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合天元】中国古代建筑的形体和空间
【万合天元】中国古代建筑的形体和空间
【万合天元】中国古代建筑的形体和空间,古建筑名画鉴赏,古建筑赏析方法,蒲城古建筑欣赏我们要谈论建筑艺术、建筑文化时,往往不得不先从那些硬梆梆的、不带有任何感彩的、一般来说可能被工程师更多关注的砖、瓦、灰、砂、石或木头、玻璃、钢材等建筑材料切入,这不能不有点出人意外,但却是顺理成章的。因为我们实际上并没有看到过任何“建筑”,看到的只是由建筑材料构成的各种各样建筑构件的组合:石头或木头的柱子、砖砌抹灰或石头的墙、瓦的屋顶或石头穹窿……这些材料经由了建筑师符合于科学和艺术规律的匠心独运,凝聚了建筑师的智慧,组成建筑的整体。
材料的质感、色彩、光泽、纹理,本身就是构成整体建筑形象的美的要素;材料构成的构件显现的结构美(力的传递逻辑)和构造美(构件穿插交合的逻辑性),也是建筑美的重要组成;更重要的是,材料是构成整座建筑外部或内部艺术形象——形体和空间最重要的要素,只有通过它们,“建筑”才会呈现在我们眼前。
形体容易理解,就是组成建筑形象的点、线、面、体按照所谓形式美的法则如主从、比例、尺度、对称、均衡、对比、对位、节奏、韵律、虚实、明暗、质感、色彩和光影等构图规律,并综合运用它们,造成既多样又统一的完整构图,显出图案般的美和有机的组织性,并取得某种风格。
对建筑形体的欣赏有如欣赏雕塑,是建筑给人的第一印象,人们在远处就能体察到,有些建筑几乎就是完全依靠形体来显示性格的。如埃及金字塔就是一个个简单的正四棱锥体,没有多少建筑表面处理,却给人以深刻印象。
大多数建筑虽也重视面的处理,但形体仍占有重要地位,如中国佛塔和欧洲的塔式建筑,都有高耸的体形,但前者的层层屋檐形成了许多水平线,轮廓饱满而富有张力;后者则一味瘦高,突出升腾之势,显示了不同的性格。在一座或一组建筑中,各大小、形状、方向不同的形体组合到一起,其组合的方法仍是形式美的法则,以形成多样统一的有机体。
体量是形体的一个重要因素,巨大的体量是建筑不同于其他艺术的重要特点之一。同样的形体,由于体量不同,会有不同的效果。很难设想金字塔在广阔沙漠的对比之下,如果没有几十米乃至上百米高的巨大体量,还会有什么艺术表现力。但体量之大并不是绝对的,体量的适宜才是最重要的。强调超人的神性力量的欧洲教堂都有大得惊人的体量,而显示中国哲学的理性精神和人本主义、注重其尺度易于为人所衡量和领受的中国建筑,体量都不太大。园林建筑和住宅,更重于追求小体量显出的亲切、平易和优雅。
不同体量的组合,仍然运用形式美的法则。 由墙壁、屋顶、地面等建筑围合体围合而成的内部空间,其实也是建筑艺术的欣赏对象。老子说:“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道德经》)意思是糅合黏土做成陶器,真正有用的只是它空虚的部分;建造房屋,开门开窗,有用的也只是空间。所以实体只用来围合,空间才是被使用的。空间不但是被使用的,同时也有很大的艺术表现力,这也是建筑艺术与绘画、雕塑的重大区别,也是其优势之一。甚至有人强调说,空间就是建筑的一切,这种说法虽不免有些绝对化,却道出了建筑艺术有别于其他门类艺术的一个重要的本质属性。
空间的形状、大小、方向、开敞或封闭、明亮或黑暗,都可以对情绪产生直接的作用。宽阔高大而明亮的大厅,会使人觉得开朗舒畅;一个虽广阔但低压而且昏暗的大厅,会使人感到压抑沉闷甚至恐怖;一个狭长而其高无比的哥特式教堂中殿,将使人联想到上帝的崇高、人类的渺小;一个狭长而并不高的长廊会使人产生期待感,起到引导的作用……这些都证明了空间的艺术感染力。如果把室内室外许多不同性格的空间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串连起来,互相交融渗透,再加上建筑实体的不同处理,人们行进在其中,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情绪变化。
统观世界上曾经出现过的七大建筑体系,可以发现一个不说奇怪但也值得思索的现象,那就是只有中国建筑是以木结构为本位的,其他六大体系,虽然没有完全拒绝木材,但主要以砖石结构为本位。
一根横梁、两个梁头下面各立一棵柱子,就是一个最简单的构架,在力学上,这根横梁被称为“简支梁”,即简单地被支承着的梁。这个构架,可以用石头来构成,事实上,古埃及和古希腊就广泛地使用了它。但石头却并不擅长于这种任务,横梁稍长一点,长于抗压却很不抗弯的石梁,自己就折断了,即使上面没有支承多少外力。西方自古罗马以后,这种做法逐渐退位,而代之以拱、券或穹窿。
几千年来,中国却长期以木结构为本位。木材质量较轻,加工容易,纤维肌理沿树木纵向延伸,将其用作横梁时,处于受拉状态的梁的下缘纤维可以很好地承受外力。而且,属于柔性材料的木梁具有一定的挠度,即横梁中部以略向下弯转而不致折断(只要在建造以前将横梁事先制成中部略向上弯的形状,进行视觉矫正,并不容易察觉到这种挠度。事实上,除非是出于装饰,整体属于轻质结构的木结构横梁并不需要这种处理)。这样,我们就可以取得一种跨度比柱径大出很多的梁架,满足内部空间的需要。
木结构梁架主要为抬梁式,是以两根立柱承托大梁,梁头柱顶支承檐檩,梁上立两根短柱,其上再置短一些的梁和檁,如此层叠而上,最后,与诸檩条垂直,铺列椽条,承托屋面。重量通过各层梁柱层层下传至大梁,再传至立柱。抬梁式结构拥有较大的跨度,用在较大规模的屋宇如殿堂。
另外还有穿斗式,檩子较细,每条檩子下多有直达地面的柱子,或中隔一至两条短柱再以长柱下达地面,横向以多条水平穿枋将各柱联系起来。两根长柱之间的短柱骑到穿枋上。穿斗式的檩、柱密而细,结构更为轻便,但落地柱较多,不适宜需要大空间的大型建筑,多用在民间规模较小的屋宇如厅堂,南方尤其多见。也有三排架或五排架屋宇,中间几个排架是穿斗式,左右山墙是抬梁式。
相关文章
- 照壁挥之不去的记忆!有恢复的必要和可能性吗?
- 开动脑力、创意手工 西安市青少年建筑模型竞赛精彩举行
- 往事|忆父亲陈从周:丹青只把结缘看(下)
- 【古建筑摄影作品欣赏】2013年雪花中国古建筑摄影获奖作品(二)
- 教授发明“考古尺” 轻松换算古建筑长度单位
- 北京地标建筑欣赏[组图]
- 线上读书会|无声之辩:让聋哑人不再是法律局外人
- 图文解说|中国古建筑屋顶类型
- 北京6大地标性建筑代表了近年发展每个都不容错过!
- 安徽博物院“云上”展现徽州古建筑之美
- 山西太谷: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东汉隶书名碑帖《曹全碑》请欣赏
- 江西古建筑修缮者叶伟平:40余年承担文物修复工程数千个
- 5大著名建筑早期存在过的计划
- 国画大师陈鸣楼《南宋皇城图》赏析
- 50个建筑立面细节图总有一款能戳中你!
- 70岁故宫博物院古建老专家爬上屋顶授绝活(图)
- 大势智慧最新三维重建新品重建大师50发布 开启实体三维建模新时代
- 桂北古建赏鉴之七------陵陂与珠玉嵅古民居
- 第86期“左海讲坛”《福州古厝及其保护》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