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9回:侨乡承德堂潘祥初男丁十六岁则出洋
第3159回:侨乡承德堂潘祥初男丁十六岁则出洋
第3159回:侨乡承德堂潘祥初男丁十六岁则出洋,苏式古建彩绘,古建彩绘卡子,古建彩绘山东特别谢绝各种手工特意叠加商业网站水印的转载!本作品保留一切权利。作品中的文字不得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以营利为目的一切商业行为,违者必究。本图文中部分章节文字内容可能局部来自公开网络或公有领域,仅供个人学习研究和欣赏而使用,文字没有明确商业用途。(?Image by Jumbo Huang, Part of Text citation resources was from public domain)
侨乡村,位于梅州市梅县区南口镇西南部,由寺前、高田、塘肚三个自然村组成,是个纯客家古村落,著名的华侨之乡。1957年,实行并社,寺前自然村、高田自然村、
塘肚自然村成立一个高级社,社员90%为侨属,故用“侨乡”二字,称“侨乡高级社”;1983年恢复区乡村设置,改称侨乡管理区;1987年,恢复村镇建制,侨乡管理区改为侨乡村。(原来就是因为华侨多,所以逐渐称作“侨乡村”)。
据梅县区地方志办介绍,侨乡村的“崛起”,主要是靠男人出洋打拼,经商攒钱,寄回家乡买田建屋、办公益事业,是名副其实的侨乡。
19世纪末,“男丁十六岁则出洋”成为村里的成规,孩子小时,随母亲在家乡生活,入塾读书识字,到十六岁后由“水客”或亲友带到南洋谋生。如今,村里的华侨已经繁衍数代,分布于世界54个国家和地区。华侨、港澳台同胞,经商致富后,不忘根本,先后在家乡建造围龙屋上百座,村庄因此而成为“中国最典型的客家民居古村落”。
侨乡村现存传统民居94座,宗祠11座,以“围龙屋”最具特色,还有“合杠”至“多杠”的“走马楼”“锁头屋”。2009年,侨乡行晸村被广东省文学艺术联合会评为广东省古村落;2012年,被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评为中国古村落(客家传统民居);2014年,被广东省农村工作办公室评为广东省名村。
时光流逝,斯人已去,岁月沧桑,洗尽南口这些客家民居身上的铅华,然而它犹存的风韵,记录了客家人在建筑艺术上的传承与巧思,由此决定南口作为客家民居大观园的历史地位。这些建筑以及蕴含的文化元素的存在和传承表明:汲取扬弃才能保持文化的生命力,否则包括建筑在内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的割裂,破碎的岂止是那一片雕梁和屋瓦!
我在稻田边还发现一栋土砖砌的房子,经过一个疑似叫允彝公祠的老宅,再行百米,赫然走到一个叫【皇氏古建築大全】第31670:悲廬的围屋,
门楣两侧有壁画,条石门框,房间有住人,石质雕花透窗有方有圆,它的旁边还有另外一个围屋,名字被对联盖住了,壁画更加古朴。
我经过一个无名的老围屋,祠堂空无一物,门口的农田有一个妇女在劳作,这一带的围屋外墙被重新粉刷过,偶尔能看到一些池塘,走过笃才学校,旁边是潘氏的荥阳堂,是前溪公基金会修建。
我终于看到一个月池了,后面的老围屋叫【皇氏古建築大全】第31671:拱星廬;旁边是一栋新建的房子,叫望春楼,这个村庄也流行使用囍字形石质雕花透窗,原以为是一个磨具做出来的,事后才发现雕花窗也是有细微区别的。
我路过了【皇氏古建築大全】第31672:福生廬,此宅系潘笑寿于1965年修建的,门框两边的壁画栩栩如生,再走过去就是另外一个典型老围屋,叫【皇氏古建築大全】第31673:明通廬,屋前是菜园。
继续前进,又看到一座荥阳堂围屋,看来当地多是潘姓村民,我将一处规模较大的围屋命名为【皇氏古建築大全】第31674:潘前溪公廬。
西晋潘岳曾任河阳令、著作郎、给事黄门侍郎等职,故以其黄门侍郎之职称为堂号,又因其为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人,也称为“荥阳堂”(也叫黄门堂)。
在乡村穿行了这么久,我以为当地的老宅不是叫廬就是叫楼,结果我终于看到了一个原汁原味的老宅,它就是【皇氏古建築大全】第31675:景星围,
走进老围,看到祠堂神龛的木雕非常精美,这个围屋是两兄弟合力修建的。这栋老宅有大量的石质雕花透窗和葫芦形镂空的瞄准孔。
在景星围旁边是另外一个典型的围拢屋,后面有半圆形的化胎,前面是月池,再远处是维修一新的【皇氏古建築大全】第31676:日珍廬。
侨乡村的围屋非常多,但只有那么几座知名的围屋才能历史介绍,大部分低调的老宅则没有太多历史线索,我走进【皇氏古建築大全】第31677:潘和玉公廬参观,它在2005年维修过,捐款最多的是潘其添和袁颖懿伉俪,两人捐款三千元,潘钟兰香捐款一千多元,听这名字似乎是香港人,捐款的人并不局限于男丁,也有女眷捐款。
我走到田野上,看到一处多杠名居的外墙上写满了“忠”字,到处是电线杆,我走到【皇氏古建築大全】第31678:忠炎公祠,门口贴了大量的福字,家道落败,
围屋后面已经是残墙断垣了,我在【皇氏古建築大全】第31679:品一公祠旁边看到了新旧房屋的混合体,夯土墙与砖砌的新墙并列矗立,参观完毕,我穿过稻田,看到一个大围的半圆形化胎,绕过去时,经过更多出名的围屋。
我看到承志居旁边有一个水塘,鸭子很多,穿过门楼,我看到了潘锦三在民国十五年修建的锦华廬。
【皇氏古建築大全】第31680:锦华廬规模宏大,位于公路旁边,地理位置较好,南口镇的客家民居多以“庐”命名,建筑类型却千姿百态,反映客家建筑在近代吸纳西方建筑元素的发展历程。从椭圆形围龙屋到方形围龙屋,
从双层木棚的五杠楼到钢筋混凝土中西合璧的洋楼,在差不多相同的年代出现在南口的古老乡村。葵岗龚家围屋、侨乡的洋楼,外保持客家围屋特征,内采用钢筋混凝土技术,整体气势宏大,屋内装饰精致,罗马柱与中国传统图案的浮雕并行不悖。
客家的传统建筑多强调聚族而居和防御性、封闭性,像葵岗村龚家围,侨乡村高田的绳贻楼、塘肚的怡光庐,在不断吐故纳新的年代,建筑附属性的碉楼,以备侵犯外。南口的客家民居则对注重小家庭起居的个性有所折衷,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建筑哲学面貌示人,像东华庐、善本庐、锦华庐等围屋展现了小巧精致的面貌。
锦华廬的大量壁画和灰塑已经被破坏了,在它的对面还有另外一栋更残破的老屋,我走到锦华廬的右侧,看到另外一栋保存较好的围屋,匾额被隐藏了,看不出名字,但石柱和花岗岩柱础都保存完好,壁画和斗拱都是以前的构件,我将它命名为【皇氏古建築大全】第31681:鸿福廬;
后来我在一片田野的尽头看到了【皇氏古建築大全】第31682:僑鄉承德堂五杠楼,承德堂俗称“五杠楼”,建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五合杠式围屋建筑,硬山立面,凹式门楼,别致而又亲切。
有着百年历史的承德堂为印度尼西亚华侨潘展初建造,依山而建 ,五合杠式围屋建筑,雕梁画栋,禾坪有一小花园别致而又亲切。
在傍山而建、蛟龙蛰伏的围龙屋群里,有一座其貌不扬的二层砖木结构杠子楼,近百年的历史,旧屋换新颜“棺材屋”成咖啡馆自在楼,使命不断更替。
二层的承德堂前面是一片火龙果园,走过田野,我来到了当地规模最大的围屋:推开古老而厚重的大门,走进梅县区最大的客家围屋之一的南华又庐。方正的外形,四面围墙相护,屋前一条小溪缓缓流过,
一万多平方米的屋子,共118间房,分为上、中、下三堂,左右两侧各四堂,墙上两排悬挂的红灯笼平添了几分暖意。100多年前,年仅17岁的潘祥初为了生计,漂洋过海到印度尼西亚谋生,积累了一笔财富,回到香港和亲戚合作开办了“万通安记”——当时香港有名的钱庄。
从光绪三十年开始,从海外运回了水泥、石灰、玻璃、铁花等上等建材建造此屋,历时18年之久。潘祥初八个儿子分居“中、兴、伊、始、长、其、发、祥”八堂内,各堂既可独立又可相连,人称“十厅九井”,又有“屋中屋”之称。
南华又庐俗称“田心围”,建筑匠心独运,造型独特,成为客家民居的典型;亭台阁楼俱全,雕龙画凤美观幽雅。八座楼自有门户,又互可相通;背后辟有果园,种植有各种岭南佳果;右边设花园,有莲花石山,奇花异草;该屋获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现保存完好,有人居住。
南华又庐也称南华围或南华围村,建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清光绪三十年(1904)竣工。由旅印尼华侨侨领潘祥初兴建,但石匾额上的落款却是潘承光,据族人解释,潘祥初字承光,实际上是同一个人。
史料记载:潘祥初(1851至1911)是广东梅县南口寺前村(今南口镇侨乡村)人。清同治六年(1867),随乡人飘洋过海到爪哇巴城(今印尼雅加达)谋生。
起初到一间商店务工,平日省吃俭用,几年后,积下了一笔钱,便自设商店经营。由于他为人忠诚可靠,恪守信用,多谋善贾,商业务日益发展。先后在南洋各埠和港、澳地方开设商店,经营出入口庄、百货、炮竹等的商号不下数十间。
20世纪初,他鉴于香港已成为交通枢纽和国内外货物集散地,遂与堂叔潘立斋一起在香港合资开设兼营出口、汇兑和旅店业的商号“万安通记”(位于香港德辅道中永安公司对面,今商业大厦大同酒家原址)。很快,“万安通记”就发展成为香港有名的商号之一。
潘祥初发家致富后,未忘家乡的亲友,多次招聘、接纳同乡到他在海外经营的商店供职,并着意培养他们,支持、协助他们走上从商致富之路。南口镇侨乡村的著名富商潘植我、潘君勉等,就是在他和堂叔潘立斋的扶植下,成为著名的侨商巨子。
潘祥初饱尝幼年失学之苦,发家致富后,不忘振兴家乡教育事业。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他与堂叔潘立斋一起,捐资在家乡南口寺前村兴建毅成学校(今安仁学校前身),接纳邻近各族姓子弟入学,办学经费全由潘祥初、潘立斋两位创办人共同承担。
国内战争爆发后,毅成学校改为安仁初级中学校,在南口圩镇旁建三层楼房的新校舍,附设高小班,为家乡培育了不少人才。同时捐资建造两座铁桥和贯穿全村的石灰路,方便乡民来往出入。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潘祥初和潘立斋在南口镇圩场中心地段,合资建筑一条新型的街道,取名“永发街”。
街道两旁,兴建了整齐的16间两层楼房的店铺,出租给乡人经营土特产、日用百货、食物、饮食业等。并将这些商店的租金收入,全部交给安仁中学作办学经费。为了不忘故乡,造福子孙,潘祥初还投入数十万元,在家乡建造了两座大屋——南华庐和南华又庐。
这两座大屋别具风格。其中南华又庐更是造型独特,是梅州市有名的客家民居之一。近十多年来,这座大屋,吸引了许多国内和国外的如日本、美国等地的一些专家学者前来考察。
潘祥初曾捐巨资支持孙先生,孙为表达谢忱,曾亲笔题写“博爱”条幅相赠。此条幅一直悬挂在南华又庐中厅厅堂,可惜在50年代初土地改时遭毁。
潘祥初有八子七女。后裔计有100多人,分布在广州、香港、澳门、美国、加拿大、印尼和台湾等地。
其中,荣获博士学位的有潘枢润之子毓彦、毓良、毓绪、毓刚兄弟四人,潘毓刚是当今世界上有名的量子化学家,美国波士顿学院终身教授。
从1986年起,连续两届4年担任全美华人协会总会主管。潘祥初当年与著名爱国诗人丘逢甲交谊甚笃。
丘逢甲曾作诗赠潘祥初,诗云:“大隐在城市,天南见此人。我来沧海上,相遇粤江滨。笑谈情文古,交游意气真。为君吟赠句,一掉五洲春。”
相关文章
- 广东砖出厂价到底多少钱!
- 小伙手绘地标建筑 用近8万支马克笔
- 淄博瓷砖出口:600仿古砖最低6元抛釉砖式微特色内墙砖走强
- 国庆科普丨看懂中国古建筑的美与内涵就特别想保护它们(下)
- 中国青年网:天大研支团云课堂在布尔津探寻古建筑设计奥秘
- 读懂百度新广告 “每一个愿望百度一下”
- 中国“最牛”四合院 价值高达10个亿 离紫禁城只隔一条河!
- 南京220年的清代老宅被毁 网友质疑50万处罚太轻
- “福州老建筑的活字典”!十年收集2200条词条记录福州古厝历史
- 紫禁城古建屋顶上 藏着这些绿色秘密
- 互动百科网谋取暴利!付费创建虚假产品词条不付费不给上
- 安徽六安:一处历史厚重的老街期待合理保护开发
- 湖北古色古香的百年老街虽然只有600米长却有20处革命遗址遗迹
- 美不胜收——2021国内最新建筑赏析
- 一组古风概念场景插画作品欣赏!很有电影镜头的感觉!
- 郑州“古建筑二资质证、模板”转让公司股权裕
- 《方舟生存进化》Steam在线比《怪物猎人世界》多25倍
- 重金相关新闻_图片_视频_网友讨论_头条_中华网
- 【工程】穿孔铝板打造泉州市花“刺桐花”立面金色外衣展示古城之美
- 古建筑群体需要安装电气火灾监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