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古建筑彩绘

古建筑彩绘

大量珍贵建筑史料首次公开出版

中国古建网2022-12-04古建筑彩绘古建彩绘金龙
古建彩绘紫色,古建彩绘金龙,古建喷绘,大量珍贵建筑史料首次公开出版,古建彩绘紫色,古建彩绘金龙,古建喷绘“全套共200本,355种、近8万页的建筑史资料,3家单位用了5年时间联合打造。”作为《中国建筑史料编研(1911—1949

大量珍贵建筑史料首次公开出版

大量珍贵建筑史料首次公开出版,

  古建彩绘紫色,古建彩绘金龙,古建喷绘“全套共200本,355种、近8万页的建筑史资料,3家单位用了5年时间联合打造。”作为《中国建筑史料编研(1911—1949)》的项目负责人,天津人民出版社第五编辑室副主任金晓芸近日向《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介绍,此套书的出版不仅将推动中国建筑学的全面发展,而且有助于提升中国建筑学研究的国际地位。

  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国家图书馆和天津出版传媒集团天津人民出版社联合打造的《中国建筑史料编研(1911—1949)》(全200册)近日与广大读者见面。

  《中国建筑史料编研(1911—1949)》是对中国1911—1949年建筑史料的一次最完整、最系统、最大规模的整理,所收录的史料源自国家图书馆,包括建筑期刊、建筑学专著,以及一批首次公开出版的行政规划文档、调查报告和说明书等,均为国家图书馆珍贵典藏。日前,天津人民出版社向国家图书馆移交了编号001的《中国建筑史料编研(1911—1949)》。

  这批史料涉及面非常广,包含了近代中国建筑思潮、学术研究、设计实践、建筑教育,以及城市建设、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有不少史料是第一次与读者见面,不仅填补了建筑史料的出版空白,对我国现代建筑学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图书馆缩微文献部主任、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主任王磊表示,由于印刷技术和纸质的限制,近代流传至今的资料保存状况较差,且多数并未再版,难以为学术研究所充分利用。因此,系统整理中国近代建筑文献资料,对于中国建筑史,乃至对这一时期整体的历史研究而言,都将产生直接或间接的积极作用。

  作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国家图书馆与天津出版传媒集团天津人民出版社通力合作的成果,《中国建筑史料编研(1911—1949)》200册同时面世具有更广泛的学科意义,将为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众多学科的发展提供丰富的研究资料,堪称图书馆必备图书。

  “我们对这本书的学术价值非常重视,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亲自为本书题写书名。书中所体现的研究范式和所收录的众多史料,必定会对中国近代建筑史的研究及建筑史的学科建设有极大助益。”《中国建筑史料编研(1911—1949)》主编、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刘亦师表示,本书所体现的这种跨单位、跨部门的合作形式,对中国近代建筑史的学科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希望能够保持这一势头,实现更多学术精品的出版。据了解,享誉国内外的建筑大师吴良镛先生担任该书的学术总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庄惟敏教授任编委会主任。同时,清华大学联合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方工业大学、沈阳建筑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建筑教育强校,组织14位专家对史料进行系统编目,并撰写130篇专项研究权威导读,收入第一册,具有极强的学术专业性和导向性。

  第二册至第二百册为影印史料,按内容分为六编,分别为“近代建筑及其历史研究”“近代建筑结构及工程研究”“近代建筑技术研究”“近代城市研究”“近代建筑规章、机构”“建筑期刊及其他”。同时,该书设有多种索引,以便利读者检索、使用史料。

  “作为世界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建筑文化为人类建筑文化的发展与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中国近代建筑史料进行抢救性保护、系统整理,是出版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天津人民出版社副社长沈海涛表示,对于这样一部巨著而言,从资料整理、各方协调,到编校与印制的各个环节,无一不是困难重重,但最终本书能够以较为令人满意的状态呈现在读者面前,无论作为研究者,还是出版人,都可谓人生一大快事。

  天津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纪秀荣表示,本书策划以来的5年时光里,出版社的领导队伍和本书的编辑团队都经历了人员更迭,后来者接过前辈手中的接力棒,不改初心、持之以恒,共同促成、见证了本书的出版。正是这样一批批出版人的呕心沥血,将大批史料整旧如初,终于呈现出这样一部巨著,践行了我们的使命和责任。也希望接下来进一步开发这批史料和研究成果,实现电子化,为读者提供更多便利,也为文化强国建设作出更多贡献。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