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古建筑设计

古建筑设计

中国古建名词汇编——砖瓦篇(一)

中国古建网2024-03-02古建筑设计古建筑装饰手绘
古建凉亭测绘,古建筑装饰手绘,古建筑绘画简易,中国古建名词汇编——砖瓦篇(一),古建凉亭测绘,古建筑装饰手绘,古建筑绘画简易古建砖瓦种类繁多包括板瓦、筒瓦、勾头、滴水、正当沟、斜当沟、托泥当沟、吻下当沟、平口条、压当条合角吻、蹬脚瓦、博

中国古建名词汇编——砖瓦篇(一)

中国古建名词汇编——砖瓦篇(一),

  古建凉亭测绘,古建筑装饰手绘,古建筑绘画简易古建砖瓦种类繁多包括板瓦、筒瓦、勾头、滴水、正当沟、斜当沟、托泥当沟、吻下当沟、平口条、压当条合角吻、蹬脚瓦、博通脊、挂尖、承奉连砖、博脊连砖、套兽、走兽、仙人、三仙盘子、列角盘子、升头、川头、戗通脊、戗兽座、戗兽、垂通脊、小连砖、三连砖、大连砖、联座、垂兽座、垂兽、正通脊、群色条、大群色、黄道、赤脚通脊、吻座、正吻、鸱吻、望兽都被通称古建砖瓦。

  ●干摆墙?磨砖对缝墙:特点是墙面用砖需经过砍斫和较细打磨的加工,砌墙时不铺灰而是要灌缝,摆砌后墙面无灰缝。 采用“五扒皮”砖,通过磨砖对缝,砖缝很细,不易辨别。一般用于比较重要的场合,如墙的下碱,廊心墙,影壁等重要部位。

  ●丝缝墙:特点是墙面用砖,需经砍磨加工,摆砌后墙面灰缝约2-3毫米。也是用在较 为重要的场合,但一般不用于下碱。

  ●淌白墙:特点是墙面用砖,只需简单磨面加工,摆砌后墙面灰缝约5-6毫米,做法较丝缝稍略粗。

  ●糙砌:使用未经砍磨的砖,分带刀缝和灰砌糙砖两种做法。即随砌随用瓦刀划缝,灰缝5-8毫米。

  ●三合土墙:三合土的材料为:黄土、熟石灰、河沙。黄土的含沙量多,则沙的量减少。熟石灰一般占30%。用这种“三合土”夯打土楼的墙基那是相当坚实的。它既可以承载巨大的压力,又可以防止洪水、山水的冲刷和浸泡,而且有着坚不可摧的防御功能。先民们还把这种“三合土”广泛地运用到其他的一些建筑工程中去,比如楼廊、凉亭、庵庙等公共场所。大凡在远古时代所修建的坟地、公墓也随处可以看到“三合土”的身影。

  ●竹筋土墙:在夯筑土墙时,在墙内放置一定数量的竹片,可以起到加固墙体的作用。这种于土墙内放置竹片的做法,既可以起到拉接墙体的作用,又可以防止部分墙体破坏导致的大面积墙面坍塌。

  ●土坯墙:用土做成土坯块所筑的墙。土坯并非专由泥土制成,而是要在和泥时加入麦秸、草筋等植物纤维作为内筋以增加其结构强度。

  ●木骨泥墙:内部以木为骨,外部覆泥的墙体。唐宋建筑中有在建筑底层用厚泥墙将最外一圈柱子包裹住的做法,建筑起支撑作用的仍是木柱,泥墙则起围护和加固作用。

  ●落膛池子:一种砌墙艺术,即在墙面的中间部分凹进去,形成四边高中间低的“池子”。 除了正式的落膛做法,还有在此基础上的简化的做法,如砖圈做法,砖池子(方池子和海棠池)。

  ●五进五出:一般在墙的两端,以五层砖为一组,向上砌筑过程中,一组比它前一组收进一个丁砖长度,下一组再比这一组凸出一个丁砖长度,以此类推。墙的外边砌筑类型比墙心要细(高一个等级),如两端是淌白墙做法,墙心就可以是糙砌,甚至碎砖墙,也可以用抹灰做法。墙心抹灰又叫软心,砖砌则叫硬心,墙心一般比两端要凹进去一些。 类似的还有三出三进,五出十进,衍生出来还有圈三套五等做法。

  1、下碱:约占墙身高度的3/10。下碱又称下碱墙,它是古建筑样式山墙下面的一段。由于这段墙体多用砖垒加石灰砌,因此年久后会出现硝霜,即碱,所以叫下碱。下碱与山墙主体之间有隔离层,其上不会出现硝霜。除防止山墙碱蚀外,下碱还有较好的承重性与稳定性。

  2、上身:一般“退花碱”,花碱宽度一公分左右,若上身抹灰,则另外要退出抹灰厚度。

  3、盘头、拔檐:砖墙向外出挑的部分,向外层层挑出的砖檐,称为“盘头”。盘头通常由四层砖料组成,砍磨加工成半混、炉口、枭的形式叠涩挑出,构成优美的曲线。盘头之上的两层砖料,称作“拔檐”,也即挑檐的意思。

  ●金边:墙体相对于台基一般要向里退一定距离,这段距离称为金边,类似于大式建筑的下出。

  ●砖檐:砖墙顶部的挑檐做法有多种:棱角檐、鸡素檐、抽屉檐、冰盘檐等。统称砖檐。砖檐俗称“檐子”可以说做几层并不固定。

  ●冰盘檐:砖檐拨檐的一种,是各种砖檐中的比较讲究的,多用于封后檐墙、平台房、影壁、看面墙、砖门楼及大式院墙。枭砖、卢口、半混、直檐可组成最简单的冰盘檐。除此而外,还可适用卢口、小圆混、连珠混、以及砖椽子。上述砖件可组成各种形式的冰盘檐,如四层冰盘檐、五层冰盘檐、六层冰盘檐、七层冰盘檐。

  ●鸡嗉檐:砖檐之一种。取其浑圆之意。三层做法自下而上为线砖、半混、、盖板。

  ●蓑衣顶墙帽:墙拔檐上,平砌砖逐层往里收,至最上层用条砖圧顶,不用灰抹饰,露清水砖缝。

  ●真硬顶墙帽:又称“硬眉子顶”。墙拔檐上,根据不同要求,向墙中心线倾斜铺砌方砖、城砖等,用条砖圧顶。

  ●假硬顶墙帽:又称“软眉子顶”。墙拔檐上,向墙中线倾斜堆砌砖胎,上用条砖圧顶,在碎砖和圧顶砖上抹灰赶光轧亮。

  ●鹰不落顶墙帽:墙身拔檐上,排放一列板瓦,上用三七灰泥砌砖胎子,上面砌条砖一层圧顶,再用刀青灰抹顶部两侧成凹线形。

  ●馒头顶墙帽:墙身拔檐上,用三七灰泥砌碎砖,外抹刀青灰,长圆形如馒头。

  花瓦顶墙帽圧顶:墙帽花瓦的上下各有两层砖,下面是两层砖拔檐,花瓦上面再砌两层砖。

  ●廊心墙:有前后廊的建筑,位于山墙里侧檐柱与金柱之间,就是樨头里侧的延伸部分的廊子,两端或砌墙,或做廊门筒子,通抄手游廊。这块壁面的廊心墙也是着意装饰的部位之一。廊心墙的雕刻多做在墙心上方,在四边砖套上做海棠池,内里雕花,中心做砖额。

  ●吉门:在廊心墙上开门洞,用以连接外部游廊。吉门上面做灯笼框,雕刻文字或图案。

  ●檐墙:分后檐墙和前檐墙。后檐墙有两种做法,一种是露出椽子,叫露檐出,一种是不露出椽子,叫“封后檐”,封后檐要做砖檐子。

  ●封护檐墙:建筑的后檐一直砌到屋檐下与屋檐相连,将椽头封在墙体里面,檐椽架到檐檩上之后不再伸出,一般为硬山顶屋后墙采用。

  ●金砖(方砖):古时专供宫殿等重要建筑使用的一种高质量的铺地方砖。两尺见方,产地苏州,因其质地坚硬,敲之若金属般铿然有声,故名金砖。

  ●画像砖:将装饰图案反刻在模具上,再用模具来将图案留在砖面上,是后经烧制而成的砖。画像砖表面的纹饰和图案大都带有当时的社会和历史信息。

  ●灰背屋顶:屋顶表面不用瓦,用白灰、青灰加麻或灰泥制成的密实屋防雨防漏,大多为平面屋顶或起脊屋顶的部分使用。

  ●正脊:正脊,又叫大脊、平脊,位于屋顶前后两坡相交处,是屋顶最高处的水平屋脊,正脊两端有吻兽或望兽,中间可以有宝瓶等装饰物。在官式建筑的大式作法中称为大脊,在小式作法中则有清水脊,过垄脊,甘蔗脊、鞍马脊,皮条脊等。大式作法之大脊脊件种类和层次较多,宋《营造法式》用瓦条垒脊,在屋脊的构造上一般有四个层次组成:当沟瓦、线道瓦、垒脊瓦、合脊筒瓦。脊的高度由垒脊瓦的层次多少来决定。而垒脊瓦的层数又和建筑物的类型与规模有关。

  ●龙门脊:根据屋顶正脊两端或中部腰花处装饰物的不同,正脊又分为许多形式,在正脊两端设有龙吻的脊称龙门脊。这种屋脊多出现在殿廷类主体建筑中,是最高等级的屋脊形式。龙门脊的体量应根据建筑规模的大小来定,以达到与建筑的匹配效果。龙门脊的高度是由砌筑中线条的数量确定的。一般最高的龙门脊,高度在2米左右,有九根线条,俗称九路头龙门脊。属最低的龙门脊由五根线条组成,俗称五路头龙门脊,其高度要在1.5米左右。

  ●垂脊?竖带:屋顶上与正脊垂直,顺着屋坡的屋脊,南方叫竖带。垂脊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屋顶的一种屋脊,庑殿顶在房屋平面45度角有四条垂脊;歇山顶在前后坡的两端也共有四条垂脊。根据其制作材料的不同分琉璃垂脊和黑活垂脊。

  ●戗脊:戗脊也称“岔脊”,为歇山顶的屋脊形式,其高度明显低于垂脊,并与垂脊呈45°相交,这也是区别于庑殿顶的显著特点。以戗兽为界,分兽前与兽后两段,均为“戗脊”的组成部分,兽前设仙人、行什、押鱼等走兽。戗脊的上端与垂脊高度一致,并与垂脊相连。戗脊由戗根和戗挑两部分构成,与垂脊相连的部分叫戗根,其翘起的部位称为戗挑,两部分之间常用吞头修饰。

  ●角脊:重檐建筑位于下层檐翼角上面的瓦脊,上层角檐叫戗脊,下层角檐叫角脊。

  ●博脊:歇山顶在山花板与其下山面屋面相交处平置的脊,即歇山顶两侧屋面上部贴于山花板处或进入博风板内侧的屋脊。

  ●围脊:重檐式建筑(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重檐攒尖顶等)的下层檐和屋顶相交的脊,由于围绕着屋顶,故名围脊。围脊四角有脊兽,根据等级不同,分别为“合角吻”或“合角兽”。

  ●脊兽、垂兽、戗兽:古建筑根据等级不同,在正脊、垂脊、戗脊上都会放有多少不等的琉璃或土陶的走兽瓦件。过去民间称“五脊六兽”。大式建筑正脊上一般有鸱尾、鸱吻、鱼龙吻等;垂脊上有龙头垂兽;戗脊上最高等级的如故宫太和殿上有骑风仙人龙、凤、狮、海马、天马、押鱼、狻猊、獬豸、斗牛、行什共十个小兽。戗脊小兽的用数根据等级不同或三个、五个、七个不等。古人以奇数为阳,取阳吉数,这个走兽个数不包括最前端的骑鸡仙人,“骑凤仙人”,也叫“仙人骑鸡”。它的作用是固定垂脊下端第一块瓦件。

  ●套兽:建筑仔角梁头有安装套兽和安装遮朽两种做法。套兽是一种保护角梁梁头不被雨水侵蚀腐朽的装饰构件,一般为琉璃龙头。

  ●鸱尾?鸱吻?鱼龙吻?鳌鱼吻?正吻?兽吻?大吻:大殿正脊两端的脊饰,汉到隋称鸱尾,唐到明称鸱吻,明以后称正吻或大吻。

  汉以前脊饰为凤凰,后为厌火,以鸱尾(一种相似鸱鸟尾巴的鱼尾)为脊饰。鸱尾又传说为佛教中雨神的坐骑“摩羯鱼”。明清以降,大殿正脊逐渐变成了龙吻,也叫“螭吻”俗称“吞脊兽”。因此,凡脊饰为鱼尾形的称“鸱尾”;为鱼尾张大口的称“鸱吻”;为鱼身龙口的称“鱼龙吻”;为龙头吞脊的称“龙吻”。民居不能用龙吻,常用鳌鱼咬脊,鱼尾上翘的形象,称“鳌鱼吻”。

  ●摩羯:即十二星座里面其中的一位。摩羯是是鱼、大象、鳄鱼三种动物的组合化身,藏传佛教建筑上用得较多。有的建筑装饰用摩羯头上多了一对角,类似于汉地的龙吻。

  ●嫔伽与角兽:宋代建筑屋角角脊之端,以前为佛教的迦陵频伽,其形像为人首鸟身。迦陵频伽,佛教经典称“妙音鸟”,声音美妙动听,婉转如歌,胜于常鸟。佛寺建筑把它置于角脊之上,喻示它能凌空宣说佛之法音。后传入民间,遂简称嫔伽,再后来改为骑鸡仙人,为角兽之一种。唐宋建筑与清式建筑的角兽数量不同,唐宋骑鸡仙人后用双数,清式用单数。

  ●迦陵频伽?妙音鸟:民间叫傧伽,翻译成汉语为“妙音鸟”。嫔伽有男像也有女像,有双头的,名叫“共命鸟”。女嫔伽袒胸露臂,羽毛绚丽,或束发或戴如意宝冠,背上两翼舒张,项挂缨珞,臂束钏镯,手持各色供品和各种乐器,在佛前奏乐歌舞。《佛说阿弥陀经》就有迦陵频伽出和雅音宣说佛法的记载。过去寺院建筑用在角脊上用得最多,现在传到民间很多人不知她的来历了。

  ●天王、频伽:与鱼龙吻、坐狮、檐人、哺鸡、哺龙等类似,殿庭脊饰等窑货瓦件制品。

  ●鬼脸:又名鬼面砖或脊面砖,房屋之东南属上阳,踞雌鬼,西北属阴而踞雄鬼。屋面之鬼脸,雌雄左右相列为邻。鬼脸始用于正脊,后为鸱尾所取代。现只用于垂脊、戗脊和次要建筑正脊中。

  ●腰花?龙口:腰花包括花脊、字牌等,主要表现内容为各地民俗文化。例如闽南建筑的花脊绚丽多彩,内容繁杂。花鸟鱼虫,戏文人物,各路神仙应有尽有。边脊垅中空处为“龙口”,里面可放镇宅用的厌胜钱等物。

  ●脊牌?字牌:屋宇正脊上的字牌,一般寺院用的较多,用砖雕或烧制琉璃件,上书佛光普照、常转、佛日增辉等。

  ●二龙戏珠:这里的“珠”其实是太阳。屋脊上圆形带火焰的物件一般有两种含义,一是太阳,二是摩尼珠,摩尼珠是佛教的如意宝,区分二者的重点是,太阳做成扁的,有的用铜锣代替,摩尼珠是球状的。

  凡珠周围有火焰,下边有海水者,皆指的是太阳。风水上以青龙代表东方,寓意太阳由东方升起,这是中华民族崇日和崇龙的表征。

  ●风狮爷、天王、雷公、瓦将军、瓦猫:中国各地民居上用来展示风水厌胜的脊饰五花八门,例如:西北地区喜欢在屋脊上放一对鸽子;江浙一带屋脊上置天王、雷公;广东的习俗是放置“风师爷”和“瓦将军”;云南习俗安置“猫”等。在讲究风水的地区,如果有别人家的屋脊、墙角或路桥等直冲本屋门面者,就应该在屋顶安放一尊陶制的武人骑狮像“瓦将军”。瓦将军类似于北方石敢当的作用,以避邪、禳灾、镇宅、止煞。

  ●泰山石敢当:石敢当立于街巷之中,特别是丁字路口等路冲处被称为凶位的墙上。石碑上刻有“石敢当”,或“泰山石敢当”的字,在碑额上还有狮首、虎首等浅浮雕。泰山石敢当习俗从内涵上体现的是“保平安,驱妖邪”,据考证来源自泰安市泰山区邱家店镇前旧县村,现已遍布全国,远播海外。传播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泰山石敢当”故事群,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

  1 ●脊刹:“刹”字为梵语,意思是“国土”。因佛塔代表佛的国土,所以人们又称佛塔为“佛刹”。因寺院大都建有佛塔,后来人们也称寺院为“宝刹”。我们把寺庙殿堂正脊中间凡建造有小塔、楼阁样的饰物统称“脊刹”。脊刹作为宗教性建筑装饰,皇宫大式建筑很少使用,多见于寺观庙堂。

  ●火珠:位于檐头华头筒瓦上的称滴当火珠,相当于清代的帽钉。位于正脊正中的称正脊火珠。这种火珠后来演变为亭、楼、塔、莲花以及瑞兽等形式的殿顶脊刹装饰件。位于斗尖屋顶正中的谓斗尖火珠,后世称宝顶。

  ●祥麟:脊刹装饰类,祥麟本指瑞兽麒麟,这里实指双鹿。鹿在汉语与“禄”同音,代表福气和仕途。藏传佛教建筑上的祥麟寓意为“鹿野苑”。鹿野苑为释迦成道后第一个讲经说法的地方。

  ●吉星楼:在中国北方有的地方叫这种脊刹为“吉星楼”,寓意“吉星高照”。脊上楼阁供奉紫微、文昌、北辰、玉堂等吉星的地方。凡屋顶有此类楼阁式构造,当不知其他含义时,皆可作此解。有的吉星楼中间楼阁宫殿内供奉的是姜太公的神位,民间有“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的说法。

  ●家神殿?家神龛:家神为家族或阳宅风水的保佑神,类似于门神,也类似于阴宅供奉的后土神位。家神与宗祖不同,可以是外姓神祗。每一姓家族的家神不一定是谁。例如,浙江东阳卢宅的家神是真武大帝。有的家神龛里直接写“天地君亲师”牌位供奉。

  ●兽前、兽后:垂脊、戗脊、角脊以兽头为界,由兽头起至脊前端部分称”兽前”,兽前常放置龙、狮等小兽。垂脊、戗脊、角脊兽头以后的部分。其中有兽前兽后的垂脊指的是庑殿顶、带多条垂脊的攒尖顶、硬山顶、悬山顶上的垂脊,歇山顶上的垂脊只有一个兽头在垂脊前端,只此只有兽后没有兽前。

  ●吞头:垂脊或竖带头和戗脊头叫做吞头。竖带吞头指竖带尾端的装饰物,南方一般做成人物形状的广汉、天王等。戗脊吞头指戗脊与与竖带分界处即戗根部位的装饰物。

  ●合角吻、合角兽:盝顶平台转角、重檐建筑的下檐围脊或其它屋顶转角处的装饰兽。往往是由两个对称的部分结合在一起,所以叫合角吻、或合角兽。只有使用正吻的屋顶才能用合角吻。

  ●清水脊:小式硬山或悬山屋顶正脊做法简单、朴素,没有复杂的装饰,大多在两端雕刻花草盘子和翘起的鼻子为装饰,这种装饰简单的屋举叫清水脊。

  ●亮花筒脊:用半圆亮花筒瓦对合砌成金钱形或其它形式的图案称为”亮花”,此种屋脊称亮花筒脊。

  ●正当沟、斜当沟:正脊下部与瓦面相交处,即瓦垅的根部所用的当沟为正当沟。当建筑举高较大时,在戗脊和垂脊上会使用“斜当沟”,大体与正当沟相似,只是两端倾斜。

  ●宝顶:亭、塔、角楼等攒尖顶建筑最上面的尖顶收头圆形构件,有葫芦状、宝珠状、多节葫芦状、六角状及各类雕塑形状都可称为宝顶。宝顶有陶、瓦件成品和堆塑两类,多涂成金色。

  ●角神:在佛台须弥座束腰的四角,砖石塔身的多边转角处,一般需要用角柱装饰的地方,可把角柱做成金刚力士像的角神,又名“扛鼎神”。还有大型殿堂的翼角由昂上边,有的做宝瓶,有的亦为力士样角神。

  ●天王座:竖带沿屋面直下,过老戗根,其端头于檐桁处设花篮靠背及靠背底座,上立天王,称天王座。

  ●窖货、粉塑:古建民居主所用的脊饰人物走兽等,一般有两种做法,一是砖瓦窑烧制的陶件或琉璃制品,一种是灰塑,也即粉塑而成。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