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古建百科

古建百科

绿色创新、智造未来中国建筑亮相2022年服贸会

中国古建网2023-01-11古建百科高平古建筑绘画
彩绘古建凉亭,高平古建筑绘画,花架手绘古建,绿色创新、智造未来中国建筑亮相2022年服贸会,彩绘古建凉亭,高平古建筑绘画,花架手绘古建行业首创碳数据监测管理平台、元宇宙低碳小镇、“X-MEN”机器人、智能巡检机器人、高海拔增压补氧模块

绿色创新、智造未来中国建筑亮相2022年服贸会

绿色创新、智造未来中国建筑亮相2022年服贸会,

  彩绘古建凉亭,高平古建筑绘画,花架手绘古建行业首创碳数据监测管理平台、元宇宙低碳小镇、“X-MEN”机器人、智能巡检机器人、高海拔增压补氧模块化建筑群……9月1日至5日,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京举行。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建筑”)携一大批建筑“黑科技”亮相首钢园区工程咨询与建筑服务专题展,全景展示公司在绿色建筑技术、智能装备、智慧工地管理、智能化集成系统等领域的技术实力与服务能力。

  漫步展区,可感、可看、可研,游客通过大屏、沙盘和实体模型,沉浸式体验一场绿色建造、智慧建造、数字建造之旅。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一环,让建筑减碳是推进行业绿色发展的关键一步。

  大屏数据实时更新,记录着中国建筑471个在建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的碳排放数据监测。走进中建一局展区,自主研发的行业首创的碳数据监测管理平台备受关注。平台可对建筑原材、施工建造和建筑运维三方面的碳排放进行统计和实时监测,从而实现建筑行业从原材运输到后期运营管理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数据管理,为实现碳配额管理和交易打下良好基础。

  大倾斜角的屋盖,异域风情的弧形穹顶,一片片随着光线变幻规律波动的遮光板……在元宇宙低碳小镇里,“虚拟游客”可以自主选择节能材料,并结合自然通风采光、雨水收集、光伏建筑一体化等绿色技术,体验建设生态家园。

  “近年来,我们加速推进数字科技与工程管理深度融合,打造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建筑工程数字管理云平台,形成覆盖全业态、全产品的一体化数字建造解决方案。”中国建筑一局党委书记、董事长吴爱国说。

  亲身体验,更需直观感受。房山零碳养老示范项目沙盘实景展示中建一局的低碳建造实力:通风采光、雨水收集、光伏建筑一体化、光储直柔、无热桥设计、新风热回收等绿色技术相结合,投入使用后可实现年均节约用电9万度,年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5.7吨,实现自控冷暖、节能零碳的可持续生态家园。

  走进中建二局展区,作为中国首个地下/半地下的垃圾综合处理设施,雄安垃圾综合处理设施项目模型展示垃圾焚烧发电烟气净化超低排放技术、城市垃圾固废协同处理技术等实现超低污排放,垃圾电厂变身郊野公园,建成后将助力雄安新区成为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家园。

  在中建安装展区,一台不足1.5米高的“小箱子”引起了不少观众的好奇。“这是一台微流场反应装备,它可实现万吨级绿色产品生产,也可将二氧化碳等物质转化为绿色产品,实现负碳排放。”中建安装工程研究院工作人员介绍。该设备的智能化、模块化反应撬装装置可将反应时间从小时缩短至几十秒,广泛应用于精细化工领域,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一环,让建筑减碳是推进行业绿色发展的关键一步。

  大屏数据实时更新,记录着中国建筑471个在建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的碳排放数据监测。走进中建一局展区,自主研发的行业首创的碳数据监测管理平台备受关注。平台可对建筑原材、施工建造和建筑运维三方面的碳排放进行统计和实时监测,从而实现建筑行业从原材运输到后期运营管理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数据管理,为实现碳配额管理和交易打下良好基础。

  大倾斜角的屋盖,异域风情的弧形穹顶,一片片随着光线变幻规律波动的遮光板……在元宇宙低碳小镇里,“虚拟游客”可以自主选择节能材料,并结合自然通风采光、雨水收集、光伏建筑一体化等绿色技术,体验建设生态家园。

  “近年来,我们加速推进数字科技与工程管理深度融合,打造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建筑工程数字管理云平台,形成覆盖全业态、全产品的一体化数字建造解决方案。”中国建筑一局党委书记、董事长吴爱国说。

  亲身体验,更需直观感受。房山零碳养老示范项目沙盘实景展示中建一局的低碳建造实力:通风采光、雨水收集、光伏建筑一体化、光储直柔、无热桥设计、新风热回收等绿色技术相结合,投入使用后可实现年均节约用电9万度,年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5.7吨,实现自控冷暖、节能零碳的可持续生态家园。

  走进中建二局展区,作为中国首个地下/半地下的垃圾综合处理设施,雄安垃圾综合处理设施项目模型展示垃圾焚烧发电烟气净化超低排放技术、城市垃圾固废协同处理技术等实现超低污排放,垃圾电厂变身郊野公园,建成后将助力雄安新区成为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家园。

  在中建安装展区,一台不足1.5米高的“小箱子”引起了不少观众的好奇。“这是一台微流场反应装备,它可实现万吨级绿色产品生产,也可将二氧化碳等物质转化为绿色产品,实现负碳排放。”中建安装工程研究院工作人员介绍。该设备的智能化、模块化反应撬装装置可将反应时间从小时缩短至几十秒,广泛应用于精细化工领域,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机器人扫描建模,手持移动设备实时查看立体影像,墙体内部的一条条钢筋管线宛如一幅纵横交错的经脉图呈现在大家眼前。身临其境的数智建造体验之旅,吸引不少群众驻足观看。

  这是中建一局自主研发的施工管理“X-MEN”机器人,工程师提前将建筑三维模型传输到机器人中,机器人通过激光雷达建图定位系统,在围绕建筑行进时同步记录距离和方位的坐标点,实时生成建筑立体影像,辅助检查施工质量、校准机电管线位置等。在建筑交付运营后,机器人同样可以大显身手,如果需要对房屋结构进行改造,只需要让机器人走一圈,就可以像开了透视眼一样看到墙体内部的构造,施工时完美避开内部的钢筋或者水电线路,真正实现建筑数字化管理。

  机器人作为先进智能技术,越来越多应用在建筑施工中。测量机器人是中建三局自主研发应用道路工程的测量设备,能够自主驾驶完成测量仪器调平测量,自动实现道路坐标录入及成图,综合测量精度达到2毫米,比传统人工设站逐点测量效率提高10倍以上,大大降低道路施工测量的工作量。点云扫描机器人是中建科技自主研发的国内首款全自动质量检测机器人,顶部的红外传感设备能进行360度旋转扫描,以360000点/秒的扫描速率对室内60米范围内的建筑进行数据采集,完成逆向建模工作,还原现场施工情况,实现测量数据100%覆盖,检测精度达到2毫米,检测效率提升20倍以上。钢筋绑扎机器人通过工业六轴机械臂、工装夹具、旋转工作台、集成控制系统等软硬件,实现飘窗钢筋网笼的自动绑扎,相比人工可提高生产效率4倍,良品率提升至95%以上。

  一台能跑能跳的智能机器狗成了展会宠儿。这是中建电子自主研发的智能巡检机器人,它可在施工现场完成定期巡检作业。通过边缘分析模块摄像头搭建5G网络平台,实现避障作业和危险源分析,相比于人类目测巡检,更加精准可靠。

  现场,视频展示的地铁隧道打孔机器人同样吸睛。传统地铁施工中,隧道内需要人工安装大量电缆及设备支架。“我们通过在隧道内配置基站和Wifi通讯平台,实现远程检测操控,完成隧道内打孔无人操作。”中建安装华北公司技术中心人员介绍,“我们采用的视觉识别技术、传感器技术可使机器人打孔作业实现智能规划,并实时监测钻孔作业质量,作业效率是传统人工的8倍。”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中国建筑不断研发新型装备,全面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环绕展厅,零海拔屋吸引前来参观的众多展商。零海拔屋是中建三局积极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号召、为高海拔地区打造舒适居住环境而自主研发的高海拔增压补氧模块化建筑群。该设备采用标准化、模块化设计,主要功能模块有功能舱、走廊、过渡区组成,能够实现承压保温、厨卫、给水排污等多种功能,不同模块可以任意组合、拓展,满足不同场景需求。舱室配备智能监测系统实时感知室内空气质量,可自动调节保证温暖舒适的居住条件,为高原人民带来零海拔的生活体验。

  零海拔屋还采用了分布式光伏储能,充分利用了高海拔地方的光照条件,通过光伏阵列发电,不间断为建筑群供电,降低能耗。2021年,零海拔屋被落地应用于高原铁路项目中。未来,它还将探索更多落地场景,为戍边守疆、工程建设、医疗科考等不同进群提供更好的人居环境。

  在展厅里,同样引人注目的还有隔震技术展台。连通电源,一场小型的模拟地震开始演绎。在同样剧烈的晃动中,两座楼栋模型上方的水槽却不尽相同,传统结构楼栋模型上方的水槽晃动剧烈,而采用了隔震结构的楼栋模型水槽中的水只是轻轻泛起涟漪。

  在模型一旁,一个由橡胶、钢板层层粘合组成的圆形“黑疙瘩”便是其“奥秘”所在。它由多层橡胶和多层钢板交替重叠组合而成,橡胶、钢板的数量、成分、组合都需按照不同的建筑物结构来“排列”。“隔震就像是让建筑踩上了‘溜冰鞋’。”来自中建-大成公司的工作人员介绍隔震技术的特点。“传统建筑抗震理念是硬碰硬,‘以刚制刚’,主要手段是增加构件的物理强度。而隔震技术的核心理念是‘以柔克刚’,在建筑物的基础或下部结构同上部结构之间设置隔震装置,如橡胶支座、阻尼器等设备,减少输入到上部结构的地震能量,能把地震作用降低到原来的1/4到1/8。”

  走出展馆,中建科技设计建造的中国最高、最大模块化建筑群——北京亦庄蓝领公寓样板间可实地感受:视频对讲、智能电视、空调、灯光、电动窗帘等智能家居设备一应俱全。与传统建造方式比,模块化建造的机电、管线%工序在工厂完成预制生产,运到现场直接吊装,可节水节电70%,减少80%的建筑垃圾,可循环材料利用率达到90%,实现绿色建造。

  中国建筑将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积极探索智慧、数字、低碳发展新路径,大力发展绿色设计、绿色建造、绿色建材、绿色运维等,擦亮“中国建造”的低碳底色,助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陈朝阳)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