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古建保护

古建保护

王祖伟:探索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新途径、新方法、新模式

中国古建网2023-11-20古建保护雨季古建筑保护
保护古建筑目的,雨季古建筑保护,文化石背景墙,王祖伟:探索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新途径、新方法、新模式,保护古建筑目的,雨季古建筑保护,文化石背景墙新华网北京3月11日电(李东标)近日,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王祖

王祖伟:探索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新途径、新方法、新模式

王祖伟:探索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新途径、新方法、新模式,

  保护古建筑目的,雨季古建筑保护,文化石背景墙新华网北京3月11日电(李东标)近日,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王祖伟接受新华网专访。在谈到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时,他建议黄山市抓住作为国家首批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城市的契机,先行先试,探索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新途径、新方法、新模式。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王祖伟接受新华网专访。新华网 张峭春 摄

  新华网: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黄山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徽派古建筑众多,是徽文化的承载体和活化石。近年来,黄山市在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成效如何?

  王祖伟:黄山市是徽文化发源地之一,文化底蕴深厚,文化旅游资源密度大、品位高、分布广。全市共有世界文化遗产地2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19处;中国传统村落92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85处,其中国保31处,省保93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统计黄山市共有不可移动文物8032处,各类博物馆(纪念馆)52家。

  近年来,黄山市以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为平台,积极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体制,通过实施“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徽州古建筑保护等一批重大工程,努力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取得了显著成效。2009年至2013年,黄山市完成101个古村落的规划编制,实施101个古村落和1325幢古民居的保护利用工作,认租、认领、认购古民居467幢。2014年起实施了徽州古建筑保护工程,对空间形态类4类116处、建筑单体类12类3348处古建筑进行全面保护利用;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工程累计完成投资90.3亿元。

  为避免同质化,造成“千村一面”和重复建设,黄山市编制古村落保护利用规划和古民居保护利用实施方案,明确保护利用主题、要素和范围,并为所有古村落、古民居建立完备的档案,力求每个古村落、每幢古民居实现最佳形式的保护和最高效益的利用;开展了徽州古建筑分布、现状等实地调查摸底,建立了文字、图片、录像等古建筑数据库,编制了《徽州古建筑保护名录》。制定出台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对涉及抢修、迁移、认领、土地转让、房屋登记等作出明确规定。

  王祖伟: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是黄山市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基础工作,是一种文化生态整体保护利用的新探索,随着古建筑保护利用的不断深入,也显露出一些问题。比如,保护利用资金仍严重不足。虽然近年来政府加大了保护资金投入,但与古村落、古建筑保护利用的现实需要来说,缺口仍然较大。

  另外,保护和利用两者难以实现平衡。徽州古村落、古建筑必须在利用中才能得到有效保护,但是利用要合理,开发须适度。徽州古建筑需要进行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才能走向保护利用的科学之路。

  专业技术人才仍处于短缺状态。实施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亟须大批懂行的传统工匠、艺人,目前徽州古建筑传统手工技术人员青黄不接,“师傅已老、徒弟没找”现象普遍存在,许多徽州古建传统手艺濒临失传,应当加大徽州古建筑营造技艺的抢救和技术人才培训,使祖先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得到保护、传承和发展。

  王祖伟:首先,政府部门要出台对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的鼓励政策。黄山市要抓住作为国家首批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城市的契机,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新途径、新方法、新模式。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制订切实可行的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徽州乡村古建筑的保护和利用,不断完善镇村各级保护利用管理机制。

  其次,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培训。在大力发挥本土人才作用的同时,注意加强与业主单位、旅游公司、项目主体的沟通,与国内相关专业机构、高校相关专业密切沟通与合作,加大对古村落、古建筑保护利用所需要的各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培训。

  再次,重视发挥民众的主体作用。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村民对徽州古村落、古建筑保护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民间古建筑保护利用组织作用。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