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古建资讯

古建资讯

西城典靓|寻根宣南文化

中国古建网2023-04-30古建资讯中国古代建筑网站
中国建筑网官网,中国古代建筑网站,建筑资料下载网,西城典靓|寻根宣南文化,中国建筑网官网,中国古代建筑网站,建筑资料下载网作家肖复兴在《宣南文化三论》一文中曾说:“谈北京的文化,绕不开宣南文化,它是北京文化的根。”在25条“品读建筑发现北

西城典靓|寻根宣南文化

西城典靓|寻根宣南文化,

  中国建筑网官网,中国古代建筑网站,建筑资料下载网作家肖复兴在《宣南文化三论》一文中曾说:“谈北京的文化,绕不开宣南文化,它是北京文化的根。”在25条“品读建筑 发现北京之美”建筑主题游线路中,琉璃厂文化街最能凸显宣南的士人文化特色。本期邀您跟随记者,从正乙祠出发,一路向南到琉璃厂文化街、京报馆,最后在广阳谷城市森林享受冬日暖阳。

  会馆是供同乡或同业人士在京城及各大城市聚会、寄寓的场所。宣南是会馆比较集中的地方,包括绍兴会馆、湖广会馆、安徽会馆等。其中比较有特色的是正乙祠戏楼。

  正乙祠戏楼也称“银号会馆”,明代曾是一座寺院,清康熙初年由浙江在京的银号商人集资,建立祠堂馆舍,供奉财神赵公明,因此又被称为“银号会馆”。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浙商对正乙祠进行扩建并加盖了戏楼。

  这座全木结构的戏楼到了今天依然可以用“气派”来形容:三层高,戏台三面开放,两层舞台之间开有方形孔道,设吊钩,用来在演出神怪戏时制造特效。上世纪30年代,谭鑫培、梅兰芳、王瑶卿等名角儿,都曾在这里登台,见证了正乙祠最辉煌的岁月。

  此后半个多世纪,正乙祠先后做过仓库、兵营,有人在这里开过煤铺,也有人在此建过学校。1954年戏楼改为招待所,厅堂变成食堂,戏台被砌起来,开了几个卖饭窗口,后台成了炒菜做饭的厨房。后来经历不少坎坷才修缮恢复,重放光彩,京剧、昆曲、越剧、话剧的精彩剧目都在此演出。

  2018年12月31日,结束最后一场演出后,正乙祠关门谢客。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经过深入调研后决定,将正乙祠戏楼交由北方昆曲剧院修缮、运营及使用。

  修缮工作按照古建修旧如旧保持原貌的要求,进行了彩画补彩和重新粉饰。小院里,青砖灰瓦透着古朴、幽静,游廊间的红色立柱经过粉饰后更显喜庆。在一些立柱的中间,套着一个个“箍”,原来,这就是古建修复中常用的墩接技术,即截去腐朽部分,接上新的木材,保证其构件功能。

  小院西侧,一块三米多高的石碑被安上了一层玻璃罩。负责此次加固装饰工作的北方昆曲剧院院务管理中心主任付京京告诉记者,为了让观众更加直观地了解这座百年戏楼,这块碑上篆刻了正乙祠修建的过程,是这座百年戏楼的“身份证”。透过玻璃罩,“清康熙六年”字样清晰可见,可在石碑的底部和背面,一些文字已模糊不清。

  不仅如此,此次修缮还恢复了游廊内装饰墙的功能。原来,曾经的会馆院落中都会留出白色的装饰墙,画师在上面绘出吉祥图案,彰显会馆地位。现在,“柿柿如意”“花开富贵”“松鹤延年”等装饰画也已重绘完毕。穿过院落走进戏楼,百年余音恰似昨日。戏台、廊柱、台阶、包厢等处还安装了LED冷光源,用淡光勾勒戏楼轮廓。

  琉璃厂最初是为修建宫殿烧制琉璃瓦的地方,辽金时期这里名为海王村。元代这里开设了窑厂专烧琉璃瓦。到了明永乐初年,为营建北京城,在元代琉璃窑的基础上设立“琉璃厂衙”,明代为工部五大窑厂之一,专为宫廷烧造琉璃瓦件。

  琉璃瓦是什么?这里先科普一下。琉璃瓦是以优质矿石为原料,经过高温烧制而成的一种建筑材料,因表面带有釉色,颇似中国古代用青铜脱蜡铸造技术制造出来的琉璃,因而得名。琉璃瓦是富丽堂皇的代名词,因材料坚固、色彩鲜艳、釉色光润,一直是古代建筑中的高级材料,过去一般老百姓是用不起的,也不让用,特别是金黄色,乃皇家专享。

  后来,琉璃窑厂交窑户自办,除烧造琉璃瓦件外,还烧造玩具,在厂门外设摊出售,逐渐形成小街市。康熙后期,京师春节集市移此。一些临时性的书摊逐步发展为坐商书肆。宣武门外至前门一带,当时各省的会馆多建于此,来往的官员、应考的举子和商人都离不开书,从而促进了琉璃厂书业的发展。清初各地来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大多集中住在这一带,因此在琉璃厂卖书籍和笔墨纸砚的店铺越来越多,逐渐形成文化气候。

  旧时琉璃厂书店、书摊古籍旧书数量多、种类杂,是一个识货者淘宝的乐园。刘半农、朱自清、沈从文等人的文章中也多次讲到赴琉璃厂淘旧书的轶事。鲁迅更评价这里是“开架的图书馆”。

  20世纪70年代末,国家对这条街进行了翻修。这次翻建属第一期工程,地处南新华街中段东西各五百米(即东、西琉璃厂),改建面积为三万四千平方米,安置了五十四个老字号商店。其中有中外驰名的“荣宝斋”,我国最大的古旧书店“中国书店”,有国家特许、全国独家经营超年代古旧文物的“悦雅堂”,经营历代和现代知名书画家作品及缂丝刺绣、团扇折扇的“宝古斋”“墨缘阁”“虹光阁”,经营金石锦瓷、景泰蓝制品及竹木牙雕等器物的“韵古斋”“萃珍斋”,藏有历代碑刻拓本、拓片、不同时期的纸墨笔砚和名人篆刻的各种印章的“庆云堂”“观复斋”等等,都在这里占有着重要的营业位置。

  走在琉璃厂的胡同中,可以寻找到历史悠久的老字号店铺。如今最有名的如中国书店、一得阁、荣宝斋和戴月轩等。中国书店是全国最大的古旧书店,1952年在国子监成立,由全市111家古旧书店合并而成。一得阁创建于同治年间。戴月轩在琉璃厂古文化街里也是唯一一家以店主名字命名的店铺,作为毛笔店的鼻祖,在古文化街的地位是高高在上的,需要文房四宝无需东奔西跑,在这家老店可以全部搞定。

  自清末开始,北京的报业以宣南为中心,有了相当的发展,看报逐渐成为京城的时尚风气之一。《京华百二竹枝词》中称:“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

  清末民初,宣南一带颇有北京地方特色,且影响很大的报纸中,以彭翼仲的《京话日报》为最。除此报外,他还办有《启蒙画报》和《中华报》。梁漱溟后来在回忆中谈到,《京话日报》开办之初,便是委托铁老鹳庙的报房代为发行,后来才逐渐发展成为自办印刷,自办发行,在晚清的社会启蒙运动中曾经起过相当大的作用(参见梁漱溟《忆往谈旧录》)。

  到了民国时期,随着新闻自由度的开放,北京的报业迎来新一轮的发展高峰。1935年马芷庠的《北平旅行指南》中,曾列出当时北平的42种报纸,其中报社位于宣南的23家,内城19家。在内城的19家中,东城3家,西城16家。报社分布最集中的主要有两个地区,一是琉璃厂周围,二是靠近宣南的六部口周围。

  邓云乡在《文化古城旧事》曾列举:“北京当时著名大报《晨报》,社址在宣外大街路东,椿树胡同口上,是老式大四合院,很不起眼。邵飘萍的《京报》馆,在魏染胡同,在胡同里面。小《实报》在宣外大街路西,也是老式房子。”后来更有李大钊的《晨钟报》、章士钊的《甲寅》,包括陈独秀主编的《每周评论》等,均设址于宣南地区,可以想见当时此地报业之盛。报社密集于此,一个重要原因便是琉璃厂周边的印刷业繁荣,为报刊的印刷提供了便利。

  2021年6月1日,京报馆旧址修缮提升后首次对公众开放。这是一座坐东朝西的灰砖二层小楼,“铁肩辣手”是京报馆的魂。推门而入,“铁肩辣手”四个大字嵌于影壁墙上,这是邵飘萍一生的信念和实践。穿过大门可直接来到楼后的四合院,正房、两厢房和倒坐房均为三间五檩,都是京报编辑部的一部分。“在报馆时期,小楼一层是传达室和负责报纸销售及刊登广告的经营所,二层则是编辑部和经理室,编辑部里摆着两张黑色的长桌供编辑们工作。”京报馆展陈大纲主创人员依旺解说道:“当年,报纸编好后,报样就被送到窗外的四合院内排版、校对,然后在自设的昭明印刷局印刷。出报后,报差将报纸送到北柳巷的报房里,再从报房发给卖报的小贩们。”

  京报馆旧址已经成为生动的党史教育基地,提供丰富的红色文化素材。椿树街道以京报馆中的魏染书屋为载体,以革命志士邵飘萍英勇就义时间1926年4月26日凌晨四点钟为名,开办“聆听四点钟”红色初心课堂。从2021年6月设立以来,数千名党员、居民在这里体验报纸印制、制作信仰书签,在红色课堂中,感悟百年党史蕴含的智慧与力量。

  位于菜市口西北角的广阳谷城市森林于2017年9月对市民开放,它是北京市在核心城区建设的首座城市森林。和很多精致、整洁的城市休闲公园不一样,城市森林更注重的是自然、郊野、原生态。与普通的绿地不同,这里构建了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一些浆果类、蜜源类植物种植在森林深处,可以为小型哺乳动物、鸟类和昆虫提供果实和巢穴。

  从建设到管护,广阳谷城市森林都追求“近自然”的状态,园子里新生的野花野草只要不影响周边乔木的生长,能不去除就不去除。但野花野草缓除,又不等同于放任它们肆意生长。有一些野菜,比如灰灰菜,能长到1米多高,与整体景观很不协调,这种情况就得清除;还有的野草越长越高,一场雨过后就会倒伏一大片,像这样的,长高到一定程度就要修剪;有的野草秋天大量结籽,如果不加干预,来年会长遍整个园子,影响其他植物生长,这样的到秋天必须割除。

  也正是有了这些野生的秋花秋草,广阳谷城市森林的秋意比别处更要浓重。赶在霜降前,到林子里随便转一转,还能听到“唧唧咕咕”或长或短、或清脆或轻柔的虫唱声。霜降过后,红叶进入最佳观赏期。森林公园,灼目的红叶、耀眼的金色在风中摇曳,让人赏心悦目。

  广阳谷城市森林生物多样性一年比一年丰富。因为野花野草不除,林子里干预病虫害也主要采取“以虫治虫”的生物防治手段,基本不打药,从而给昆虫营造理想的生活环境。有虫就有鸟。林子里的鸟儿种类也越来越多,除了喜鹊、斑鸠、麻雀等常见鸟,还发现过猫头鹰等猛禽类动物。再加之有花有蜜,有鲜果有干果,城市中少见的刺猬、野兔、黄鼬、松鼠等在这里露过脸。曾经的违建林立的闲置空地变成小森林,为市民提供了一处亲近森林,感受自然的公共空间。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