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古建文化

古建文化

在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了解中国古建筑?

中国古建网2023-09-14古建文化古建彩绘分色
古建筑绘画大图,古建彩绘分色,古建手绘壁画,在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了解中国古建筑?,古建筑绘画大图,古建彩绘分色,古建手绘壁画当提起“中国艺术”时,连小朋友都能如数家珍:唐诗、宋词、元曲、水墨画、玉刻、木雕……,发展

在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了解中国古建筑?

在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了解中国古建筑?,

  古建筑绘画大图,古建彩绘分色,古建手绘壁画当提起“中国艺术”时,连小朋友都能如数家珍:唐诗、宋词、元曲、水墨画、玉刻、木雕……

  发展程度极高的文字传统,使得千年来中国一直非常重视“被记录下来的文明”。琴、棋、书、画,无不得到精深研究。

  而建筑,作为生活、祭拜的场所,很多时候仅仅被当做背景存在,极少引得文人注意。

  因此,即使许多建筑技艺精湛、巧夺天工,营造之术也只是同其他手工业一起,属于“匠作之事”,在近代以前的中国根本没有机会发展成为一门学科。

  就连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建筑大师梁思成在全国各地考察期间,如果提出想看“古物”,地方知识分子或官员会对古老的庙宇视而不见,转而带他去看碑刻,仅仅因为“ 上面有字 ”。

  但少有人知的是,在风雨交加的近代,中国建筑史成为日本、欧洲学者竞相角逐的对象。

  二十世纪初到三十年代,日本、欧洲的学者对紫禁城等中国古代建筑拍摄、测绘,进行持续调查,发表了不少学术著作。

  日本人甚至断言:中国已经不存在唐代的木结构建筑,如果要欣赏唐代木结构,那只能到日本奈良。

  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开始,梁思成、林徽因等人,对全国15个省,近200多个县的2000余处古建筑项目进行考察,终于夺回了中国在本国古建筑领域的话语权。

  无论是近百年前,营造学社对古建筑的“重新发现”,还是千年前,营造现场的匠人智慧,古建筑对我们来说,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在2022开年之际,我们决定推出策划已久的《这就是中国古建筑》,和大家一起跟随前辈学者,重走古建筑探访之路,探寻庙宇、古塔、园林、民居、宫殿背后所隐藏的文化密码。

  为了呈现更广阔的视野,我们不仅请来了建筑史权威学者,还邀请了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以及文化遗产保护团队的一线专家。

  这其中,有营造学社古建筑考察的开端——天津蓟县独乐寺、河北正定隆兴寺,有“地上文物看山西”的山西古建筑代表太原晋祠、应县木塔、云冈石窟,还有考察的“高光时刻”五台山佛光寺,梁思成的研究方法得到证明……

  课程的每一讲,都以营造学社当年考察的背景、过程、发现为起点,回到建筑的营造现场,讲解建筑价值。并以当前古建保护现状为终点,深入了解中国古建筑的前世今生。

  以梁思成为代表的营造学社,当年对古建筑的“重新发现”,是对中国建筑史这一学科的发掘,在其中发现中国,回答“我们是谁”“如何看待自己在世界文明中位置”的大问题。

  今天,我们重新了解营造学社,重新了解古建筑里的中国,更是要回答“我们是谁”“去往何方”的问题。

  课程原价198元,早鸟特惠价98元,享受永久回放权益。只需要三杯咖啡的价格,便可踏上古建寻访之旅。

  购买课程的用户,可以免费解锁《三联生活周刊》2020年第10期古建筑专题数字刊《营造学社:在古建筑里发现中国》。

  首发期购买的用户不仅享受早鸟价,还可获得一张《三联生活周刊》数字刊会员5折券。

  拥有数字刊特权,可以解锁1100+期数字刊,听读一体,随时沉浸,坐拥27年三联智库。

  在规定时间内按照要求全部打卡的用户,会在课程完结后收到梁思成、林徽因之女梁再冰的回忆录《梁思成与林徽因:我的父亲母亲》,附赠珍贵家书。

  一门课程,一场穿越近百年的古建筑寻访之旅,一种欣赏古建筑之美的独到视角,一个清晰的中国古建筑体系。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1.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