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其亨:我跑了整整三十六年就是要把中国古建筑的尊严找回来
王其亨:我跑了整整三十六年就是要把中国古建筑的尊严找回来
王其亨:我跑了整整三十六年就是要把中国古建筑的尊严找回来,农耕文化有哪些,京城赏古建荷花,古建筑的文化价值来过北京的人都会记得这么几个地方。辉煌亮丽的故宫太和殿,秀丽如画的颐和园,还有很多美丽古香等景点。
如果在十多年问这个问题,相信很多人不知道。可是在如今,相信很多人都会说出那个名字——样式雷家族。
而这个家族,之所以被人们从历史的旧纸堆里发掘出来,要归功于一个人,我国著名的建筑学教授——王其亨先生。
相信很多人听到这个问题,都能说出一大堆名字,黄鹤楼,苏州园林,寒山寺,西安大雁塔还有很多很多这些美轮美奂的建筑,有的大气磅礴,有的秀丽宜人,亭台楼阁间,雕梁画栋间,甚至细致到每一个花纹,都寄托着当时工匠们的心思。
很长时间里,在世界建筑学界,一直有着这样的说法,“中国建筑没有设计”,只是匠人们随意的搭建。所以中国建筑虽然历史悠久,但对于世界建筑根本毫无贡献,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旁支。所以在1896年,西方建筑学权威著作《比较建筑史》中,就画过一张“建筑之树”,在图中,希腊、罗马是主干,而中国古建筑的位置在靠近根部的旁枝上,对世界建筑没有任何影响。
面对这样带着不屑和偏见的评价,建筑师们前仆后继,在王其亨教授之前,便有许多先辈,探访各地,寻找失落的古建筑,并记载在册。而到了王其亨教授这一代,他们的任务更加沉重了,他们要让古建筑“开口”,说出自己的前世今生,然后告诉世界,我们的建筑很美也很科学。
在如今的北京,你所能想到的所有清代皇家建筑,包括故宫,天坛,颐和园,清东陵等等,都出自这个家族的手笔。在世界文化遗产中。出自这个家族的,就占了六分之一。
而如此浩大的工程,很显然,若是事前没有设计,是无论如何都建设不起来的。而他们的“设计图纸”就是烫样。
什么叫烫样呢?就是清代工匠们,在施工之前交给皇帝预览的模型,基本是现实的缩小款,甚至连雕梁画栋上的花纹,工匠都精心进行了设计描摹。
“样式雷”的存在,便是对西方认为中国建筑没有设计的最好的回击。可惜在清朝结束后,作为皇家设计师的雷家后人,无奈的丧失了生计,又染上了吸毒的恶习,只能像那个时代很多八旗子弟一样,坐吃山空,而家中满满三大屋的样式雷烫样,也全都被不肖子弟变卖了出去,流落民间。随着唯一的雷家后人的绝嗣,样式雷烫样就这样也断了传承,雷氏家族也慢慢变成了历史风尘中的一页,很长时间内无人问津。
在1930年,梁思成、林徽因等人成立了营造学社,一心扑在中国古建筑上,对样式雷烫样产生了特殊的兴趣。囿于当时研究的条件不是很成熟,资金也不多,于是他们便想要和同属东亚建筑流派的日本一起合作。但是,日本建筑学之父伊东忠太却提出样式雷烫样要给日本研究这样的苛刻条件。
梁思成他们当然不愿意,顶着恶劣的研究环境,走遍全国,考察古建筑,不仅有力地击碎了日本学者关于唐代之前的古建筑只能在日本的京都奈良寻找的谬论,还写出了中国人自己的《中国建筑史》。
为了继承前人的志向,从1982年开始,王其亨毅然拾起了对于样式雷的研究。
在研究的36年的时光中,王其亨教授带领他的团队,整理了上万件样式雷流落民间的烫样,进行了100多次关于样式雷烫样的绘测,并且设计指导了上万件图纸。在一张张精美的测绘图纸里,样式雷家族再次淡去了历史的灰尘,重新在人们的心灵鲜活起来。中国古代建筑,也在王教授一点点的雕琢中,勇敢的不在暗哑,向世界骄傲地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2007年,样式雷烫样正式进入了《世界记忆遗产名录》,为中国建筑没有设计的说法划上了一个句号。
“我就是咽不下这口气,跑了整整三十六年,就是要把中国古建筑的尊严找回来!”王教授如是说。
王教授曾经拿颐和园做例子来说明样式雷烫样中包含的古典的美学,很多人在颐和园东堤上走,便会感觉远处的玉峰塔好像也跟在你后面似的。
很多建筑师不得其解,但是看了烫样之后,问题便迎刃而解了。王教授发现,样式雷家族奇思妙想地把玉峰塔作为圆心,而颐和园东堤就是绕着这个圆心的一段圆弧。所以东堤上的每一个点,都和玉峰塔的距离相等。因此当你漫步东堤的时候,才会有一种塔随人走的错觉。
虽然只是研究烫样,但是也需要进行实地考察,这时候测绘是个苦活,住宿的条件自然不用说,特别差,经常只能睡在大殿里,横七竖八地对付一晚又一晚,对于一个年轻的小伙子都难以接受,而王老已经年近古稀了。但无论如何多么艰苦,王老总坚持在实地考量的第一线。上高架、登梯子,对王老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而他的研究,也不仅仅是为了复古,更多的也是对现代建筑的古为今用。
所以我们惊喜的发现,鸟巢、水立方、国家大剧院这些当代的著名设计,全部出自王教授的弟子之手,把中国传统和当代科技进行了完美的结合。
近年来学术不端的丑闻频发,注水论文,抄袭的学术丑闻,不由让我们更加倾佩王其亨教授。
不畏艰险、坦荡赤诚、王其亨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学者应有的风范。而其中的精神内核便在于,他的热爱。
“不信你去看看,西方当代哲学美学能够考虑到的问题,中国古代文化里全有。”
他爱古建筑纷繁又大方的亭台楼阁,爱雕栏画栋上的镂空花纹,也爱我们国家琉璃瓦,我们生活在这么美的地方,我们祖国有如此令人赞叹的奇迹,为何不让人深深的沉醉其中?
有幸的是,王其亨先生这样的人,在这个时代,我们之中还存在许多。他们热爱,他们孜孜不倦,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为自己的热爱埋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鲁迅先生曾经多次称赞那些中国的“脊梁”,特别欣赏那些埋头做事的人。这些因为热爱而埋头学术的科学家,他们在自己的领域里,发一分热,发一分光,埋头只顾向上走,走着走着就发现,国家因他们变了样子。而我们也正在以他们为榜样。
曾经王其亨先生登上《国家宝藏》的时候,他说,把中国的古建筑来龙去脉都搞清楚之后,即使我出门被汽车撞死,我不后悔。
此时弹幕里铺天盖地都是“谢谢”,朴素的谢谢两字,又哪里能道尽无穷的崇敬呢?
相关文章
- 中国古代几大地标性建筑有几个到现在还是当地地标!
- 2020国考面试模拟题:古建筑的“靓丽外衣”
- 中轴生长绘就老城新貌
- 榫卯设计老祖宗就是厉害
- 杭州良渚文化博物馆建筑欣赏(2)
- 上课听历史动手做模型和孩子一起探寻古建筑之美
- 手绘徽州古建筑让你爱上马克笔写生
- 岳阳汨罗这家房地产公司拖欠工程款违规交房身负14起官司!
- 透过建筑模型学习百年党史
- 玄关鞋柜最新设计这样时尚又漂亮一个鞋柜能顶别人两个
- 颐和园十七孔桥“金光穿洞”一个美丽的“误会”
- 湘潭大学第九届建筑文化节建筑知识竞赛复赛暨建筑模型设计大赛晋级赛
- 专访大宸设计总经理冯健:古建筑修缮与设计是对工匠精神的叩问
- 济南高温黄色预警升级为橙色 局地最高达40℃
- 渭南蒲城县仿古景区精心打造特点鲜明物价偏高游客不满
- 云赏蜀山 24小时不打烊足不出户“云逛展”
- 寺院石雕牌坊介绍及图片大全
- 七旬老人捡雪糕棍儿 制作精美古建模型
- 特色农业园区大门效果图图片
- 「文物保护」宜宾南溪明代石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