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古建筑彩绘

古建筑彩绘

于“陂去平来”之处看梓潼年画的传统回归

中国古建网2023-06-23古建筑彩绘彩绘古建壁画
广州古建彩绘,彩绘古建壁画,古建手绘画法,于“陂去平来”之处看梓潼年画的传统回归,广州古建彩绘,彩绘古建壁画,古建手绘画法2017年1月,一本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的《梓潼年画》中,收录了绵阳市级非遗项目梓潼年画代表性传承人罗智婉多年

于“陂去平来”之处看梓潼年画的传统回归

于“陂去平来”之处看梓潼年画的传统回归,

  广州古建彩绘,彩绘古建壁画,古建手绘画法2017年1月,一本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的《梓潼年画》中,收录了绵阳市级非遗项目梓潼年画代表性传承人罗智婉多年来收集、整理梓潼年画素材后创作的梓潼年画代表作品,也有对梓潼年画的起源与发展历程的文字记录。

  梓潼地处金牛古道“陂去平来”之处,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南来北往的文化在这里交融。在南宋时期,梓潼年画开始在梓潼发祥,元仁宗敕封文昌帝君后,随着文昌文化的传播,推动梓潼年画的进一步发展。

  文昌文化与年画的融合,是梓潼年画的一大特点。在《太上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文昌大洞真经》《文昌阴骘像注》《文昌阴骘文图解》等文昌经诰中,保存有大量以文昌为题材的木刻画作品,最典型的就有《文昌加冠》《文昌晋禄》《神鹿添寿》等。

  “构图新颖,工艺精细,富有神韵”是梓潼年画的艺术风格,具有明显的地方文化特征,备受人们喜爱。

  明洪武二年(1369),梓潼年画艺人杨伯达为躲避战乱,从梓潼远迁至山东潍坊,也将梓潼年画带了过去,创立“杨家埠”年画。几百年时间,杨家埠年画成为中国当代四大年画之一,作品遍及大半个中国,甚至走出国门。

  杨伯达的远走,并没有影响梓潼年画在当地的发展。由明至清,梓潼年画达到鼎盛,年画作坊随处可见,年画艺人众多,到民国时期,梓潼的年画作坊依然有20余家。后来,随着胶版印刷的出现,传统手工制作的梓潼年画逐渐衰落。

  在梓潼县文化馆,罗智婉的办公室相对有点杂乱,但却多了几分特别的文化气息。 办公室也是罗智婉的工作室,一张条形工作台上,是刚刚完成的一幅以脱贫攻坚为内容的年画作品《天官赐福》。两侧墙面上,挂着罗智婉最近创作的年画作品,也有部分以年画为素材的文创作品,也有部分新近从民间收集的年画素材线描稿。

  罗智婉出生于书香家庭,从小喜欢绘画,后来师从蔡竹虚学习书法、篆刻,1989年10月调入梓潼县文化馆后,开始关注梓潼年画,并向当地专家请教,了解年画的历史脉络和创作技巧。多年来,她经常利用业余时间走进城乡,收集民间遗存的年画木雕图,用手机拍摄下来,再以手绘的方式进行呈现,让曾经消失的梓潼年画重回大众视野。

  经过多年的积累,罗智婉收集整理后创作出的梓潼年画手绘作品超过70幅,“每一幅作品的素材都来自民间,能找到原始的出处”。在这些作品中,《文昌加冠》《文昌晋禄》《文昌赐禄》《文昌赐寿》等成为梓潼年画代表作品,先后在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中华海峡两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动等大型展会中亮相,有多幅年画作品被各级艺术机构和传统文化爱好者收藏。

  2009年,梓潼年画被公布为市级非物资文化遗产,罗智婉被公布为梓潼年画代表性传承人。

  6月12日至14日,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绵阳市宣传展示活动暨非遗购物节系列活动在三台潼川古城举行,罗智婉带着梓潼年画的木刻雕版来到活动现场,展示梓潼年画制作技艺,并指导游客进行体验。

  木刻雕版拓印,是梓潼年画最传统的技艺,这是罗智婉经过多年探索后,将梓潼年画的绘制技艺带回传统的模式。

  由于历史原因,梓潼年画的木刻雕版被毁,罗智婉最初的年画创作,都是以手绘为主。虽然手绘的年画多了中国传统绘画的韵味,却少了民间传统艺术的内涵,而手绘年画也特别费时。作为梓潼年画代表性非遗传承人,她一直思考怎样让梓潼年画的创作回归传统。

  经过多年的摸索并请教国内的年画名家,罗智婉从2017年开始,尝试梓潼年画木板雕刻拓印。雕版的材质,是四川地区的梨木,这种板材的木纹细腻、硬度高、保存时间长。将梨木切割成板后阴干,才能进行母板雕刻。

  在雕刻前,先要在宣纸上绘出年画的底稿图,进行反复修改后定稿,再在木板上绘制线描稿进行雕刻。书画篆刻的特长,是罗智婉从事梓潼年画木板雕刻的优势。先是粗雕,再进行细节的修整、打磨。

  雕刻完成后,再采用中国传统的拓印技巧,进行着色拓印。到目前,罗智婉已经创作完成梓潼年画木刻雕版20余幅,让传统的梓潼年画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2019年元旦,梓潼年画正式“落户”梓潼七曲山大庙景区,以固定店铺的形式,向游客宣传、展示梓潼年画。

  在这个十余平方米的门店里,陈列了罗智婉多年来收集、整理后创作的年画代表作品、梓潼年画文创产品,也进行创作技艺展示,并向游客提供互动体验服务。在她看来,梓潼年画落户七曲山大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发展与旅游发展相结合做出的一次探索,“通过游客的口碑带动,让更多的人了解梓潼地方文化,认识梓潼年画”。

  更多的传播,是立足于传承的校园培训。从几年前开始,罗智婉走进梓潼文昌二小、绵阳安昌路小学、绵阳外国语实验学校,开设年画教学培训课程。她还尝试以烙铁画、粘贴等方式进行年画创作,并用于课堂教学,受到校园师生的欢迎,“这些学生将来不一定会从事年画创作,但至少可以让他们了解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的传播,不一定要固守传统,也应该敢于创新,与现代生活融合。”从2017年开始,罗智婉尝试在T恤上绘制年画,经过反复摸索后取得成功。此后,她先后在毛巾、围巾上进行年画创作,也在葫芦、磁盘上绘制年画,都取得成功。在当地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她还将年画作品与明信片、挂历、台历等融合。到目前,她研发的梓潼年画文创作品超过20余个品种,成为绵阳“非遗+”的融合发展典范。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