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古建故事传承小镇记忆 高新区以古建筑为载体建设村史馆
讲好古建故事传承小镇记忆 高新区以古建筑为载体建设村史馆
讲好古建故事传承小镇记忆 高新区以古建筑为载体建设村史馆,古建设计思路图,古建筑设计理念,古建民居设计,
墙壁上展示着精美的图文资料,陈列柜摆放着书籍实物,在雕梁画栋的清代祠堂瑞芝唐公祠中,承载着村落历史、浓缩了村庄记忆的唐家村史馆就开设于此。
像这样开在古建筑中的村史馆,在珠海高新区已有9个。珠海高新区主园区所在地唐家湾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拥有市级不可移动文物115处。2007年,唐家湾镇成为我国首个以近代历史遗迹成功申报历史文化名镇的古镇。
今年1月,唐家瑞芝唐公祠的唐家村史馆正式开馆。同日,珠海第一个村史馆——会同莫氏大宗祠内的会同村史馆也完成全面修缮后的陈展升级。
2015年以来,珠海高新区实施“解读名镇历史印记,构建珠海文化符号”工程,致力推进村史馆社区全覆盖。在每个村落选取一座古建筑,建设成为村史馆,在其中运用文字、图片、实物、文物、音像等多种陈列形式,并辅以多媒体数字化手段,介绍村落的历史沿革、乡村文化、民俗风情等,这种形式赋予了古建筑新活力,古建筑成为“讲述”历史的场所,与建筑风格相得益彰。
上世纪80年代至今,高新区对唐家历史的研究从未停止。2015年后,高新区根据收集、整理的唐家湾镇历史资料,重修出版了《唐家湾镇志》,大量收录了近10年历史文化研究成果和辖区内的发展变化,全面、系统地记载了唐家湾镇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等各方面的发展历程;同时挖掘村史,以社区为主体出版了《官塘村史话》《鸡山村史》等书籍。目前,淇澳村史的编写工作也正在推进。
村史馆是高新区对文物古建活化利用的方式之一。高新区还将幸福村居建设与推进会同、淇澳保护发展融为一体,编制了多份幸福村居建设规划和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目前,会同古村环境整治项目及相关古建的维修已大部分完成,会同村调梅祠、会同祠的维修项目,淇澳村系列改造升级工程正在筹备中。
2016年至2018年,高新区共投入8000多万元,对唐家三庙、卢慕贞故居、古元故居等33处重要古建进行修缮保护。截至去年底,已有28处文物古建完成修缮工程。
维修完成后的古建文物,高新区根据古建筑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设立了淇澳端午祈福巡游、中秋对歌会等5个非遗传承基地,开设了卢慕贞故居陈列馆、古元故居陈列馆等3个名人故居,建成了会同电影小馆、会同市民艺术中心、社区文化室等一批公共文化服务场馆,这些场馆均实行常态化免费对外开放。
打开高新区管委会、区社会事业局和文化中心的微信公众号,点击查看会同社区文物,耳边响起语音介绍的同时,会同莫氏大宗祠的全景图片也同时出现在手机屏幕上。
在“珠海高新区”微信公众号底部菜单,点击政务菜单,再点击“文物一张图”即可进入系统。▼
这是高新区投资200万元,邀请区内企业协助实施的文物数字化项目,让民众对高新区115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线上游览。数字化的古建筑让人们接触文物变得更为便利。
被纳入数字化系统的115处不可移动文物被分成文博场馆、重要文物、一般文物三类。文物数字化项目通过对文物进行三维采集,创建详细的高清图像信息;对古建筑空间数据和纹理高清照片进行扫描,构建三维模型;在高精度的三维数据基础上,扩展古建筑在展厅的虚拟展示、移动终端展示、古建筑设计研究、古建筑保护修复等方面的展示应用,最终实现“足不出户看文物”。
对文博场馆,系统设有自动导览、图文介绍、语音介绍等功能,展示古建筑的展厅、设计研究、保护修复等方面的信息。
重要文物则主要通过“三维数字化+语音导览”模式进行展示,即在展示文物三维模型的同时进行语音讲解。
一般文物则选择采集门口位置或者重点区域的三维数字化场景,对银坑银矿遗址等古遗址、石刻、古墓葬类文物,则采用坐标点定位加图片及简介的形式来展现。
不同的呈现方式,共同构成了高新区不可移动文物的“一张图”,在文物数字化系统的卫星地图上,高新区按社区被分为16个区域,其中3个重点古村落地图可多层次放大,其它非重点社区可逐级放大显示,每个社区的文物数量、文物分布也一目了然。
讲解员帮助文物“说线日,珠海高新区文化中心开展了为期七天的2019年度第一期珠海高新区文博场馆讲解员培训班,各文博场馆共21名文化讲解员参加培训。
文博场馆的讲解员是人们了解文物的重要窗口,也是帮助文物“说话”的重要媒介。“作为一名文化讲解员,在工作与生活中,不仅要注重仪容、仪表,其言行举止也要端庄得体,更要不断钻研业务,把自己当成一名研究者,以成为一名优秀的高新区文化传承者、传播者为己任,讲好唐家湾故事。”珠海高新区(唐家湾镇)文化中心主任罗玉芬说。
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培训班还带领学员们前往淇澳岛、唐家古镇、会同古村开展现场实操指导培训,带领文博场馆的讲解员走出自己的场馆,从更宽广的视角认识唐家湾,讲好唐家湾故事。
除了培训,讲解员管理制度也被纳入《高新区文博场馆管理制度》中,对讲解员的岗位要求、仪表仪容、服务规范均作出了规定。
“讲解员也是研究员。”罗玉芬说,不少讲解员在传播历史的同时,也成为了历史文化的研究者。淇澳村村史馆讲解员蔡莹结是淇澳村的村民,对淇澳村的历史如数家珍。官塘村村史馆讲解员卓炳权,是当地小学退休的老校长,更是写出了官塘村史《官塘村史话》一书。“他们的热爱激发了村民去认识、了解、研究古建筑所承载的历史。”
墙壁上展示着精美的图文资料,陈列柜摆放着书籍实物,在雕梁画栋的清代祠堂瑞芝唐公祠中,承载着村落历史、浓缩了村庄记忆的唐家村史馆就开设于此。像这样开在古建筑中的村史馆,在珠海高新区已有9个。珠海高新区主园区所在地唐家湾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拥有市级不可移动文物115处。2007年,唐家湾镇成为我国首个以近代历史遗迹成功申报历史文化名镇的古镇。
今年1月,唐家瑞芝唐公祠的唐家村史馆正式开馆。同日,珠海第一个村史馆——会同莫氏大宗祠内的会同村史馆也完成全面修缮后的陈展升级。
2015年以来,珠海高新区实施“解读名镇历史印记,构建珠海文化符号”工程,致力推进村史馆社区全覆盖。在每个村落选取一座古建筑,建设成为村史馆,在其中运用文字、图片、实物、文物、音像等多种陈列形式,并辅以多媒体数字化手段,介绍村落的历史沿革、乡村文化、民俗风情等,这种形式赋予了古建筑新活力,古建筑成为“讲述”历史的场所,与建筑风格相得益彰。
上世纪80年代至今,高新区对唐家历史的研究从未停止。2015年后,高新区根据收集、整理的唐家湾镇历史资料,重修出版了《唐家湾镇志》,大量收录了近10年历史文化研究成果和辖区内的发展变化,全面、系统地记载了唐家湾镇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等各方面的发展历程;同时挖掘村史,以社区为主体出版了《官塘村史话》《鸡山村史》等书籍。目前,淇澳村史的编写工作也正在推进。
村史馆是高新区对文物古建活化利用的方式之一。高新区还将幸福村居建设与推进会同、淇澳保护发展融为一体,编制了多份幸福村居建设规划和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目前,会同古村环境整治项目及相关古建的维修已大部分完成,会同村调梅祠、会同祠的维修项目,淇澳村系列改造升级工程正在筹备中。
2016年至2018年,高新区共投入8000多万元,对唐家三庙、卢慕贞故居、古元故居等33处重要古建进行修缮保护。截至去年底,已有28处文物古建完成修缮工程。
维修完成后的古建文物,高新区根据古建筑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设立了淇澳端午祈福巡游、中秋对歌会等5个非遗传承基地,开设了卢慕贞故居陈列馆、古元故居陈列馆等3个名人故居,建成了会同电影小馆、会同市民艺术中心、社区文化室等一批公共文化服务场馆,这些场馆均实行常态化免费对外开放。
打开高新区管委会、区社会事业局和文化中心的微信公众号,点击查看会同社区文物,耳边响起语音介绍的同时,会同莫氏大宗祠的全景图片也同时出现在手机屏幕上。
在“珠海高新区”微信公众号底部菜单,点击政务菜单,再点击“文物一张图”即可进入系统。▼
这是高新区投资200万元,邀请区内企业协助实施的文物数字化项目,让民众对高新区115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线上游览。数字化的古建筑让人们接触文物变得更为便利。
被纳入数字化系统的115处不可移动文物被分成文博场馆、重要文物、一般文物三类。文物数字化项目通过对文物进行三维采集,创建详细的高清图像信息;对古建筑空间数据和纹理高清照片进行扫描,构建三维模型;在高精度的三维数据基础上,扩展古建筑在展厅的虚拟展示、移动终端展示、古建筑设计研究、古建筑保护修复等方面的展示应用,最终实现“足不出户看文物”。
对文博场馆,系统设有自动导览、图文介绍、语音介绍等功能,展示古建筑的展厅、设计研究、保护修复等方面的信息。
重要文物则主要通过“三维数字化+语音导览”模式进行展示,即在展示文物三维模型的同时进行语音讲解。
一般文物则选择采集门口位置或者重点区域的三维数字化场景,对银坑银矿遗址等古遗址、石刻、古墓葬类文物,则采用坐标点定位加图片及简介的形式来展现。
不同的呈现方式,共同构成了高新区不可移动文物的“一张图”,在文物数字化系统的卫星地图上,高新区按社区被分为16个区域,其中3个重点古村落地图可多层次放大,其它非重点社区可逐级放大显示,每个社区的文物数量、文物分布也一目了然。
讲解员帮助文物“说线日,珠海高新区文化中心开展了为期七天的2019年度第一期珠海高新区文博场馆讲解员培训班,各文博场馆共21名文化讲解员参加培训。
文博场馆的讲解员是人们了解文物的重要窗口,也是帮助文物“说话”的重要媒介。“作为一名文化讲解员,在工作与生活中,不仅要注重仪容、仪表,其言行举止也要端庄得体,更要不断钻研业务,把自己当成一名研究者,以成为一名优秀的高新区文化传承者、传播者为己任,讲好唐家湾故事。”珠海高新区(唐家湾镇)文化中心主任罗玉芬说。
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培训班还带领学员们前往淇澳岛、唐家古镇、会同古村开展现场实操指导培训,带领文博场馆的讲解员走出自己的场馆,从更宽广的视角认识唐家湾,讲好唐家湾故事。
除了培训,讲解员管理制度也被纳入《高新区文博场馆管理制度》中,对讲解员的岗位要求、仪表仪容、服务规范均作出了规定。
“讲解员也是研究员。”罗玉芬说,不少讲解员在传播历史的同时,也成为了历史文化的研究者。淇澳村村史馆讲解员蔡莹结是淇澳村的村民,对淇澳村的历史如数家珍。官塘村村史馆讲解员卓炳权,是当地小学退休的老校长,更是写出了官塘村史《官塘村史话》一书。“他们的热爱激发了村民去认识、了解、研究古建筑所承载的历史。”
相关文章
- 17个中式“花园庭院”设计中国院落果真是世上最优雅的庭院
- 21个最美丽的天花板古建筑装饰手绘
- 古建筑营造——梁上月曲如虹
- 我的乡村游(1)——韶关仁化城口镇恩村
- 中书设计 夏克梁艺术工作室 松阳村百年古建改造
- 【热点】最新关注!嵩县九大文旅项目最新进展!
- 规划愿景:兰州红古区撤区建市(县级市)
- 中国古建设计平台古建彩绘部
- 河北:传承古建青砖制作技艺
- 太原招聘 ▍山西建投八建集团招聘 预算员、工程师、设计人员
- 【先评后送】票选出你最喜欢的北京消防文创作品(内含礼物)
- 古建牌楼牌坊 邵阳仿木塑树大门 系列齐全
- 14个“花园露台”设计煮一壶清茶畅叙心怀理想生活莫过于此!
- 【两会30秒】吕成龙委员:建议解决故宫博物院在古建里办公问题
- 国外对古建筑的保护古建彩绘荷花
- 获奖公布丨大扬2020年8月“古建之美”主题月赛获奖作品欣赏
- 浙江木本古建筑分享:古建筑设计和仿古建筑设计有什么区别?
- 收藏级作品问世!布鲁可积木匠心巨制还原古建天花板太和殿
- 图解全流程|一图看懂房地产开发全流程
- 213㎡一层自建合院宅院合一的生活意境铺就归家之路的仪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