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古建筑设计

古建筑设计

在这个城市当文物是一种幸福

中国古建网2023-01-17古建筑设计成都古建手绘
彩绘横幅古建,成都古建手绘,古建彩绘外墙,在这个城市当文物是一种幸福,彩绘横幅古建,成都古建手绘,古建彩绘外墙当年一名秀才朱氏广办乡学,受益者众,其中一名学生感其恩德,便将自家半个山场的林木砍下送给老师,希望建一座可供更多族人读书的

在这个城市当文物是一种幸福

在这个城市当文物是一种幸福,

  彩绘横幅古建,成都古建手绘,古建彩绘外墙当年一名秀才朱氏广办乡学,受益者众,其中一名学生感其恩德,便将自家半个山场的林木砍下送给老师,希望建一座可供更多族人读书的场所,晚香堂由此诞生。

  晚香堂原杨墅园村,长广溪和雪浪山在这附近,周边的江南大学、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都是后来建设的。

  现在的杨墅园村已经没了,居民的房子大多拆了,只留下了晚香堂。百年银杏,楠木梁柱,一切都在诉说着历史和家族的沧桑。

  早在今年年初,雪浪街道板桥社区部分老旧房屋拆迁,那时候就有网友提出,希望有关部门留住“晚香堂”,因为它是无锡为数不多的清代初期的老房子。

  考虑到老百姓的诉求,当时滨湖区也给出了回应:将尽快界定该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确定保护方式。

  最近,事情有了明确进展:“晚香堂”被认定为“不可移动文物”,实行原地保护。

  有行业人士告诉我们,晚香堂原本并不在国家、省市文保单位之列,而对这类特殊建筑的保护虽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执行起来比较难,能认定不可移动文物,实行原地保护,是比较合适的处理方式。

  也有专家向我们透露,“晚香堂”的留存产生不了多少经济效益,它最大的价值其实就是对古建筑的研究。

  因为像“晚香堂”这样建于清初的建筑较为少见,它始建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距今300多年历史。

  2005年12月,无锡终于将“姗姗来迟”的江苏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称号揽入怀中。两年后,无锡又再次通过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评定。

  当时整个江苏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无锡能在增经济的同时做好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是不容易的。

  当时江苏绝大多数城市都在进行旧城改造,“拆旧改新”,拆的很多都是历史建筑。

  九十年代的时候,绝大多数市民住的都是老房子,很多都是民国时期、清朝时期建设的,但当时的人们都对楼房有好感,普遍觉得住上楼房是幸福的——干净、安静,下雨不要再拿脸盆接水了。

  所以当时很多城市都在进行改造,再加上城市发展一手“做增量”,一手还要“抓存量”,当时许多历史文化建筑都被拆了。

  但是无锡那个时候并没有这样做——小巷,古宅,古井,古树……在锡城它们仍是展现城市魅力的标志。

  1988年,国务院公布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时全国一共批了258处,无锡只占了一席,是寄畅园。

  而在新公布的第八批国保和省保名单中,无锡新增了荡口华氏老义庄、江阴蚕种场、宜兴徐氏宗祠等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数量位居全省前列。

  而随着《无锡市文物保护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实施,近几年可以说无锡文物保护进入到了历史最好时期:市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扩大到8500万元,带动各级投入文物修缮经费近4亿元。

  2019年5月,龙光塔作为惠山古镇二期修复的龙头项目全新亮相,短短两个月后,小娄巷正式开街;

  小娄巷位于无锡市中心,是四大历史文化街区之一,被称为无锡城区现存历史最久、面积最大、知名度最高的巷弄之一。所以修缮工作也尤为艰巨,这一修就修了十年——2009年,无锡以整体保护、修旧如故为原则,正式启动了小娄巷保护修复工程;

  还有南禅寺的妙光塔,属于“市保”。2019年12月,妙光塔修缮完毕,八角七层楼阁式的宝塔风采再现,成为南禅寺景区内的一道风景线;

  8500万元的专项资金,4亿元的修缮经费,这些投入所带来的成效是时时刻刻看得见的:三年来,无锡接连完成了国保、省保单位等150多项修缮工程,全市文保单位、文迹控保单位完好率达八成以上。

  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之时,一批“有志青年”意识到,发展实业才是关键,无锡荣氏兄弟就是在这样的思想之下成为了无锡的“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

  他们在无锡做了不少慈善。上面说到的妙光塔最早的一次修缮工作是荣氏兄弟做的。

  南禅寺妙光塔始建于北宋雍熙年间,到了清咸丰、光绪年间遭火灾,仅剩无顶荒塔。1926年,荣宗敬、荣德生曾捐资5000银元助修妙光塔,当时将塔檐、平台及护栏改建为了钢筋混凝土结构。

  到了1947年,荣德生又积极捐款50万元,对无锡城内古迹东林书院进行修缮。

  “照明大王”丁熊照在那一年从香港回到家乡惠山洛社建设了华圻私立小学,据记载,当年建校的木材都是从福建运来的,都是丁家亲自种植。

  如今,华圻小学是无锡地区目前唯一保存下来的民国时期学校旧址,已经被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丁熊照之子丁午寿也延续了父亲这份对家乡的深情,2001年,他出资400万元兴建了新的华圻小学,接过了父亲投资兴学的事业。时至今日,每隔一年半载丁午寿都会回到洛社华圻,每次还总要在华圻小学旧址、新建的华圻小学、丁熊照故居几个固定的地方留影。

  从二十一世纪开始往前看六十年,有荣氏兄弟、丁氏家族这样心系家乡的慈善家,再往后看十年,一心想为城市的文物保护作出贡献的现代企业家也不在少数。

  改革开放初期,无锡惠山诞生了一家企业——蓝力机床厂,创办人叫胡杰。如今公司已经做得风生水起,在他企业家的身份之外,他也被称为从商海走来的“文化义工”。

  据说胡杰祖上还是北宋著名理学家胡瑗,可能也是从小积累的“文化因子”使他对有价值的乡土文化有着别样的感情。

  在无锡运河畔,就有这么一座村庄,人称“天上村前”,现在也有人叫它“宝藏村”。

  叫它“宝藏村”是有原因的:50多亩的小村落,里面藏着99处明清建筑遗迹,还有百年钟楼、百年积谷仓、胡氏蒙学堂等21处文保单位,被誉为“乡村建筑露天博物馆”。

  颜值佳、底蕴厚、鸡犬相闻,书香遍地。六百年间,它就如世外桃源一般,吸引了无数游人。

  胡杰是土生土长的村前人,对家乡有感情,随着城市化、大拆迁的推进,村前村极有可能要面临整村拆毁的命运。这时候,胡杰带头发起成立了胡雨人研究会,并多次在“两会”上提出“文化湿地——胡雨人故居及村前古村相关文化遗存保护”的提案。

  在胡杰的努力下,政府包括媒体都注意到了这个古村落,村前村一批有价值的历史文化遗存列入了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名录,改变了原来的拆迁道路。

  2013年,胡杰个人出资近1000万元修复的积谷仓、蒙学堂、阴雨操场、胡雨人墓等文物点正式建成开放——昔日的残壁断垣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古色古香的青砖木栋、粉墙黛瓦。

  去年,“天上村前”入选《江苏省“十四五”时期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也是无锡市大运河文化带“十四五”时期重点项目之一,预计到今年底,村前古村将再次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当时城市发展、经济发展已经走入快车道,在这种情况下,肯定也有很多文保建筑是被拆掉的,但当无锡开始意识到,“城市文化”是城市经济发展中的那张“差异牌”之后,无锡开始加强对于文物保护的重视。

  东林书院、荣氏梅园、南禅寺妙光塔、江阴黄山炮台旧址、宜兴瀛园、忍草庵、龙光塔、张闻天旧居、茂新面粉厂旧址、泰伯庙、蠡园及渔庄……上百余处古建筑别列为文保单位。

  有古建筑爱好者和我们说,他认为“文物保护”只是第一步,“文化延续”不应该只是将文物锁在库房里面严看死守,最好的应该是让文物“活起来”,让它们以一定的展现形式重新回到人们的生活中。

  其实在我们国家“十四五”文物保护规划中,专门就有一个章节是“如何让文物活起来”,有六个方面的内容,摘取其中比较重要的两点:

  2002年,东林书院经全面修复后对外开放——这座明清学子争相踏访的书院再次重现盛貌,成为现代无锡城的文化地标。

  作为江苏省十佳全民阅读推广基地,每年东林书院都会组织文化宣传活动,吸引国学专家和爱好者前来参加。

  原来书院一处相对封闭的厅堂“东林庵”现在已经打造成了无锡市图书馆东林书院分馆,并且结合东林书院的特点打造了“东林雅集”。现在,“东林雅集”已经成为了锡城的文化品牌活动,每年东林书院游客量也在逐年攀升。

  一些老无锡人肯定知道西漳蚕种场,它始建于1926年,是无锡最大的蚕种场,也是苏南地区最后一个蚕种场。

  2008年,西漳蚕种场旧址被无锡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工业遗产,2019年,它被确认为省级文保单位。

  列为文保单位后,西漳蚕种场继续完成它的使命——无锡地区濒临绝迹的养蚕技艺的传承有了一个好的平台。

  2021年,西漳蚕种场内40亩的种植田又开始重现采桑养蚕、抽丝结茧的熟悉场景,一群热爱农耕文化、蚕桑文化的文化志愿者在这里,重操养蚕行当。

  现在,蚕桑养殖体验区和西漳蚕桑博物馆一起构成了一道弘扬蚕桑文化的风景线,不定期与周边学校联合组织各类蚕桑文化公益科普活动。

  2018-2021年,无锡文保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也预示着无锡新一轮文保行动的开始。

  今年,无锡市文广旅游局已经研究制定了《无锡市“百宅百院”活化利用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计划提出预计到2024年底,将累计打造100个以上活化利用典范。

  在江苏省江阴市的司马街,有一座明清风格、古色古香的老房子,粉墙黛瓦,砖刻门楼。

  这是清末至民国时期著名中医临床家曹颖甫先生的故居——江阴市中医史陈列馆。

  如今这里已经变身成为了曹颖甫医馆,10余位中医专家都曾来这里为市民提供看诊服务,这里已经成为锡城中医惠民重要窗口。

  相关领导告诉我们,在这些宅院中,或开办文化礼堂打造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平台,或发展地域特色产业,适应现代生活要求:

  ★对于知名度高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成立综合性、专题性的博物馆或纪念馆的形式对外开放。

  ★可以打造兼具文化、艺术、时尚的设计事务所、研究所、工作室等创意产业办公场地,文保级别较低或集中成片的传统村落、历史建筑和工业遗产,可适当发展休闲与服务产业。

  比如宜兴的邵氏宗祠修缮及苏南太滆抗日根据地纪念馆等,将打造具有“历史文化体验感”的场馆;

  梁溪区的祝大椿故居等5处,建设具有运河水乡街巷传统风貌和独特历史文化特点的复合性活化利用典范……

  这里有一座名为“梅梁小隐”的故居,在四十年前就被列为了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

  这位对滨湖中医药产业及文化旅游产业有着重要价值的“进士名医”,显然,价值和意义都还未被更好地挖掘出来。

  结合此次行动计划里提出的“发展地域特色产业,适应现代生活要求”,有没有可能通过发挥许叔微故居的影响力,来助力整个滨湖区的中医药产业呢?

  生命医药、绿色康养是马山的一大招牌,借“活化利用”的契机,一方面是提升名医许叔微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是扩大马山当地的医疗影响力,成为辐射周边城市的一张中医名片。

  看得出来,从2018年开始的三年行动计划,到今年提出的“百宅百院”,无锡在文物保护方面下了大功夫。

  在2018年,淮安市文物局获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称号。今年,新一轮的评选开启,可以看出无锡市文物局是想冲一下先进集体的。

  但我们也想说,不管无锡今年有没有获得先进集体,这几年无锡在文物保护上做得工作是实实在在的,这是值得肯定的。

  在这里,院落、马头墙、坡屋面、连廊、老厂房与新型体验场所、文化空间构建成了新的景象:打扮入时的街拍潮人,穿着汉服闲逛的游客,还有坐着晒太阳的老人,大家共处同一画面,新生,又十分和谐。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