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古建保护

古建保护

创建文物保护示范区让岭南文物活起来

中国古建网2023-04-23古建保护保护古建筑山西
墙面仿古砖,保护古建筑山西,古建保护新理念,创建文物保护示范区让岭南文物活起来,墙面仿古砖,保护古建筑山西,古建保护新理念2019年,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启动广东省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工作,并公布了首批试点单位。两年多时间过去了,这些

创建文物保护示范区让岭南文物活起来

创建文物保护示范区让岭南文物活起来,

  墙面仿古砖,保护古建筑山西,古建保护新理念2019年,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启动广东省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工作,并公布了首批试点单位。两年多时间过去了,这些试点单位的文物保护利用状况如何?

  近日,羊城晚报记者实地走访了位于珠三角以及粤东粤西粤北的各个示范区。所到之处,数量众多的文物得到悉心保护,更有越来越多的文物得到合理利用,各个示范区正在打造各具特色的文物保护利用样本。

  “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文化遗产。”“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这是习的殷切嘱托。

  2018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建立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依托不同类型文物资源,推动区域性文物资源整合和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创新文物保护利用机制。

  “充分保护、利用和挖掘我省现有文物资源,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是近年来广东文物工作者的重点工作之一。”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文保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推动区域性文物资源整合和集中连片保护利用,促进文旅融合发展,该厅于2019年启动广东省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工作,依托县级行政区划,以县级人民政府为建设主体,自愿申请、自主创建。

  2019年5月,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首批试点单位,包括潮州市湘桥区、汕头市金平区、韶关市南雄市、江门市开平市、云浮市郁南县等5个示范区。

  首批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的创建目标是:到2022年,由各相关地级市文化文物行政部门指导所在地的县(市、区)人民政府,依托其丰富的文物资源,发挥优势,创出特色,推动区域性文物资源整合和集中连片保护利用,使区域内的所有文物都得到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初步建成地域特色鲜明、文旅深度融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良好的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

  近年来,广东加大了对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的支持与经费投入。据统计,仅是省文物保护专项经费就已累计投入1200多万元用于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的创建工作。此外,各级地方政府更是安排了数额不菲的资金。其中,自2017年开始,汕头的小公园开埠区开始进行两期修复改造工程,首期、二期工程总投资约13.55亿元;开平共争取了各类资金3700多万元专项用于碉楼的修缮和环境整治。

  近日,记者在首批5个示范区看到:潮州古城得到有效保护,不少居民回归古城,“烟火味”日益浓厚;汕头小公园开埠区“修旧如旧”,各类博物馆陆续开放,省内外游客纷纷前来“打卡”;开平碉楼与村落文化遗产走出活化利用新路子,体验碉楼文化、乡愁成为当地旅游特色;郁南兰寨依托丰富的文物资源,引入社会资本建设南江传统文化特色小镇,助力乡村振兴;南雄利用珠玑古巷等历史资源,挖掘姓氏文化、红色文化内涵,相关研学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各个示范区的创建成效初现。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文保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广东将在全省范围内推荐文物保护利用做得较好的示范区,参加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

  示范区概况:潮州市湘桥区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为潮州古城区范围,东起韩江西岸,西至西湖、葫芦山,北起环城北路,南至环城南路,包括:太平路—官诰巷—青亭巷—葡萄巷—中山路—文星路—岳伯亭内街—大鱼市巷—打银街—西马路—义安路—开元路—太平路。示范区面积约35.7公顷,示范区内文物古迹共32处,其中文物保护单位30处,历史建筑2处;其它重要文化景点7处。

  潮州古城的保护从20世纪90年代已经开始,通过20多年的努力,在保护规划、保护立法、专项研究和重点片区规划、历史街区和建筑保护中,做出了颇有特色的“潮州样本”。

  近年,随着国家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和保护理念的更新,潮州古城在保护的基础上探索更为科学有效的文物活化利用方式,并结合古城的旅游开发,在旅游发展、文物保护和城市建设上形成较好的良性循环。更多的青年人回潮创业,民宿客栈数量由2016年的15家到现在200多家。潮州民居建筑从过去的相对封闭逐步走向开放,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可以参观最淳朴的潮州古民居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从闭门造车到现在走上街头巷尾,文物建筑、历史街区成为潮州文化的空间载体。

  数据显示,2019年潮州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人数2629.47万人,同比增长31.0%;全市旅游收入398.25亿元,同比增长30.0%。

  “我们想着要把古城保护好,把老祖宗的好东西留给下一代。从2017年开始,潮州市政府提出‘百家修百厝’,对潮州古城进行针对性的保育。”潮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吴志敏告诉记者,政府对古城的重视和投入,撬动了更多的民间资本,其直接的影响是有更多人返回潮州古城的老宅,将老宅改为客栈、茶室或公共空间。到2020年,潮州古城的商业生态已变得很好。

  在吴志敏看来,潮州古城的保护有三个层面的力量在推动。第一层面,政府作引导,创建大平台,“为潮州的流量充值”;第二层面,专家学者、企业家等有识之士是潮州古城保护不可忽视的力量;第三层面,是潮州古城内居民的自觉。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到2018年,潮州推进34个工作专项活化潮州古城,总投资近3亿元,推动古城文、商、旅、住协同发展。

  2020年以来,潮州市又制定出台了《潮州古城提升行动计划(2020-2025年)》,提出深化古城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等24条具体措施,列出第一批26个重点项目,拉开古城提升序幕。潮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完成“李厝祠修缮工程”“黄尚书府后座修缮工程”“湘桥区博物馆、文化馆新馆建设”“潮州古城全域旅游智慧导览”等项目;潮州镇海楼(旧府衙)复建加紧施工,向社会各界公开征集“府楼猴”木雕作品;委托上海同济规划院开展百花台民俗文化公园规划设计,初步完成规划布局方案和整体风貌设计。

  “在活化利用方面,潮州古城丰富业态做大文章,推动古城文商旅融合发展。”潮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潮州古城的文旅综合体加紧落地。引进万科对下东平名人故居片区进行开发,计划打造3000平方米具有文化体验、住宿、美食、酒吧等业态的文化综合体,逐步提升古城业态档次和水平;引进碧桂园集团对宰辅巷16号进行整修活化利用;与省民宿协会合作,探索建设高端民宿聚集群和乡村民宿发展示范区。

  此外,在文旅融合方面提升层次。当地政府推动潮州古城创建5A级旅游景区,潮州古城文化特被认定为广东省旅游度假区,湘桥区创建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开展“潮州人家”优质民宿品牌、“潮州旅游宴”创建,评选出老街旧情客栈等35家优质民宿,麒临阁等30家餐饮单位20席宴席,19家潮州文化研学游基地。

  近年来,受益于潮州古城的保育和活化利用,越来越多的人重新回到古城内,利用老宅开始新的营生。林伟是潮州古城人,几年前把建于清代的老宅修葺一番,改造成“家己客栈”,客栈在非疫情期间的入住率在50%以上。

  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柯敏看中了潮州古城的文化氛围,觅得城中一处古庵,创建了“柏荫精舍壶艺作处”,专注于潮州茶器手拉朱泥壶的制作,引来众多游客学习和体验。

  【示范区概况】 汕头市金平区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范围设定:西至西堤路、北至西港高架路—中山西路、东至福平路—张园内街—外马路—南海路、南至南海横路—外马路—海滨路—商平路—至平路—海墘内街—棉安街—镇邦路,以及周边相关联的不可移动文物。

  示范区创建区域面积逾70公顷,涵盖了开埠区及其周边相关联的不可移动文物,是汕头历史文化遗产最集中的区域,见证了汕头开埠、发展的历史变迁,沉淀了大量具有红色文化、历史价值的文物资源。包括:中山纪念亭、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侨批馆、桂园、彬园、海关钟楼、老妈宫戏台、中央红色交通线旧址(汕头站)等。开埠区内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有38处,其中国家级的有4处,省级的有7处,市级的有15处。

  漫步小公园开埠区,随处可见来自省内外的游客。区内丰富的文物资源,经过修缮和保护,已成为游客的网红打卡地。

  “金平区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的建设过程中,各级财政投入了大批资金,对示范区内的文物进行修缮和布展。”汕头市金平区文化广电旅游体局局长郑文义介绍,其中,汕头市财局统筹安排“创建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汕头市小公园片区)专项经费”32万元,重点保障示范区资金建设需求。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2020年10月下达“2020年省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资金”80万元拨付金平区。

  此外,汕头市财政结合“八个一批”工程,保障示范区内各项目建设资金需求。截至2021年7月底,2021年安排顺昌街区示范工程项目2101.85万元;省、市安排丰富文化体验形式,打造活力街区项目900万元,用于小公园、历史文化街区保育活化和红色旅游;安排郑正秋蔡楚生电影博物馆开建落成项目有关资金1958.87万元;安排市博物馆与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整合提升项目477万元;安排“火焰社”通信处旧址保育活化项目及适宜楼遗址及侯祥麟故居(镇园)保护活化335万元;省、市2021年已安排国民革命军东征军总指挥部政治部旧址修缮工程项目有关资金829万元;市级2021年已安排举办“戏亭印象”系列活动及举办“潮剧大观园”周五有戏系列活动项目342万元。

  示范区内的重点文物和重要历史遗迹,被列为重点保护利用项目。其中,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在2020年10月完成提质升级;胡文豹大楼(星华日报社旧址)于2020年7月1日动工建设,完成结构加固、屋顶修缮、房屋立面修缮等工作,现已移交市委宣传部进行布展建设“岭南书院”,打造城市“文化客厅”;国平路、商平路(至平路至永泰路段)、五福路已完成验收程序并移交,进行招商运营等工作。

  在修缮保护好文物的基础上,活化利用成为示范区创建的另一重要工作。通过修缮利用重点文物,举办文旅主题活动,推进小公园开埠区修复改造工程,推出精品文旅线路,建设研学实践基地,开发文创产品等措施,示范区唱好文旅融合的“大戏”,恢复了活力,迎来发展的又一个春天。

  郑文义局长介绍,在示范区内或以重要文物为背景精心策划重大节庆日活动,并在日常举办各类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文化旅游主题活动,为示范区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2020年9月28日至10月31日,2020国庆中秋嘉年华系列活动在汕头市小公园举办。该系列活动围绕“百年洋楼、非遗匠作、潮汕美食、时尚潮玩”四大主题,展示汕头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活动吸引大量外地游客和汕头市民畅游小公园开埠区,10月1日-30日,小公园开埠区的总客流量约为1015463人次,单日客流高峰99126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5月,聚焦汕头“秘密交通站”党史背景,讲述红色谍战故事的电影《暴风》在小公园开机,并在汕头小公园、邮政总局大楼等多地取景拍摄,用镜头再现百载商埠的繁华。

  位于小公园安平路的汕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体验馆,是示范区将文物保护与非遗保护相结合的积极尝试。

  汕头市非遗保护中心办公室副主任曾岸夫告诉记者,该体验馆所在建筑主体本身是汕头市第一批历史建筑物,改造成体验馆后,通过非遗作品展示、互动体验、文创产品开发等多种形式,打造潮汕地区首个沉浸式城市非遗文化体验空间。

  示范区概况:云浮市郁南县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范围面积为10841980平方米,以连滩镇两个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兰寨古建筑群、光二大屋共九处古建筑为依托,利用区域内的传统建筑高度集中、连贯成片的格局,通过研究、保护、展示、利用,形成广东传统文化保护与展示利用极具特色的示范区。该示范区规划整体目标为“保护南江文化遗产、打造岭南文旅名片”。

  近年来,郁南县以兰寨古村落示范片区为载体,结合丰富历史、文化和生态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成功打造中国高等美术院校写生基地、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等多个文化品牌,并举办了文化遗产日、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等有影响力的大型活动。

  该示范区域内有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青砖瓦木结构大屋350多座,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座,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座,未定级文物数十座。郁南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莫少宇股长介绍,目前,该示范区内文物保护单位已完成保护标志和说明牌竖立工作并建立记录档案,已全部完成“两线”图的划定并公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此外,引入广东南江田园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建设南江传统文化特色小镇,目前已建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美术)博览馆、十德文化馆等众多展示馆。

  广东南江田园文化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经理李华开告诉记者,该公司自2018年3月份开始投资开发南江传统文化特色小镇。截至目前,该公司已先后投入了开发资金2.51亿元。经过几年的开发建设,该小镇已成功创建国家3A旅游景区、中国传统古村落、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广东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品牌。小镇的游客也逐年增多,2019年共接待游客36万多人次。

  在兰寨村,有一家“诗礼传家”文化展览场所名声在外。这家文化展览场所创办于2017年1月,由兰寨林氏直参公祖屋改建而成。

  “创办这个文化展览场所,主要是为了传承、展示南江的历史文化。”“诗礼传家”文化展览场所负责人林焯彪介绍,该场所面积800多平方米,分为“南江古生物、南江古玉器、南铜器、南江古陶瓷、南江佛造像、南江茶文化、南江丝绸文化、状元进士展示厅、南江人民抗日战争、抗美援朝展示厅”十大系列展厅。馆内有青铜釜、北魏佛像、一公斤重的金丝刺绣皇帝龙袍、改写世界铸币史的南汉国官锭等藏品6万多件。

  这家文化展览场所的隔壁,是另一家同样由老宅改造而成的南江丝绸文化馆,由林焯彪与朋友们一起创建。该文化馆除了展示南江的丝绸文化,还可以代卖村民的土特产、旧物等。据统计,在疫情发生前,该馆每年的营业额约50万元,为村民增加了部分经济收入。

  示范区概况:开平市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范围包括塘口镇强亚村委会自力村村落(以下简称自力村)和百合镇齐塘村委会雁平楼(以下简称百合雁平楼),其中自力村示范点面积为11.81公顷,百合雁平楼示范点面积为1.333公顷。示范区内,包括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开平碉楼和村落。

  发展目标:逐步解决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利用以及协调村民发展之间产生的问题,使文物得到有效保护,文物古建筑“活起来”,让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互相促进,实现可持续发展,带动开平乡村经济发展;以示范为引领,推动区域性文物资源整合和集中连片保护利用,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增加文化自信,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让岭南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据介绍,开平目前登记在册的碉楼有1833座。示范区内的各座碉楼和民居,更是保护的重点。开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文物股股长梁锦桥介绍,近年来,在上级文物部门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捐赠,当地共争取了3700多万元碉楼修缮、环境整治专项资金,先后完成200多座碉楼民居的修缮。其中,“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修缮技术与实践应用”获得2019年广东省科技进步奖及2020年度江门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对于碉楼和民居,实行分级保护。其中,对示范区内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塘口镇自力村龙胜楼、云幻楼、竹林楼、振安楼、铭石楼、安庐、逸农庐、球安居庐、居安楼等9座碉楼和养闲别墅、耀光别墅、叶生居庐、官生居庐、澜生居庐、湛庐6座庐和百合雁平楼进行保护。当地还创新碉楼管理模式,首创“碉楼托管”和“碉楼认养”模式。

  目前,托管碉楼与民居共62座,碉楼的原有产权不变,由业主委托政府管理。代管期间,由政府出资管理和保护碉楼。而碉楼认养,是发挥企业或者社会团体的力量去认养一座碉楼,他们可以进行活化利用,建立起一对一的保护和活化机制。目前,碉楼认养共有24座。

  张万胜是五邑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副教授,从2010年起一直从事开平碉楼的保护、修缮设计,还有活化利用的工作。在他看来,目前已进入到碉楼修缮的“2.0版本”,即活化利用阶段。活化利用的模式很多,包括开发民俗、做创意工作坊等。接下来,还要研究如何把碉楼的活化做得更加普遍化、大众化。

  为了活化碉楼利用,开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委托五邑大学建筑设计研究所对十多座碉楼进行活化利用方案设计。梁锦桥告诉记者,碉楼活化的典型案例有赤水红楼、仓东教育基地、塘口此间、赤坎家宴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打卡,推动碉楼网红经济发展。其中,仓东遗产教育基地获评“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十个优秀推进案例之一”。

  仓东计划创立于2010年。该计划相关负责人沈益民介绍,项目以村落的整体保护和修复为基础、以人和社区为中心、以乡村生活体验和社区营造为主要内容,强调让参与人员通过深度和广度体验真实、完整的传统侨乡特色的乡村元素,在获得丰富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强烈的“乡愁”。

  近年来,开平市还探索碉楼活化利用新路径,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文创产品开发。目前,围绕碉楼活化已开发上市的文创产品有:开平灰塑、马冈竹器、金山箱、红双喜扇、碉楼茶、碉楼动漫明信片等。

  示范区概况:南雄市文物保护示范区以南雄古城区为起点,经珠玑古巷至梅关古道,涵盖雄州古城文物资源区、珠玑古巷遗存、里东村古道遗存、灵潭村遗存、中站村古道遗存、梅关古道及梅岭村遗存。

  示范区区域内涵盖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7处,其中有国保单位三影塔、南粤雄关与古道,省保单位雄州广州会馆、南雄府城正南门、南雄府学宫大成殿、水西桥、珠玑石塔、里东戏台、钟鼓岩摩崖石刻、瑶坑村广东省委机关旧址,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雄州蓝氏宗祠、雄州古城墙、珠玑古巷、中站村、司马第、接龙桥、红军标语(包含恒丰村和灵潭村两处标语),以及南雄市博物馆(新建),示范区总面积约20平方公里。

  示范区定位:以历史文化名城的文物古迹展示作为本示范区的重要支撑,沿梅关古驿道路线走向,示范区形成“一轴、三主核、四次核、四大功能区”的结构。

  在南雄市区,记者看到,南雄府城正南门、水西桥修缮工程正在紧张进行中。在2019年启动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的创建工作后,南雄市按照区域性文物资源的整合和连片集中开发的理念,对示范区内文物进行修缮性保护。南雄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钟筱蓉告诉记者,“仅是我们文物部门,从2019年到现在,就已整合了1000多万元的资金,对沿线文物进行修缮。”

  南雄市实施保护利用示范区内文物修缮工程。其中,2020年完成雄州广州会馆(西厢)、水西桥修缮工程及南雄府城正南门、里东戏台修缮方案编制,至2022年完成南雄府城正南门及里东戏台的修缮、中站村文物点修缮、司马第修缮和雄州迥澜门周边环境整治。此外,推进保护利用示范区内文物平安工程项目实施。其中,在2021年内完成三影塔、雄州广州会馆、南雄府学宫大成殿、里东戏台、珠玑石塔等文保单位安防、消防、防雷工程方案编制,2022年完成南雄府城正南门三防工程方案编制。

  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南雄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在2019年机构改革后新设立了文物股。文物股原有2名工作人员,因为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2021年初增加到4人。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南雄当地对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的重视。

  雄州广州会馆的活化利用是其中一个典型案例。雄州广州会馆是南雄城区古代商贸文化的重要历史建筑物。南雄市文广旅体局通过引进社会力量,将附属的原广仁中学教学楼出租,由承租方对广州会馆进行布展和日常的管理开放,达到“以商养文”的目的。同时以广州会馆西厢厅古戏台为阵地,开展“姓氏名都风雅颂——百家姓氏、百姓民俗文化惠民活动”,免费向市民开放。南雄市博物馆馆长杨志丽介绍,“姓氏名都风雅颂”系列的文化惠民活动从2015年起开展,包括采茶戏表演、非遗展演、道德讲堂等,深受市民的欢迎,每场活动都有二三百人参加。此外,利用会馆的中厅和东厢,陈列展示南雄民俗物品、民风民俗及民间优秀艺术作品。

  珠玑古巷——梅关景区的活化利用也是南雄示范区的特色。钟筱蓉局长介绍,珠玑文化、南粤古驿道文化底蕴非常深厚,通过开展历史、红色文化的研学活动,可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实用技能和文明素养。2019年以来,该研学活动每年接待研学人数达3000人次以上。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黄宙辉、文艺、唐智海、蔡奎、朱珏瑜、莫少宇、梁锦桥、郭先全(署名除外)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