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古建欣赏

古建欣赏

深度关注丨撒马尔罕:丝路明珠

中国古建网2022-10-24古建欣赏观赏古建筑作文
古建筑对联赏析,观赏古建筑作文,尔雅古建筑欣赏,深度关注丨撒马尔罕:丝路明珠,古建筑对联赏析,观赏古建筑作文,尔雅古建筑欣赏图为日前,人们在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市列吉斯坦广场游览。(图片来源:视觉中国),9月15日至

深度关注丨撒马尔罕:丝路明珠

深度关注丨撒马尔罕:丝路明珠,

  古建筑对联赏析,观赏古建筑作文,尔雅古建筑欣赏图为日前,人们在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市列吉斯坦广场游览。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9月15日至16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在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举行。此次峰会是上合组织成员国领导人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以来,第一次面对面地讨论问题。峰会将发表《撒马尔罕宣言》,全面阐述上合组织对于国际政治、经济等方面一系列问题的立场。

  撒马尔罕是乌兹别克斯坦第二大城市,也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座历史名城。在几大文明的交汇处,撒马尔罕仿若一颗明珠,散发着独特的光芒。

  历史上,撒马尔罕为何被称作“文明的十字路口”“丝路明珠”?新时代,“一带一路”给这座中亚古城带来了哪些新机遇?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欧亚研究院执行院长、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许勤华,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带一路”研究中心秘书长、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秘书长、研究员王晓泉,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副主任徐刚。

  撒马尔罕是公认的世界文明十字路口,南来北往的不同民族都曾在这里留下足迹,播下文明的种子

  问:撒马尔罕有“地球的不老容颜”“世界亮点”等美誉,它为何被称作“文明的十字路口”?

  许勤华:撒马尔罕位于乌兹别克斯坦东北部泽拉夫善河谷的一片大型绿洲中,是公认的世界文明的十字路口。该地区作为定居点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善于经商的粟特人把撒马尔罕建造成一座美轮美奂的都城。撒马尔罕在14世纪到15世纪的帖木儿王朝时期经历了最重要的发展,是当时强大的帖木儿王国的首都。由于其地处中国与中亚之间,历史上是商旅贸易往来的重镇。南来北往的不同民族,都曾在撒马尔罕留下自己的足迹,将各自的语言、饮食、文化、宗教等带到这里,播下文明的种子,如同汇聚了不同海域而来的五颜六色的沙砾,在人类文明历史上交相辉映、熠熠发光。2001年,撒马尔罕古城作为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撒马尔罕市和其郊区的众多文物古迹印证了其在历史上的辉煌。古建筑群落墙面上的蓝色贴砖、极其精致的古建筑式样、装饰在建筑物上非常复杂的植物图案和几何图案格外引人注目。撒马尔罕市有闻名于世的列吉斯坦广场,广场上有3座神学院,这3座建筑高大壮观、气势宏伟,是中世纪中亚建筑的杰作。有无与伦比的沙希-津达陵墓群,还有十分精美的比比·哈努姆寺,几百年来一直是世界最大的寺,仅大门的高度就达到了35米。撒马尔罕市最著名的古迹是古尔·艾米尔陵墓,它是帖木儿和其后嗣的陵墓,当时在中世纪的东方是最好的建筑样式之一。陵墓非常漂亮,它的巨大圆顶蓝中略带一点绿色,无论从远处还是从近处看,陵墓都显得格外醒目。

  问:撒马尔罕在中国古籍中常以“康国”“康居国”出现,这座中亚名城留下了不少来自东方的足迹。两国人民在历史上有哪些友好交往?

  许勤华: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都是文明古国。中国古籍中很早就出现了关于撒马尔罕的记载。《魏书》中称为“悉万斤”,《隋书·西域记》中称为“康国”的地名就是撒马尔罕。唐代僧人慧超曾到访过撒马尔罕,在《往五天竺国传》中对其有所记载。唐代的杜环、玄奘等人都曾到访撒马尔罕,并留下了自己的记载。到了元代,耶律楚材曾将自己的撒马尔罕之行记录在《西游录》中。明代陈诚也曾到访,并撰写了《西域番国志》。可见中乌两国友谊源远流长。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和建交30年的互利合作,让中乌双边关系历久弥坚。

  徐刚:两千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通路,后人将其统称为“丝绸之路”。撒马尔罕处于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看其四周地形图可知,这是一座典型的绿洲城市,位于茫茫大漠和崇山峻岭的交汇地带,古代丝路上的往来商队无论是向西去波斯高原和小亚细亚,还是向东翻山越岭去往中原大地,撒马尔罕都是一处很好的休憩、补给和货源分销、补充之地,来自北方草原和南方印度半岛的货物也在这里汇集,这里的人民也有悠久的经商传统,因此被誉为“丝路明珠”。

  许勤华:撒马尔罕位于中国与中东地区的交界处,是中亚地区贸易的中心点,也是古丝绸之路沿线极其重要的节点城市,成为了两地货物与文明的交流地,丝绸之路也促进了撒马尔罕地区的经济繁荣与城市发展。撒马尔罕地区的粟特人曾在丝绸之路上作出贡献,他们曾在丝绸之路沿线建立聚居区,与欧洲、西亚和中国进行贵金属、香料、布料、茶叶和丝绸等贸易。

  许勤华:自18世纪末期以来,撒马尔罕曾经历过一段时期的低迷,随着后来铁路的发展,又得到了复兴。直到如今,丝绸和纺织品的生产贸易依旧是撒马尔罕的重要产业。依托“一带一路”倡议,撒马尔罕再次找回了自己作为东西方十字路口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共建“一带一路”也无疑会帮助撒马尔罕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其提供更多的发展便利与机遇。

  “一带一路”倡议给沿线国家和地区带来的最大宝藏与启示是“丝路精神”。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内涵的“丝路精神”符合时代发展需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在世界转型的大背景下,在多边合作的机制下,在共同繁荣的追求下,会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自然资源禀赋转化为经济增长优势,造福民生,蕴藏着巨大商机和活力。撒马尔罕的兴衰荣辱,也告诉我们实践“一带一路”倡议,必须始终贯彻“丝路精神”。

  徐刚:“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和沿线国家致力于复兴古代丝绸之路繁荣、恢复本国历史荣光的一次共同努力。对撒马尔罕而言,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理枢纽位置,必将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下欧亚大陆货物流、人员流的再次贯通重新绽放丝路明珠的光彩。

  王晓泉:中乌两国有着沿古丝绸之路进行商贸往来和人文交流的悠久历史。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合作项目的展开,中乌经贸和人文合作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两国人民的福祉也得到了相应促进。

  中国是乌兹别克斯坦第一大贸易伙伴和主要投资来源国。2021年,双边贸易额超过80亿美元。今年上半年双边贸易额近50亿美元,正朝着全年100亿美元的目标稳步迈进。中国在乌企业2000多家,为乌兹别克斯坦创造了诸多就业机会,也促进了乌兹别克斯坦各领域的发展。中国为乌兹别克斯坦“安格连-帕普”铁路修建了长19.2千米的卡姆奇克隧道,作为乌兹别克斯坦的第一条铁路隧道,它让当地民众摆脱了境内出行运输需绕道他国的窘境,对乌兹别克斯坦的经济和安全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价值,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中国还帮助乌兹别克斯坦建设了很多发电站、电网等设施,为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了保障。

  乌兹别克斯坦的天然气通过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输往中国的千家万户。乌兹别克斯坦是拥有悠久历史和璀璨文化的丝路古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乌兹别克斯坦对中国公民实施7日免签,是热门出境旅游目的地。

  问:抗疫期间,中欧班列成为欧亚大陆上的“生命通道”。“一带一路”如何促进中国与中亚国家共促发展、共谋繁荣?

  许勤华: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给世界造成巨大冲击。疫情在全球蔓延后,航空和海运等运输通道被迫关闭或减运,但横跨亚欧大陆的中欧班列凭借独特优势逆势增长,将防疫物资送到亚欧大陆的另一端,成为各国携手抗击疫情的“生命通道”和“命运纽带”。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9年来,中欧班列“连点成线”“织线成网”,“朋友圈”越来越大,目前已通达欧洲24个国家200个城市,成为“一带一路”建设重要成果,见证了“一带一路”的蓬勃活力。

  借助“一带一路”倡议所提供的平台,中国与中亚各国的发展规划与战略紧密对接。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与中亚各国兼顾合作方利益和关切,寻求利益契合点和最大公约数,使合作成果福及双方、惠泽各方。特别是新冠疫情以来,中国与中亚各国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积极交流疫情防控经验,相互提供医疗物资援助,共同推动“健康丝绸之路”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

  徐刚:疫情发生以来,一列列奔驰不息的中欧班列,有力保障了医疗物资和日常货物在欧亚大陆两端的互通有无,避开了海运、空运中断带来的全球供应链梗阻停滞,“健康丝绸之路”正赢得越来越多国家支持认同,这是“一带一路”对全球抗疫的重要贡献,也是“一带一路”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的重要体现。

  中亚是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共建的重要合作区域。“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设想最先在这里提出。9年来,“一带一路”在中亚地区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不但建成了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有力改善了中亚各国交通落后、电力不足的困境,为其经济起飞破除硬件约束,有力推动了经济增长。随着“数字丝绸之路”“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的发展,中国和中亚围绕“一带一路”的合作将不断升级,在数字产业、可再生能源领域将迎来更多合作机会。

  “一带一路”倡议取得积极成果,关键在于顺应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潮流,符合沿线国家发展合作的现实需求

  王晓泉:2013年9月7日,习主席在哈萨克斯坦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同年10月3日在印度尼西亚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9年来,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落地生根、持久发展,共建“一带一路”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成为当今世界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149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共同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展现出强大生命力。

  “一带一路”倡议之所以能取得积极成果,关键在于顺应了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潮流,符合沿线国家发展合作的现实需求。发展是“一带一路”各国的最大公约数。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迅速发展的新兴大国,了解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愿望,也具备丰富的发展经验,能够通过共建“一带一路”更好地挖掘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潜力。外媒评论,“一带一路”与其说是一条路,不如说更像是中国最重要的哲学理念——“道”。这个“道”就是“立己达人”“计利当计天下利”。

  问: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叠加,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9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不仅造福了沿途各国人民,也为国际社会树立了合作典范。对此如何认识?

  王晓泉:作为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大倡议,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有关各国实现共同发展的重大合作平台,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

  “一带一路”建设以互联互通和产能合作打通生产要素全球流动渠道,是中国引导经济全球化走向的实际行动。它努力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推动更加均衡、包容和普惠的经济全球化,为经济全球化打开新局面。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为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描绘了清晰路线图。面向未来,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中国,必将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更强动力、更大空间、更优路径,推动实现更高合作水平、更高投入效益、更高供给质量、更高发展韧性。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