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古建受损七大遗憾
山西古建受损七大遗憾
山西古建受损七大遗憾,古建筑保护局,古建筑保护依据,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今年7月,河南省的暴雨致使全省549处文博单位受损。两个月之后,一山之隔的山西也因暴雨导致多处地上文物毁伤。山西古建筑数量居全国首位,邻省河南刚刚发生类似事件,这些古建筑遍体鳞伤令人生憾:文保诸君,怎不知“唇亡齿寒”之理?此遗憾之一。
山西古建受损遗憾之二,是文保单位对此类灾害缺乏应对预案。山西此次大雨为四十年一遇。文物常有,而风雨偶至。历代不可胜数的古建筑,留存至今的不过一鳞半爪。当今中国综合国力之强可谓空前,既然能对气象灾害准确预报,何不对古建的保护制定预案?
山西古建受损遗憾之三,是不少古建被当作摇钱树。文物等于旅游,旅游等于收入,收入等于政绩,这种利益至上的思维,导致围绕古建筑进行的商业运营凌驾于修缮保护,古建筑平日的外伤、内伤也是将大雨之祸放大的原因。
山西古建受损遗憾之四,是被过度开发。为了增加游客容量,最大限度地延长其停留时间,扩大商业规模,当今古建筑多被过度增肥。殊不知,古建筑在数百年乃至上千年间形成的力学平衡可能被破坏,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山西古建受损遗憾之五,是保护经费“短缺”。全国文物单位事业费415.4亿元,还有每年数十亿元的文保预算。然而,大雨过后的山西古建筑,其年久失修的惨状不忍目睹,却有官员表示,经费短缺,无力修缮。
山西古建受损遗憾之六,是不合理的分级。历经沧桑的古建筑被无端分作三六九等:国保、省保、市保、县保。这意味着不同的重视程度和不同的政策,在相同的天灾之下,命运自然不同。
山西古建受损遗憾之七,是缺乏保护思路。古建筑是凝固的历史,但也要与现实相融合。山西丰富的古建筑资源,是圈起来研究性保护,还是做商业性开发,又或者像近邻日本一样,让古建筑成为当代生活的一部分?一场大雨冲走了得过且过的遮羞布,下一个“几十年不遇”到来之前,山西文保部门能否整理思路,为宝贵且不可再生的古建筑找到可持续的生存方式,且拭目以待。
相关文章
- 昆明出台方案保护传统村落和建筑风貌
- 三种最容易翻车的网红瓷砖一定要慎重选择!
- 【央视海外随手拍】穿行在俄罗斯古城诺夫哥罗德 感受古建筑的独特之美!
- 福建多举措保护历史建筑
- 看黑科技让古建筑“重生”
- 【视角】贴近摄影测量重建神秘古建筑!
- 山西暴雨致多处古建筑受损文物保护难题何解?
- 产业数字化促世界经济转型
-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陵庙免费对外开放
- 古建学家探讨古村落发展:整体保护反对假古董
- 市审计局守护遗址安全 助力文化传承
- 古建修缮中的“偷梁换柱”工艺
- 非煤露天矿山(采石厂)安全评价资料清单
- 重庆融创桃花源|中式古典建筑的教科书向世界展示东方之美
- 守护文明根脉 激扬自信力量——我国文物工作新进展综述
- 佛山南海:斩获省政府质量奖“双唯一”持续打造“质量强区”
- 山东创新生态环境保护举措 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我市多部门联合开展文物古建筑专项消防安全检查
- 【头脑风暴】最齐全安全隐患大全提升能力!
- 北京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草案)》二审:应为老年人提供可替代数字化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