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重庆先行——《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建筑保护利用的意见》出台
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重庆先行——《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建筑保护利用的意见》出台
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重庆先行——《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建筑保护利用的意见》出台,古建筑的文化内涵,浙江古建筑保护,古建筑难以保护在中国76万余处不可移动文物中,文物建筑有40万余处,其中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低级别文物建筑占95%以上。此类文物建筑数量众多、分布广泛、产权复杂,保护管理难度大。如何加强保护利用,让它们焕发出时代的新光彩,提升城市软实力,是十分值得研究的课题。
近日,国家文物局印发的《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建筑保护利用的意见》明确提出,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建筑保护利用,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在重庆,有这样一个民间组织——重庆市文物保护志愿者服务总队。11年来,他们以寻访、探秘、扫街、认养、城市导览及 “让古村活起来”“让文物走进课堂”“讲好重庆故事”“志愿者培训”“行走的党史课”等方式,呵护着山城的历史文物,为巴渝留住文化的根脉与乡愁,受到中央宣传部、国家文物局、共青团中央等表彰,为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与利用做出了示范。
今年34岁的万思源不仅是一位警察,还是重庆市文物保护志愿者服务总队的一员。打开他的朋友圈,满屏是重庆的老街、古镇、古桥……每个月,他都要带着相机,去探望他的“老朋友们”。
外观是否破损、有无私拉电线、消防设施是否到位……按照事先备好的表格,他都逐项填写并拍照,动作娴熟且细致,“每个月至少巡查一次,还要写一份报告。”他说。
“我是土生土长的重庆人,对重庆的历史文化建筑十分感兴趣。”万思源称,2017年,他主动申请成为了一名文物保护志愿者。次年,“文物认养”志愿服务项目启动,万思源“认养”了两处文物,分别是顺昌铁厂烟囱、黄位贤烈士纪念碑。
“当时‘认养’这两处文物,是因为离家近,方便平时巡查。”万思源说,“认养”这些文物后,除了巡查保护,他还多方挖掘史料,全方位了解自己“认养”的文物,在网络平台发表相关文章,让更多人了解这些文物的故事,甚至逐渐养成看见文物就想到保护的意识。
2020年底,他发现一座墓葬,墓碑上字迹已严重风化,周围全是菜地和建筑工地,而文物安全责任公示牌则只是随意钉在一旁的树上。而该墓的主人与辛亥革命有关,具有重要研究价值。为此,他写了一篇文章发给相关部门,相关部门很快就进行了整改。“重庆是一座有独特历史文化的城市,利用业余时间保护、发现重庆的文物,我是希望为大家留住乡愁。”万思源说。
退休教师刘薇是另一位参与“文物认养”项目的志愿者。从小在渝中区长大的她,选择了离出生地仅一街之隔的大溪沟电厂专家楼作为“认养”文物。大溪沟电厂曾是重庆最大的火力发电厂,随着时间推移和城市建设,电厂旧址基本被拆除,只留存了五栋砖木结构的老式小楼。
刘薇介绍,这五栋专家楼上面的青砖都是专门定制的,很多砖块上刻有小五角星的标志,充满了年代感,承载着电厂几代人的温暖记忆。
这几栋房子至今住有人,既有原住民又有租户和商家,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自己住在挂牌文物里。消防隐患是她每次巡查的重点。在每次巡查中,刘薇不仅会查看有无私拉电线、消防设施是否到位等,还会主动与住户交流,劝导他们不要违规使用电器、注意防火等。在刘薇看来,她守护的不仅是文物和建筑,更是母城的记忆。
沈志敏则是一位家住北碚的“文物认养”志愿者。她用自己的双脚走遍了北碚的山山水水,以一腔热忱守护着她热爱的老桥、老街、老房子、古寨、古寺庙,不论刮风下雨、烈日酷暑。
“尤其是缙云山后山的几处文物,不通公路,荆棘丛生,且常有虫蛇出没。我每次巡查,要走一两个小时山路,但它们就像我的‘干儿子’,每个月不去看望一下,心里就空落落的。”沈志敏说。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她有10多位亲戚朋友成为了文保志愿者。
来自重庆市文物保护志愿者服务总队的数据显示,“文物认养”志愿公益服务项目自2018年创新开展以来,有400多名文保志愿者参与到了“认养”和日常巡护工作中。志愿者对其所“认养”的文物每月至少巡查一次,且需要在每月月底前,通过文物认养小程序提交巡查表,以文、图形式填写清楚巡查情况。
该文物认养小程序目前已经过四次升级,囊括了我市地面文物、历史建筑物(特别是低级别文物)近1.1万处,如寺庙、古桥、祠堂、民居亭、塔、会馆、牌坊、洋行、商号、工业厂房、仓库等,还开通了普通市民随手拍功能,让普通市民无需认养也可对发现的文物破坏行为进行举报。
去年年底,“文物认养”志愿服务项目凭借其重要意义和取得的相关成绩,获得了由共青团中央等颁发的“第十三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项目奖”;今年6月,获得由国家文物局等颁发的“第四届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团体)”称号。
记者走进位于山城巷的山城故事馆——一个微型的巴渝文化展示场所。吴元兵正端坐在电脑前,整理“文物认养”志愿公益服务项目的相关材料。他是重庆市文物保护志愿者服务总队创始人之一。
“从一名地产商到文保志愿者,就我个人而言,是一次发自内心的文化觉醒。”他称,他曾是重庆较早一批房地产商,开发过四海花园等多个楼盘。
1999年前后,他在南滨路一个项目开发中,接触到文物——法国水师兵营。“通过对该文物的历史梳理,给我带了极大的心灵震撼:在城市化进程中,若一味大拆大建,后人去哪里去寻找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吴元兵回忆说。
2011年,他与7位志趣相投的人建了重庆老街QQ群,最初的想法仅是发动网友把重庆的文物古迹、历史建筑拍下来,为城市留些记忆。在随后的寻找、拍摄过程中,他们发现值得记住的重庆文物太多太多。而每一次新发现,却也伴随着一种心痛——如此珍贵的历史文物一旦遭到毁坏,是极其可惜的事情。
他们意识到,仅把历史留在相框里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尽最大努力,保护这些尚未被破坏的文物。于是,他们有了新方向——成立文物保护志愿者队。
2012年,重庆连续发生了忠县秦家上祠堂垮塌、北碚红楼被大火焚烧等文物损毁的事件,引发了重庆本土历史文化爱好者的极大关注。随后,在重庆市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专委会的倡议下,重庆市文物保护志愿者服务总队成立。部分“重庆老街QQ群”的群友经过志愿申请、培训成为了服务总队里最早的一批志愿者。
服务总队的宗旨是以民间的力量探寻、保护历史遗迹,而“扫街”便是其主要手段。从那时起,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就常常流连于各个老街之间,拿着相机“扫街”。
“扫街”并不是简单的走马观花,服务总队制定了自己的口号——用脚丈量老街、用画面记录老景、用文字保存传奇。他们把看到的文物、老街以图片或文字的形式上传至群社区,若是发现被破坏,或需要保护的文物,就及时向文物部门反映。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服务总队逐渐壮大,目前已发展到持证注册志愿者1650人,爱好者3万余人,共组织重庆历史文化遗迹探访、公共文物宣传等活动700余期,参与人次达5万余人,向文物部门提供线索或资料数百份,累计呼吁、推动文物保护数十处,涵盖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重庆行营、重庆老城城墙、重庆白沙沱大桥、朱沱古镇、重庆炮校保护等。
“我们不做极端保护主义者。对待历史文物,我们秉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理念。”吴元兵称,除了保护,加强对历史文物的研究、阐释、活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重庆历史文化古迹发声,是他们又一项重点工作。
志愿者们将“扫街”收集到的影像和文字资料整理编撰出版了《老重庆记忆路书》。该书收录了我市8个区县的450个文物点,整理出39条历史文化探访路线,并给每条路线取了一个温情的名字,辅以大量重庆老建筑的照片、手绘图以及详细解说。比如,“母城之巅”线路就有通远门、鼓楼巷、五福宫等;“最美中山路”线路有桂园、怡园等。如今,这本书成为不少游客到重庆深度旅游的“路书”。
不仅如此,重庆市文物保护志愿者服务总队还时常开展文化主题沙龙、讲座、文物保护进课堂、文物保护进社区、古村活化调研、讲解志愿者培养等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并吸纳了多位历史文化专家,进一步把重庆的文物故事讲准确、讲生动、讲丰富。
服务队还荣获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第九届“薪火相传——讲好中国文物故事杰出团队”;服务队的“历史文化地标展示项目”荣获中宣部等颁发的2019年全国“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项目等。
值得一提的是,服务队从去年开始推出了“行走的党史课”活动。该活动带领受众走进重庆红色文化遗址、纪念地,在行走中阅读红色遗址、聆听红色故事,在交流中感悟历史温度,在思考中追寻红色记忆,受到不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欢迎。
“保护文物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民间力量不容忽视。”吴元兵称,近日国家文物局印发《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建筑保护利用的意见》,是近年来国家文物局首次专门就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建筑保护利用出台的政策性文件,明确了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建筑保护利用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以及参与内容、方式和程序等,对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建筑保护利用进行规范和引导,是推动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和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接下来,重庆市文物保护志愿者服务总队将进一步践行“更多参与 、更好保护”的理念,通过文物安全巡查、文物保护义务监督、文物价值传承传播等方式,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的创新途径。
相关文章
- 郧西县上津镇津城村:古城古街古韵浓 一砖一瓦皆历史
- 加大郊区古建筑保护力度
- 央视谈埃及壁画现“到此一游”:国人素质应跟上
- 装修房怎么选?手把手教你挑选装修房
- 省文物与古建筑保护 研究院揭牌
- 砥砺奋进十年路 扬帆起航新征程!保护区、姑苏区奋力开创下一个十年新篇章
- 紫禁城里修古建 纪录片《我在故宫六百年》跨年播出
- 全力打好长城牌 扎实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 当历史城市遇上文化遗产
- 加强历史文物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 2019中国古建筑文化艺术产业博览会在江西南昌顺利召开
- 历史建筑“挂牌保护”具有样本意义
- 合肥保存最完整古建筑之一 为江淮古民居代表 富丽堂皇却鲜为人知
- 全球连线丨青年“文物医生”:用科技为古建筑做“体检”
- 那不勒斯超现代古风之城
- 保护古建筑各国有良方 可持续保护理念成潮流
- 日本会变形的房屋!突发情况变身灭火神器有效保护古建筑文物!
- 光明时评:古建保护需要直面“灵魂拷问”
- 金埔园林:公司自2011年取得古建筑专业承包一级资质以来陆续承接了一系列古建筑保护及修复项目
- 这才是真正的高手精武门总裁判长“飞龙”李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