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古建百科

古建百科

“扑户后人”再写传奇 “沥粉焊线”夺目生辉

中国古建网2023-04-25古建百科古建彩绘 高清
古建彩绘正定,古建彩绘高清,古建彩绘程序,“扑户后人”再写传奇“沥粉焊线”夺目生辉,古建彩绘正定,古建彩绘高清,古建彩绘程序由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组织的“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重大新发现”活动上周在郑州市启动。记者随队采访了在

“扑户后人”再写传奇 “沥粉焊线”夺目生辉

“扑户后人”再写传奇 “沥粉焊线”夺目生辉,

  古建彩绘正定,古建彩绘 高清,古建彩绘程序由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组织的“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重大新发现”活动上周在郑州市启动。记者随队采访了在郑普查期间发现的“中国古典式摔跤”和“朱氏彩绘”。

  82岁的沈少三,出生于摔跤武术世家,爷爷沈芳曾是满清善扑营的二等“扑户”,也就是保护皇帝不挂刀的贴身御林军。父亲沈友三,艺名沈三,曾在北京天桥开创第一家卖艺跤场,被誉为天桥“八大怪”之一。现在天桥“八大怪”塑像中摔跤的人物像原型就是沈三。央视曾根据沈三的生平传奇,改编摄制了电视剧《甄三》。

  在摔跤界,沈少三是个“泰斗级”的人物,多次参加全国武术、摔跤比赛及石锁表演,被中国摔跤协会授予“中国式摔跤杰出贡献奖”。自幼跟随父亲学艺的他,曾在1953年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大会上夺得轻量级摔跤亚军。郭沫若现场观看了他的石锁表演后,曾对他叮嘱:“这个练的人少,别让失传了。”他还曾在怀仁堂为毛主席表演过石锁。后来,他出任河南武术摔跤队教练。

  据悉,中国式摔跤历史悠久,源于战国,秦汉称“角抵”,晋代又称相搏、手搏、相扑,三国时期曹操将摔跤引入兵营,作为练兵科目,一直沿袭至今。摔跤是人一种本能的搏击能力,能够锻炼人的高度协调性,磨炼意志、培养勇气。如今,随着外来“古典式”“自由式”摔跤进入中国,这项古老的技艺面临着“没人学”的困境。目前,年过八旬的沈少三为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摔跤、花式石锁,免费向青少年传授技艺。另外,他正在准备文本,明年冲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我们平时旅游看到的古建筑雕梁画栋,其工艺如何,主要看彩绘工艺的画匠和工人。在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有一家人5代都从事彩绘,被称为中原“朱氏彩绘”。他们近日将赶赴江油,为我省援建的李白故里等古建筑进行彩绘。

  朱彦林是“朱氏彩绘”第四代传人,前些年去世后,他爱人陈学兰和儿子朱长存继承祖辈“衣钵”。朱彦林7岁专攻彩绘,除了家传绝学,广投名师,在彩绘、雕塑、壁画等寺庙施工工艺上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多年来朱家为湖北黄陂木兰山和武当山,以及我省的汤阴岳飞庙、淮阳太昊陵、少林寺、白马寺、郑州城隍庙等风景名胜古建筑进行彩绘、塑像等工作。

  朱家彩绘虽是民间技艺,工艺上却有自己的一些不传之秘,最独特的是“沥粉焊线”,使绘出的图案像浅浮雕一样富有立体感,露出的金色边框像焊上的金边。金箔、矿物质颜料、桐油等混合成的“沥粉”,从专用筒子挤出,厚薄不一的图案便有了立体感。朱家彩绘还讲究根据不同的建筑彩绘运用不同的图案,比如太昊陵主要画龙,女娲庙主要画凤,关帝庙主要画关公挑袍……

  据介绍,彩绘做起来又苦又累气味还难闻,加上烦琐、细致的程序,在大量电脑制作的冲击下,掌握彩绘技艺的人流失严重。如今,5代单传的朱氏彩绘技术也不再保密,而且为了让这项濒危技能得到传承,正在积极申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