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纸在他手中变成古建筑模型
废纸在他手中变成古建筑模型
废纸在他手中变成古建筑模型,重檐六角亭剖面,湖南青瓦,中国古建筑装饰,
“胸中有大爱,废料成景观。”这是大同市一位古建筑专家看了大同市北岳中学教师杨宇光用废纸箱、旧报纸制作的古建筑模型后,发出的由衷赞叹!
废纸箱、旧报纸、用过的打印纸……这些别人眼中的垃圾,经过杨宇光的剪裁和粘贴,竟生出庄严、长出神奇,成为一件件精美绝伦的古建筑模型。应县木塔、太平楼、钟楼、鼓楼、魁星楼、乾楼、明清一条街等等,每一件作品都足以乱真,有不少作品被人们收藏。
9月8日,杨宇光接受山西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技艺的日渐成熟,现在他用废纸制作古建筑模型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下一步,他想用这种技法把大同市、山西省乃至全国的著名古建筑一一制作呈现出来。
杨宇光祖籍朔州市应县,他家就住在著名的辽代古建筑应县木塔旁。幼时,早晨望着炊烟笼罩的木塔上学去,晚上听着木塔悦耳的风铃入睡,木塔是他心中的最美。记得上小学时,美术老师让同学们画一幅画,有的同学画了一头牛,有的同学画了一朵花,杨宇光想要画应县木塔。为了画好木塔,他悄悄地溜出学校,来到木塔下数木塔的斗拱。木塔画成后,老师说他的木塔画得最好。
杨宇光说,他自幼对应县木塔情有独钟,它像一个神奇的巨人,他每天站在它身旁,想它为什么能够站立千年?因为离家近的原因,杨宇光经常到应县木塔转悠,想揭开这个谜。他对山西晚报记者说,应县木塔千年站立,主要是它的斗拱结构,应县木塔的斗拱共有54种,他在小时候就数过。
这位想揭开应县木塔站立之谜的少年,进入中年后,竟迷上了仿制古建筑。他看到市场上现有的机制模型有些刻板,建筑特色不明显,从2004年起,便萌生了用纸制作应县木塔模型的想法。
钟楼是四角形建筑,相较应县木塔简单得多,而且构件也少,但还是很耗时间。毕竟是第一次做,柱子、柱础、梁、椽、飞、斗拱、脊、瓦、门、窗等等,杨宇光都得琢磨怎么去做、用什么样的纸做。
两个月后,应县木塔前的钟楼做成了,虽然有些粗糙,但比例还很协调,尤其是那些零构件,杨宇光基本掌握了制作方法。
应县木塔呈平面八角形,结构复杂,体积比之前做的钟楼大了好几倍,而且零构件特别多。杨宇光介绍说,他做柱础,先找好包裹中药蜜丸的塑料壳,将塑料壳上面的球面切成平面状,然后将用过的打印纸蘸湿后团在一起,摁入半壳塑料壳里,将底部和上部都整成平的,快干时取出来,这样,一个纸质柱础就做成了,看起来很像是汉白玉做的。立柱、大梁则用打印纸卷芯,外面再卷旧报纸,这样做出来的柱子和大梁就比较结实,而且报纸时间长了会变黄,更像木头的颜色。椽、飞、脊、瓦因为不承重,直接用旧报纸根据尺寸大小卷成圆筒即可。重要的是各种斗拱,纸质模型不同于木头,木头能开槽,可以用减法,而纸箱板因为中间是瓦楞状,所以只能用加法,根据每一种斗拱的形状裁剪纸箱板,然后将这些纸箱板黏合成斗拱的样子。门钉用的是牙签,门环是用装完药片的铝箔剪成圆形粘到门板上,木塔的铃铛则是用易拉罐的铁皮制作的。
因为平时要上班,制作这些模型,只能利用业余休息时间。制作应县木塔,杨宇光花费了近半年时间。2006年,作品一经问世,立即受到观者的好评,大家对杨宇光制作的纸质应县木塔惊羡不已。
从此以后,杨宇光利用业余休息时间一边钻研中国古建筑学,一边完成了“北京紫禁城角楼”和“万荣飞云楼”等作品。杨宇光说,9年的时间,通过反复的实践,他的制作水平日益成熟,尤其从2008年起,大同开始古城保护和修复工程,他利用业余时间跑遍了大同所有的古建筑工地,工匠们的建筑施工过程为他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会。
“工地上坑坑洼洼不说,有时为了近距离观察,还经常得上脚手架。”杨宇光说,去的次数多了,工地上的工人有很多也熟了。知道他研究古建筑,工人们不仅特许他自由进出工地,还经常与他攀谈交流。
他说,在工地上现场学习的那些日子,他的仿制技术提高很快,白天在工地上向工匠师傅们学习,晚上在自己的制作室仿制,星星满天的时候才回家。
2014年底,创办“爱亲岛”公益平台的封钦,看完杨宇光的作品后赞不绝口,立马将杨宇光介绍给大同市民俗专家赵佃玺,三人碰面,相见恨晚。自此,杨宇光开始专注于大同古建筑作品的创作,先后完成了“大同华严寺昙曜塔”“大同乾楼”“大同民居四合院”以及大同古城内的太平楼、钟楼、鼓楼、魁星楼等作品。
赵佃玺是一位有着深厚“大同情结”的老大同人,从15岁起就开始撰写老大同故事,到现在已出版老大同故事书籍、在报纸杂志上发表老大同故事文章共计六七百万字。
2017年,赵老创作完成了以《梦回大同府》为题的3米长画卷“明清和阳街”,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老大同生活场景。
杨宇光随即提议,他要用纸箱板、旧报纸等材料,制作一个纸质“明清和阳街”的3D版,与赵老的画卷一同展出。这一提议受到赵老和封钦的极力称赞。随后,一个由赵佃玺当设计、杨宇光负责制作、封钦任事务的3人小组成立。
经过大半年的精心制作,一组长6米、宽1.2米的大型古街古建筑模型跃然桌上。
9月8日,山西晚报记者在位于大同鼓楼东街南巷的大同古城民俗馆见到了这一作品。该古建筑模型气势恢宏,人物栩栩如生,大街上店铺林立,生意十分兴隆,当时在大同颇有名气的长承堂药铺、张碗铺(瓷器店)、迎宾楼饭店、天庆剧院,还有至今犹存的法华寺等都汇入其中,再加上街面上的“八抬大轿娶亲”“赶马车娶亲”“骑驴回娘家”以及卖糖葫芦的、算命的、买药的等30多个人物,一同向人们诉说着老大同的故事,被人称为大同版的“清明上河图”。
赵佃玺说,杨宇光制作的纸质古建筑模型构思巧妙,技艺娴熟,且有很好的独创性,下一步,他将帮助杨宇光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鼓励他将该项技艺发扬光大。(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晚报)
“胸中有大爱,废料成景观。”这是大同市一位古建筑专家看了大同市北岳中学教师杨宇光用废纸箱、旧报纸制作的古建筑模型后,发出的由衷赞叹!废纸箱、旧报纸、用过的打印纸……这些别人眼中的垃圾,经过杨宇光的剪裁和粘贴,竟生出庄严、长出神奇,成为一件件精美绝伦的古建筑模型。应县木塔、太平楼、钟楼、鼓楼、魁星楼、乾楼、明清一条街等等,每一件作品都足以乱真,有不少作品被人们收藏。
9月8日,杨宇光接受山西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技艺的日渐成熟,现在他用废纸制作古建筑模型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下一步,他想用这种技法把大同市、山西省乃至全国的著名古建筑一一制作呈现出来。
杨宇光祖籍朔州市应县,他家就住在著名的辽代古建筑应县木塔旁。幼时,早晨望着炊烟笼罩的木塔上学去,晚上听着木塔悦耳的风铃入睡,木塔是他心中的最美。记得上小学时,美术老师让同学们画一幅画,有的同学画了一头牛,有的同学画了一朵花,杨宇光想要画应县木塔。为了画好木塔,他悄悄地溜出学校,来到木塔下数木塔的斗拱。木塔画成后,老师说他的木塔画得最好。
杨宇光说,他自幼对应县木塔情有独钟,它像一个神奇的巨人,他每天站在它身旁,想它为什么能够站立千年?因为离家近的原因,杨宇光经常到应县木塔转悠,想揭开这个谜。他对山西晚报记者说,应县木塔千年站立,主要是它的斗拱结构,应县木塔的斗拱共有54种,他在小时候就数过。
这位想揭开应县木塔站立之谜的少年,进入中年后,竟迷上了仿制古建筑。他看到市场上现有的机制模型有些刻板,建筑特色不明显,从2004年起,便萌生了用纸制作应县木塔模型的想法。
钟楼是四角形建筑,相较应县木塔简单得多,而且构件也少,但还是很耗时间。毕竟是第一次做,柱子、柱础、梁、椽、飞、斗拱、脊、瓦、门、窗等等,杨宇光都得琢磨怎么去做、用什么样的纸做。
两个月后,应县木塔前的钟楼做成了,虽然有些粗糙,但比例还很协调,尤其是那些零构件,杨宇光基本掌握了制作方法。
应县木塔呈平面八角形,结构复杂,体积比之前做的钟楼大了好几倍,而且零构件特别多。杨宇光介绍说,他做柱础,先找好包裹中药蜜丸的塑料壳,将塑料壳上面的球面切成平面状,然后将用过的打印纸蘸湿后团在一起,摁入半壳塑料壳里,将底部和上部都整成平的,快干时取出来,这样,一个纸质柱础就做成了,看起来很像是汉白玉做的。立柱、大梁则用打印纸卷芯,外面再卷旧报纸,这样做出来的柱子和大梁就比较结实,而且报纸时间长了会变黄,更像木头的颜色。椽、飞、脊、瓦因为不承重,直接用旧报纸根据尺寸大小卷成圆筒即可。重要的是各种斗拱,纸质模型不同于木头,木头能开槽,可以用减法,而纸箱板因为中间是瓦楞状,所以只能用加法,根据每一种斗拱的形状裁剪纸箱板,然后将这些纸箱板黏合成斗拱的样子。门钉用的是牙签,门环是用装完药片的铝箔剪成圆形粘到门板上,木塔的铃铛则是用易拉罐的铁皮制作的。
因为平时要上班,制作这些模型,只能利用业余休息时间。制作应县木塔,杨宇光花费了近半年时间。2006年,作品一经问世,立即受到观者的好评,大家对杨宇光制作的纸质应县木塔惊羡不已。
从此以后,杨宇光利用业余休息时间一边钻研中国古建筑学,一边完成了“北京紫禁城角楼”和“万荣飞云楼”等作品。杨宇光说,9年的时间,通过反复的实践,他的制作水平日益成熟,尤其从2008年起,大同开始古城保护和修复工程,他利用业余时间跑遍了大同所有的古建筑工地,工匠们的建筑施工过程为他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会。
“工地上坑坑洼洼不说,有时为了近距离观察,还经常得上脚手架。”杨宇光说,去的次数多了,工地上的工人有很多也熟了。知道他研究古建筑,工人们不仅特许他自由进出工地,还经常与他攀谈交流。
他说,在工地上现场学习的那些日子,他的仿制技术提高很快,白天在工地上向工匠师傅们学习,晚上在自己的制作室仿制,星星满天的时候才回家。
2014年底,创办“爱亲岛”公益平台的封钦,看完杨宇光的作品后赞不绝口,立马将杨宇光介绍给大同市民俗专家赵佃玺,三人碰面,相见恨晚。自此,杨宇光开始专注于大同古建筑作品的创作,先后完成了“大同华严寺昙曜塔”“大同乾楼”“大同民居四合院”以及大同古城内的太平楼、钟楼、鼓楼、魁星楼等作品。
赵佃玺是一位有着深厚“大同情结”的老大同人,从15岁起就开始撰写老大同故事,到现在已出版老大同故事书籍、在报纸杂志上发表老大同故事文章共计六七百万字。
2017年,赵老创作完成了以《梦回大同府》为题的3米长画卷“明清和阳街”,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老大同生活场景。
杨宇光随即提议,他要用纸箱板、旧报纸等材料,制作一个纸质“明清和阳街”的3D版,与赵老的画卷一同展出。这一提议受到赵老和封钦的极力称赞。随后,一个由赵佃玺当设计、杨宇光负责制作、封钦任事务的3人小组成立。
经过大半年的精心制作,一组长6米、宽1.2米的大型古街古建筑模型跃然桌上。
9月8日,山西晚报记者在位于大同鼓楼东街南巷的大同古城民俗馆见到了这一作品。该古建筑模型气势恢宏,人物栩栩如生,大街上店铺林立,生意十分兴隆,当时在大同颇有名气的长承堂药铺、张碗铺(瓷器店)、迎宾楼饭店、天庆剧院,还有至今犹存的法华寺等都汇入其中,再加上街面上的“八抬大轿娶亲”“赶马车娶亲”“骑驴回娘家”以及卖糖葫芦的、算命的、买药的等30多个人物,一同向人们诉说着老大同的故事,被人称为大同版的“清明上河图”。
赵佃玺说,杨宇光制作的纸质古建筑模型构思巧妙,技艺娴熟,且有很好的独创性,下一步,他将帮助杨宇光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鼓励他将该项技艺发扬光大。(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晚报)
相关文章
- 58同城发布建筑行业就业大数据:北京招聘需求旺盛建筑工程师总工月薪过万
- 邯郸厂家 古建青瓦 定制古建青瓦 古建青瓦价格 昊亚建材
- 南昌大学就业信息网(儿子582被南昌大学建筑学录取未来前途怎样好担心)
- 建设第一传媒专访天津大学国际工程管理学院副院长王沛先生
- 2021年法律援助知识竞赛答案-2021年法律
- 百年前北京城十大地标建筑:若没拆掉北京如今是多么雄伟的古都
- 我国建筑工程与建材行业看好高端市场
- 北京西城“大都工匠”文物古建修缮技能技艺大赛尽展工匠风采
- 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细数济南装配式建筑“全国之最”_泉城新闻_大众网
- 谷歌为其AR搜索功能新增19个世界著名建筑3D模型用户可通过AR查看
- 史上最难就业季未来出路在哪里?建筑类专业将成为冷门专业?
- 探访安徽黄山徽派木作工艺:百尺高楼起于榫卯之木
- 讷河市秋水家园(供热外网工程)项目竞争性磋商公告
- 正式批复!潍坊这四大片区规划定了!详情曝光
- 专业与综合性的完美融合——“中建网”平台
- 古建六角亭木结构加工厂 仿古苏式凉亭榫卯斗拱亭子安装
- 马国彪:广西高级建筑装饰设计师 高级工艺美术师
- 古建素材-古建图片-古建素材图片下载-觅知网
- 129亿!约528亩!普宁凤凰山公园设计方案公开征求意见!
- 2020年中国家居建材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电子商务模式潜力较大【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