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纯生走在中国古建筑的寻踪之路上
雪花纯生走在中国古建筑的寻踪之路上
雪花纯生走在中国古建筑的寻踪之路上,安庆古建彩绘,古建绘图教学,古建彩绘裹布从连续7年全国销量领先,到雪花纯生、雪花晶尊、雪花脸谱等高档及超高档啤酒的相继问世,华润雪花啤酒的目标也很清晰,要在高端啤酒市场上有所作为。用华润雪花营销中心总经理曾申平的话说,“雪花在快速发展成为全国销量领先的啤酒企业过程中,也一直致力于高端啤酒的研发与推广,每一款高端啤酒都会有其独特的酿造工艺、中国化元素的包装设计以及与消费者的深度互动中得到认可,从而在市场上独树一帜、具有较大差异化。归根到底,优异的产品品质和文化感的品牌内涵,才是核心竞争力所在。”
正如曾申平所言,随着国人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啤酒行业整体的推广引导,高端啤酒市场近些年始终保持高速增长的发展态势。经过20年的中国啤酒行业大发展,中国啤酒的制造水平已经有了很大提高,酿造技术日趋成熟,特别是500万吨级以上(雪花已达到1000万吨级)的企业,在酿造工艺、生产技术和能力上,与世界啤酒酿造为同一水平。
有市场,有能力,有使命,华润雪花一直推动着中国高端啤酒的发展。这是一个中国品牌的使命,也是中国销量领先品牌的责任感,而这样的态度,在华润雪花过去五年始终如一致力于中国古建筑的普及与传承上足见一斑。
早在2008年,华润雪花就携手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不断推进“普及与传承中国古建筑”的公益活动。时至今日,不仅编撰出版了《民居五书》、《古都五书》等古建筑系列丛书,并历时三年拍摄了《中国古建筑》大型纪录片,还连续五年举办了“雪花纯生·中国古建筑摄影大赛”。
今年的“雪花纯生·中国古建筑摄影大赛”自1月中旬启动以来,截至5月初,共计120万人参与投稿,参赛作品更是高达200多万幅,堪称国内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摄影赛事之一。“将现代摄影生活方式与中国经典原生文化相结合,更直观地感受中国古建筑的独特文化魅力,这是雪花纯生连续五年乃至更长时间举办中国古建筑摄影大赛的初衷之一。用智慧和情感展示中国古建筑、展现中国原生文化的精神、气质和性格,并把这种中国经典原生文化普及并传承下去,这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雪花的一点努力和行动。”主办方华润雪花啤酒的负责人如是说。
正是源于执著和诚恳,以及对历史文化的尊重,雪花纯生“寻踪营造学社”之路大型外拍活动于6月15日在四川李庄正式启动。本次寻踪之路的队伍由清华大学建筑专家、纽约摄影学院专家、全国各区域分赛区获奖作者代表和媒体记者共同组成。浩浩荡荡100余人的队伍,带着精良的摄影器材,也带着对朱启钤、梁思成、林徽因、罗哲文等前辈大师的敬意,踏上了追寻建筑大师的寻踪之旅。
历时15天的寻踪之旅,全程逾2000多公里,不仅追随梁思成、林徽因等大师当年的脚步,还将当年“营造学社”因为条件所限没能考察的古建筑纳入考察范围,如南诏文化发源地巍山古城、藏式民居建筑群香格里拉等。同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楼庆西、王贵祥、贾珺教授,在寻踪期间连续给100多位古建筑摄影爱好者带来精彩的讲座。将这样的寻踪之旅称为古建筑摄影饕餮之旅实不为过,这也难怪一位与“雪花纯生·中国古建筑摄影大赛”结缘多年的摄影爱好者,在途中无比感慨地说:“喝雪花纯生,拍中国古建,爽!”
来自吉林的摄影爱好者王贵金就表示,“我参加‘雪花纯生·中国古建筑摄影大赛’寻踪营造学社之路大型主题外拍活动前一直在想,中国的古建筑怎么能和西方的啤酒生产企业发生联系,但在这十几天的活动中,让我感到中国古建筑不仅是历史与文化的见证,也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无声的历史载体。众多古建筑具有历史的、艺术的、科学的文物价值,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古建筑与雪花啤酒似乎并无关联,但在华润雪花啤酒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联手之后,情况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中国传统的古建筑研究领域将会就此烙上雪花啤酒深深的印记。同时,中国古建筑文化也会融入到雪花啤酒企业文化中,雪花啤酒将不断推出高质量的产品走向市场。”
正是有了这样的思路,王贵金将自己此次寻踪之旅的拍摄主题定为“穿梭的印记”。“起这个名字,是因为世界上任何一个优秀的文明和文化,从来就不是单行道,都是和当下的人交相呼应的,中华文明更是如此。这也是我追随‘雪花纯生·中国古建筑摄影大赛’几年下来所带来的一点思考。”
与王贵金一样原本只是单纯喜欢摄影,在介入“雪花纯生·中国古建筑摄影大赛”后变得不再“单纯”的摄影爱好者还有很多,其中来自银川的唐荣尧就是这样一位。他在参加本次活动前,为所有同行者提出了非常有价值的建议:“希望我们的队员在增进摄影技术的同时,再增加一些人文方面的知识。这样我们的作品不仅能够在国内的摄影大赛上获奖,也有可能在国际上获奖。我们本次寻踪活动会看到非常多的凝聚古人智慧的优秀古建筑。我们欣赏这些古建筑时,应该放慢脚步,停止说话,用镜头去发现古建筑的内涵,不要用噪杂的状态错失与古人的心灵交流。”
一位听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几位教授讲座的摄影爱好者亦发出同样的感慨:“楼庆西教授提过,一些技术水平很高的摄影作品,因为缺乏对中国古建筑的认识,而没有表现出古建筑最精彩的部分。所以非常感谢华润雪花创造了这样一个提升古建筑人文知识的机会,在体味当年营造学社的探索征程上,让我们能更好地用镜头展现古建筑的内涵之美。”
而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楼庆西教授眼中,“古建筑蕴含着无比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我们间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历史的百科全书”。华润雪花所倡导的古建筑文化普及,则是用眼睛、镜头、文字、影像,用一切感知方式去领悟古建筑的古老智慧和美学欣赏。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不仅是一个企业的品牌价值选择,更是一场影响深远的企业文化建设风潮。
作为“雪花纯生·中国古建筑摄影大赛”的老朋友,不少队员纷纷响应王贵金、唐荣尧等人的建议,他们在感佩于华润雪花花费如此大的精力组织这样一个意义非凡的古建筑摄影活动的同时,均表示这一次外拍活动的宗旨必须是尊重历史、保护古建、传承文化,通过镜头发现古建筑之美,用心灵诠释古建筑之韵。
与梁思成、林徽因等大师当年只能坐牛车、驴车穿梭奔波于田间不同,参加华润雪花此次“寻踪营造学社”外拍活动的100多位摄影爱好者是幸运的,他们不仅有便捷的交通工具,有良好的后勤保障,还有来自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和纽约摄影学院的多位教授随行,为他们提供专业的讲解和精彩的讲座,尤其在如何将古建筑文化与现代摄影技术完美融合的探讨上,甚至令不少上岁数的摄影爱好者茅塞顿开,思路豁然开朗。
从中国建筑文化薪火相传的四川李庄,到精美华丽、工艺精湛的昭通龙氏家祠;从历史悠久的大理古镇,到代表塔楼建筑至高成就的崇圣寺三塔;从保存最为完好的丽江古城,到藏式民居建筑群极具特色的香格里拉。雪花寻踪之路随处可见充满人文意境和文化内涵的画面,而如果仅仅是记录下这些美景,显然有违华润雪花举办这次活动的初衷。他们更希望看到的是中国古建筑的普及与传承,看到愈来愈多的人参与到保护中国古建筑这条漫漫长路上。正如五次担纲“雪花纯生·中国古建筑摄影大赛”专家评审的楼庆西教授所言,古建筑保护的根本在于提高国人对于古建筑价值的认识,华润雪花对中国古建筑的“普及与传承”活动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大普及、大传承,此次“寻踪营造学社”不仅重走梁思成、林徽因考察之路,还要走得更远。
全程参与指导此次外拍活动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贾珺对此亦有同感,他说:“中国建筑是有几千年历史的艺术,摄影则是有一百多年历史的艺术,两者的结合自然能够创造出非常精彩的作品。摄影家眼中的建筑和建筑师眼中的建筑是不同的,他们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思想和视角,用镜头呈现出古建筑不一样的美感,不但令人感动,更加令人震撼,这是此次活动的重大意义所在。通过这样的形式当然能够更好地普及与传承中国古建筑文化。”
这一愿望既是一家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希望达成的,也是一群为中国古建筑保护奔波一生的专家学者所希望看到的。所以,在华润雪花组织的这次外拍活动中,尽管“学员”只有100多人,但楼庆西和贾珺教授仍不遗余力,恨不得将自己对云南古建筑的心得体会倾囊相授。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楼庆西教授为大家讲述了中国营造学社的发展历程。朱启钤、梁思成、刘敦桢等建筑匠才有感于国外对于古代建筑的保护传承,从而成立了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营造学社。营造学社致力于发现不为人知的中国古建筑,梁思成、林徽因在乡村考察时条件十分艰苦。考察木塔高度时,梁思成都是亲自攀爬到塔顶进行丈量。营造学社的考察非常艰苦,但梁思成认为:“我们起步晚,而西方古建筑学者几百年前就有了成就,所以必须坚持,一、发奋图强,二、起点要高。”
在如此严谨的治学精神引导下,中国营造学社在短短的五年间测绘整理了200多组各地古建筑群,完成测绘图稿1898张,当年的古建筑测绘图十分精细,几十年前的测稿仍然保留至今,是如今许多测绘稿都无法比拟的。
有了这样的高度,参加华润雪花此次外拍活动的摄影爱好者可以说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去欣赏镜头里的不一样,得到的感悟自是不少。尤其贾珺教授时不时对导游错误讲解的指正,更是让队员们既欣慰又无奈。欣慰的是,平日游览确实被灌输了不少杜撰八卦,难辨真假,但自己却没有被误导;无奈的是,因为无知,不知道还会有多少人误听误信。
此次雪花纯生的“寻踪营造学社”之路中,崇圣寺三塔是当年营造学社的考察重点,也是此次寻踪的重头戏。1938年,中国营造学社负责人、著名建筑学家刘敦桢赴云南调查古建筑。他在大理期间,先后对崇圣寺及三塔等古建筑进行了认真的调查、拍摄、测绘,写成《云南古建筑调查记》、《云南之塔幢》。
喜爱武侠小说的朋友们,对崇圣寺三塔大概会更加感兴趣,因为这里正是《天龙八部》中的天龙寺。小说讲述了发生在大理国的江湖往事,当年鸠摩智来到这里欲夺取大理段氏的“六脉神剑”,小说里的跌宕情节令人陶醉,而寻踪队员得以亲身站在三座古塔前,心静神凝,一片肃穆虔诚。崇圣寺可以说是当时东南亚地区的“佛都”,线代国王,曾有九位不爱江山不恋俗世到崇圣寺出家为僧。
据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贾珺教授讲述,崇圣寺主塔为密檐式砖塔,两座副塔是楼阁式砖塔。不过,遗憾的是,三塔正面的官方碑文介绍中竟也一字一字写下了谬误信息:主塔与副塔均为密檐式砖塔。
二者的区隔在于,主塔千寻塔这样的密檐式塔,第一层很高大,而第一层以上每层的层高却特别小,各层的塔檐紧密重叠着。而两个副塔则是按照楼阁式塔的特征建造,用砖依照木结构的形式在塔的外表做出每一层的出檐、梁、柱、墙体与门窗,假如将各层塔割裂开便成了一个个独立的小楼阁造型。修建三塔,除了佛家所宣扬的可以成佛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大理古时候属于“泽国多水患”,所以建塔镇水。
而在导游介绍龙氏祠堂的建筑元素时,竟然称采纳了希腊建筑风格,这也被贾珺教授当即指出错误。他同时惋惜地表示,现在的导游在介绍名胜古迹时,涉及到古建筑的内容大部分都是错误杜撰,“所以更需要雪花用这样的方式去普及建筑文化知识。”没想到此言一出,立刻引来周围寻踪队员的一片掌声。
这片由衷且热烈的掌声,与其说是送给为他们答疑解惑的贾珺教授,不如说是送给华润雪花——一家肯为中国古建筑普及与传承真正做实事的企业。
也正是为了让更多的受众能够知道不一样的古建筑知识,华润雪花此行还专门为微博网友们准备了知识性强又不失趣味的“真假古建那些事儿”互动话题,题目便来自“寻踪营造学社”之路上听专家老师讲解的建筑小知识。像我国古塔层数绝大多数是奇数,但作为中国塔楼建造的极上品之作,崇圣寺三塔的主塔和副塔却分别为16层和10层,其原因至今无解。当这个疑问被放在网上后,大批网友饶有兴致地做出了各种猜测,如少数民族崇拜母性等等。
正是通过这样一个通俗易懂、轻松活泼的小互动,让更多对古建筑感兴趣的网友们能够“神游”此次“寻踪营造学社”活动,也让“普及与传承”中国古建筑深入人心。
耳边听到的是真知灼见,镜头里看到的是流动着的艺术,面对此情此景,有些寻踪队员忍不住诗兴大发。一位队员面对洱海,望见葱茏翠绿的苍山、波光潋滟的湖面,脱口而出:“苍山浩渺梦方境,洱海昔憾今重游。雪花飞进南诏国,镁光柔抚古建情。”字里行间的浪漫情怀,让人不难想象他们镜头之中的古建风光。
而此次的寻踪之路,细品之下,时时可见人文与历史的完美结合。那些或古旧或完好的古建筑,在人的映衬下,愈发光彩夺目,令人心醉。
昭通古城素有“锁钥南滇、咽喉西蜀”之称,其文脉源远流长,历史上就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走进趣马门,便是热闹的街市。街边商铺林立,百姓安乐,清风将古城的惬意带到身边,让你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去体味一座古城的风情。在转角处遇见古老的街巷,明清时期的老建筑静静矗立在那里,诉说着古老的历史故事。老城的百姓闲坐在路边逗鸟下棋,一派怡然自得之态。
地处云南西部哀牢山麓的巍山古城,是南诏国的发祥地,始建于元代的古城,在明代改为砖城,如今风貌依然。高大的拱辰门气势雄威,城楼南面挂“魁雄六诏”,意为此处属六诏之首;北面挂“万里瞻天”横匾,笔力虬劲,文气十足,意为观天豪情气势难挡。登上楼顶,举目四望,棋盘式街道格局一览无余。
大理古城是白族聚居区,白族民居的平面布局和组合形式一般是“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等,庭院布置和细部装饰都很精妙。寻踪队员在小街巷里经常碰到这样典型的白族民居,因为私宅不能进入,只能通过其外观的建筑构建去欣赏白族民居的一隅风采。据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贾珺教授讲述,“三坊一照壁”建筑实际上类似于三合院,正房对面是照壁,上面往往有很多漂亮花纹和格言、吉祥词句,正房与照壁间的天井供生活之用,多用砖石铺成,常以花草美化,非常独特。
很多云南古民居建筑的墙壁上,往往会画上色彩鲜艳的图案,或是弟子规之类的勤学劝诫之言,如果孩子犯了错误,就会通过“面壁思过”好好领悟做人的道理。这样的民居建筑精美细致,也可能耗资不菲,但父母更看重的是,如何将淳朴善良的人格和勤学好问的上进心,一并让子女传承下去。
由此,让人不禁感慨建筑与人的真正关系。我们渴望存留更多的古建筑,除了建筑本身的技术智慧和艺术价值,其实还有很多因人而产生的需要世代传承的人文气质。建筑是反映一个时代历史的凝固标志,彼时彼刻,自身为人、教育子女、社会风气等,也都无一遗漏地呈现出来。重教方能兴邦,传承亦能复苏。
发现古建筑之美,传承古建筑之韵,不仅要展现古建筑本身的魅力,更应融合寻常百姓家的人文气息。这让古朴的古建筑更加具有生命力,更能触动人心。归根到底,还是那些人、那些事,才是古老建筑的命脉所在,并因此生生不息地传承。
在结束寻踪之旅的陈述中,很多队员提到,此次雪花寻踪“营造学社”之路的过程,深深为梁思成、林徽因等营造学社先贤们对古建筑发现与传承的精神所震撼,更通过实际地探访而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古建筑,这样的洗礼让镜头中的古建筑更加鲜活。中国古建筑凝聚着中华民族世代传承的情感,承载着浓厚的人气,今日寻踪队伍站在这些古建筑面前,这里曾是梁、林等大师驻足过的地方,在未来还将有更多的人走上这条寻踪之路。在这里,过去、现在和未来连接在了一起。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将中国几千年的古建筑文化加以普及与传承,建筑并不是遥远的存在,它就在我们身边,见证着过去、现在、未来发生的故事。
华润雪花组织的此次外拍活动,与其说是在寻踪,不如说是在感悟——感怀大师的脚步、感觉古建的生命、感知一家知名企业踏上中国古建筑普及与传承之路后的海阔天空。
从连续7年全国销量领先,到雪花纯生、雪花晶尊、雪花脸谱等高档及超高档啤酒的相继问世,华润雪花啤酒的目标也很清晰,要在高端啤酒市场上有所作为。用华润雪花营销中心总经理曾申平的话说,“雪花在快速发展成为全国销量领先的啤酒企业过程中,也一直致力于高端啤酒的研发与推广,每一款高端啤酒都会有其独特的酿造工艺、中国化元素的包装设计以及与消费者的深度互动中得到认可,从而在市场上独树一帜、具有较大差异化。归根到底,优异的产品品质和文化感的品牌内涵,才是核心竞争力所在。”
正如曾申平所言,随着国人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啤酒行业整体的推广引导,高端啤酒市场近些年始终保持高速增长的发展态势。经过20年的中国啤酒行业大发展,中国啤酒的制造水平已经有了很大提高,酿造技术日趋成熟,特别是500万吨级以上(雪花已达到1000万吨级)的企业,在酿造工艺、生产技术和能力上,与世界啤酒酿造为同一水平。
有市场,有能力,有使命,华润雪花一直推动着中国高端啤酒的发展。这是一个中国品牌的使命,也是中国销量领先品牌的责任感,而这样的态度,在华润雪花过去五年始终如一致力于中国古建筑的普及与传承上足见一斑。
早在2008年,华润雪花就携手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不断推进“普及与传承中国古建筑”的公益活动。时至今日,不仅编撰出版了《民居五书》、《古都五书》等古建筑系列丛书,并历时三年拍摄了《中国古建筑》大型纪录片,还连续五年举办了“雪花纯生·中国古建筑摄影大赛”。
今年的“雪花纯生·中国古建筑摄影大赛”自1月中旬启动以来,截至5月初,共计120万人参与投稿,参赛作品更是高达200多万幅,堪称国内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摄影赛事之一。“将现代摄影生活方式与中国经典原生文化相结合,更直观地感受中国古建筑的独特文化魅力,这是雪花纯生连续五年乃至更长时间举办中国古建筑摄影大赛的初衷之一。用智慧和情感展示中国古建筑、展现中国原生文化的精神、气质和性格,并把这种中国经典原生文化普及并传承下去,这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雪花的一点努力和行动。”主办方华润雪花啤酒的负责人如是说。
正是源于执著和诚恳,以及对历史文化的尊重,雪花纯生“寻踪营造学社”之路大型外拍活动于6月15日在四川李庄正式启动。本次寻踪之路的队伍由清华大学建筑专家、纽约摄影学院专家、全国各区域分赛区获奖作者代表和媒体记者共同组成。浩浩荡荡100余人的队伍,带着精良的摄影器材,也带着对朱启钤、梁思成、林徽因、罗哲文等前辈大师的敬意,踏上了追寻建筑大师的寻踪之旅。
历时15天的寻踪之旅,全程逾2000多公里,不仅追随梁思成、林徽因等大师当年的脚步,还将当年“营造学社”因为条件所限没能考察的古建筑纳入考察范围,如南诏文化发源地巍山古城、藏式民居建筑群香格里拉等。同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楼庆西、王贵祥、贾珺教授,在寻踪期间连续给100多位古建筑摄影爱好者带来精彩的讲座。将这样的寻踪之旅称为古建筑摄影饕餮之旅实不为过,这也难怪一位与“雪花纯生·中国古建筑摄影大赛”结缘多年的摄影爱好者,在途中无比感慨地说:“喝雪花纯生,拍中国古建,爽!”
来自吉林的摄影爱好者王贵金就表示,“我参加‘雪花纯生·中国古建筑摄影大赛’寻踪营造学社之路大型主题外拍活动前一直在想,中国的古建筑怎么能和西方的啤酒生产企业发生联系,但在这十几天的活动中,让我感到中国古建筑不仅是历史与文化的见证,也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无声的历史载体。众多古建筑具有历史的、艺术的、科学的文物价值,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古建筑与雪花啤酒似乎并无关联,但在华润雪花啤酒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联手之后,情况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中国传统的古建筑研究领域将会就此烙上雪花啤酒深深的印记。同时,中国古建筑文化也会融入到雪花啤酒企业文化中,雪花啤酒将不断推出高质量的产品走向市场。”
正是有了这样的思路,王贵金将自己此次寻踪之旅的拍摄主题定为“穿梭的印记”。“起这个名字,是因为世界上任何一个优秀的文明和文化,从来就不是单行道,都是和当下的人交相呼应的,中华文明更是如此。这也是我追随‘雪花纯生·中国古建筑摄影大赛’几年下来所带来的一点思考。”
与王贵金一样原本只是单纯喜欢摄影,在介入“雪花纯生·中国古建筑摄影大赛”后变得不再“单纯”的摄影爱好者还有很多,其中来自银川的唐荣尧就是这样一位。他在参加本次活动前,为所有同行者提出了非常有价值的建议:“希望我们的队员在增进摄影技术的同时,再增加一些人文方面的知识。这样我们的作品不仅能够在国内的摄影大赛上获奖,也有可能在国际上获奖。我们本次寻踪活动会看到非常多的凝聚古人智慧的优秀古建筑。我们欣赏这些古建筑时,应该放慢脚步,停止说话,用镜头去发现古建筑的内涵,不要用噪杂的状态错失与古人的心灵交流。”
一位听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几位教授讲座的摄影爱好者亦发出同样的感慨:“楼庆西教授提过,一些技术水平很高的摄影作品,因为缺乏对中国古建筑的认识,而没有表现出古建筑最精彩的部分。所以非常感谢华润雪花创造了这样一个提升古建筑人文知识的机会,在体味当年营造学社的探索征程上,让我们能更好地用镜头展现古建筑的内涵之美。”
而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楼庆西教授眼中,“古建筑蕴含着无比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我们间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历史的百科全书”。华润雪花所倡导的古建筑文化普及,则是用眼睛、镜头、文字、影像,用一切感知方式去领悟古建筑的古老智慧和美学欣赏。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不仅是一个企业的品牌价值选择,更是一场影响深远的企业文化建设风潮。
作为“雪花纯生·中国古建筑摄影大赛”的老朋友,不少队员纷纷响应王贵金、唐荣尧等人的建议,他们在感佩于华润雪花花费如此大的精力组织这样一个意义非凡的古建筑摄影活动的同时,均表示这一次外拍活动的宗旨必须是尊重历史、保护古建、传承文化,通过镜头发现古建筑之美,用心灵诠释古建筑之韵。
与梁思成、林徽因等大师当年只能坐牛车、驴车穿梭奔波于田间不同,参加华润雪花此次“寻踪营造学社”外拍活动的100多位摄影爱好者是幸运的,他们不仅有便捷的交通工具,有良好的后勤保障,还有来自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和纽约摄影学院的多位教授随行,为他们提供专业的讲解和精彩的讲座,尤其在如何将古建筑文化与现代摄影技术完美融合的探讨上,甚至令不少上岁数的摄影爱好者茅塞顿开,思路豁然开朗。
从中国建筑文化薪火相传的四川李庄,到精美华丽、工艺精湛的昭通龙氏家祠;从历史悠久的大理古镇,到代表塔楼建筑至高成就的崇圣寺三塔;从保存最为完好的丽江古城,到藏式民居建筑群极具特色的香格里拉。雪花寻踪之路随处可见充满人文意境和文化内涵的画面,而如果仅仅是记录下这些美景,显然有违华润雪花举办这次活动的初衷。他们更希望看到的是中国古建筑的普及与传承,看到愈来愈多的人参与到保护中国古建筑这条漫漫长路上。正如五次担纲“雪花纯生·中国古建筑摄影大赛”专家评审的楼庆西教授所言,古建筑保护的根本在于提高国人对于古建筑价值的认识,华润雪花对中国古建筑的“普及与传承”活动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大普及、大传承,此次“寻踪营造学社”不仅重走梁思成、林徽因考察之路,还要走得更远。
全程参与指导此次外拍活动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贾珺对此亦有同感,他说:“中国建筑是有几千年历史的艺术,摄影则是有一百多年历史的艺术,两者的结合自然能够创造出非常精彩的作品。摄影家眼中的建筑和建筑师眼中的建筑是不同的,他们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思想和视角,用镜头呈现出古建筑不一样的美感,不但令人感动,更加令人震撼,这是此次活动的重大意义所在。通过这样的形式当然能够更好地普及与传承中国古建筑文化。”
这一愿望既是一家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希望达成的,也是一群为中国古建筑保护奔波一生的专家学者所希望看到的。所以,在华润雪花组织的这次外拍活动中,尽管“学员”只有100多人,但楼庆西和贾珺教授仍不遗余力,恨不得将自己对云南古建筑的心得体会倾囊相授。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楼庆西教授为大家讲述了中国营造学社的发展历程。朱启钤、梁思成、刘敦桢等建筑匠才有感于国外对于古代建筑的保护传承,从而成立了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营造学社。营造学社致力于发现不为人知的中国古建筑,梁思成、林徽因在乡村考察时条件十分艰苦。考察木塔高度时,梁思成都是亲自攀爬到塔顶进行丈量。营造学社的考察非常艰苦,但梁思成认为:“我们起步晚,而西方古建筑学者几百年前就有了成就,所以必须坚持,一、发奋图强,二、起点要高。”
在如此严谨的治学精神引导下,中国营造学社在短短的五年间测绘整理了200多组各地古建筑群,完成测绘图稿1898张,当年的古建筑测绘图十分精细,几十年前的测稿仍然保留至今,是如今许多测绘稿都无法比拟的。
有了这样的高度,参加华润雪花此次外拍活动的摄影爱好者可以说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去欣赏镜头里的不一样,得到的感悟自是不少。尤其贾珺教授时不时对导游错误讲解的指正,更是让队员们既欣慰又无奈。欣慰的是,平日游览确实被灌输了不少杜撰八卦,难辨真假,但自己却没有被误导;无奈的是,因为无知,不知道还会有多少人误听误信。
此次雪花纯生的“寻踪营造学社”之路中,崇圣寺三塔是当年营造学社的考察重点,也是此次寻踪的重头戏。1938年,中国营造学社负责人、著名建筑学家刘敦桢赴云南调查古建筑。他在大理期间,先后对崇圣寺及三塔等古建筑进行了认真的调查、拍摄、测绘,写成《云南古建筑调查记》、《云南之塔幢》。
喜爱武侠小说的朋友们,对崇圣寺三塔大概会更加感兴趣,因为这里正是《天龙八部》中的天龙寺。小说讲述了发生在大理国的江湖往事,当年鸠摩智来到这里欲夺取大理段氏的“六脉神剑”,小说里的跌宕情节令人陶醉,而寻踪队员得以亲身站在三座古塔前,心静神凝,一片肃穆虔诚。崇圣寺可以说是当时东南亚地区的“佛都”,线代国王,曾有九位不爱江山不恋俗世到崇圣寺出家为僧。
据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贾珺教授讲述,崇圣寺主塔为密檐式砖塔,两座副塔是楼阁式砖塔。不过,遗憾的是,三塔正面的官方碑文介绍中竟也一字一字写下了谬误信息:主塔与副塔均为密檐式砖塔。
二者的区隔在于,主塔千寻塔这样的密檐式塔,第一层很高大,而第一层以上每层的层高却特别小,各层的塔檐紧密重叠着。而两个副塔则是按照楼阁式塔的特征建造,用砖依照木结构的形式在塔的外表做出每一层的出檐、梁、柱、墙体与门窗,假如将各层塔割裂开便成了一个个独立的小楼阁造型。修建三塔,除了佛家所宣扬的可以成佛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大理古时候属于“泽国多水患”,所以建塔镇水。
而在导游介绍龙氏祠堂的建筑元素时,竟然称采纳了希腊建筑风格,这也被贾珺教授当即指出错误。他同时惋惜地表示,现在的导游在介绍名胜古迹时,涉及到古建筑的内容大部分都是错误杜撰,“所以更需要雪花用这样的方式去普及建筑文化知识。”没想到此言一出,立刻引来周围寻踪队员的一片掌声。
这片由衷且热烈的掌声,与其说是送给为他们答疑解惑的贾珺教授,不如说是送给华润雪花——一家肯为中国古建筑普及与传承真正做实事的企业。
也正是为了让更多的受众能够知道不一样的古建筑知识,华润雪花此行还专门为微博网友们准备了知识性强又不失趣味的“真假古建那些事儿”互动话题,题目便来自“寻踪营造学社”之路上听专家老师讲解的建筑小知识。像我国古塔层数绝大多数是奇数,但作为中国塔楼建造的极上品之作,崇圣寺三塔的主塔和副塔却分别为16层和10层,其原因至今无解。当这个疑问被放在网上后,大批网友饶有兴致地做出了各种猜测,如少数民族崇拜母性等等。
正是通过这样一个通俗易懂、轻松活泼的小互动,让更多对古建筑感兴趣的网友们能够“神游”此次“寻踪营造学社”活动,也让“普及与传承”中国古建筑深入人心。
耳边听到的是真知灼见,镜头里看到的是流动着的艺术,面对此情此景,有些寻踪队员忍不住诗兴大发。一位队员面对洱海,望见葱茏翠绿的苍山、波光潋滟的湖面,脱口而出:“苍山浩渺梦方境,洱海昔憾今重游。雪花飞进南诏国,镁光柔抚古建情。”字里行间的浪漫情怀,让人不难想象他们镜头之中的古建风光。
而此次的寻踪之路,细品之下,时时可见人文与历史的完美结合。那些或古旧或完好的古建筑,在人的映衬下,愈发光彩夺目,令人心醉。
昭通古城素有“锁钥南滇、咽喉西蜀”之称,其文脉源远流长,历史上就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走进趣马门,便是热闹的街市。街边商铺林立,百姓安乐,清风将古城的惬意带到身边,让你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去体味一座古城的风情。在转角处遇见古老的街巷,明清时期的老建筑静静矗立在那里,诉说着古老的历史故事。老城的百姓闲坐在路边逗鸟下棋,一派怡然自得之态。
地处云南西部哀牢山麓的巍山古城,是南诏国的发祥地,始建于元代的古城,在明代改为砖城,如今风貌依然。高大的拱辰门气势雄威,城楼南面挂“魁雄六诏”,意为此处属六诏之首;北面挂“万里瞻天”横匾,笔力虬劲,文气十足,意为观天豪情气势难挡。登上楼顶,举目四望,棋盘式街道格局一览无余。
大理古城是白族聚居区,白族民居的平面布局和组合形式一般是“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等,庭院布置和细部装饰都很精妙。寻踪队员在小街巷里经常碰到这样典型的白族民居,因为私宅不能进入,只能通过其外观的建筑构建去欣赏白族民居的一隅风采。据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贾珺教授讲述,“三坊一照壁”建筑实际上类似于三合院,正房对面是照壁,上面往往有很多漂亮花纹和格言、吉祥词句,正房与照壁间的天井供生活之用,多用砖石铺成,常以花草美化,非常独特。
很多云南古民居建筑的墙壁上,往往会画上色彩鲜艳的图案,或是弟子规之类的勤学劝诫之言,如果孩子犯了错误,就会通过“面壁思过”好好领悟做人的道理。这样的民居建筑精美细致,也可能耗资不菲,但父母更看重的是,如何将淳朴善良的人格和勤学好问的上进心,一并让子女传承下去。
由此,让人不禁感慨建筑与人的真正关系。我们渴望存留更多的古建筑,除了建筑本身的技术智慧和艺术价值,其实还有很多因人而产生的需要世代传承的人文气质。建筑是反映一个时代历史的凝固标志,彼时彼刻,自身为人、教育子女、社会风气等,也都无一遗漏地呈现出来。重教方能兴邦,传承亦能复苏。
发现古建筑之美,传承古建筑之韵,不仅要展现古建筑本身的魅力,更应融合寻常百姓家的人文气息。这让古朴的古建筑更加具有生命力,更能触动人心。归根到底,还是那些人、那些事,才是古老建筑的命脉所在,并因此生生不息地传承。
在结束寻踪之旅的陈述中,很多队员提到,此次雪花寻踪“营造学社”之路的过程,深深为梁思成、林徽因等营造学社先贤们对古建筑发现与传承的精神所震撼,更通过实际地探访而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古建筑,这样的洗礼让镜头中的古建筑更加鲜活。中国古建筑凝聚着中华民族世代传承的情感,承载着浓厚的人气,今日寻踪队伍站在这些古建筑面前,这里曾是梁、林等大师驻足过的地方,在未来还将有更多的人走上这条寻踪之路。在这里,过去、现在和未来连接在了一起。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将中国几千年的古建筑文化加以普及与传承,建筑并不是遥远的存在,它就在我们身边,见证着过去、现在、未来发生的故事。
华润雪花组织的此次外拍活动,与其说是在寻踪,不如说是在感悟——感怀大师的脚步、感觉古建的生命、感知一家知名企业踏上中国古建筑普及与传承之路后的海阔天空。
相关文章
- 古建筑彩绘价格及分类
- 农村住房将迎来新一轮整治涉及到家家户户提前关注!
- 广西梧州藏着座千年古建筑极为少有被誉“中国龙母第一庙 ”
- 古建筑营造过程中该如何用木!
- 中国十大文化名楼之一有“江南第一楼”之称
- 【企业文化】陕建古建园林传递爱心 弘扬正能量
- 陕西安康这条1000长的老街 有江南风韵 古老建筑见证繁华历史
- 它被发现时碎成了20多段还有无数碎片经过10年修复惊艳世界
- 餐厅仿古门头突然垮塌砸中门前两台小汽车
-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鼓楼展陈“时间的故事”展示中轴线沿线古建筑魅力
- 中国石材艺术山水画数据监测报告
- 泰安市民散步翻看石头竟发现四五亿年前生物化石
- 超炫武汉黄鹤楼与全国各地地标建筑一起熄灯1小时!
- 四川一个仿宋古建筑火了仅400米免费开放一天多达5万人涌入
- 河南曾辉煌一时的军工城厂区规模庞大如今残墙断瓦令人心酸
- 泛夹江古建厂家减少约75%丹棱成最大生产基地!
- 知名品牌专家朱美乐:建筑设计公司的品牌建设
- 中式古建铝瓦的优势及在屋面建筑的应用
- 对话“唐园”总设计师韩世江:打造一个不重复的唐园
- 爱上特种兵梁牧泽的母亲是谁演的 爱上特种兵梁牧泽移防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