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古建欣赏

古建欣赏

“飞”来的徽派古建筑

中国古建网2023-08-06古建欣赏京城赏古建荷花
文化石背景墙效果图,京城赏古建荷花,中外古建筑鉴赏,“飞”来的徽派古建筑,文化石背景墙效果图,京城赏古建荷花,中外古建筑鉴赏著名影星成龙日前宣布要将自己拥有的10幢徽派古建筑中的4幢捐给新加坡,在国内引起了广泛讨论,有人认为这是文物的流失,也

“飞”来的徽派古建筑

“飞”来的徽派古建筑,

  文化石背景墙效果图,京城赏古建荷花,中外古建筑鉴赏著名影星成龙日前宣布要将自己拥有的10幢徽派古建筑中的4幢捐给新加坡,在国内引起了广泛讨论,有人认为这是文物的流失,也有人觉得这是弘扬中华文化。但不管社会赞成与否,不得不承认,古建筑的跨地区搬迁早已不是新鲜事,早在10年前,位于皖南的休宁县就曾有古建筑漂洋过海到美国“安家”。事实上,就在中山的家门口,也有远道而来的古建筑。

  离广珠西线东凤阜沙出口不远处的阜沙国贸逸豪酒店是镇上最高的建筑之一,从这里向北望去,仅一条马路之隔可以看见两方被抽干了水的鱼塘,周围则分布着民居、工厂和加油站。

  如果有人说一年之后,干涸的鱼塘之上凭空出现一座有近300年历史的清代戏园,并和周围的几栋建筑物一起成为一个以中国传统建筑和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景点。你会相信吗?

  以上所说的图景目前可能还难以想象,不过,鱼塘边上确实树立着的一座古老宅院,也许能给以上的想象提供一点蛛丝马迹:这座青砖灰瓦、雕梁画栋的古宅不仅与本地村居大相径庭,和周围的工厂对照,更是显得有点跳脱。

  附近的居民也许清楚,这座明代的宅子也是一年前才刚出现的,高高的马头墙提示着人们这更像是徽派的建筑而非岭南风格。

  古宅现在的主人叫蒋寒秋,是东凤一家企业的老板,这座古宅连同旁边一栋5层高的现代大楼一起组成了以主人名字命名的“寒秋博物馆”,即将大变样的鱼塘也将会逐步成为这个私人博物馆的一部分。这位十多年前就来到中山打拼的湖南人,先是凭自己的技术从打工仔奋斗成企业家,再以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走上了收藏之路,而这座古宅以及即将搬来的古代戏园就是他体积最大的两件藏品。

  在江西发现了这两座建筑珍宝后,蒋寒秋决定将它们搬到中山异地保护起来,建成属于自己的博物馆,一方面让自己收藏的各种各样“宝物”能有一个好归宿,另一方面让中山人也有机会在本地看到精美的徽派建筑。

  去年已修建完成的古宅建于明代弘治年间,原本属于一位名叫刘敷的二品官员,蒋寒秋发现它的时候,宅子残破不堪,内饰基本荡然无存,只剩下一些基本的框架。前后花费两年多时间,投入六七百万元,蒋寒秋才成功地将古宅一砖一瓦地从江西吉安搬到阜沙,可惜的是,受如今古宅所在的地基限制,原本800多平方米的宅子现在只能缩小到400平方米,但由于整体结构全部采用原本的材料,因此看上去依然古色古香,颇有韵味。

  而即将搬来的戏园则是清康熙年代的遗物,从蒋寒秋向记者展示的合同上可以得知,这座戏园长60多米,宽约20米,占地1500平方米,并且为两层全木结构的三进院落古建筑,光是搬迁费用就需要490万元。

  这两座建筑虽然年代不同,但都是在木结构的基础上以青砖砌墙、灰瓦置顶,全部采用旧的建筑用料以及传统建筑工艺。木头柱子和屋梁以及所有构件的连接全靠榫头组装对接而成,一颗铁钉也不会用到。除了简单的手持器具斧子、凿子、刨子、锯子等等,大型建筑机械无法参与,甚至连一张图纸都没有,所有的设计方案和施工过程,全部都只存在工匠师傅的脑海中,而这些工艺正在面临着失传的困境,因此要请到会修这种老房子的工匠一点也不容易。

  在搬建第一座明代古宅的时候,通过朋友牵线搭桥,蒋寒秋专门从江西请了几位老木匠到中山来帮助重建,他说,不仅在中山没有人会修这种房子,即使是江西本地,会修的木匠也没有多少个了。

  虽然明代古宅已经修复完成,清代戏园还没搬到中山,他还是将修房子的5位江西籍木匠留了下来,并让他们为博物馆新搭建一座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江南园林式会所,“等戏园搬到中山,他们还要帮忙监工。”蒋寒秋说。

  记者在博物馆外的工地上见到了这个小型“施工队”的核心成员——今年61岁的贺师傅和40多岁的刘师傅。

  “之前来修这个房子的时候还有个70多岁的老师傅,但他年纪太大,所以现在回去了,”贺师傅说,“现在除了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没几个人会修这种房子,年轻人也对这个没兴趣。”当了木匠40多年,贺师傅言语中透露出对行业未来的一丝忧虑,在队伍中,他主要负责划线、设计等指导工作。

  而15岁即开始木工学徒生涯的刘师傅谦虚地表示,他干了30年都还需要老师傅的指点,“建这个房子就是凭经验,这个得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学会。”

  “这种房子可能比现在钢筋水泥建的还要结实,几百年都不会倒,地震也不怕。”刘师傅认真地说:“它在我们那里已经放了几百年了,搬到这边如果保护得好,也还能放上几百年。”

  刘师傅也许并不是自卖自夸。上月发生的四川雅安7.0级地震中,震中龙门乡一座百年老宅除了掉下几块瓦片,几乎“毫发无损”,因此被人们称为“屋坚强”。这座老宅和蒋寒秋搬来的古建筑同样是两层的木瓦结构,专家认为,古建筑采用的榫卯结构抗震能力很好,榫与卯在地震中互相之间产生的摩擦力能起到消减地震能量的作用。

  在普通人眼里,异地搬建古宅虽然和搭积木的原理相似,但若全部都以人工作业,毕竟还是浩大神奇的工程。不过在贺师傅和刘师傅看来,古宅的一梁一柱、一砖一瓦他们都了然于心,甚至哪块砖要放在哪里他们都一清二楚。除了告诉记者他们会借助数字编号来归类建材,其他的建筑诀窍似乎难以“为外人道”。

  现在,工人师傅们正在给运来的新木料做搭建前的准备,刘师傅说动手之前他们就要决定好每一块木头的用途:这根做梁、那根做柱,这里是榫还是成卯,然后一点一点人手将它们加工成需要的形状。“现在工作大概只完成了不到1/3,要做的活还很多啊。”贺师傅说,“我们争取年底把这个新房子建好吧。”

  徽派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重要流派,主要分布在古徽州地区和泛徽州地区,即如今的安徽省、江西省、浙江省等地,独树一帜的造型风格具有明显特色,现在仍有广泛的遗存分布,散落在大大小小的村落当中。资料显示,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不少外地商人就涌入徽州收集各种民间工艺品,近年来整体收购古宅的示例也不鲜见。以安徽省黄山市为例,在1985年文物普查时,尚有1795年以前的古民居4700多幢,然而近20多年间,当地的这些古民居因为坍塌或出售等原因,正在以平均每年近100幢的速度消失。

  目前,当地政府也有意识要加强对古村落、古民居等古迹的保护和监管,较为集中的一些古村落如安徽宏村、江西婺源等已被开发成旅游景点,里面的建筑自然也保存得较好,但对于一些分布零散的古民居,要保护起来难度较大,且产权基本上属于个人,如果该民宅未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政府难以对破坏或流失问题进行干预。

  在蒋寒秋遇到这两幢古建筑之前,它们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毁,“如果我不把它买过来,它们就可能烂在那里了。”他说。贺、刘两位师傅的亲身经历印证了这种说法,“我们乡下以前还有七八幢这种老房子,比如祠堂什么的,没有人维修、没有人管理,文革的时候很多雕刻也被破坏掉了。大家都不管,扔在那里就很容易倒掉。”贺师傅说,“有老板把它们买过来也是好事,起码能把老房子保护起来。”

  其实部分当地居民也有售出古宅的想法,但由于年代久远,外地商人先要买来一座古宅也并非易事。“因为这些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一座房子产权就会涉及到几十个人,当中有一两个不同意,都没法搬迁。”蒋寒秋说,“像这座明代的宅子,都是运作了一两年才谈成的。”

  “预计明年博物馆就可以正式对外开放了,”蒋寒秋说,“不过目前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完成。”为了建好博物馆,蒋寒秋将设在东凤的塑胶制品工厂交给别人打理,自己一门心思地“扑”在博物馆上。“我希望这里建好以后能成为中山最好的景点。”有了古宅做框架,蒋寒秋准备在这里展示自己按系列收藏的十多个品类的东西:文物牌匾、古代家具可以作为室内装饰被利用起来,而衡器、铜器、圣旨等物品将可以作为展品展出。

  作为一个商人,尽管主要还是出于对传统文化、古老物件的浓厚兴趣,但蒋寒秋也会把博物馆看作一种经营,甚至有自己的原则:“移不动的用老东西,移得动的就用新东西”——古建筑作为一个展示平台,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市内的古董和艺术品则可以通过运作,寻找新主人从而发挥更大的价值。

  不过,让蒋寒秋最担心的还是土地的问题,他曾想将博物馆安在东凤,无奈寻不到合适的地方,只好落户在阜沙,但两方鱼塘的租期只有10年。“博物馆很快就能建起来了,但10年之后这块地被收回去,或者这10年里出了什么状况,该怎么办呢?”他说。

  “据我所知,从外地把古建筑搬到中山的不止这一家,在小榄、东升也有企业老板在做这件事情。”作为一名历史方面的研究专家,中山市社科联主席胡波也曾到访寒秋博物馆,并对中山人异地搬建古建筑的情况更为了解。

  他认为,原则上对于古代建筑等文物一般会遵循“属地管理、属地保护”的原则,但对一些本地不够重视,或者决定放弃的文物,如果双方达成协议,搬迁到异地来进行保护也未尝不可,而异地搬建时应该坚持“修旧如旧”,不能破坏了文物固有的风味。

  但胡波也坦言,“移动之后脱离了它原有的文化环境,我们就不能说这座建筑是文物了,”他说,“就变成了一件个人的收藏品。”中山的企业家出资搬建古代建筑到中山进行异地保护,说明他们对传统文化有品位、有追求,致力于推广和弘扬传统文化,而且,对古迹不多的中山来说,它们也可以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但是如果政府能够加以规划和引导,我相信对这些古建筑的保护工作会做得更好。”胡波说,“现在看来,它们分布得比较零散,周围也缺少可以与它们相契合的文化载体,如果能安置到更加合适的地方,变成景点或者教育基地,相信能用得更好并且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然而,一方面中山有人致力异地搬建古建筑,另一方面在外地的中山文物却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胡波举例说,十多年前,在北京的香山会馆就曾因城市建设面临拆迁去留的问题,“对北京来说这座100多年的房子不算什么,但在中山看来就是相当重要的文物啊。”胡波提到,“当时还有人要提出将香山会馆搬到中山来。”

  所幸,这座北京的“中山籍”文物现在仍得到保存,并因孙中山先生的关系得以成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

  去年12月,在胡波的推动下,中山7条古村落搭上末班车,被评定为“广东省古村落”,但他认为这只是概念上的保护,真正让传统活起来,还需要很多的努力。“到了这些宝贵的东西丢失的时候,我们才觉得可惜,这时候再保护就来不及了,”他说,“我希望可以呼吁一下大家也要珍惜自己眼前所拥有的东西,不要浪费和破坏它,不要让本身就拥有的这些宝贵遗产再丢失了。”

  美发中国军力报告中印对峙细节朱令案 白宫请愿北京出租车调价外孙女 富豪榜农夫山泉为尊严关厂山东鸭肉冒充羊肉超级淋病病毒张艺谋 七个孩子菲律宾火山喷发荣毅仁后裔被维稳中铁再现聚众打人故居 文保单位汪涵自曝年薪30万朝鲜撤走两枚导弹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