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家屯历史映象古建亭彩绘
苏家屯历史映象古建亭彩绘
苏家屯历史映象古建亭彩绘,古建亭彩绘,天津古建测绘,古建彩绘影壁在历史长河中,每一段现实都只是一个瞬间。当那些现实渐行渐远的时候,于后人而言,也就成为了历史。历史不应该被湮没。
为了让读者更直观地阅读历史、感悟历史,特此开设《苏家屯历史映象》栏目,将陆续刊发反映苏家屯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科学教育、文化体育、群众生活等方面的历史照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从不同侧面向读者展示苏家屯人的生活足迹和苏家屯的发展变化。
本栏目共分为五个单元:古迹旧址觅踪、陈年往事回眸、经济建设掠影、社会人文拾零、历史人物风采。相信每位读者沿着时空隧道,触摸岁月痕迹,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感触。
苏家屯有着较为丰厚的文化传统底蕴。20世纪初,这里就相继兴建了学校、图书馆,30年代开始兴办医院。尽管这时候的教育医疗文化机构还不能惠及更多的民众,但是为今后文体事业发展打下了一定基础。新中国成立后,苏家屯区教育、医疗、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蒸蒸日上。这里有省级重点中学,有全国闻名的专科医院,这里是国家级绘画之乡、体育之乡,有一大批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这里还培养过竞技体育世界冠军。优秀的文化传承,陶冶了人们的情操,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保障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苏家屯地区发展注入了鲜活的精神动力。
苏家屯区第二医院,1981年10月在姚千户屯公社建成。1984年6月,国内第一家从事血栓病研究和治疗的专科医院——沈阳市血栓病医疗中心在苏家屯区第二医院成立,其研制的蝮龙抗栓丸对治疗血栓病和心脑血管疾病有较好的疗效。照片拍摄于1985年
位于苏家屯区雪松路49号的沈阳市第二中医医院,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血栓医院”。照片中的高层建筑是2013年建成的病房楼
苏家屯区中心医院,前身为南郊区卫生院,1956年6月于秋菊街63号易地改建为苏家屯区中心医院。当时有病床100张,设有门诊部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医疗科室。主要治疗一般常见、多发性疾病,并能开展一般普通外科手术。照片拍摄于1985年
第一砂轮厂文化宫,位于苏家屯区玫瑰街原砂轮厂正门西北侧,始建于1958年,它的前身是“职工俱乐部”。1974年重建,内设1846个座位,1978年开始对外开放,年平均演出电影、戏剧300场以上。照片拍摄于20世纪80年代
苏家屯区电影公司,位于苏家屯区枫杨路78号,即现在的区房产大厦址。1979年由区电影管理站改为区电影发行放映公司,1980年新建公司大楼。照片拍摄于1982年
苏家屯电影院,位于苏家屯区枫杨路78号,即现在的区房产大厦址。前身为1949年建立的私营国光电影院,1956年公私合营改称苏家屯电影院,内设1004个座位,年均放映电影1815场,观众150余万人次。照片拍摄于1982年
苏家屯区红旗评剧团下乡演出。那时在农村多是露天演出,虽然搭建的是简易舞台,但演员表演一丝不苟,观众看得兴致勃勃。照片拍摄于20世纪70年代
苏家屯区思想文艺宣传队演出话剧《雷锋》,全体演职人员合影。照片拍摄于1973年
街头秧歌表演。东北秧歌是北方地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歌舞。秧歌队的服装色彩丰富艳丽,表演形式热情质朴,诙谐幽默,以此抒发愉悦的心情,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当年,在苏家屯城乡街头或广场,每逢重大节日,人们就会自发地组织秧歌表演和比赛。照片拍摄于1998年
舞狮,是一种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会以舞狮来助兴。这是苏家屯街头狮子舞表演。照片拍摄于1998年
沈阳市第三十中学,原为日本人建的“寻常小学”,专供日本儿童上学之用。后于1948年在此设沈阳市第二师范学校,1953年9月改为沈阳市第三十中学。这是位于苏家屯区翠柏一路6号的三十中学(东门)。照片拍摄于1982年6月
白清寨传统唢呐第三代传承人李子芬在演奏唢呐。白清寨传统唢呐是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历经100多年的传承,形成谱系清晰、脉络明了、传承五代的特点,在辽沈地区传统乐器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传统乐器的代表。现有传承人16人
于宝良古建筑彩绘技法,是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经考证有200余年历史,已具备鲜明的等级特征和学术特征。该技法所用绘画材料取于自然,所用技法与古建筑原始建造方法相同,故能达到“修旧如旧”的目的,对保护、修缮、复原中国明清古建筑有着积极的意义。现有传承人9人,于宝良曾参与沈阳大南边门里般若庙、沈阳故宫大政殿、沈阳皇寺(实胜寺)等古建筑修复工作
朝鲜族说唱艺术代表性传承人申玉花在表演。朝鲜族说唱艺术是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是在民间产生、在民间流传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起源于18世纪后半期,流行于东北朝鲜族聚居地,是朝鲜族音乐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朝鲜族人民热爱生活,传承历史的重要象征。具有曲调优美,说唱结合的特征,富有强大的艺术再现力和感染力
辽绣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何晓霞在创作。辽绣技艺是沈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其充分继承和保留了传统辽绣的技艺,运用平绣、网绣、掺针绣、打籽绣、垫绣、锁绣等不同针法,充分展现辽绣色彩艳丽、构图粗犷豪放、构思独特的特点。辽绣常以大自然的日月山川、花鸟鱼虫、树木亭阁以及中原戏曲、神话故事、书法、绘画、小说人物等为题材,充分展示东北地区各民族人民对美的无限追求。现共有传承人10人
白清寨泥塑技艺第三代传承人李常武在展示泥塑技艺。白清寨泥塑技艺是沈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百余年,以表现故事场景见长,通过众多人物或立、或坐、或跪、或抱、或昂首问天、或低头劳作等动态设置,附以道具布景,还原或创造某一特定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生动,场景真实自然。白清寨泥塑技艺用的是普通的白清寨黄泥, 掺入少许棉花纤维,捣匀后, 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
沈阳评书代表性传承人郝赫在表演。沈阳评书是沈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距今已有130余年历史。沈阳评书分“墨刻”与“口传”两种。“墨刻”就是把历代出版的书籍经过加工整理,搬上舞台,成为表演本;“口传”多为艺人的秘本,这些书目,没有固定脚本,师父只给徒弟说个故事梗概,由徒弟在台上现场发挥。郝赫曾讲述过《三侠五义》《小五义》《大红袍》《明英烈》《太白醉酒》等10余部传统评书及《红岩》《桥隆飚》《林海雪原》《战斗在敌人心脏》《晋阳秋》等20余部新评书
焦家玉米面制曲传统酿酒工艺,是沈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焦永胜。焦家玉米面制曲传统酿酒工艺主要以玉米面为主,代替纯麦麸为培养基的麸曲,既节约了麸曲的使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又使玉米面曲也作为酿酒原料在蒸馏的过程中产生酒精,增加酿酒原料单位出酒率,所酿的白酒口感更好
民间剪纸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玉芬在展示剪纸作品。王玉芬民间剪纸技艺是沈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具有民俗性、艺术性和文化性的主要特征,蕴含着历史、文化、经济价值。现有传承人7人。王玉芬创作的《喜鹊登梅》《连年有鱼》《鸿福齐天》《华夏祥龙图》《百龙迎奥运》等剪纸作品深受群众喜爱
相关文章
- 美育课堂搬进“莊王府” 领略中国古建魅力
- 广州古建筑玉虚宫变“断壁残垣” 被质疑修缮过度
- 抗日战火中的北京城中轴线建筑测绘图集——一份镌刻在图纸上的家国情怀
- 一键「电子包浆」这个网站帮你把图片「模糊发绿」
- 【手绘】古建筑速写画画也很能治愈心情哦!有没有觉得?
- 瓷器杂项优势凸现:2017年拍卖成交170亿 首超中国书画
- 安康这条仿古街设计方案你来选!
- 古法烧制保原貌彩绘除尘换新装
- 西安市勘察测绘院与AIRLOOK签署战略合作着眼智慧西安及省级实景三维服务
- 大学生当起古建筑测绘员 完善徽派古建筑数据库
- 义县奉国寺壁画古建横梁彩绘
- 抗战中被日本偷走的中国珍贵古籍下落之谜
- 《人世界》小故事蕴含大道理
- 5万国军精锐3天被消灭事后蒋介石痛批王耀武王耀武这么说的
- 【新闻特稿】一个人一支笔座座城 ——肖刚山西古建民居手绘作品展山西艺术节惊艳亮相
- 温州日报:同济大学师生为楠溪江古建筑测绘
- 简单可爱像素画矿石伴生矿画法指南
- 把徽派建筑“搬”进校园 皖西中学利用微缩古建筑艺术打造美术校本课程
- 2010年中国考古与文物保护深度研究报告 行业
- 梁思成古建筑手绘稿曝光:当时没有CAD但精美程度令现代人叹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