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古建欣赏

古建欣赏

图文解说|中国古建筑屋顶类型

中国古建网2023-01-01古建欣赏商丘古建筑赏析
毛石,商丘古建筑赏析,古建筑古诗鉴赏,图文解说|中国古建筑屋顶类型,毛石,商丘古建筑赏析,古建筑古诗鉴赏中国传统建筑屋顶是中国古代建筑最富有艺术魅力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建筑的冠冕。今天将以图文形式解说中国古建屋顶。,

图文解说|中国古建筑屋顶类型

图文解说|中国古建筑屋顶类型,

  毛石,商丘古建筑赏析,古建筑古诗鉴赏中国传统建筑屋顶是中国古代建筑最富有艺术魅力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建筑的冠冕。今天将以图文形式解说中国古建屋顶。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形式以人字顶为基础,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作了种种引伸和变化,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屋顶样式,极大地丰富了建筑物的整体造型。但基本是两坡顶和四坡顶两大类别。两坡顶构造较简单,有硬山和悬山两种;四坡顶有庑殿顶、攒尖顶等;两坡和四坡组合又成歇山顶。常见的屋顶基本有以下几种:庑殿顶、歇山顶、硬山顶、悬山顶、攒尖顶、卷棚顶和平顶;另外还有盔顶、盝顶、圆攒顶和单坡等形式;其组合形式有丁字脊、十字脊等。屋面的坡面相交时会形成一条线,这些线称为屋脊。位于屋面最高处的称为正脊,自屋顶至屋口处的称为垂脊。两重或两重以上的屋面称为重檐顶,根据屋檐的层数可直接叫“两滴水”(两重檐)或“三滴水”(三重檐)。相对重檐屋顶来说,只有一层屋面的叫单檐屋顶。

  庑殿顶又叫“四阿顶”,是“四出水”的五脊四坡式,庑殿是古代建筑中单檐最高级的屋顶式样,单檐有正中的正脊和四角的垂脊,所以又称“五脊殿”。前后坡两侧的坡面叫“撒头”。庑殿顶在中国传统屋顶形式中出现的较早,在商代甲骨文、周代铜器、汉代画像石和明器以及北朝石窟中都可以见到。最早建筑实物为汉阙和唐佛光寺大殿(山西五台山)

  庑殿顶分为单檐庑殿顶和重檐庑殿顶。单檐庑殿顶其外形即重檐庑殿顶的上半部,有正中的正脊和四角的垂脊,共五脊,是标准的五脊殿四阿顶。故宫中配庑的主殿,如故宫中的东、西六宫的殿宇等均是,山西临汾广胜寺大雄宝殿和浙江泰顺县部分民居也有这种屋顶样式(见下图)。

  重檐庑殿顶是清代所有殿顶中最高等级,一般用于皇宫、庙宇中最主要的大殿。这种殿顶构成的殿宇平面呈矩形,面宽大于进深,前后两坡相交处是正脊,左右两坡有四条垂脊,分别交于正脊的一端。重檐庑殿顶,是在庑殿顶之下,又有短檐,四角各有一条短垂脊,共九脊(见下图)。

  歇山顶的等级仅次于庑殿顶。它由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组成,故称九脊殿。若加上山面的二条博脊,则共应有脊十一条。正脊的前后两坡是整坡,左右两坡是半坡。歇山的两侧坡面也叫“撒头”,歇山的山尖部分称为“小红山”,歇山的山面有搏风板、悬鱼、惹草,是装饰的重点。歇山顶有尖山式和卷棚式两种形式;有单檐歇山顶和重檐歇山顶(见下图)。

  重檐歇山顶的第二檐与庑殿顶的第二檐基本相同。目前的古建筑北京故宫太和门、保和殿、等均为此种形式(见下图)。

  山西省临汾广胜寺弥陀殿为单檐歇山顶,山西省临汾广胜寺水神庙明应王殿、河南省开封铁塔公园接引殿(见下图)。

  山西省临汾尧庙五凤楼为三重檐歇山顶。卷棚歇山顶用于宫殿中的次要建筑和住宅园林中。

  悬山顶又叫“挑山”或“厦两头”,其特点是木檩露出山墙外,即所谓“出梢”,悬山屋顶一直延伸到山墙外。两侧的山墙凹进屋顶,使顶上的檩端伸出墙外,钉以搏风板。在规格上仅次于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一般有正脊和垂脊,也有用无正脊的卷棚,山墙的山尖部分常做成五花山墙(见下图)。硬山顶和悬山顶都是两坡顶,二者的主要区别在山墙上是否露出木檩。

  硬山顶是两坡顶的一种,屋面不悬出于山墙之外,硬山的山墙上不露出木檩,即所谓“封山下檐”。硬山顶也是五脊二坡的殿顶,与悬山顶不同之处在于,两侧山墙从下到上把檩头全部封住,皇宫中两庑殿房以此顶为多。山墙大多用砖石承重墙并高出屋面,墙头有各种形式。硬山顶有尖山式和卷棚式两种。北方民居、徽派民居和岭南建筑大多为硬山顶。

  攒尖顶的特点是无论几个坡面,最后“攒”在一起,四个方向屋面的坡面在顶部交汇于一处(见下图)

  (宋代称斗尖)。屋面较陡,无正脊,数条垂脊交和于顶部,上再覆以宝顶。多用于面积不太大的建筑屋顶,如塔、亭、阁等。攒尖顶有多种形式,且易辨认。无论什么形式,顶部都有一个集中点,即宝顶。攒尖顶平面有方、圆、三角、五角、六角、八角和十二角等(见下图)。

  角式攒尖顶有与其角数相同的垂脊,圆攒尖顶则由竹节瓦逐渐收小,故无垂脊。攒尖顶一般以单檐的为多,二重檐的已少,但塔例外。

  卷棚顶屋脊处不起脊而是形成圆脊的,称为卷棚脊。由上文可知,硬山、悬山和歇山式屋顶的正脊处都可以做成卷棚形式。卷棚顶的最明显的标志是没有外露的主脊,两坡出水的瓦垄一脉相通。此种建筑在园林中居多。宫殿建筑群中,太监、佣人等居住的边房,多为此顶。官式殿顶多以上述形式为基础,然后派生或融合出其他形式。

  在我国华北、西北与康藏一带,由于雨量很少,建筑屋面常用平顶。即在椽上铺板、垫以土坯或灰土,再拍实表面(见下图)。

  平顶又叫平台房,由于这种屋顶不是用瓦覆盖的,所以俗称“灰平台”。灰平台虽然不“起脊”,但为便于排水,屋面也有些坡度,向一个方向排水的叫“一出水”,向两个方向排水的叫“两出水”。

  把庑殿顶和平顶结合在一起就成为盝顶。在北京故宫有些辅助建筑如井亭、久斋房使用了盝顶,钦安殿这样比较重要的建筑使用盝顶并不多见(见下图)。将攒尖(如四角攒尖)屋顶的屋面曲线向上拱起,就变成了“盔顶”。

  上述基本类型的组合或变化,可产生出多种屋顶式样,如两个或三个硬山、悬山屋顶前后连在一起,可组成“勾连搭”,两个屋顶勾连搭者又叫“一殿一卷”(见下图)。

  把两个矩形屋顶横穿在一起,就组成了“十字顶”等(见下图)。除此以外,再加上平面上的各种变化以及重檐形式的介入,就使得古建筑屋顶的式样显得十分丰富。

  在传统建筑行业中有“正式建筑”和“杂式建筑”之说,事实上,“正式”与“杂式”很难绝对划分。在习惯上,古代匠师把平面投影为长方形,屋顶为硬山、悬山、庑殿或歇山做法的建筑叫“正式建筑”,而把其他形式的都笼统地称为“杂式建筑”。在“正式建筑”中,屋顶形式有一定的等级概念,重檐庑殿顶为最尊,重檐歇山顶次之,以后顺序为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悬山顶和硬山顶。“杂式建筑”屋顶形式变化多样(见下图)。

  不受任何约束,如浙江省泰顺民居屋顶形式可谓丰富,在正房的屋面都是简单的两坡悬山顶,但两端到了墙面时,又从两厢方向伸出一个两坡悬山顶,此顶的正脊正好穿插在正房的山墙面的梁架上,比正房的屋脊矮,这样,正房的屋面仿佛又成了歇山顶,但仔细看又不同(见下图)。

  中国历史文化悠久,地域广阔,各民族、各地区在适应自然环境的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屋顶装饰风格,由于历史的积淀,传统建筑就像是一个屋顶艺术博物馆。

  |說明|本文资料整理者为@橘涂初四,圖片版權歸原作者,僅限交流學習不做商用,侵删。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