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古建资讯

古建资讯

太图之声(第1145期)▏馆员讲书《故宫营建六百年》6(可以听哦!)

中国古建网2023-01-15古建资讯盖德化工字典
古建彩绘图片,盖德化工字典,古建筑网,太图之声(第1145期)▏馆员讲书《故宫营建六百年》6(可以听哦!),古建彩绘图片,盖德化工字典,古建筑网原标题:太图之声(第1145期)▏馆员讲书《故宫营建六百年》6(可以听哦!)

太图之声(第1145期)▏馆员讲书《故宫营建六百年》6(可以听哦!)

太图之声(第1145期)▏馆员讲书《故宫营建六百年》6(可以听哦!),

  古建彩绘图片,盖德化工字典,古建筑网原标题:太图之声(第1145期)▏馆员讲书《故宫营建六百年》6(可以听哦!)

  林徽因先生认为,中国建筑的美,“其轮廓的和谐,权衡的俊秀伟丽,大部分是有机的、有用的结构所直接产生的结果。并非因其有色彩,或因其形式特殊,我们才推崇中国建筑;而是因产生这特殊样式的内部是智慧的组织,诚实的努力”。我们将结合古建筑知识,介绍故宫建筑的各个组成部分和故宫建筑艺术的主要形式和手段,揭示故宫建筑的结构美和构造美。

  在中国,古建筑是指1911年以前建造的传统建筑。中国国土广袤,民族众多,很多建筑具有地方和民族的特色,而最大量的,是汉族地区建筑。汉族地区古建筑从材料上分,有砖石结构和木结构两大类型,分布最为广泛,留存至今也最多。像河南嵩山北魏时期建造的嵩岳寺塔,河北赵县隋代建造的安济桥,陕西西安唐代的大雁塔,都是砖石结构。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和佛光寺的唐代大殿都是木结构。

  古代中国的建筑行业,很早就实行“官营”的管理制度,相传从商代开始设“大司空”,掌管营建和水利。国家管理就要颁布国家的标准,今天还能读到的只有两套,一是北宋的《营造法式》,一是清代的《工程做法》。所以中国古建筑就形成了“官式建筑”与“民间建筑”两个体系。由官方管理,遵循官方标准,组织工匠,进行材料采办、烧造、构件制作并且安装的建筑,就是官式建筑。故宫古建筑是明清两代官式建筑的代表,在外观上有三个基本要素:台基,柱梁等屋身和屋顶。

  台基在地基基础之上建造,是古建筑的下段。它的外部各面都用砖石包砌,内部用砖石砌成网格,叫拦土,用来稳定和安装柱础石。空当部分用灰土夯实。台基的外立面有两种样式,一种普通式样,平齐如切,方方正正,常在各面的边缘加上条石,来使它牢固。另一种叫做须弥座,是从印度佛座演变成建筑台基的。

  故宫须弥座台基从下到上至少分成六层。第一、五层方正平直,叫上、下枋。第二、四层轮廓弧形,叫上、下枭。中间第三层凹进去,叫束腰。第六层是须弥座的底座,叫“圭角”,或“龟脚”。须弥座台基的上下枋一般不雕刻,上下枭经常雕刻成并列的莲花瓣,束腰两端和中间,雕刻“椀花结带”,相应圭角雕刻卷云。石材须弥座也常用来当作台座,安放花盆、赏石、鱼缸等等器物,花纹就更为复杂。

  高大的台基,需要设置台阶或者坡道供人上下。正对大殿中央的台阶都做成“两阶夹一路”的样式,即左右是台阶石,称为“踏跺”,中间斜铺一整块大石板,雕刻着华丽的花纹,称为“御路”。台阶的外边缘也斜铺石条,称为“垂带”。坡道为了防滑,用砖砌成或条石凿成小“锯齿”的形状,这种坡道叫做“礓礤”。

  为了防止有人从台基上跌落,台基边缘要安设栏杆。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栏杆往往是“登临”的代名词,栏杆拍遍,感慨万千。台基上安设了栏杆,形象就丰富了,形成了有节律的美感。元、明、清宫殿里的石栏杆样式非常接近,都是两根望柱夹着一块栏板,是从宋代“单勾栏”演化而来。而且每一根望柱的脚下,都向外远远地伸出一个龙头,宋代叫作“殿阶魑首”,可见只能用在尊贵的地方。龙嘴里有一个凿通的小孔,可以使台基上的雨水排出去。

  帝王宫殿的台基,古代称“陛”,朝会等重要的活动在“廷”中举行,台基上下都是会场。为了加大“陛”的面积,故宫的朝、寝大殿前的台基都向前凸出,称为月台。也许是古代有用丹色装饰地面的做法,月台等台基之上的面积,被称为“丹陛”;月台之下、中轴线两侧的面积被称为“丹墀”。与会贵族、官员,应立于什么位置是丝毫不可大意的。在丹陛者地位高于在丹墀者,距离皇帝近者贵于远者。

  建筑物的使用空间在屋身里面,大木结构是它的骨架。故宫古建筑的大木结构都属于“抬梁式”,用柱、梁、枋、桁(檩)、椽五类构件构成。立四根木柱排成矩形,柱头上沿进深方向各架一根大梁,再沿面阔方向连上额枋,就组成了一间柱梁框架。然后在梁上加矮柱,支短梁,短梁中间支脊瓜柱。之后,在脊瓜柱顶、短梁两端、大梁两端各压上一根檩。最后在檩上钉椽子。就完成了一座面阔、进深各一间的抬梁式大木构架,建筑构架的一个基本单元。故宫庞大的古建筑群,就是由这样四柱一间的基本单元组成的。

  柱、梁、枋、桁(檩)构件的连接完全依靠榫卯,故宫古建筑的柱、梁之间,经常还要增加“斗拱”这样一个层次。梁思成、林徽因等前辈认为斗拱是中国古建筑最显著而独有的特征。明清是斗拱发展的最后阶段,外观和作用都与早期有很大变化。清式斗拱更多地发挥表示建筑等级和性质的作用,在雄伟的建筑屋顶和屋身之间构成柔美的过渡。

  中国古建筑梁架的设计原则是“框架结构”,建筑的重量通过大木结构传递到大地,所以不需要砌厚墙来承重,门窗可以做得很大,也不会影响建筑安全,这样造就了屋身的轻巧外观。这方面中国建筑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清代把大木结构中安装的门窗天花板等一概称为装修,用在建筑室外的叫外檐装修,其余的叫内檐装修。外檐装修包括门、窗和檐柱额枋之间的一些构件。

  中国古建筑的“门”有两个意思,一是在总体布局中,承担门之功能的建筑物,如城门、太和门、乾清门等等。第二个意思是“门扇”,指的是装修部件。凡是安装门窗,先要在立柱和额枋形成的空档里安装木框,这些零件也各有名称,总的说,凡是水平使用的都叫槛,竖直使用的都叫框,做成门口或者窗口,使门窗结实严密。

  屋顶是中国古建筑的冠冕。直观上,屋顶在整座建筑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但是它并不给人笨重压抑之感。相反,给人留下向上升腾、大鹏展翅的联想。

  故宫建筑群整体统一和谐,以灰、白为主调的砖石台基、红色为主的屋身和宫墙、黄琉璃瓦覆盖的大屋顶,以及屋檐阴影里的青绿彩画,构成了故宫建筑群的色彩基调。同时各个院落因为功能的区别和时代的演进表现出各自的特色,形成个体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这种和谐与特色并存,依赖于空间的精心安排和传统工艺技术的鬼斧神工。故宫建筑的装饰艺术,主要有石雕、琉璃和建筑彩画,它们在四季的天空和大面积稳重的灰色地面的衬托下,熠熠生辉。内檐装修是营造室内空间特色的最重要手段,本身也是一种装饰艺术作品。故宫里很多建筑室内面积很小,但是凭借内檐装修,营造了优雅的文化品位。

  故宫的石雕一般只施加在建筑构件的重点部位,如须弥座的束腰台阶的御路、栏杆的柱头、龙头,也有个别的踏跺、栏板等。另外还有一些石雕的建筑陈设,如日晷、嘉量、器物石座。

  断虹桥是故宫著名的石桥,在武英殿外东部的要道上,它的北面在明代有一座思善门,外臣是绝不可以进入的。它是故宫最古老的石桥。它的构件组合形式与明清一样,在桥面上设“地栿”,在其上安装望柱和栏板。望柱头的高度大约占柱高的35%,与明清规定也一样。柱头下部雕覆盆状的荷叶,一周连珠,上面雕仰莲花座;座上蹲踞生动的狮子。桥两边二十根望柱的狮子绝无雷同。

  石雕陈设中最重要的是日晷和陈列嘉量的石亭。观天授时是上古时代帝王的首要职能,也是治理国家的首要事务。统一全国度量衡是秦始皇的伟大成就。作为农业国家,观测天时和统一度量衡始终被认为是国家大事,日晷和嘉量就是这两件国家大事的象征。嘉量是指中国古代标准量器,有斛,斗,升,合,龠五个容积单位。乾隆九年(1744年),皇家新收藏一件东汉的圆形嘉量,又考证唐代的一个方形嘉量,仿制了一圆一方两件,铜铸涂金。器形是主体带两耳,上下两面使用。乾隆皇帝亲为作铭,“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制兹法器,列于大廷”。

  故宫建筑富有色彩,大面积的屋顶琉璃瓦居功甚伟。其它琉璃装饰主要用在影壁和各类门的里面,增加建筑趣味和色彩。故宫影壁作品众多,最著名的当然是宁寿宫门前的九龙壁。它的构图充满想象,九龙形态各异,顾盼生情;色彩瑰丽丰富,用了黄、白、紫、绿、蓝、青等颜色,画面用了二百七十块琉璃砖拼成,仅就保持龙的形象完整,在工艺技术上就要克服众多的难题。

  太图之声(第1140期)▏馆员讲书《故宫营建六百年》1(可以听哦!)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