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古建资讯

古建资讯

北京榜样 马炳坚:古都风貌古建文物的保护人

中国古建网2022-12-20古建资讯中国建材期刊官网
苏州古建网,中国建材期刊官网,亭子立面图手绘,北京榜样马炳坚:古都风貌古建文物的保护人,苏州古建网,中国建材期刊官网,亭子立面图手绘在北京,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很平凡,就是我们的身边同事、邻里街坊;他们也很伟大,是新时代的奋斗者,用勤劳

北京榜样 马炳坚:古都风貌古建文物的保护人

北京榜样 马炳坚:古都风貌古建文物的保护人,

  苏州古建网,中国建材期刊官网,亭子立面图手绘在北京,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很平凡,就是我们的身边同事、邻里街坊;他们也很伟大,是新时代的奋斗者,用勤劳奉献建设美好家园。在他们的感召下,成千上万的人加入进来,涓滴汇聚成巨大暖流,让北京更显生动和温暖。

  10月8日,“北京榜样 每周人物榜”发布了十月第一周6名榜样人物名单,其中有一位来自首开,他就是古都风貌古建文物的保护人马炳坚。

  马炳坚,1947年1月出生,1967年参加工作,从事过传统建筑施工、修缮、设计、研究、教学、办刊、著书等多项工作,是国内的资深古建专家。他曾任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传统建筑分会会长、北京《古建园林技术》杂志社主编、北京市古代建筑设计研究所所长。现任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专家,北京市及北京东城区、西城区专家顾问、首开集团房地古建工作室专家顾问,《古建园林技术》杂志主编。

  1967年10月,马炳坚刚刚中专毕业,积极响应了毛主席走与工农兵相结合道路的号召,主动报名来到房修二公司,之后被分配到木工班做学徒,这一举动直接影响了他的一生。

  1968年的春天,他和几位老师傅被抽调为重建城楼做技术准备,制作了城楼西侧间模型。紧接着他又参加了1969年迎接国庆20周年重建城楼的工程,目睹了工匠们的精湛技艺,领略了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独特魅力,从此他深深爱上了这一行,与古建筑结下了半个世纪的不解之缘,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传统建筑文化与技艺的守护者。

  在中山公园古建项目的重建施工中,马炳坚运用学过的几何知识,解决了45度转角游廊斜梁的画线技术难关,被提升为古建木作“掌案”(古建工程木工技术负责人),创造了由青葱初级工直接当“掌案”的记录。北海、景山公园大修等多项古建工程,在他带领下,班组出色地完成了各项艰巨任务。一次又一次的工程实践,使他掌握了精湛的古建筑技艺,成为青年技术尖子,为他今后几十年的古建生涯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机缘巧合的选择和对古建事业超出想象的执着,让他与古建结下了半世情缘。1997年,他爱人患癌症住院手术,此时恰逢单位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展”,他在医院签完字后,立刻返回现场,连续工作了4天直至展览顺利结束。还有一次他骑车摔倒,险些造成高位截瘫,医生给他做了颈椎扩容术,补钉钢板,伤口还未痊愈,当接到鄂尔多斯项目需要他亲赴现场处理技术问题的电话时,他带着颈托立即飞往现场。听到哪里有古建筑维修搭了架子,他会充分利用机会去考察或测绘,以便收集资料。一次景山公园亭子维修,他上架子不小心踩了探头板,身子差点掉下去,腿上划破一道深深的口子,家里人说多危险啊,可他却笑着说,“没大事,我的任务还没完成呢,老天爷不会收我”。

  秉持着古建匠人的初心,1983年,马炳坚还与同事共同创办了《古建园林技术》杂志,这是我国从事古建筑文物保护、设计、施工、研究、教学等专业的唯一期刊。他认真进行组稿、审稿、编辑、校对、回复读者信函等,不断创新内容,增辟“传统建筑教育”“当代哲匠”“古建医生”“古建科普”专栏。对来自工匠或生产一线的稿件,他逐字逐句进行修改,扶植工匠出身的一线作者,使杂志内容更接地气,更具实用价值。

  1989年,马炳坚将传统建筑工艺进行整理,出版了代表著作《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受到业内广泛关注,自正式出版以来,已重印21次,成为我国古建行业最受欢迎的一本书。已故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单士元先生称赞是“当今对中国古建筑最有分量的书”和“从事祖国古建筑维修保护工作者必读之书”,荣获“1992年全国优秀建筑科技图书一等奖”。他和同事编写的《古建筑修建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北京四合院建筑要素图》(图集)、“古建筑行业技术工人等级标准”等,一直作为行业规范使用。

  2001年,马炳坚担任北京市古代建筑设计研究所所长。该所10多年中设计完成古建筑园林项目百余项,由马炳坚主持参与的项目30余项,其中内蒙通辽达尔罕王府、天津大悲院大雄宝殿等项目获得了“草原杯”“海河杯”等省部级奖项;美国华盛顿中国城牌楼、扎伊尔恩赛莱总统庄园等工程则走出国门,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样板。

  2014年9月,古建的技艺不仅需要钻研,更需要推广和传承。为使古建行业后继有人,马炳坚协助在北京房管局职工大学创办古建筑工程专业,并授课培训专业技术人才。同时,在他多次呼吁和上级协会的支持下,成立了全国第一个传统建筑行业组织——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传统建筑分会,由他出任第一任会长。当年就有100多个设计和施工单位加入分会,如今已有200多家单位加盟,有力促进了传统建筑行业在我国的发展。

  着眼于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与技艺的传承与弘扬,1999年在北京召开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前夕,马炳坚应天津大学出版社之邀编著了《北京四合院建筑》一书,详细介绍了北京传统四合院历史、文化、格局、构成、技术、艺术等,将四合院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受到业界广泛好评,这本专著成为四合院保护与修建的重要依据。

  不仅如此,他还积极参与老城保护维修工作,为古建修缮、四合院(大杂院)拆违、背街小巷环境整治建言献策。作为对老北京胡同、四合院有深入研究的专家,马炳坚应邀担任了北京市级和东城区、西城区的专业技术顾问。他奔走于北京老城区胡同、街道、院落,近两年时间参加论证会议、咨询研讨、审核方案、讲课培训200余次。有时会议到夜里很晚才结束,年已七旬的他忘却了疲劳,因能为北京老城古都风貌保护做出贡献而感到无限的光荣。

  2019年世园会首开馆日马炳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姚峰女士赠送中国古建礼物——垂花门

  2019年5月,市规委和东西城政府分别举办“北京老城风貌保护与四合院恢复性修建”培训班。马炳坚协助编制教学计划,并组织专家授课,学员反响热烈,东城、西城区委书记、区长等领导听课,对此给予高度评价。

  由于对传统建筑行业做出杰出贡献,1999年马炳坚被国家人事部、建设部授予“全国建设系统劳动模范”光荣称号;2016年被评为“科学中国人年度先进人物”;他的著作《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及设计作品多次获得省部级奖项。

  “老骥自知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古建行业半个多世纪的工作,是基于他对中国古建筑的热爱,是一份执着的追求。他决心,在有生之年,要尽力多做中华传统建筑文化和技艺传承等方面的工作,为祖国优秀传统建筑文化的发扬光大贡献力量。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