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古建文化

古建文化

科学家阐释中国古建筑如何适应千年气候变化

中国古建网2023-02-08古建文化古建筑瓦房彩绘
古建筑绘画简易,古建筑瓦房彩绘,手绘古建图纸,科学家阐释中国古建筑如何适应千年气候变化,古建筑绘画简易,古建筑瓦房彩绘,手绘古建图纸中国古代建筑典型构架形式与该研究所涉建筑遗存实例分布图。(丁爱军供图),日前,南京

科学家阐释中国古建筑如何适应千年气候变化

科学家阐释中国古建筑如何适应千年气候变化,

  古建筑绘画简易,古建筑瓦房彩绘,手绘古建图纸中国古代建筑典型构架形式与该研究所涉建筑遗存实例分布图。 (丁爱军供图)

  日前,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符淙斌院士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葛全胜团队合作,着眼于历史气候变化对于古代先民日常生活的重要影响以及古代先民对于历史气候变化的适应开展研究,发现由历史气候变化导致的降雪变化是造成在过去千年时间尺度上(唐至清)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坡度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研究成果于9 月8 日在线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并作被该期刊以及《科学》杂志首页予以推荐。

  “该研究为气候变化与考古等历史领域的深度交叉提供了新的思路。”论文通讯作者之一、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丁爱军告诉《中国科学报》。

  建筑是人类在一定自然与社会环境基础上创造的,用以居住和使用的空间,其最初的建造目的即是为了保护人们免受恶劣天气或其他环境条件的不利影响。因此,建筑对于气候变化,特别是与之相伴随的极端天气事件带来的深刻影响应是非常敏感的。

  然而,古代先民们是否以及如何在建筑设计上作出调整、以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建筑功能需求变化至今仍不清楚,尤其对过去千年的时间尺度而言。

  该研究基于中国古代建筑高度的气候敏感性(土木结构),以中国现存唐以来北方地区木构建筑遗存和中国千年气候重建成果为基础,关注了过去一千多年来的温度变化、降雪事件记载与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坡度变化相同步的波动趋势。

  研究发现,过去千年以来,中国古代先民为更好地适应当时、当地的气候环境,发挥聪明才智,不断调整建筑屋顶坡度,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百年尺度的降雪变化,维持建筑安全并减少维修成本;而此气候变化的适应过程亦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部分建筑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该研究得到气候变化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社科基金以及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的支持。(来源:中国科学报崔雪芹)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