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古建百科

古建百科

技术贴:古建屋顶优美如波澜起伏

中国古建网2023-11-27古建百科古建门窗手绘
油田古建彩绘,古建门窗手绘,柱子古建彩绘,技术贴:古建屋顶优美如波澜起伏,油田古建彩绘,古建门窗手绘,柱子古建彩绘屋顶是中国古建筑最讲究形制的部分,欣赏古建屋顶,除技艺外更重要的是形制,这代表着建筑等级和背后的故事。,

技术贴:古建屋顶优美如波澜起伏

技术贴:古建屋顶优美如波澜起伏,

  油田古建彩绘,古建门窗手绘,柱子古建彩绘屋顶是中国古建筑最讲究形制的部分,欣赏古建屋顶,除技艺外更重要的是形制,这代表着建筑等级和背后的故事。

  中国古建分为三大部分:台基、屋身和屋顶。屋顶是古建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遮风避雨,美观修饰的作用;除此之外还涉及形制问题,在严密的等级制度下,不同级别建筑只能用相应级别的屋顶。因此,古建屋顶的形制相当重要。

  细分:上述五类屋顶根据形状和屋顶层数的不同可以继续细分,如根据层数细分为重檐庑殿顶、单檐庑殿顶;根据形状细分为圆攒尖、三角攒尖、四角攒尖等。

  派生:还有一些不同于上述五大类别的屋顶,如扇面顶、万字顶、盔顶、勾连搭顶、十字顶、穹窿顶、圆劵顶、平顶、单坡顶、灰背顶等,这些基本都基于不同的地理地形、当地气候以及当地居民的审美观由上述五类发展派生而来。

  古建屋顶形制的地位很重要,决定了古建屋顶知识是我们在旅行当中必须而且一定要了解的。了解这些我们才能正确欣赏古代建筑的杰出技术、艺术和背后的那些令人深思的波澜。

  在上篇文章《技术贴:飞檐斗拱,赏析精美古建筑》中,我们了解到中国古建筑基本上都为木质框架结构建筑,以榫卯结构为基础的斗拱是建筑的关键构件。在中国古建中,屋顶也是以木质结构为主,覆盖以琉璃瓦或陶瓦,关于为什么使用木质结构为主,本文不再赘述,请参考飞檐斗拱那篇文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历史已有非常长的时间,根据考古记录、历史文献记载和出土的甲骨文及青铜器来看,至少自商朝起,历史上占据显赫地位的庑殿顶就已出现,而后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等,几千年来无一不是沿着这种屋顶形式在演变。

  在古代,首先出现的应是庑殿顶,时代至少为商朝,有甲骨文和商朝青铜器考证记录;其次出现的是歇山顶,至少为汉代,有汉代明器和石刻等资料记录;悬山顶出现至少不晚于汉代,有汉代明器等资料记录;硬山顶出现晚于悬山顶,因《营造法式》未记载,推测至少是宋以后出现,出现时间应是明清时期随着北方砖石建筑的增多而出现;攒尖顶出现的时间也至少是汉代。

  由于出现时间早,在正统的中华文化里,尤其是北方,庑殿顶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因而也被视为正统和等级的象征;而歇山顶出现时间稍晚,出现于南方,改进于庑殿顶,歇山顶的改进由于更有利于透气防霉防腐,历史上更趋向于流行,但由于历史地位的原因,歇山顶居于庑殿顶之下,官方建筑主要使用上述两种屋顶形式。

  民间则主要使用悬山顶和硬山顶,南方悬山顶使用更多,因为更防雨水;北方使用硬山顶更多,因为更防风火;攒尖顶主要用于建造亭台楼阁等观赏性建筑,多用于园林。

  所以,当我们旅行中看到各种古代皇宫苑囿、名寺古刹、亭台楼阁时,一想想背后竟然是几千年的传承,我们都会由衷感叹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正式:官建(庑殿顶、歇山顶、庑殿顶、歇山顶)、民间(悬山顶、硬山顶、卷棚顶)

  屋顶有正脊,从正脊延伸出4条垂脊,共4个坡面,坡面延出山墙,因而庑殿顶又称五脊殿或四阿顶(宋);重檐庑殿顶则是有上下两层庑殿顶,以重檐庑殿顶为尊。

  歇山顶演化自庑殿顶,屋顶有正脊,从正脊下延展出4条垂脊,再从垂脊延展出4条戗(qiang)脊,共9条主脊,4个坡面;正脊与两侧坡面之间的部分叫山花,山花下面垂直于正脊的脊称为博脊,重檐屋顶下层屋顶与上层之间的脊称为围脊。因歇山顶有9条外脊,因而又被称为九脊殿、宋称厦两头造或曹殿。重檐歇山顶即为双层顶的歇山顶屋顶。规格上,重檐歇山顶仅低于重檐庑殿顶,而高于庑殿顶;单檐歇山顶又低于单檐庑殿顶。

  悬山顶有1条正脊,4条垂脊,2个坡面,垂脊悬出山墙(古建称垂直于正脊的墙壁为山墙)之外,称为悬山顶,是民居样式。我国南方大量的民居是悬山顶样式。悬山又称挑山、出山,宋时称不厦两头造。

  硬山顶有1条正脊、4条垂脊、2个坡面,其垂脊不悬出山墙,称为硬山顶,也是民居样式,北方有大量的硬山顶民居。

  卷棚顶发展自悬山顶和硬山顶,与上述两种屋顶最大的不同是,他没有正脊,屋顶卷曲。

  攒尖顶所有屋面交汇于顶部,形成尖顶,无正脊;有圆攒尖、三角攒尖、八角攒尖、重檐攒尖等等繁多的样式。宋时称为撮尖、斗尖。

  之前我们说过,中国古建是木质框架结构,以榫卯结构为基础,在建设屋顶时,同样离不了榫卯结构,建设屋顶,宛如搭建一座极为精巧的积木一般。

  在屋顶的建造过程中,最重要的过程是设计“举架”,宋时称为“举折”(两者的算法略有差异,但目的相同),这个步骤的作用是确定屋面的坡度,也即屋顶最重要的功能:遮阳排水、翘角角度等均决定于“举架”。

  举架和整体设计确定好之后,便开始材料准备、木工制造构件、烧制瓦当,妥当后便是把屋子搭建起来的过程。

  庑殿顶外面主要有正脊、垂脊、戗脊等5条脊线,正脊两端常有螭吻兽(在龙生九子文章中有介绍),戗脊上会有脊兽,如最高等级的太和殿有1个骑风仙人和10个小兽(PS:实际上这些小兽是稳定屋顶瓦片的瓦钉钉帽)。

  用举架方法推算屋面坡度,使屋顶的坡度越往上越陡,从而呈凹曲面,以利于屋面排水和檐下采光,有利于减小屋面风雪荷载,清时规定建筑为五举,飞檐三五举,有些建筑可达到九五举甚至十举,达到十举也就是坡度45°了。建造屋顶时,承重柱上有几根檩,则称为几架梁,如七根檩,则称为七架梁。

  举架算法,即使用步架举高和步架长度进行计算,如五举则是举高比步架长度之比等于5:10,举高是指从相邻两檩的垂直高度,步架则是指他们的水平距离。

  中国古建的飞檐通常三五举,换算为角度大致是26~30度,为什么呢?因为这个角度非常接近太阳黄道与地球赤道所形成的23度27分夹角,符合最佳采光。

  中国古建屋顶历经几千年发展,已发展到非常高的水平,总体上古建屋顶一直朝着天人合一、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向发展,不仅在防雨、防风、采光、纳气等方面有着卓越性能,而且发展出优美的飞檐、吉祥的脊兽、绚丽的色彩等令人愉悦的样式,实属技术和艺术发展到很高水平的产物,值得去珍惜。

  由于官方和民间严格区分,“正式”屋顶多见于官方建筑,如皇宫、大型寺庙等,而“杂式”屋顶多见于民间,当然还有中原王朝边缘地带其他特色的屋顶形式,在此不表。

  小编整理了一些典型的古建屋顶代表清单。当我们看到这些或连片或单独的古建屋顶连绵如行云流水,起伏如同波澜时,那种感觉真的让人心旷神怡,真的非常美。

  小编花费很大精力为粉丝们整理和解析古建屋顶知识,以及整理古建屋顶的代表清单,希望大家在旅行或游玩时多了解古人留下的智慧结晶,去欣赏精美的古建,而不要浮光掠影。游途旅行辛苦创作的文章,非常欢迎大家转发给有需要的朋友,以备说不定什么时候可以用的着。

  曲阜孔庙始建于春秋,数千年历代加建,屡次遭毁,最后一次重建是清朝,是规格非常高的祭祀孔子的地方。在古代,孔子经常被封圣,地位非常高,因而曲阜孔庙采用的是重檐歇山顶,仅次于皇帝的级别。

  庑殿顶在中国源远流长,现存较早的庑殿顶建筑有始建于北魏,重建于唐朝的中国第一国宝的唐建:佛光寺东大殿;现存北宋最早庑殿顶建筑:万荣稷王庙大殿,在日本则有鉴真和尚主持建造的奈良唐招提寺。庑殿顶以前没有规定是最高等级建筑。

  现存最早悬山顶建筑是佛光寺文殊殿,建于唐,后经历代修葺;总的说悬山顶建筑南方居多,民居多是悬山顶。

  最著名的攒尖顶当属天坛,一座用着杂式攒尖顶的的顶级规格建筑;还有就是应县木塔,历经千年,数十次大地震而不倒。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