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古建资讯

古建资讯

惠州5处文物点入选第十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中国古建网2022-12-05古建资讯小青瓦
仿古建筑制作,小青瓦,建筑材料单价查询,惠州5处文物点入选第十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仿古建筑制作,小青瓦,建筑材料单价查询近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了第十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惠州共有5处文物点入选,分别是:廖仲恺先生之碑、

惠州5处文物点入选第十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惠州5处文物点入选第十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仿古建筑制作,小青瓦,建筑材料单价查询近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了第十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惠州共有5处文物点入选,分别是:廖仲恺先生之碑、东湖旅店、腾云学堂、崇雅书院、子轩范公祠。至此,惠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数量达到45处。

  廖仲恺先生之碑(即廖仲恺纪念碑)位于惠州仲恺高新区陈江街道幸福村委陶前村(原鸭仔步)。1925年10月,东征军攻克惠州后,为纪念廖仲恺之功绩,表彰其革命精神,在廖仲恺故居原址上建立纪念碑。碑体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350平方米,主要由碑帽、碑身及碑座组成,前有广场。碑座为长方体基座,饰有阴雕几何图形,由砖砌筑而成,表面以水刷石装饰,该碑主体通高3.75米,通宽3.6米,厚约1.08米,四周用围墙进行围蔽。

  碑身镶有两块端砚石碑刻,碑题为《廖仲恺先生之碑》,介绍廖仲恺生平简历及其为革命作出的贡献,由汪兆铭敬撰,伍朝枢敬书。碑身两侧柱框上饰有五根凸出的线条,纪念碑外围设八边形护栏,高约30厘米;转角处设子弹头护柱,高80厘米。碑顶参照屋顶建筑为人字形碑帽,整体端庄肃穆。

  东湖旅店位于惠州市惠城区桥东街道水东东社区上塘街70号。东湖旅店为1935年惠州爱国人士翟雨亭所建,建筑坐西北朝东南,三层半平屋顶,砖混结构、青砖墙体,总面阔23米,总进深13米,建筑占地面积299平方米,内院尚保留水井一口,是惠州民国时期西式风格建筑经典之作。

  1938年日军入侵惠州后,屋主将该建筑开辟为东湖旅店。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后,滞留香港的文化名人和爱国人士被陆续秘密转移内地,通过惠州东湖旅店转移至安全大后方的包括茅盾、邹韬奋、张友渔等100余人。东湖旅店作为中国文化名人秘密大营救的惠州接送站,成为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重要见证,为研究近现代革命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东湖旅店现作为“营救中国文化名人陈列馆”向社会开放,是革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经典案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2020年,东湖旅店保护利用项目作为广东省唯一入围的项目,以全票通过、排名第一的成绩入选2020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案例。

  腾云学堂位于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秋长街道周田村叶挺将军纪念园内,叶挺故居的左侧。建筑坐东朝西,总面阔11.9米,总进深16.6米,建筑占地面积187.3平方米,建筑面积290.3平方米。建筑为夯土墙瓦顶结构,院落式布局,建筑右侧为二层结构。

  腾云学堂建于1825年(清道光五年),为会水楼叶氏族人创办,是供其本房子弟免费入读的私塾。腾云学堂是叶挺将军年少时接受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思想教育的地点,同时还是早期中国地下组织活动的重要据点,在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建立和建设新中国培育了大量人才。

  腾云学堂现作为纪念馆内的陈展点,还原了少年叶挺在此读书时的学堂陈设,内部设有反映书塾文化、周田革命史的陈展。

  崇雅书院位于惠州市惠阳区淡水街道红星社区,建于清末,属近代代表性建筑。其文物本体由清光绪十六年(1890)建造的书院楼(含1930年建的六角单檐凉亭、纪念石柱)、文昌宫和魁星楼构成。

  书院楼是五开间二层砖木结构,总面阔21.46米,总进深9.92米,建筑占地面积211.7平方米,建筑面积424.14平方米。庭院占地面积约为273.06平方米,民国有所改动。六角单檐凉亭(含圆桌)是民国钢筋混凝土结构。纪念石柱是第一届毕业生所留下。

  书院楼曾是叶挺将军和国民革命先驱邓演达先生的母校。1925年2月,广州国民政府为讨伐军阀陈炯明举行第一次东征,其间,东征军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及参谋长蒋介石在崇雅书院设指挥部和政治部,周恩来的办公室及住处设在书院楼二楼。崇雅书院乃现崇雅中学的前身,是惠阳百年教育史的缩影,具有一定的纪念意义和相当的文物价值。

  子轩范公祠位于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永汉镇官田村高地村民小组,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砖木结构,建筑坐北向南,前晒坪和半月形水塘,后有风水林。建筑由三路组成,中路与东西两路之间以青云巷相隔,通面阔55.15米、通进深33.78米,建筑占地面积1863.3平方米。中路现为祭祀空间,三进(门堂-中堂-寝堂)五开间两天井四侧廊布局;东西两路为居住空间,族人称“厢房”,形制相同,每路均由东西两列横屋、中间下厅—中厅—上厅及之间天井组成。

  子轩范公祠中路仍保留传统祭祖功能,尤其是每年正月十三,高地村民在此举行较为隆重的“上灯”活动,至正月十六结灯。两侧厢房除少数为村民居住外,大多闲置。

  范氏先祖于清中期由纯客区域的龙川丰稔镇十二排村迁此繁衍生息,现族人仍语操客家方言,但子轩范公祠建筑形制、建筑材质、建筑装饰等带有鲜明的广府文化特色,是研究客家、广府文化交融的不可多得的建筑实例。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