分开设置于门两侧,呈八字形的影壁。故宫最宏伟的八字形影壁位于乾清门两侧,由须弥座、壁身、顶三部分组成。
九龙壁是影壁的一种,设计与装饰或明或暗地蕴藏着象征皇权和天子之尊的“九五之数”。上部为黄琉璃瓦庑殿式顶,檐下为仿木结构的椽、懔、斗拱,壁面上有九条龙,下部为汉白玉石须弥座,端庄凝重。
影壁全部是用石砌成的,雕饰也都是石雕石影壁在砌法、有无石雕、雕饰繁简、布局上会有不同。故官景仁宫、永寿宫东有一座大理石影壁,影壁为插牌座屏式,用汉白玉做的仿木结构的屏框,屏框中嵌有一块黑白花纹的大理石独板,下承汉白玉瑞兽形滚墩座。
用木料制成的影壁,因为木料在露天的环境下易腐蚀,影壁上多带有出檐。故宫的木影壁顶上覆有黄色疏璃瓦,下有屏座,座两侧有用来固定影壁的汉白玉滚墩座。现存的木影壁:养心殿1座,太极殿1座。养心殿的木影壁位于养心殿院内进门处,木影壁形制高大,而且采用屏门式,影壁正中装有两山对开的屏门,采用朱红油饰贴金框线。
依附于其他墙体上并采用琉璃砖装饰的影壁。太极殿院中的云龙纹琉璃影壁便是随墙琉璃影壁。
丹陛桥是一种高于地面的高台式旱桥,是一条砖石台甬道,因其下面有两孔涵洞而称桥。只有在高等级的建筑前面才会修建丹陛桥。
天坛祈年殿前的丹陛桥是一座巨大漫长的砖石平台。丹陛桥长360米、宽28米、高2.5米,位于南北中轴线上,桥呈南低北高之势,南端稍高出地表,北端高出地表逾4.5米,有步步高升之意。
在丹陛桥下面东、西天门相对处,有一条曲尺形、拱券顶的隧道,与上面的大道立体交叉,称走牲路,是祭祀用的牲畜从位于天坛内西部的牺牲所赶往东部的宰牲亭的通道。通道西面的门为进牲门,亦称鬼门关。
丹陛桥平坦宽阔,中心墁白石,石面稍向上凸起呈弧状,昔日祭典时此路为神舆行经之路,桥面中心线的石板道称“神道”。神道两侧左为“御道”,右为“王道”。天帝神灵走神道,皇帝走御道,王公大臣走王道。
紫禁城中重要的宫殿都采用丹陛桥之制。皇宫的丹陛桥修建在高台式宫门与重要的宫殿之间,用青砖砌成,中间是用青条石铺设的御路,两侧是青砖墁地。因为这种高台式旱桥的走向,一般是南北方向,又名“子午桥”。
宁寿宫至皇家殿之间有一座汉白玉丹陛桥,高1.6米,长30米,宽6米,两侧安装汉白玉石栏杆,是最高等级的丹陛桥。武英门至武英殿之间的丹陛桥,高1.5米,两侧也安装汉白玉石栏杆,表明武英殿原来设计的等级是很高的。文华门至文华殿之间的丹陛桥,两侧无汉白玉石栏杆,其建筑等级要低于武英殿。
金水桥分为内外金水桥,内金水桥位于故宫内太和门前广场内的金水河上,外金水桥位于横亘在前的外金水河上。
外金水桥位于外金水河上,在、太庙、中山公园前。桥为三孔拱券式汉白玉石桥,桥稍有坡度,中间出现拱面,而且桥身中间窄,两端宽,呈“”形。
外金水桥共有七座,中间五座石桥分别与城楼的五个门洞相对应,外侧的两座分别在太庙(劳动人民文化宫)和社稷坛(中山公园)门前。正中的一座最为宽阔宏大,为皇帝一人专用的“御路桥”;御路桥左右的桥是供宗室亲王们通行的“王公桥”;王公桥外侧的桥是三品以上的文武官员们走的“品级桥”:最外侧的两座桥是供四品以下官员、兵弁、夫役来往使用的“公生桥”。
内金水桥位于太和门前广场的内金水河上,五座单孔拱券式汉白玉石桥并排横跨内金水河。这五桥随着弯曲如弓的金水河河道也成弧形排列。
内金水桥与外金水桥在桥的规格制式上是相同的。正中的一座是御路桥,是供皇帝专用的:御路桥东西两侧为王公桥,是供皇室成员、亲王大臣通行的:再两侧为品级桥,供三品以上官员行走。整个功能和前的外金水桥是一样的。
中国最早的园林便是皇家园林,从公元前11世纪末出现沙丘,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一清帝国的大力营造,中国传统造园布局逐步走向成熟。皇家园林在“一池三山”的沿袭模式下,不仅更加精雅,还将天下美景浓缩集中,达到了美不胜收的境地。
中国皇家园林在历代的发展中不断变化完善,期间在造园思想、园林布局、造景手法等方面有较大的变化。这些园林的诸多构成方式的具体反映便是园林的艺术境界,造园意境等。
灵台是人工堆砌的高台,它是古人建造的高山缩影,是古代王者崇拜山岳的体现,据说人间王者只有登上灵台,才可以亲承天神旨意。灵沼是人工开凿的水池,也同样被赋予神性,灵沼是当时人们水崇拜的体现。
灵台、灵沼是最早出现的人造山体与水体相结合的形式,表现了上古神话中“昆仑之丘,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的理想境界。顾和园的佛香阁便是修建高台之上的建筑,体现出灵台的特征。
从秦代开始,皇家园林的构成方式出现了一种新的模式。这是以先秦思想家所构建的天人合一庙字观为指导,创制出一种规模庞大,涵盖万物的布局,有“体相天地”、“经纬阴阳”的象征意义。秦阿房宫的空间布局就是以天象星座为模本,其“体相天地”的规划设计反映了古人“天人合一”的观念。从此“体相天地,经纬阴阳”便一直是中国皇家苑囿的主要构成方式。
海岛仙山的布局是以大池或湖泊为中心,象征东海:池中堆土或垒石为三座岛屿、象征传说中的海上三仙山一蓬莱、方丈、瀛洲。海岛仙山原本是一则仙人故事,却被期望长生不老的皇帝信以为真,从而出现了这种造园意境。
海岛仙山的构成方式让空旷平淡的水域产生了变化,使景观层次显得丰富,大大提高了水体在园林景观中的地位。山体与水体之间的关系由过去的一池环一台,变为一庞大水体环三山,为丰富园林景观提供了空间条件,促进水景、山景、建筑、花木与动物,即中国园林造景五要素组合关系的建立。北海公园琼华岛便是海上仙山的典型代表。
秦始皇在征伐六国的过程中,每灭一国便在咸阳仿造该国的王宫,营造宫殿和皇家园林,秦代时便已经用摹写各地名山胜景的方式建造皇家园林了。这种造园方式,符合帝王君临天下的心态。这种做法,在清代时达到了顶峰。顾和园的昆明湖便是仿造杭州西湖而建的。
梵刹琳宇建筑就是佛道寺庙,也是皇家园林中的一种建筑类型。它们是帝王及皇室成员礼佛道还心愿的场所。佛道寺庙因其特殊的造型,为皇家园林中增添了脱俗离尘的气氛。永安寺便是建在北海琼华岛上的佛教寺庙。
对田园村舍之美的追求始于东汉两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陶渊明,他的作品中所描绘的田园村舍的淳补恬淡之美,是隐居文人大力弘扬的意境。田园村舍对中国古典园林有着极大的影响,成为千年造园追求的一种意境。顾和园中的农乐轩是慈禧太后命工匠仿照西安百姓的房屋建造的。
相关文章
- 成龙将4古建捐新加坡引争议 徽派古建为何流海外
- 了解榫卯结构的结构方式古建木结构加工安装图纸设计公司
- 小读者们在这里拥抱阅读上海国际童书展温暖落幕
- 前山文旅:穿墙透壁剖视中国经典古建筑丨创艺讲堂x李乾朗
- 浙砖青瓦厂家-浙砖青瓦-润昌瓦业免费设计
- 阮仪三忧心古建保护:千万别成桂林高楼甲山水
- “可触摸的”古建展让青少年感受江南古宅前世今生
- 元成股份董秘回复:公司已取得《浙江省环境污染防治工程专项设计服务能力评价证书——水污染治理、环境生态》甲级证书公司所属行业属于绿色环保性行业公司主要从事园林绿化工程、园林古建筑工程、市政工程、房屋建筑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城乡规划编制
- 梁思成弟子、清华建筑学院教授郭黛姮逝世
- 济宁展园获青岛世园会室外展园竞赛创意金奖
- 你见过具有北方园林建筑形式的庙宇吗?这座古庙设计得很特别
- 小型生态墓碑成公墓墓园风景线
- 【关注】湖南新增14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看看有哪些!
- 明年底开街!宜昌古今·大南门建设进展来了
- 古建筑作品_第2页-CND设计网中国设计网络首选品牌
- 五一小长假设计师带您打卡“北京世园公园”
- 浅谈古建筑遗址的保护及利用
- 464平仿古四合院布局讲究格调雅致!
- 北方农村小院河南开封两层新中式庭院别墅——润润四合院设计
- FHD酒店设计新作 丨三门峡渑池希尔顿惠庭酒店FHD助力国际酒店品牌探索当代旅居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