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古建欣赏

古建欣赏

探城记 八家京城戏楼带你体验《鬓边》里的京剧魅力

中国古建网2023-01-11古建欣赏临水古建筑赏析
古建筑大梁欣赏,临水古建筑赏析,班级文化墙建设,探城记八家京城戏楼带你体验《鬓边》里的京剧魅力,古建筑大梁欣赏,临水古建筑赏析,班级文化墙建设最近热播的民国大戏《鬓边不是海棠红》频上热搜,预告中小来的牺牲虐哭了一大片剧粉。虽然最初角色官

探城记 八家京城戏楼带你体验《鬓边》里的京剧魅力

探城记 八家京城戏楼带你体验《鬓边》里的京剧魅力,

  古建筑大梁欣赏,临水古建筑赏析,班级文化墙建设最近热播的民国大戏《鬓边不是海棠红》频上热搜,预告中小来的牺牲虐哭了一大片剧粉。虽然最初角色官宣时期待度一般,但随着剧的开播和剧情推进,观众不由地大呼“真香”。

  不仅是故事动人,这部剧场景的布置和服装的设计都精益求精,在视觉上也能给观众带来审美的享受。

  剧中几十处经典京剧唱段,演员举手投足间韵味尽显,让许多观众在追剧的同时也被京剧的魅力所吸引,由此也掀起了一小波听京剧的热潮。

  当然光看视频不够让人满足,还是寻一处有历史韵味的戏园子,听一出原汁原味的京剧更让人心动。TO君及时为各位送上七家北京的老戏院。

  位于北京大栅栏街18号6幢三庆园被誉为“京城七大戏园之一”,因著名戏曲艺人高朗亭为台柱的“三庆”徽班进入京城而得名,三庆园由此开始以演戏事业为主,戏曲大师梅兰芳、程长庚、谭鑫培都曾把三庆园作为主要的演艺场所。

  当然这里也是许多德云社粉丝们熟悉的地方之一,三庆园除了传统京剧的演出,也承担着传承相声文化、非遗项目体验等方面的功能。

  剧场戏剧氛围十足,空间十分宽敞,一楼是戏院,坐席以传统的池座为主,二楼设置包厢,环境古朴优雅。

  地下负一楼被设为体验厅,还专门设置了一条文化长廊。找一个悠闲的午后,来这里看一幕戏中的悲欢离合,听一曲低吟浅唱。

  天乐园作为一个百年戏楼,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名角辈出——四大名旦之首梅兰芳青年时期曾经在这里演出,程砚秋在这里起步。

  中国第一个女子科班崇雅社在这里创办,1951年毛主席在这里题词 “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到了现在,时尚京剧成为天乐园的关键词和主旋律。

  亮相文化的创始人马瑛瑛也是时尚京剧的创始人,她不断探索着“京剧在这个碎片化时代如何更好的发展”这一课题。

  曾经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音乐频道工作多年的她对京剧积累了深厚的情感,时尚京剧的概念也因此诞生。

  潮流与京剧兼具,在保留京剧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基础上,在形式上做了调整改变,比如运用现代的舞台科技,融入摇滚芭蕾等现代元素,不可谓不新颖。

  场馆里面还专设了京剧体验馆和国风馆,可以进行京剧的数字互动、试装、研学等,提供一个沉浸式的京剧体验氛围。

  正乙祠作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保存完整的纯木质结构的古戏楼,有“中国戏楼的活化石”的称号,是北京非常知名的戏楼之一了。

  这里在明代时期是古寺庙,清代商人集资在这里建立了祠堂会馆,因供奉正乙玄坛老祖赵公明而得名,程长庚、梅兰芳、谭元寿等大师都曾在这里登台唱戏,也捧出了不少名角儿。

  戏楼内部分为上下两层,精致小巧,可以近距离观赏京剧,置身其中不免有种年代穿越的错觉。

  但戏楼去年已经闭馆,古戏楼里京剧精华部分演出转移到梨园剧场进行,但由于是古建筑,戏楼本身就带有一种古典的美感,值得参观。

  上世纪三十年代建成的长安大戏院是一个具有老北京地域特色的老字号剧场,在京剧发展鼎盛时期应运而生,红极一时。

  各类名家如杨小楼、梅兰芳都曾在这里登场演出,因而这里也成为许多老北京人心目中的文化记忆。

  这里的剧目以京剧演出为主,剧场设置也延续着老戏院古朴典雅的风格,力图让观众体验原本的京腔京味,走进了解传统文化。

  当然,越剧、黄梅戏、豫剧、河北梆子等众多地方戏中的优秀剧目也在陆续演出。

  长安大戏院也有许多原创品牌项目,如“五?四”青年节京剧演唱会、“天涯共此时”——全球华人中秋京剧演出、“霜叶红于二月花”重阳节全国京剧寿星演唱会、“走进长安戏曲之门”—京剧票友联谊会等。

  戏院在票价上也十分亲民,听一场京剧演出,对了解京剧的发展历史、本身的艺术形式、一代代匠心传承的精神有着很大的帮助。

  天桥艺术中心是天桥剧场群的主建筑之一,2015年底正式开放,因而场地设施上是崭新的,内部整体宽敞明亮、设计风格也富有艺术感。

  天桥一直朝着“成为大众最喜欢来的综合开放的艺术空间”这个目标不断努力,曾获得三联生活周刊评选的“年度推荐剧场”。

  新建立的艺术中心有着大中小三个剧场和一个多功能剧场,作为艺术中心标志性建筑的古戏楼是一座仿清式戏楼规制的建筑,此处建造参考了梁思成先生编纂的《清式营造则例》。

  一层在开放日活动期间会进行一些艺术演出,二层空间可通往多功能剧场,整块区域被称为艺术展演的第五空间。

  大剧场的主舞台是拼拆式的,可以根据演出的需要灵活变化,剧场的音响上也下足了功夫,致力于实现最佳的声学效果。

  这里以音乐剧的演出为主,也有话剧、儿童剧、舞剧等多个剧种,风格多样,演出丰富,音乐剧《我,堂吉诃德》 、《摇滚学校》、 《巴黎圣母院》,话剧《白鹿原》、《第十二夜》,《平凡的世界》,舞剧《天鹅湖》、 《青衣》 等都曾在这里被演绎。

  在欣赏剧目之外,也有吃喝玩乐等配套设施,包括赛百味、晓寿司、 LINS 咖啡厅,模范书局、疆进酒(live house)等。园区里的天桥博物馆,文创商品店等也值得一逛。

  建于清道光十年的湖广会馆戏楼有着辉煌悠久的历史底蕴。湖广会馆在清朝是给湖北湖南进京的旅人联络乡情,定时举行聚会、祭祀乡贤的场所,曾国藩、孙中山、梁启超等都曾在这里留下足迹。

  大戏楼是里面标志性也是最出的建筑,是清朝的四大戏楼之一。修复后,这里成为文化宣传交流的圣地,众多国外领导人曾到这里参观访问。

  进入建筑内部能看见高大的开放式戏台和古色古香的场景布置,各派的戏曲会在这里上演、德云社相声演出也常设置在这里。

  会馆也收藏了许多和戏曲有关的历史物件,有专门的展厅用来陈设,这里戏楼、茶楼、餐饮三者一体发展,本身就是一个适合参观的文化名地。

  恭王府大戏楼是我国现存独一无二的封闭式大戏楼,恭王府的三绝之一,也被称为“怡神所”。

  戏楼内部宽敞明亮,墙壁上有许多精致的藤萝彩画、雕饰,春暖花开的时候又与外部的花草相呼应,形成整体的一种美感。

  戏楼建立之初在传声的设计上很是巧妙,在不借助传声工具的情况下,观众在任何一个位置都可以清晰地听到演员的声音,感官极舒适。

  大戏楼在过去是恭王府听戏和举办红白喜事接待宾客的地方,每次演出皆汇集当时的众多名伶,戏曲开场时气氛热烈,十分热闹。

  现在的戏楼作为府内提供给游客参观的景点之一,也会时常举办各种有关传统文化的特色活动。

  不同于其它以传统戏曲演出为主的戏楼,老舍茶馆从集茶馆、戏曲、餐饮等多方功能于一身,集中展现了老北京地域文化特色。

  茶馆的各种布景也是十分考究,传统的中式建筑,每一处细节都雅致考究,曾接待过众多中外名人。

  茶楼节目种类多样,民俗艺术汇聚一堂,会不定期举行文艺演出和相声专场,也可以欣赏到戏剧曲艺名流的表演,观看演出的同时也可以品尝一些北京特色点心和菜式。

  一杯浓茶,一碟瓜子,听相声看曲艺,亲临其境感受古今的文化变迁。茶楼整体的氛围轻松愉悦,闲暇之余可以游览一些文创产品,除了看演出之外,这里同样适合朋友间的休闲聚会。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