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著名古建筑有几个闪到你的眼?
中国十大著名古建筑有几个闪到你的眼?
中国十大著名古建筑有几个闪到你的眼?,古建设计所,仿古建设计文本,豪华古建设计放暑假了,小编也跟着学生们一样,想要出去浪~背上一台相机,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不过没钱、没假、没装备,还是宅在家看看照片,刺激一下奋斗工作的肾上腺吧~~
故宫,又名紫禁城,位于老北京城的中轴线上,是明朝和清朝的皇室。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共有殿宇9999间半,是世界最大的宫殿,也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整个建筑群按中轴线对称布局,层次分明,主体突出。太和殿,又称“金銮殿”,是明、清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它在故宫三大殿中是最大的一座,也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中最大的木结构宫殿。故宫是中国最大的艺术博物馆,收藏着90多万件历史文物和艺术品,其中有许多稀世珍宝。故宫中的故事数不胜数,其中以香妃的故事最为著名。
故宫的建筑体现着浓厚的文化气息。由于中国古人信奉阴阳五行说,因此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南为工作区,即外朝,北为生活区,即内廷。外朝内廷的所有建筑排列在中轴线上,东西对称,秩序井然。按五行说南方从火,含生长之意,属阳性,是适合从政的地方。北方从水,属阴,含收藏之意,是适合寝居之地。因此巨大的城池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前朝在南,后廷在北。南部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是皇帝举行大典和召见群臣、行使权力的主要场所;北部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是皇帝和后妃们居住及皇帝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后廷里帝后居中,东西又各有六宫给嫔妃们居住。五行学说还认为土为黄色居中代表国家,所以故宫屋顶多为黄色;火能生土,火为红色,所以宫殿柱子都用红色,以示兴旺发达之意。阴阳五行说渗透在故宫各个角落,据此修建的故宫,它的建筑无论朝向、方位、奇数偶数的使用等等也都有其特定的寓意。
故宫以建筑艺术闻名于世。当时的“策划者”们汇集了当时所有的能工巧匠来建造故宫,从一个侧面说这也是当时我国建筑水平的最高境界。建筑师们把巨大规模的建筑规划得井井有条,利用重重的墙门和庭院把他们组成壮丽的建筑群,大殿富丽堂皇,气势威武,后宫阴柔秀美,还有大到各式各样的屋顶小至殿前的设置、门户墙壁上的每一处装饰无不充满了奇思妙想,真是殚思竭虑。史书里记载:修建故宫时曾役使了十万工匠和百万夫役,所用材料运自全国各地,远至几千里之外的广东和云南,备料过程长达近10年。就拿故宫中所用的木材来说,大都是从川、贵、鄂等地的丛林中通过天然的河流和人工开采的运河输送到北京。故宫保和殿后的那块近三百吨重的大石雕,是在百里之外从几丈深处开采出来的。一位作家曾写道:紫禁城的造价完全可以和一座大城市相颉颃。如果不是一个版图非常辽阔,人口十分众多的帝国,是绝不可能建造出打破世界纪录的皇城来的。更有人将故宫建筑比作一首有序曲、有变奏、有高潮、有华彩、有终曲辉煌壮丽跌荡起伏、激动人心的乐章。
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耸立在西藏市红山之上,海拔3700多米,占地总面积36万余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3万余平方米,主楼高117米,共13层,其中宫殿、灵塔殿、佛殿、经堂、僧舍、庭院等一应俱全,是当今世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宫堡式建筑群。“布达拉”系舟岛,是梵文音译,又译作“普陀罗”或“普陀”,原指观世音菩萨所居之岛。布达拉宫俗称第二普陀罗山。
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楼重叠,殿宇嵯峨,气势雄伟,有横空出世、气贯苍穹之势,坚实墩厚的花岗石墙体,松茸平展的白玛草墙领,金碧辉煌的金顶,具有强烈装饰效果的巨大鎏金宝瓶、幢和红幡,交相映辉,红、白、黄3种色彩的鲜明对比,分部合筑、层层套接的建筑型体,都体现了藏族古建筑迷人的特色。布达拉宫是藏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之作。
布达拉宫是一项建筑创作的天才杰作,整体为石木结构,宫墙全部用花岗岩垒砌,最厚处达5米,墙基深入岩层,外部墙体内还灌注了铁汁,以增强建筑的整体性和抗震能力,同时配以金顶、金幢等装饰,巧妙地解决了古代高层建筑防雷电的问题。数百年来,布达拉宫经历了雷电轰击和地震的考验,仍巍然屹立。布达拉宫主要由东部的白宫,中部的红宫及西部白色的僧房组成。红宫前面有一白色高耸的墙面为晒佛台,在佛教的节日用来悬挂大幅佛像挂毯。众多的建筑虽属不同时期建造,但都十分巧妙地利用了山形地势修建,使整座宫寺建筑显得非常雄伟壮观,而又十分协调完整,在建筑艺术的美学成就上达到很高的水平。
红宫是整个建筑群的主体,是历代的灵塔殿和各类佛堂。布达拉宫以五世罗桑嘉措的灵塔殿最为考究。灵塔高近15米,方基圆顶,分塔座、塔瓶、塔顶三部分,五世的尸骸用香料、红花等保存在塔瓶内。塔身用金箔包裹,共用黄金3724公斤,并镶嵌着15000多颗各种珍贵的金刚钻石、红绿宝石、翠玉、珍珠、玛瑙等,塔座陈设各式法器、祭器。西大殿为五世灵塔殿的享堂,是红宫中最大的宫殿,由48根大木柱组成,高6米多。建筑中采用汉族建筑中常用的斗拱结构,还有大量的木雕佛像、狮、象等各种动物。布达拉宫在17世纪的修建和以后的扩建中,由西藏地区的优秀画师创作了数以万计的精美壁画,大小殿堂、门厅、走道、回廊等处都绘有壁画,这些壁画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有表现历史人物历史故事的,有表现佛经故事的,也有表现建筑、民俗、体育、娱乐等生活内容的。它们是布达拉宫中价值极高的艺术品。
颐和园是清代的皇家花园和行宫。乾隆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已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从海淀到香山这四座园林自成体系,相互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中间的“瓮山泊”成了一片空旷地带,乾隆决定在瓮山一带动用巨额银两兴建清漪园,以此为中心把两边的四个园子连成一体,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20公里的皇家园林区。
颐和园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水面占全园的四分之三。集中了全国园林艺术的精华,构思最巧妙、最有特色的是她的长达728米的长廊,长廊和廊中的绘画本身就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另外她还起到了将园内各个景点有机地联系起来的作用,烘托出园林整体的美。
昆明湖是清代皇家诸园中最大的湖泊,湖中一道长堤——西堤,自西北逶迤向南。西堤及其支堤把湖面划分为三个大小不等的水域,每个水域各有一个湖心岛。这三个岛在湖面上成鼎足而峙的布列,象征着中国古老传说中的东海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由于岛堤分隔,湖面出现层次,避免了单调空疏。西堤本是一条不宽的堤岸,没有什么实际作用,可是设计者偏要将平坦的堤岸人为地断开,在堤岸上建起“西堤六桥”,形成优美的“六桥烟柳”,景色丝毫不亚于杭州西湖的苏堤,六座桥中最美的是玉带桥。昆明湖的南边是建园时有意保留下来的小岛,人们也叫它龙王庙,用十七孔桥将它与湖的东岸连接起来。由十七孔桥、龙王庙和西堤将昆明湖装点起来,又巧妙地利用了中国园林艺术的借景手法,将远处的西山和玉泉山群峰纳入游人的视线,湖光山色,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万寿山的南坡(即前山)濒昆明湖,湖山联属,构成一个极其开朗的自然环境。这里的湖、山、岛、堤及其上的建筑,配合着园外的借景,形成一幅幅连续展开、如锦似绣的风景画卷。前山接近园的正门和帝、后的寝宫,游览往返比较方便,又可面南俯瞰昆明湖区,所以园内主要建筑物均荟萃于此。造园匠师在前山建筑群体的布局上相应地运用了突出重点的手法。在居中部位建置一组体量大而形象丰富的中央建筑群,从湖岸直到山顶,一重重华丽的殿堂台阁将山坡覆盖住,构成贯穿于前山上下的纵向中轴线。这组大建筑群包括园内主体建筑物──帝、后举行庆典朝会的“排云殿”和佛寺“佛香阁”。
后湖的河道蜿蜒于万寿山北坡即后山的山麓,造园匠师巧妙地利用河道北岸与宫墙的局促环境,在北岸堆筑假山障隔宫墙,并与南岸的真山脉络相配合而造成两山夹一水的地貌。河道的水面有宽有窄,时收时放,泛舟后湖给人以山复水回、柳暗花明之趣,成为园内一处出色的幽静水景。后山的景观与前山迥然不同,是富有山林野趣的自然环境,林木蓊郁,山道弯曲,景色幽邃。除中部的佛寺“须弥灵境”外,建筑物大都集中为若干处自成一体,与周围环境组成精致的小园林。它们或踞山头,或倚山坡,或临水面,均能随地貌而灵活布置。后湖中段两岸,是乾隆帝时摹仿江南河街市肆而修建的“买卖街”遗址。后山的建筑除谐趣园和霁清轩于光绪时完整重建之外,其余都残缺不全,只能凭借断垣颓壁依稀辨认当年的规模。
永乐宫修建于元代,施工期前后共110多年,才建成了这个规格宏大的道教宫殿式建筑群。特别是宫殿内部的墙壁上,布满了精心绘制的壁画,其艺术价值之高,数量之多,实属世上罕见。来到山西,自然不能放过去永乐宫欣赏元代壁画的机会。永乐宫是典型的元代建筑风格,粗大的斗拱层层叠叠地交错着,四周的雕饰不多,比起明、清两代的建筑,显得较为简洁、明朗。几个殿以南、北为中轴线,依次排列。
永乐宫始建于元代,原址在永济县永乐镇,故得名。相传这里是吕洞宾故乡。20世纪50年代末,因修建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永乐镇成了水库所在地。为了不使这些文物掩没,经过精心的筹划,将宫殿内所有960多平方米的壁画完整的揭取下来,运至芮城的新址,即今之永乐宫。
永乐宫布局疏朗,中轴线上由南至北分别为山门、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和重阳殿。永乐宫是现存最早的道教宫观之一,也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组元代建筑,宫内保存着举世闻名的元代壁画艺术,三清殿和纯阳殿内的壁画尤为精美。
三清殿,又名无极殿,为永乐宫的主体建筑,殿内供奉三清(上清、太清、玉清)神像,故名。殿内四壁及神龛内均满绘彩画,画师们以丰富的想象力,和飘逸流畅的线个值日神像的《朝元图》,即诸神朝拜道教始祖元始天尊图像。以8个帝后的主像为中心,四周围以金童、玉女、天丁、力士、帝君、宿星、左辅和右弼等神像,神像群脚蹬云气,头顶祥瑞,一派仙境气息。如此众多的人物,高低错落,神态各异,构图极富变化,又有统一完整的艺术效果,被行家们认为是现有壁画中最为精彩的。
秦始皇陵位于西安以东30公里的骊山北麓,南依骊山,北临渭水。高大的封冢在巍巍峰峦环抱之中与骊山浑然一体,景色优美,环境独秀。秦始皇陵于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初即位开工修建,前后历时38年,动用徭役、刑徒72万余人。这位叱咤风云的旷世君主不仅为后人留下了千秋伟业,还留有这座神秘莫测的皇家陵园。陵园建制仿都邑,陵墓周围呈回字型,筑有内、外两重城垣,目前探明的大型地面建筑为寝殿、便殿、园寺吏舍等基址。
秦陵的选址还有风水的传说,骊山以它特有的温泉和风景而闻名于世。西周末年的周幽王与爱妾褒姒曾在这里演出了一场兴起烽火戏诸侯的历史悲剧,从而葬送了西周王朝。相传秦始皇生前在骊山与神女相遇,游览当中欲戏神女,神女盛怒之下,朝他脸上唾了一口,秦始皇很快就长了一身的烂疮。虽然这是一个神话故事,但隐隐约约可以看出秦始皇与骊山似乎有些缘份。他的墓地也选在骊山之旁。
秦始皇陵是古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陵园。秦始皇自即位起,就修骊山为陵墓,并六国后,征民夫七十余万人治骊山,挖成又大又深的地宫,宫内奇珍异宝不计其数,并令工匠做了防盗的机驽,以水银为江河大海,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长明烛。秦始皇陵的建造,承袭了前代帝王陵园制度又加以发展,奠定中国封建帝王陵园的建筑格局。它地上的王国模拟于地下,视死如生,是封建王权至高无上的象征。
秦始皇陵封土夯筑而成,形成三级阶梯,状呈覆斗,底部近似方形,面积达25万平方米,高度115米,但经过2000千多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现存封土底部面积为12万平方米,高度为87米,陵区总面积为56.25平方公里。秦始皇陵周围陪葬坑众多,内涵丰富,规模空前,除闻名遐迩的兵马俑陪葬坑、铜车马坑之外,最近又新发现了大型石质铠甲坑、百戏俑坑、陪葬墓等600余处。数十年来秦陵考古工作中出土的文物多达10万余件,随着考古工作的进展,肯定还会有更大的,意想不到的发现。
秦始皇陵园的地面建筑主要分布在封土北侧和封土西北的内外城垣之间。封土北侧的地面建筑群目前已探明的有三处,其中靠近封土的一处建筑规模较大,形制讲究,似为陵园祭祀的寝殿。寝殿之北还有两组规模较大的建筑群,亦为寝殿。封土西北的内外城垣之间还发现一个地面建筑群。依据目前清理的三组房屋建筑来看似为宫建筑。宫建筑遗址的南北侧、西侧还有几组尚未发掘的地面建筑,这个区域似乎也是一个的建筑群。封土东侧先后发现了两处陪葬坑和一处陪葬墓。这些陪葬坑与陪葬墓都分布在外城垣以东。外城垣400米,西距外城垣1225米处就是著名的三个兵马俑陪葬坑。
陵墓地宫中心是安放秦始皇棺椁的地方,陵墓四周有陪葬坑和墓葬400多个。主要陪葬坑有铜车、马坑、珍禽异兽坑、马厩坑以及兵马俑坑等。1980年发掘出土的一组两乘大型的彩绘铜车马——高车和安车,是迄今中国发现的体形最大、装饰最华丽,结构和系驾最逼真、最完整的古代铜车马,被誉为“青铜之冠”。
秦始皇陵是中国第一座皇家陵园,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奋和聪明才智的结晶,是一座历史文化宝库,在中国近百座帝王陵墓中,以其规模宏大埋葬丰富,著称于世,196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被联合国教育、科学和文化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目录,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唐代帝陵多利用自然地形,因山为坟,因此比秦汉时的人造巨冢更有气势;陵墓的神道极长,石雕刚健雄伟,数量也较前加多,墓内壁画尤为生动。关于乾陵的选址,有这样一个有趣的传说:唐高宗登基不久,就派自己的舅父长孙无忌和专管天文历法的太史令李淳风为自己选择陵寝之地。一日,二人寻视到梁山上,只见此山三峰高耸,主峰直插天际。东隔乌水与九嵕山相望,西有漆水与娄敬山、岐山相连。乌、漆二水在山前相合抱,形成水垣,围住地中龙气。梁山乃是世间少有的一块“龙脉圣地”。长孙无忌和李淳风选好陵址后,回京禀报高宗。袁天罡听说后,极力反对。原来他曾为高祖选陵址到过梁山,深知此山风水的优劣之处。他对高宗说:“梁山从外表上看是一块风水宝地,但细看有许多不足之处:一是梁山虽东西两面环水,能围住龙气,但与太宗龙脉隔断,假如百姓选祖茔于此,是可以兴盛三代,但作为帝王之山陵址,恐三代后江山有危。二是梁山北峰居高,前有两峰似女乳状,整个山形远观似平躺一般。陛下选陵于此,恐从此后为女人所控。三是梁山主峰直秀,属木格,南二峰圆利,属金格。三座山峰虽挺拔,但远看方平,为土相。金能克木,土能生金,整座山形龙气助金,地宫营主峰之下,陛下必为金格之人所控。依臣愚见,若陵址定于此山,陛下日后必为女人所伤!”听了袁天罡一番宏论,高宗犹豫不决,遂退朝不议。早有武则天亲信告知武氏,武氏听了十分高兴,晚上,就给高宗吹了一阵枕边风,自然是褒扬长孙无忌,贬低袁天罡了。第二天早朝时,高宗传出圣旨,定梁山为陵址。袁天罡一听,仰天叹曰:“代唐者,必武昭仪。”他怕将来受牵连,就辞官不做,出外云游去了。
唐乾陵是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的合葬墓,是唐陵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座。它因山为坟,海拔1049米,呈圆锥形,南北主轴线公里,由内外两城组成。外城遗迹已难寻觅,内城遗址犹存,面积2.4平方公里,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门,门外均有石刻,当年陵园内还有献殿、下宫、画像词堂等建筑。据记载,唐后期曾重建殿宇378间,初建时的规模显然更加庞大。现乾陵遗存的主要是朱雀门外的神道和其两侧的石刻。长长的神道两侧有两组残存的土阙和石刻114件,石刻有华表、翼马、朱雀、石马、石人、石狮等,多用整块巨石雕成,雕工精细,线条流畅,气势伟岸,富于质感,反映了盛唐的国威和工艺水平。
乾陵的建筑质量极高,墓道用石条密封,并在缝隙中灌铁水,极难开启,因此成为唯一没有被盗的唐代皇帝陵墓。乾陵的范围很广周围有17座陪葬墓,已发掘的有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和懿德太子墓。
乾陵不仅外现宏伟,修建坚固,内藏也十分丰富。李治生前酷爱书法,广为搜集,临终遗嘱把他所收藏的书字埋在墓内,李治和武则天均处于盛唐时期,且据勘查,乾陵虽经1000多年,却未被盗过。由上可以想见,乾陵内部的文物一定十分丰富,极其珍贵。
赵州桥原名安济桥,俗称大石桥,建于隋炀帝大业年间(595~605年),至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石拱桥是用石块拼砌成弯曲的拱作为桥身,上面修成平坦的桥面,以行车走人。而赵州桥的特点是“敞肩式”,即在大拱的两肩上再辟小拱,是石拱桥结构中最先进的一种。她是世界上现存年代最久、单孔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敞肩型石拱桥,被世人公认为“天下第一桥”。赵州桥正名安济桥,俗称大石桥。其设计者是隋朝匠师李春。赵州桥是正常的交通运输桥,它的桥身弧线优美,远眺犹如苍龙飞驾,又似长虹饮涧。尤其具有艺术特色的是栏板以及望栓上的浮雕。充分显示了隋代矫健、俊逸、浑厚、严整的石雕风貌。整个大桥堪称一件精美的艺术珍品,称得上是隋唐时代石雕艺术的精品。
赵州桥的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腰铁、莲花饰件、栏板图案、望柱的雕刻。 腰铁:侧观赵州桥,主拱外侧面上下各起线个小拱稍有收回,上下各起线两条,大拱、小拱、拱石均用双银锭形腰铁联结,这种银锭形腰铁,除增加拱石间拉力外,其装饰作用很重要,块块腰铁好似苍龙之片片鳞甲,使券面呈现“龙腹”形象,令人倍感桥身有向上攒动的趋势。主拱和4个小拱拱顶各雕龙头状龙门石一块。建桥者运用浪漫手法,塑造出想象中的吸水兽,寄托石桥不受水害,长存无恙的美好愿望。 莲花饰件:主拱和四小拱之上为仰天石,外露桥侧,在仰天石的边侧和上面,雕刻有等距的八瓣莲花饰件。这种圆形饰件,是从木结构的帽钉及帽钉之下的垫板模仿而来的,并且加以装饰美化,把帽钉和莲瓣形的垫板结合起来,好似一朵落地莲花。此种花形,在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中的地板上和云冈石窟中的门楣上均有类似的装饰。建桥者李春设计这一图案可谓独具匠心。此种桥外装饰,既增加美感,又增强牢固感,寓有“步步生莲”之意。仰天石与主拱上下相映,增强了“虹飞”的意境。在构思中既仿自然景物,又有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优美图案点缀桥侧,正是中国美术写实倾向与浪漫主义创作思想交织的生动表现,李春不愧为卓越的艺术家。
栏板和望柱:从赵州桥的栏板、望柱精美浮雕看,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全桥两侧共设栏板21块,望柱22根。中间设饕餮、蛟龙栏板5块,盘龙竹节望柱6根,其余为斗子卷叶栏板和宝珠竹节望柱。栏板图案两侧栏板均在正中,一块内外两面刻饕餮、浪花浮卷叶菡萏。在诸多龙栏板中,以两侧北数第二块为最。正面雕左龙夹尾执莲叶、卷叶、菡萏、飘带一束,向右龙献举,右龙展尾执莲瓣宝珠一枚,向左龙回敬,二龙相向戏逗,细节真实,画面生动,耐人寻味;背面雕二龙戏水。龙头口微张开,巨牙微露,龙眼椭圆,眼珠光滑,似能转动,双龙对视,极为传神;腮旁刻龙须一摄,末梢四卷,颈上一簇鬃毛,末端尖俏,龙角微曲,龙耳后背,内壁有叶脉状弧线,备觉逼真,二龙身上皆无片片鳞甲,刀法细腻圆润,整体轮廊尽用曲线,极富动感;足分三爪,刻工精细刚劲有力。二龙浮游于水层,二爪外露,二爪内藏于水,似乎在水下握接。
望柱的雕刻:龙栏板中间和两侧设蟠龙竹节望柱,共12根。长柱身,底为地袱,在地袱之盆唇之间浮雕蟠龙,技法近于龙栏板。盆唇之上连续用斗形摄顶和覆钵,再加上有竹节4节。与蟠龙竹节望柱相接的是斗子卷叶栏板,共32块。栏板下为地袱,地袱与寻杖间设盆唇一道,盆唇与地袱间的华板刻工精细,交错钻纹,盆唇之上铭刻斗子卷叶,叶数为二、三、四不等。从斗子卷叶的样式看,与赵县附近的天龙山、响堂山等石窟中雕刻风格相似。斗子卷叶栏板中间和边侧有竹节宝珠望柱刻工工整,形式自地袱之上采用竹节,然后连续刻画盆唇、斗形摄顶覆钵,顶端是轮廓柔和的单宝珠。
黄鹤楼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之巅,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鹤矶头,自古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历代名士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赋。而崔颢的诗《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一直被认为是“唐诗七律压卷之作”,很多人都能背诵。因这首诗,成就了黄鹤楼“文化名楼”的地位。
黄鹤楼的建楼传说是美丽的。一千多年前,有位姓辛的老人在蛇山上开了酒店,常客中有一道士,喝酒不买酒菜,只用随身带着的水果下酒。店主人揣想他一定清贫,执意不收他的酒钱,同他交了朋友,道士也不推辞,就此领受。一天,他用橘子佐酒,饮罢,用橘皮在酒店的壁上画了一只黄鹤,自言道:“酒客至拍手,鹤即下飞舞。”遂去,再也没有见他回来。店中吃酒的人里,有好奇的,想当场试试,面对壁上的画拍手,那黄鹤展翅飞下,在店外舞了一圈,又复原位,此事迅速传开,酒店大旺,连店里的井水也喝干了。当地一名贪官借口要除妖,命人把那面墙壁移到官府,谁想船行到中途,黄鹤抖翅飞走了,贪官追鹤,葬身江中。卖酒老人为怀念仙鹤,在原址建立了黄鹤楼。
黄鹤楼可不好建。传说鲁班从鲁国到楚国考察,早已了若在胸。他头插草标,在集市上要卖给别人做老子,一个穷汉把鲁班领回了家。鲁班每天上山砍柴,每天从柴里挑一根好材削成光溜溜的木楔存起来,穷汉不解,在做饭时顺手把一根木楔添进灶火中,鲁班叹道:“这是无价宝,将来有用。”到了百日,鲁班留言:“放得千日货,自有变钱时。”然后离去。三年之后,蛇山上造起了黄鹤楼,但倾斜严重,有险毁之势,楔了这头那头歪,急得工匠团团转。穷汉照着楔子样砍了一个,凑成一百,上集去卖。建筑师见此宝楔,十分中意,花重金买下。那穷汉站在龟山上对着黄鹤楼,将楔子一个个抛了过去,99个楔子呼呼作响飞过长江,牢牢楔在黄鹤楼上,只有一个木楔落入江中,那是穷汉削的。黄鹤楼因少了一个楔子,还略微有些倾斜,但也千秋无妨了。
黄鹤楼素有“千古名楼”,“天下绝景”之誉,不同的时代,由于社会生活的需要不同,科学技术的水平不同,人们的审美观念不同,黄鹤楼产生了不同的建筑形式和建筑风格。现在我们看到的黄鹤楼是以清代黄鹤楼为蓝本,于1981年重建,1984年落成的。黄鹤楼外观为五层建筑,高51米,里面实际上是九层。中国古代称单数为阳数,双数为阴数。“9”为阳数之首,与汉字“长久”的“久”同音,有天长地久的意思,所谓“九五至尊”,黄鹤楼这些数字特征,也表现出其影响之不同凡响。
黄鹤楼建筑的艺术特点在不同时期体现出不同的风格。宋代黄鹤楼由主楼、台、轩、廊组合而成的建筑群,建在城墙高台之上,四周雕栏回护,主楼二层,顶层十字脊歇山顶,周围小亭画廊,主次分明,建筑群布局严谨,以雄浑著称。元代黄鹤楼具有宋代黄鹤楼的遗风,但在布局与内容构成方面有不小的发展,植物配置的出现,更是一大进步,使原来单纯的建筑空间发展成为浓荫掩映的庭院空间,特点是堂皇。明代黄鹤楼,楼高三层,重檐歇山,顶上加有两个小歇山,楼前小方厅,入口两侧有粉墙环绕, 特点是清秀。清代黄鹤楼具有鲜明的特色。它拔地而起,高耸入云,表现出一种神奇壮美的气质。建制格调以三层八面为特点,主要建筑数据应合“八卦五行”之数,其特点为奇特。现代黄鹤楼以清同治楼为雏形重新设计,楼为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72根大柱拨地而起,60个翘角层层凌空,琉璃黄瓦富丽堂皇,五层飞檐斗拱潇方。
湖南岳阳市著名古建筑,它屹立在洞庭湖畔,是我国古建筑中的瑰宝,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前身是三国时(215年),吴国鲁肃练水兵士构筑的阅兵台。唐开元四年(716年)中书令谪守岳州,在此修楼,正式定名为“岳阳楼”。宋庆历五年(1045年),滕子京守巴陵郡时重修,并请范仲淹撰《岳阳楼记》,于是名声更大,成为我国南方一大名胜。明崇祯十一年(1639年)岳阳楼毁于战火,翌年重修。清代多次进行修缮。清光绪六年(1880年),知府张德容对岳阳楼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整修,将楼址内迁6丈有余。
岳阳楼在1700余年的历史中屡修屡毁又屡毁屡修。几经风雨沧桑,屡毁屡建,有史可查的修葺共30余次。现在的岳阳楼为1984年重修,沿袭了清朝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所建时的形制。
岳阳楼还流传着许多有趣的神话传说,其中以体现岳阳楼风情的《吕洞宾三醉岳阳楼》最为又名。仙人吕洞宾望气得知岳阳郡中将有神仙得到度化,便来到岳阳楼,以一锭墨换酒喝,醉后便睡。楼下有一千年老柳树已成精,杜康庙前有一株白梅花也已成精。梅精在岳阳楼上作祟,柳精前往巡查,唯恐梅精伤人。吕洞宾遇到柳精,劝他出家修道,但柳精苦于自己土木形骸未得人身,不能成道。吕洞宾让他投胎楼下卖茶人家为男,梅精则投胎为女,即为郭马儿与贺腊梅,30年后再来度化。二人长大后结为夫妻,在岳阳楼下开茶坊。吕洞宾两次前来度化,郭马儿并不醒悟。吕洞宾第三次来到岳阳楼,郭马儿已改为卖酒,吕洞宾喝了他的酒,给他一把剑,让他杀妻出家。郭马儿并不舍得杀妻,但带剑回家后,贺腊梅的头颅忽然掉落,郭马儿便将吕洞宾告到官府。吕洞宾却说贺腊梅未死,一唤之后,她果然来了。问官要判郭马儿诬告罪,郭马儿急忙向吕洞宾求救,这时才发现问官原来是另一仙人汉钟离。郭马儿自悟到前生是一株老柳,贺腊梅前生则是一株梅花,二人跟随吕洞宾入道成仙。
岳阳楼的建筑很有特色。主楼3层,楼高15米,以4根楠木大柱承负全楼重量,再用12根圆木柱子支撑2楼,外以12根梓木檐柱,顶起飞檐。彼此牵制,结为整体,全楼梁、柱、檩、椽全靠榫头衔接,相互咬合,稳如磐石。其建筑的另一特色,是楼顶的形状酷似一顶将军头盔,既雄伟又不同于一般。岳阳楼侧旁有仙梅亭、三醉亭、怀甫亭等建筑。在岳阳楼下的沙滩上,有三具枷锁形状的铁制物品,重达1500斤,也吸引不少游人观看。其用途为何,至今说法不一。
岳阳楼享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盛誉,是江南三大名楼中唯一保持原址原貌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流传千古,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佳句脍炙人口。“白银盘里一青螺”之君山,耸立七十二峰,掩映在碧波浩瀚之中,其迷人景致,一直为古今中外游人所倾倒,岛上古迹尚存虞帝二妃墓、柳毅井、传书亭、飞来钟、龙涎井、酒香亭、朗吟亭、封山印、猴子洞等。君山还出产异竹,如斑竹、罗汉竹、方竹等十余种,均为世之罕有。文桥乡的培风塔、云溪乡坪田的贞节牌坊、市区内的慈氏塔、宋式文庙等,气势古朴,艺术鉴赏价值高。三国鲁肃墓、小乔墓常令人发思古之幽情。山清水秀、碧波万顷的风景区南湖,保留大自然风貌,将建成一座美丽的水上公园。汨罗江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投江殉国的地方,留有屈子祠,“骚坛”等遗迹,它是中国龙舟文化的发祥地。平江起义旧址和任弼时故居,也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岳阳集名山、名水、名楼、名人于一体,以洞庭水乡和龙舟文化为特色的旅游在全国独树一帜,1979年被国务院列为对外开放的甲级旅游城市,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嵩岳寺塔,在登封县城西北6公里太室山南麓嵩岳寺内。嵩岳寺原名闲居寺,早先是北魏皇室的一座离宫,后改建为佛寺。此寺的建造年代在北魏永平元年至正光元年(508~520年)之间,最少也有1450多年的历史。
嵩岳寺塔,高大挺拔,雄伟壮观。因没塔棚木梯,游人走进塔去,却登不上塔顶,塔棚和木梯哪里去了呢?传说是寺里的和尚放火烧掉了。
相传在很早以前,寺中和尚们住在一起,种菜、煮饭等事情都分工明确,那个最小的和尚专门负责清扫塔房,他每天把那儿打扫得干干净净。有一天,小和尚正在扫地时,突然感到自己的两只脚慢慢离开了地面升到了空中,然后又徐徐落到地上。以后,他每次去塔房清扫都要升空一次,而且一次比一次升得高。小和尚心花怒放,以为自己已修成正果,成为得到西天古佛超度的出家人。因此,他每次腾空时都双手合十,低首敛眉,默默感谢佛祖的恩典。当小和尚快升到最高一层塔棚的时候,他心想:我从小进寺,师父待我最好。现在我比他先升天,应当跟他说一声啊。于是找到师父把情况告诉了他。老和尚一听,觉得挺蹊跷,便说:“你在这儿升一下给我看看。”小和尚在师父面前又振臂又踮脚的,可就怎么也飞不起来,他只好说:“这儿不行。您若不信,明早跟我到塔房去看看好啦。”老和尚更觉奇怪,第二天他早早来到塔房,不一会儿,果然见小和尚两脚慢慢离地,身体越升越高。小和尚开心得大叫:“师傅,快看!”老和尚却没吭声,只是留神四处观察。当小和尚就快升到最高一层时,老和尚顺眼一瞧,不禁大吃一惊。原来塔棚口上,一条巨蟒正张开血盆大口,把小和尚往肚子里吸呢!他大喝一声:“黑蟒!”黑蟒受惊,一下子缩了头,小和尚“扑通”一声落在了地上。老和尚把吓瘫的小和尚往肩上一扛,背出塔房,回身急忙把塔门锁上。老和尚招来众和尚,把情况一说明,当下一合计,决定用火烧来除掉巨蟒以绝后患。大伙说干就干,不到半天工夫就到山里砍了许多柴来。他们打开塔门把柴火堆得老高,熊熊大火烧死了黑蟒,也烧掉了塔棚和木梯,从此嵩岳寺中便只剩下一座没有塔棚和木梯的空塔了。
嵩岳寺塔的建筑设计艺术,堪称“古塔一绝”。嵩岳寺为单层密檐式砖塔,是此类砖塔的鼻祖。为十二边形,也是全国古塔中的一个孤例。砖塔由基台、塔身、密檐和塔刹几部分构成,高约40米。基台随塔身砌作十二边形,台高85厘米,宽160厘米。塔前砌长方形月台,塔后砌南道,与基台同高。
基台以上为塔身,塔身中部砌一周腰檐,把它分为上下两段。下段为素壁,各边长为281厘米,四向有门。上部为全塔最好装饰,也是最重要的部位。东、西、南、北四面与腰檐以下通为券门,门额做双伏双券尖拱形,拱尖饰三个莲瓣,券角饰有对称的外券旋纹;拱尖左右的壁面上各嵌入石铭一方。十二转角处,各砌出半隐半露的倚柱,外露部分呈六角形。柱头饰火焰宝珠与覆莲,柱下砌出平台及覆盆式柱础。除壁门的四面外,其余八面倚柱之间各造佛龛一个。呈单层方塔状,略突出于塔壁之外。龛身正面上部嵌石一块。龛有券门,龛室内平面呈长方形。龛内外,有彩画痕迹。龛下部有基座,正面两个并列的壶门内各雕一蹲狮,全塔共雕16个狮子,有立有卧,正侧各异,造型雄健。
塔身之上,是15层叠涩檐,每两檐间相距很近,故称密檐。檐间砌矮壁,其上砌出拱形门与棂窗,除几个小门是真的外,绝大多数是雕饰的假门和假窗。密檐之上,即为塔刹,自上向下由宝珠、七重和轮、宝装莲花式覆钵等组成,高约3.5米。全塔外部,原来都敷以白灰皮。塔室内空,由四面券门可至。塔室上层以叠涩内檐分为10层,最下一层内壁仍作十二边形,二层以上,则通改为八角形。这种富于创造与变化的做法,表现出我国人民的高度建筑才能。嵩岳塔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座多边砖塔,它屹立在太室山之阳,衬以绿树红墙,巍峨壮丽,煞是好看。
相关文章
- 古厝风韵燕尾安居!灌口浦林村开展闽南建筑文化研学系列活动
- 艺术家在石头上绘画:作品可爱又灵动逼真程度让人无法相信
- 2020年11月北京地方文献新书信息汇总(11种)
- 男子捡到“奇石”模样奇特形状怪让人大开眼界
- 青岛崂山不仅仅是道教胜地还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寺庙
- 百企时代!北交所指数“呼之欲出”交投活跃度亟待提高
- 如果当年采纳梁思成的方案留下古建筑北京将会举世无匹
- 汾阳太符观 五岳四渎神像聚集一殿“联合办公”
- 应征入伍 【征兵季】国防动员部、教育部推出大学生入伍重要优惠政策
- 湖北700年古建筑洪水中屹立不倒 震撼航拍曝光
- 桂林市灵渠保护条例手绘古建图纸
- 建筑工地消防安全不容忽视这些知识点很重要!
- 美国富豪花125亿将中国古建筑整栋打包运回美国现成美国景点
- 中国古建之乡徐泰湾:千年古驿站焕发新生机
- 追迹攻略 山东聊城1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览
- 如皋对城区一批古建筑进行了保护性开发[图]
- 一组古风概念场景插画作品欣赏!很有电影镜头的感觉!
- 中国现存最美的50个古代建筑。
- 大慈岩镇投入740万元保护古建筑
- 中国十大最美城市公园:建筑风格多样北京4所公园入围前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