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报丨话题讨论:书法如何助力乡村振兴(三)
中国书法报丨话题讨论:书法如何助力乡村振兴(三)
中国书法报丨话题讨论:书法如何助力乡村振兴(三),古建青瓦供应,中国建筑材料信息网,古建图片大全集“乡村振兴”是由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重要战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怎么走?会议指出了七条“之路”:其中一条就是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振兴乡村文化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各类书法活动逐渐成为各级政府组织联结、服务基层的重要抓手。本报特策划“书法如何助力乡村振兴”话题讨论,以期在讨论中促进经验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本期刊发部分来稿文章,以飨读者。 (编者)
乡村“书法文化”是由乡村书法艺术所演绎并与此相关的一种文化形态。它以书法艺术为主要媒介,传递传统文化思想和价值观念。
大连东沟村总面积11.5平方公里,位于大连市金普新区石河街道,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近年来,当地确立了“文化活村”“旅游兴村”的发展目标。通过近20年的努力,东沟村实现了由脱贫转富到乡村振兴的转变。
一、以书法作品提升乡村美感。打造美丽乡村,让书法元素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书法元素让社会主义新农村充满人文色彩。如今的东沟村,亭台楼榭、小桥围壁,无不有书法作品的悬挂镌刻,或为匾额,或为楹联,风雅至极。特别是在著名景区小黑山自然风景区建立的近百块摩崖石刻,体现了自然景观与书法文化的有机结合,融入了文化内涵。传播并发展书法艺术有利于推进乡村社会建设和促进乡村产业升级。
二、以书法活动打造文化品牌。乡村文化振兴需要紧跟文化产业化的大趋势,让书法艺术驱使人文景观、自然景观、节庆活动的快车,形成特色文化产业,拓宽了乡村经济文化的发展空间。著名学者、书法家张本义创建的连海书院坐落于石河东沟村,占地30亩,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书院以研究儒家经典为主,以书法为依托,通过举办讲座、学术交流、赏槐雅集等活动,打造东沟村的文化品牌。书法家们在文化活动中,通过手中之笔,表现无限魅力、活力和张力的辽南古村——东沟村,真实体现东沟村民实现小康的喜悦心情和精神面貌。
三、以书法文化培育乡村崇德之风。乡风文明既同国家现代化过程中乡村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共属五项标准,也是农民自身提高素质、增强幸福感的需要。同时,它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东沟村利用乡村书法文化为抓手,将书法文化注入乡村文明建设,提升了乡村内在品格,形成了尊老爱幼、帮贫助困的良好家风、纯朴乡风。例如:东沟村设立乡贤馆,树立贤良雕像,鼓励后人,以为示范。每年东沟村村民们都会自发书写春联,创作研习书法作品,因成效显著,书法文化成为了乡村凝心聚力的源动力。在书法艺术“润物细无声”的文化熏洗下,平和、谦逊、包容、团结等中国传统美德成为东沟村人身上所呈现出的特质,有效助力了乡村道德生活,对于乡村秩序之合理建构起到非常重要的意义。
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文化的振兴,同时文化的振兴又会反哺乡村的物质基础建设,在营造诗意栖居生活环境的同时,也为当地百姓增开了新的收入渠道。
北方城市石家庄的营里镇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营里镇是石家庄市远近闻名的书画之乡。据不完全统计,书画业年产值近千万元,其中书画交易额460多万元,书画装裱380多万元。书画已经形成一套成熟的产业,成为营里镇老百姓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传统乡镇从晚清起文化艺术氛围就非常浓厚,书画之风兴盛。营里镇已故农民书画家蔡榜文,生于1908年,自幼酷爱书画,尤其擅长篆隶,在周边县市小有名气。书香氤氲,薪火相传。2001年春,营里镇时任村党支部书记张同锁组织同村书画爱好者发起成立了榜文书画协会,每年正月初四举办榜文书画展。从此营里镇及周边村镇的大小书画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营里镇党委政府为扩大营里书画的辐射范围,促进书画业的发展,在各民间社团的基础上,成立了“营里镇诗书画协会”,并持续举办民间书画收藏展,吸引本地及外地媒体的争相报道。营里镇书画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被国家博物馆及一些纪念馆收藏。2011年被授以“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依托深厚的传统文化土壤,加上官方整合推动与当地书法事业自身发育相结合,让营里镇的书画业在增强本地艺术圈社会影响力的同时,也为书画作品交易搭建了更广阔的平台。
书画交易市场的繁荣和发展也带动了周边产业的进一步复兴,全镇现有诗书画作者8000余人,从事书画装裱的已有26家。书画学习班也不断涌现,每年学习书画的小学生有近千人,直接带动了当地就业和相关人才的培养,受益人群多达两万余人。营里镇的书画艺术向书画产业转变已具雏形,正向规模化发展,如今已经成为当地传统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的典型,为众多相类似的村镇提供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如何使传承千年的书法文化全面繁荣?又如何使书法在文化治理的薄弱环节——“乡村”实现振兴呢?笔者认为这些离不开高等教育的参与和实践。高等书法教育已经有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发展,其体系已相当完善,培养的学生在各方面都能达到“成教化”的标准。因此,鉴于乡村书法发展现状,应该搭建起高校与乡村振兴发展之桥梁,让高等书法教育与乡村书法振兴实现联动发展,其途径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第一,高校应充分协同中老年书法爱好者进行乡村书法活动,加强老年书法群体的交流,引导老年爱好者的书法审美认知,共同对当下审美进行学理性分析,提升他们对书法的鉴赏能力,积极推动他们向传统审美靠拢,这样既有利于这一群体对当下书法发展的接受和了解,也有利于高校师生对中老年群体书法创作状态的理解,进而发挥中老年书法群体的教化作用。
第二,高校也应该积极与乡村学校、乡镇政府、村委会和居委会等单位共同筹办的乡村书法活动,比如:现场书写活动、开设社区书法兴趣班、在校开展特色书法教育活动,等等。这些完全可以邀请一些中老年爱好者参与,他们的身份足以在乡村各年龄群体引起关注,更能形成一种有特色的书法活动。
第三,乡村振兴重视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而地方教育在传承地方文化中起着重要作用,除了现有教学体系之外,也应该为地方特色文化留出一片空地,让学校教育与地方特色文化相结合,做到教育的“和而不同”。在这一关系中,高校也应承担起责任,第一要运用学术研究挖掘地方书法文化;第二要在现有基础之上融入到地方学校教育中去。如开展乡村支教、乡村书法教育特色宣讲、乡村书法考察、调研等活动,这些活动也可以联合地方学校一起开展。
既然高校要参与到乡村书法振兴中,其引导或教育实践自然要有一定科学性,在充分了解乡村书法发展现状基础上,要根据不同群体实施不同方法,逐渐引导各个群体对书法进行了解并参与实践。总之,要根据乡村书法发展的实际情况谋划乡村书法振兴,这有利于书法的全面发展,有利于高校教学政策的落地,也有利于乡村文化发展,从而助力乡村振兴。
书法助力乡村振兴,即要提高全民书法意识,以精神文明带动物质文明,增强书法的功能性与实用性,将书法由小众推向大众。因此加大书法相关产业经济链条,发展乡村书法文化产业,培养乡村书法人才,推介当地乡土特色传统文化至关重要。书法助力乡村振兴大致可从以下四方面进行展开:
一、建立以书法文化为核心的利益联结机制。明确项目所有权归村集体所有,经营权归公司所有,村民享有收益权,以书法文化联结、供需市场对接为靶心,强化到村到户到人,精准帮扶措施,确保书法文化产业项目可持续发展,进而产生优质效益。
二、探索具有书法特色的产销合作模式。融书法元素于产品中,助乡村形成书法文化包装下产品的标准化、品质化、品牌化。大力发展乡村电子商务,打造属于书法文化的商业模式,加强文化自信下的产销对接,搭建电商平台,多措并举扩大文化产品销售。支持线上线下销售平台,建设多个文化产销对接基地,拓展产品销售市场。借助电子商务快车,助推农特产品华丽转身,联合类似“拼多多”类型的平台落地“东坡农园”。开展技能培训,设网店。同时疫情期间,组织“战疫助农”的带货直播,通过直播推介当地优质农特产品,成功解决销路问题。
三、共建书法文化示范村。改变原有项目分散各地、难以形成强大合力的状况,将当地政府部门资金和社会资金整合使用,重点打造书法精品项目、书法示范项目,以精品引路,以示范带领。政府以修复书法人文环境、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为出发点,进行文化基础设施风貌改造提升,包括农家书屋、书法文化广场、戏台、当地书家特色建筑等,快速形成乡村书法文化形态。同时投入书法文化推广协作资金,以历代书家命名路路通、停车场、公厕、栈道、凉亭和旅游标识系统等,助推产业发展,改善旅游环境,增强旅游区的书法文化氛围,提升乡土书法文化内涵,为打造书法乡村旅游环线奠定基础。
围绕“书香宜居”抓提升,描绘乡村“高颜值”。乡村以建设富有书法内涵宜居村庄为核心,以提升村容村貌为导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村庄人居环境质量,实现乡村发展新动能,打造生态宜居新格局。
围绕“文化发展”抓交融,传播文化“正能量”。坚持大力发展、推广乡村书法文化资源,挖掘乡村文化的内在价值,在文旅局指导统筹下开展书画文物修复培训,对当地博物馆受损文物进行修复,以及对乡村传统书画文物的保护,赋予在乡村振兴阶段新的意义和时代价值。
围绕“乡村振兴”抓支撑,建设书法“新阵营”。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在深化智力、书法人才帮扶上挖掘新资源、采取新方式、开拓新局面。采用“组团式”帮扶,学校直接对接,选派优秀书法专业人才到乡村开展结对帮扶,并将好经验扩大到结接的学校。同时加强书法人才队伍建设,建立激励机制,注重书法人才表彰与相关待遇,全面提升书法人才服务水平与奉献意识。
四、注重乡村书法人才培养。以“培养一个、带动一批、促进一方”为工作目标,促进智慧共荣、信息互通、文化交融,营造书香氛围,使村民置身其中,培养村民的审美情操与文化内涵。同时加强乡村中小学与大学的书法文化交流合作,培养村民发散性思维与艺术创造力。普及书法的功能性,使村民在书法文化氛围中去聆听、去观摩、去触摸、去感受,在生活中体验书法中的美,以及书法蕴含的生命精神。助力书法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组织动员村民到书法专业院校就读、研修,系统学习书法专业知识与教师职业技能等。同时,加大对乡村书法培训机构的正规管理。省、市书协组织专家讲座,开展书法主题活动,捐赠书法文化书籍,引导全民创作,用书法艺术服务群众(如写春联、下乡送祝福等),加强老年书画协会交流,凝聚向心力,推动全民书法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书法助力乡村振兴,独特的乡村书法资源为乡村振兴增添活力。乡村地区独特的书法文化资源比较丰富,其中包括书法相关的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文化遗产以乡村地区的碑刻、石雕、牌匾和其他书法作品为代表,占乡村书法资源的主体。自然资源以优美的人文环境为代表,包括乡村人文活动和客观生存环境。因此急需专业人员,搜寻乡村所属的独特的书法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参照乡村实际发展的情况,开发乡村发展书法相关的文创产品,打造乡村特有的书法品牌,让乡村宝贵的书法资源“活起来”,助力乡村振兴。
中国书法之所以久经不衰,是因其蕴含文化的价值,书法教育对于振兴乡村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曾参与对乡村中小学教师的书法培训,对其讲授篆、隶、楷、行、草各体的笔法,从而提升非专业老师对书法的认知。现就书法教育助力乡村振兴谈几点看法。
首先,深入学校。让更多的书法专业志愿者进入校园,在学校开展书法教育讲座、举办书法名家展览、现场临习传统碑帖,让学生们从根本上认识到书法可以提高个人的修养,可以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将所学到的书法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从而热爱书法,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其次,走进乡村。乡村的建筑、乡村的名称大多为美术字,缺乏书法的元素,在乡村书法专业者是较为缺乏的,人们对书法的认知也是不足的,对此我们应倡导书法专业志愿者进入乡村,大力发展书法教育工作,设立专门的书法教育公益培训机构,让乡村群众自觉接受书法教育,让群众认可专业的书法教育。笔者认为开展书法教育让群众掌握书法书写的技能,每逢春节可以自己用所学的书法知识来写春联,进而让群众感受到学习书法的乐趣。乡村振兴战略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等全面振兴,在乡村中开展书法教育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乡村群众的文化素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最后,进行书法教育,不能仅限于书写层面,还应对汉字的内涵进行讲解,提升乡村群众的文化认知,从根本上提升群众的文化素养,进而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书法只有通过有效途径才能对乡村振兴产生帮助。笔者以家乡山东省淄博市高城镇西关村为例,通过实地考察总结出书法振兴乡村的有效途径为“传承创新+开发利用”。
西关村又称“狄城”,历史悠久,属于汉代遗址,近几年书法文化蓬勃发展。西关村目前书法文化兴盛,村中墙上标语以及过年、婚庆对联等多用书法书写。但笔者经过实地考察,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春联的书写者多为年长村民,该村年轻人或孩子几乎不会使用毛笔写字,也不认识繁体字。这便出现了“文化断层”的问题。“文化断层”是当今乡村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此问题的源头:一是师资力量不足;二是没有系统的教学方式。乡村“文化断层”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传承创新”的方式来解决。
“传承”应采取就近原则,乡村可积极联系本地县级书协,定期邀请县优秀书家开展下乡书法教学、寒暑假期间组织本地书法专业相关大学生开设“农村书法小课堂”活动,还可邀请文化行业专业人士定期开展公益性讲座,授课内容主要为:书法史普及、书法技法练习、繁简体字辨认、本地历史普及等。通过定期开展书法普及活动修复“文化断层”问题,让书法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创新”是指创新学习书法的方式。村中可自设“书法之家”,定期组织书法知识“趣味问答”,开展“我来写牌匾”活动,请村民题写村中景点名称,以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调动村民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强村民对乡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通过传承普及的方式提升村民的文化自信,通过熏陶、引导,提高村民整体的书法水平、文化水平和审美水平,从而实现乡村文化水平整体提升,实现乡村振兴。
只有重视乡村文化、挖掘和利用好乡村文化,不断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发展,才能使其成为乡村振兴的不绝源泉,助力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开发利用好乡村周边既有的书画资源,打造乡村书画文化符号,是书法帮助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
西关村很好地利用周边的书画文化资源,将乍启典不畏艰苦、坚持不懈、勤奋刻苦的学书精神作为西关村民风的代表,将乍启典作为本村书画文化的代表人物。因乍启典先生为家乡文化事业所作出的重要贡献,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现已将“乍启典故居”作为市级保护单位。乍启典故居对于西关村振兴有着重要作用,乍启典故居位于西关村北侧,它对西关村的影响关联到文化和经济方面。乍启典故居设有一间书法交流工作室,为本村书法爱好者提供学习、交流的场地,工作室的设立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场地支持;因乍启典的画又多以乡村写生为题材,西关村利用乍启典在山东书画界的影响力,根据西关村得天独厚的景点优势打造乡村风情写生基地,围绕乍启典故居开设文化旅游主题农家乐,在弘扬书画文化的同时助力乡村经济振兴。
济南市历城区郭店街道办事处相公庄,是山东省书协组织“百县千村”书法文化下乡活动一个代表性的村庄。相公庄有个书法广场,一条当地位置最好的街道,不做商业用途,用来引进名人名家的书法作品,还有各种书法字体雕成的经典语句碑文,让村民与“大家”比邻而居,许多家长教小孩认字,直接领到书法广场上来,逐字读写。
相公庄还结合每年组织的“村民消夏晚会”“夏日文化广场”“家庭风采展示”等文化活动,加入书法比赛内容,让村民在自编自演、自唱自乐之余,展示了自己的书法技巧,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寓教于乐的过程中提高了大家的身心素养。大力发展书法及相关文化行业。
“书法村”建设的重视程度,资金、设备、场地的配置情况。镇村干部重视传承书法文化,不仅给予场地和经费的支持,而且带头练习书法、参与书法活动。村村都有专门的书法练习、培训和展览场地,免费提供笔、墨、纸、砚等书写工具和书法培训等。
现在部分地区掀起了“书法村”热。运用书法文化资源建立而成的具有公共约束力的行为准则,仅凭借道德内化规范个人行为,维护公共秩序的“无声”的方法。这也需要群众的认同,能不能给群众带来实际的收入,怎样长久可持续?从事书法相关工作能解决家庭收入,才能有吸引力,不能仅凭一腔口号。群众能从心底认同这个文化才能富有成效。
书法助力乡村振兴,要线. 组织管理。各级领导班子对“书法村”建设的重视程度和资金、设备、场地的配置情况。镇村对“书法村”建设的中长远期规划;年度工作中包含“书法村”建设的工作内容;配有书法专用活动室,并配备书法练习工具,能较好地满足村民练习书法需要;村办公经费中设立书法建设专项经费,能保证村里书法活动正常开展。
书法促进乡村文化振兴,我们应当有清醒的认识和深入的思考,不应流于表面,浅尝辄止,尤其要充分认识其局限性,分析病结所在,才能“抓对药”。
第一,缺乏经济效益。魏晋以来,书法多为文人士大夫遣兴之物,即使有一些书家出于陇亩,也大都是隐居名士,并不以之为生计。书法要助力乡村振兴,不同于兴建工厂,难在快速见到经济效益,尤其是一些急需发展的乡村,对书法更是持消极态度。所以,使书法形成产业,为乡村带来经济效益,是书法助力乡村振兴的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一步。第二,推广普及困难。河南省永城市茴村乡成为出色的书法村,是值得借鉴的成功案例,但各个村落文化底蕴不同,书法产业在乡村的推广,必须结合乡村自身的特点,不能以一套模式贯之。第三,缺乏专业人才。书法助力乡村振兴,还缺少一部分专业的书法人才来带动,使乡村书法文化走向正规化、专业化。
2. 落实乡村中小学书法教育政策。书法助力乡村振兴,离不开中小学书法教育。目前,乡村中小学依然存在书法教师短缺的现象,书法课不能正常开展。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乡村学生缺少艺术教育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书法进入乡村中小学课堂,让孩子们接触到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艺术,对其思想品德的促进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3.书协和高等院校予以支持。各地书协和高等院校的文艺工作者也都密切关注着乡村的发展,对乡村书法建设给予专业的意见和帮助。各地书协组织会员到乡村为村民义务书写对联,送吉语的活动,很大程度调动了村民对书法的积极性。高等院校的师生到农村中小学进行支教活动,为农村解决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众多书法工作者对乡村的关注,是书法助力乡村振兴巨大的促进力量。
乡村振兴的重点之一是乡村教育的振兴。目前乡村教育面临的一大问题是师资的匮乏,而书法教师更甚。2004年,《教育部关于做好为农村高中培养教育硕士师资工作的通知》决定启动实施“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简称“硕师计划”)。
书法推免生实行“3+1”模式,即三年的基层书法教育服务,按中小学特岗教师对待,第四年需回获得推免资格高校学习一年。第四年学业合格后获得硕士学位,属于全日制定向研究生。该计划的书法专业推免硕士促进了城乡基础书法教育的平衡发展,逐渐改善了农村地区书法教师队伍,同时也促进了书法专业大学生就业,使各高校优秀书法专业毕业生以实际行动支援、助力乡村振兴。
自2013年开设“浙江书法村”,至2022年1月,浙江的省、市级书法村已经达到129个。其主要发展模式可归纳为以下三种模式:
上田村位于临安区板桥镇,2013年被列为首批“浙江书法村”。该村以“茶香竹海,文武上田”著称,村落保留着众多明清风格建筑,且山川水流等自然资源丰富,景色秀美。上田村“文以载道”“廉以正德”“武以修身”“产以育人”四大标识融合成为“书法”“农业”“旅游”三大业态,推动上田村的乡村振兴。“以商从文、以文入仕”的历史传统逐渐演变为独有的书法文化。文化礼堂通过丰富的书法、文艺活动不断培育着乡村文明,形成“人人爱书法,各个会书法”的乡村风貌。同时,上田村以“书法文化”带动茶产业和畜牧业等特色农业发展,实现“农业互联网运作”。茶叶等特色产品在包装设计上也融合书法元素,打造“上田村”IP形象。依托书法、农业、种植等优势,上田村打造特色景区,推动旅游发展。特色书法展览展示、乡村创意文化活动、茶田农事创意体验、生态养殖系统参观……不断打造上田村旅游名片,实现全面乡村振兴。
中兴村位于缙云县壶镇,书法历史悠久,被称为千年古村。村内尚义坊、文昌阁等古建筑与摩崖石刻遗存丰富,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气息,也为书法文化提供着深厚的发展土壤。中兴村坚持书法教育、书法产业、书法旅游融合发展的战略。其中,中兴书院全天候免费对外开放,每周二、四免费开展书法培训,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同时村内举办特色书法作品展、名家讲座等活动,吸引学者以及书法爱好者前来参观。教育、讲座、培训等推广又进一步提高了中兴村的知名度。依托深厚的书法历史、多样的教育培训以及讲座等活动,中兴村逐渐发展乡村旅游。国内外游客在此感受浓厚的书法文化氛围、体验笔墨纸砚中的乐趣、了解书法文化历史、参观中兴书院和书法作品展、聆听专家讲座等各种活动。在动态调整的发展中,中兴村慢慢形成书法文化、教育培训、旅游产业融合的特色发展模式。
荻港村位于湖州南浔区和孚镇,也被称为“渔庄”,曾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间还有荻港”之称。村内充分打造书法文化,拥有湖州笔道馆、专家工作站等,亭台楼阁,小桥围墙,充满书法作品悬挂镌刻的印记。村内盛行书法用具制造,所生产的“湖笔”更是远销海内外,带动乡村创收。同时,荻港村以书法推动研学,书法名家的书法作品、真草篆隶行体等上百个书法写的“鱼”字充分彰显出乡村书法文化内涵以及渔庄特色,使人在笔墨中体现鱼桑丰收景象。游客不仅可以体验书法文化、书法制作,还可以品尝美食,欣赏美景,陶冶情操。该村书法、水乡、制造、旅游融合发展,成为乡村休闲旅游的典范。
浙江省书法村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高效的基层治理体系、良好的书法氛围、丰富的书法旅游资源以及多彩的书法绘画等文艺活动。与此同时,书法与历史文化资源、自然文化资源融合,以“书法”为主导,推动多元产业发展,打造特色书法乡村名片。“书法村”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推动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贡献“智慧方案”。
安徽省青阳县书协立足现实,审时度势,成立分会,各显神通,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积极作为,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该县陵阳镇、庙前镇爱好书法的人数较多,为方便他们就地开展活动,青阳县书协先后在这两个镇成立了书协分会,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陵阳镇是一座千年古镇,是进入著名佛教圣地九华山南大门的第一镇,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2010年就成立了青阳县书协陵阳分会,当地的书法爱好者包括当地中小学校的许多教师都加入了该协会,陵阳中心小学的校长、教导主任先后担任了分会主席。在书协分会与当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充分发挥这个分会的参与功能,在举行各类面向全国的大型活动时,都安排当地书法分会为街道两边的门面房、住户书写了崭新的对联,悬挂的灯笼上都书写了“好”“新农村建设好”“春”“福”“恭喜发财”“富贵吉祥”之类的祝福语。每一次举行活动时,陵阳镇的大街小巷,对联鲜红,灯笼高挂,彩带飘舞,到了夜晚,彩灯辉煌,处处亮丽,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面临街道的大楼展厅里挂满了当地书协会员的书法作品,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作家、摄影家、记者等,品尝着当地的特色风味小吃,欣赏着当地特色的文艺节目,浏览着心旷神怡的风景,也欣赏着当地书协会员的书法作品。也正因为这些活动的举行,让外界欣赏了陵阳人,陵阳人也与外界有了更多的联系。该分会通过举办展览、比赛和参加各类当地的大型活动,提高了会员们的积极性,促进了书法的发展,会员人数不断增加。每到春节期间,更多的百姓家庭大门上的春联,不再是千篇一律的印刷体,而是毛笔书写的内容各异、风格多样。很多门面的招牌也不再是清一色的电脑体,各具特色的书法令人青睐。家长看到了当地书法发展的势头,对孩子学习书法也前所未有地重视了起来,陵阳中心小学少年宫的书法兴趣班办得有声有色,街道上的校外书法班也应运而生。
庙前镇古称慕善镇,形成于唐代,兴盛于宋代。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之西,坐落在著名的佛教名山九华山的北麓,是青阳县西片的文化、商贸中心,也是九华山北大门第一镇。由于爱好书法人数的不断递增,该乡于2012年成立了青阳县书协庙前分会。该分会除了像上述陵阳分会一样,抓住镇政府开展的每一次面向全国的大型活动大显身手之外,还利用“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地理优势,为九华山的庙宇书写佛经。每到春节前夕,该分会还联合青阳县书协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进行义务写春联活动,也受到了当地居民的交口称赞,该镇2019年举行的全县书法大赛也推动了当地书法事业的发展。青阳县书协还联系安徽省电视台对庙前以及本县优秀省书协会员进行了专题报道,也带动了更多的会员用书法为集体写标语,写牌匾,为百姓写春联、婚联等。爱好书法在陵阳镇、庙前镇以及整个青阳县已经蔚然成风。
习在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来临之际时强调“在全社会形成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浓厚氛围”“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既要富足口袋,也要给予乡亲们精神食粮,丰富精神食粮意味着广大农民的文化素质显著提升。书法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要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优势,离不开书法基层教育的普及,如一些高校书法专业的学生们将书法带到课堂上,助力乡村文化教育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首先,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表现形式,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笔者认为基层教育对于书法文化的教学还不够深入,要助力乡村振兴,一是加强乡村书法文化阵地建设,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引领,积极推进基层书法文化服务中心,书法课堂等文化阵地建设。二是开展乡村书法文化教育普及工作,采取线上线下两种形式,给大众宣传书法文化知识,当地村委会(居委会)线上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传播平台,将书法教育资源通过新媒体平台等渠道合力推出,增强农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线下可以采取建立农村书院可以满足农民的书法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农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农民实用的书画报刊和书画工具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
其次,基层书法教育工作离不开校园书法教育,而基层的校园书法教育又以中小学生为主。加深基层书法教育工作,助力乡村振兴需要当地有关部门去招聘一些专业书法老师或鼓励书法专业大学生进行书法教学支教活动,支教活动既丰富了青少年的假期生活,又可以提高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书法不仅包含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支教志愿者在开展书法教学时,应带领学生深入了解书法文化的内在价值与意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笔者认为书法支教还离不开当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有了人才和资金保障,书法基层教育工作可以有效得到提高。另外,针对民办书法艺术培训机构的教育现状,当地教育和文化部门要引导民办书法艺术培训机构逐步向正规教育转化,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民办培训机构可以和官方整合资源,共同做好书法教育事业。
近年来,教育部颁发了与中小学书法教育有关的多个文件,这使我们深深感到国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回归和书法教育的高度重视,充分发挥文化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既要补书法文化短板,也要促进书法文化的发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发挥好基层书法教育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
- 探访延吉春兴村古村落青瓦飞檐 古韵十足 美不胜收
- 范县公安局全力维护板桥古镇景区秩序
- 思游记:谈谈仿古建筑之尴尬
- 千亿级重组落定不久 中国建材又有大动作?旗下两家上市公司公告透露端倪
- 东方雨虹上榜“2022全球建筑材料上市公司综合实力排行榜”
- 图文话说 古建筑艺术之“亭”
- 北京十大标志性古建筑
- 咱住建人也能参加“奥林匹克”!砌筑、管道与制暖、混凝土建筑……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将在上海举办
- 去找寻电视剧《人世间》取景地冷冽工业下铁马冰河的家乡长春
- 城市有机更新 要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专访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柳肃
- 世界优秀建筑作品在沪开展
- 亮化工程提升形象古建之家
- 图丨客家围屋古建筑:崇善堂
- 昨夜美股大跌A股会如何?(922早盘热点及操作策略)
- 陕西中式仿古门窗定做了解更多 百美木质门窗用料考究
- 人物]:砖雕工艺有传人
- 速看!靖远对两处建筑物进行保护性拆除!
- 专题报道_化工资讯-盖德化工网
- 门窗、房顶开始整修!济南百花洲园区仿古建筑群将逐一修缮
- 奇葩!建筑公司转卖挂靠证书竟还起诉对方退还“挂证”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