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古建筑彩绘

古建筑彩绘

一个人一支笔二十年:他与时间赛跑留住濒危古建筑的最后模样!

中国古建网2023-04-23古建筑彩绘古建彩绘雕刻
古建彩绘用品,古建彩绘雕刻,古建彩绘种类,一个人一支笔二十年:他与时间赛跑留住濒危古建筑的最后模样!,古建彩绘用品,古建彩绘雕刻,古建彩绘种类中国的古代建筑拥有着无穷微妙的细节,或大气,或精致,或繁复,或简约,既蕴涵着审美旨趣,又表

一个人一支笔二十年:他与时间赛跑留住濒危古建筑的最后模样!

一个人一支笔二十年:他与时间赛跑留住濒危古建筑的最后模样!,

  古建彩绘用品,古建彩绘雕刻,古建彩绘种类中国的古代建筑拥有着无穷微妙的细节,或大气,或精致,或繁复,或简约,既蕴涵着审美旨趣,又表达着伦理规范,有着深邃而悠远的意境,现在闭着眼睛想象一下:

  中国古典建筑风格蕴含了古人多少心机和巧思,这些檐角梁柱承托着几千年华夏灿烂的文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聚集,越来越多的人涌入高楼林立的繁华都市,留下沧桑残败的佛殿庙宇孤独地矗立在乡间。

  一个人,一支笔,二十年间,千余幅写生作品。他地毯式地寻访散落在晋南的乡野古建,坚持以自己的方式记录着那些鲜为人知,倾颓濒危、行将消逝的中国传统古建筑。

  他不是国家编制人员,没有一分钱的考察经费,却孤身一人,在20年间入晋30余次,将那些散落在乡野角落里不为人知的古老建筑用自己的画笔和文字记录下来。

  “千里迢迢来到一座偏僻的庙宇,就好像找到了神交已久却未曾谋面的老朋友。绘画虽然耗时,但在画的时候需要集中精力观察古建筑的每一处细节,也就等于认真地将古建筑牢牢印在脑海之中。”

  20岁时,连达第一次独自旅行就被山西的晋祠、关帝庙、平遥古城这些中国古典建筑深深震撼了,他倾倒于中国传统的审美和穿透历史时空的沧桑古朴韵味,留恋于这些古建筑的恢宏和灵气中,惊叹于古人的智慧和巧夺天工。

  他还记得当年的心情,说道:“当我第一次站在那些古建筑前,全身的血液都开始兴奋和沸腾,感觉自己似乎被召回到了久远的家园。置身于这种古朴传统而幽雅的环境里,我突然意识到,这才是我们自己的文明瑰宝,是我用一生来追寻的目标。”

  连达沉迷于这些古建筑不能自拔,他形容“也许是自己骨子里传统中国人的情怀一下子被唤醒了吧,从此我就深深地爱上了山西的古建筑。”当时他还没有相机,再美的古建只能匆匆一面,痴迷中,他选择了用画笔来描绘、记录古建筑,没有专业绘图功底,仅凭美术课上的一点基础,他最初的画稿错误百出,线条歪歪扭扭、难以入目,但“半路出家”的连达硬着头皮咬牙坚持了下来,一画就是20年,他不仅自学了钢笔手绘、建筑透视,还系统学习了古建筑结构等知识,现在他的画稿线条清晰明丽,没有一处冗余,尽显古建筑神韵。

  “相机拍出来可能更清晰,但是绘画看着有一种古朴感,而且绘画中可以有所取舍,古建筑旁边常常有垃圾、电线杆,甚至厕所,通过取舍能更好地展现古建筑本身。另外,绘画是心灵沟通,我在其中感受环境、感受历史,沉浸到这个背景中。拍照当然也拍了,但那就是资料,摄影需要光线,有时出门会赶上阴天下雨,而我打个伞就可以在那里静静地画。”

  连达说:“他第一次看到古建的时候,立即被征服,那种中国式的传统审美和穿透历史时空的沧桑古朴韵味让他为之倾倒。”

  介休市石屯村的环翠楼,是一座北方很罕见的廊桥,在石拱桥上修建了一座体量很大的两层楼阁。建筑结构复杂而精美,并且这种建筑形式刷新了我的认知,真的没想到在我们北方的乡村里竟然隐藏有这样一种完全不同的廊桥。

  这些古建筑是连接我与历史时空的一扇窗子,一座桥梁,所以我也一直在执着地追寻着古建筑更原真的样貌。

  在寻找和绘画古建的过程中,连达眼看着众多散落在乡野的古建筑日趋凋零,被拆毁、被盗窃、被所谓修缮搞得油头粉面,这些历史留给我们的馈赠几乎时刻都在改变或受到威胁,他觉得自己不能只作为一个过客,是漠然地看过就离开,而是应该做点什么。

  从最初对于建筑和旅行单纯的喜欢渐渐升华为该为她做点什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连达更加系统地开始了地毯式的对山西古建筑的绘画,尽量做到对一个地区的古建筑有个全面的记录。长治、晋城运城、临汾市及下辖的各县市的国家级保护单位、省保以及许多乡野无名小庙都画完了。

  “每一处尚且健在,未受到破坏或者我从未听说过的古建筑被找到后,对我来说都有一种发现新大陆的兴奋感!”

  他说,自己现在要做的,就是和时间赛跑。一次山火,一场雨水,都可能埋葬一处三四百年的古迹。

  20年间,连达每年春秋都会抽一个月时间,背着重达50多斤的背包去山西寻访古建。“我没上过大学,生活也捉襟见肘,我们两口子和姐姐共同经营一家装潢设计小店,生意并不红火,勉强糊口而已。”

  “每年到了去山西画画的时节,我媳妇和姐姐早早就开始为我积攒盘缠,每次离开,我媳妇从未有过抱怨,她知道画古建是我的命,也知道我孤身在外绝对不会花天酒地,更不会胡作非为,对我非常信任。”

  “我和我媳妇不仅仅是夫妻,也可以说是战友。年轻的时候,我俩一起徒步走过整个古长城,从渤海之滨的山海关,一直走到了黄河拐弯处的老牛湾。期间,斗过野猪,挑过毒蛇,经历过悬崖绝境,战胜过寂寞孤独,我们的感情至今杠杠的。”

  为了节省开支,他一天三顿吃不容易坏的太谷饼,喝最便宜的矿泉水,住在几十块钱的小旅店;交通不便,火车到城市后坐汽车到乡镇,再租三轮车或摩托车,甚至是坐乡亲们拉货的小车,但更多的时候是徒步;没有GPS导航,只能靠地图或找老乡打听。

  经常会有老乡围观之余给他送水送饭,在大暑天里帮他遮挡烈日,或者开车送他一程,也有很多热心网友给他提供各种山西文物的相关信息,但更多的时候他还是一个人在画。

  古建筑周遭,往往是荒草丛生、篱墙倾颓,而连达坐在那里画画,常常是什么环境、什么天气都顾不得,不管烈日暴晒,还是倾盆大雨,只要画纸铺开,他就能一动不动地坚持画完,一幅画的完成,有时需要两三小时,有时需要十多个小时,有时甚至需要两三天。但绝大部分画稿,他都是一气呵成。

  有些古建文物被偷盗,连达见多了,上一次去看一个古建,某个物件还在,下一次去看可能就没了。连达说:“那时才意识到应该把自己的作品让更多人看到,把古建筑的美妙和濒危的现状让更多的人了解。”

  山西古建筑经历了各式各样或自然或人为的损毁:风雨、地震、战争、破四旧、偷盗,更有以“保护”名义进行的破坏。现在还能出现在连达面前,成为他笔下一帧美图的很多都是九死一生。

  梁思成先生在其研究著作和教材中提及的中国有代表性的古建筑80%都在山西,很多村整村都是明清的古民居。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数据则显示,山西古代建筑数量冠居全国,登记在册的不可移动文物53875处,其中,特色鲜明的古建筑数量多达28027处。

  山西省现在保存着全国约70% 的明以前大木构建筑, 各类形式的古建筑保有量高居全国之冠,而山西南部的平阳(今临汾)、河东(今运城)地区保存的古建筑之多, 跨越年代之长,涵盖形式之广,古建筑密度之大,唐、宋、金、元、明、清各个时期的建筑无所不有,被誉为“古建筑爱好者的天堂”。

  全国仅存的四座唐代木结构建筑,都在山西境内。仅存的四处五代时期木结构建筑,三处在山西。山西元代以前的古建筑超过全国总量的70%,明清两代的古迹不计其数。

  根据我国现行的文物保护法,不可移动文物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外为尚未核定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山西登记在册的不可移动文物中,绝大多数属于最后一种,即未定级文物。

  有人说,山西文物太多了保护不过来,也有人说,经济发展和文物保护很难调和。

  在连达走访过的上千处古建中,很多都存在丢失构件现象,甚至在晋东南某地,有些庙宇被整体拆除卖掉。

  “很多维修没有文物工作者的指导,纯粹是为了化解舆论压力,认为修了就没责任了。” 他打了个比方,不少庙宇修完后的感觉,就好比把一位耄耋老者强行拉皮美容,化妆成青壮年。

  晋中的太谷县范村有个圆智寺,里面是一个明代的千佛殿,殿里壁画很重要,它的梁架结构据说也比较罕见。早晨我去得有点早,可能嫌敲门,和尚死活不让进,商量了半个小时没好使,然后我就走了。3个月之后,大殿着了一把火,整个烧掉了,这个建筑我就永远地错过了。

  太谷县范村镇的圆智寺是一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中的核心建筑就是明代的千佛殿。我大约2012年第一次来到这里写生,可吃了闭门羹,不被允许进入。后来想再去碰碰运气的时候,听说寺内失火,把千佛殿烧毁了。这样我就永远错过了与这座数百年历史的国宝相见的机会,是永远的错失!

  文物价格现在炒得这么高,可以说是无本万利。政府为减少破坏,有时会去村里安装监控,但是村里电费花不起,结果就是一个老汉还有一条狗,再有一个不通电的监控,盗贼等老汉一走,把狗一喂,东西就偷走了。

  有人建议连达,应该先画最有名的建筑。可他说,有名的地方受到很多的关注和保护,可能几十年也不会坏掉,但是濒危的古建更亟须记录。

  但在很多村民看来,身边的古建筑倒与不倒,确实不算什么事。他在同不少老人聊天时,人们表达了相似的观点,古建筑一天天朽坏,其实没谁在意过。

  每次面对那种年代晚、价值不算高、又毫无保护和修缮的破败古建,连达说,“心头都会产生一种诀别的悲凉之感”。看到太多庙宇马上要倒了,连达的危机感越来越强烈。

  “现在你不画,可能下一个会画画的人到来之前,古建已经不在了。”连达说,“一次错过很可能就是永远失去,它们等了我几百年,快要撑不住了,我不能再等下去了!”

  让他沮丧和无奈的是,一些古建筑和古村落日益残毁消逝的现状,书中描绘的有些场景已经不复存在,有些面貌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或即将轰然崩塌,濒临灭亡,而且生活在古建筑身边的许多人至今并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对危害古建筑的现象熟视无睹。

  连达表示,自己能够做的就是尽可能多地走访和绘画,希望它们能以另一种形式长存下去,为世人留住它们的身影和宝贵记忆,并能以这种方式唤起更多人对它们的关注和保护。

  连达的坚持,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他画古建筑的事迹多次被央视新闻、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青年报》《第一财经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通过我的画笔,我不但记录了这一时期这些古建筑的现状,也将这些信息传递给更多的已经和正在开始关注它们的人们,希望大家能够从精神上找到一个中国人的文化归属感和认同感,抚今追昔,追根溯源,开始珍视这些不可再生的文物资源。”

  我现在39岁,正常人50岁眼睛花了身体弱了,一天十几个小时的体力劳动受不了,所以我也就能再画10年。我不敢说能画到什么程度,多久能画完,但我会在预设这10年里尽量多画,因为可能还有一些边缘的地方需要回访,把余生能战斗的时间都用在这个事上。人生一共有几个10年,我已经干这个事快20年了,还剩下10年或者说最好有更多的时间,这件事我一定要坚持,“这条路走到底”。

  他用画笔留住这种沧桑质朴之美,将祖先的遗珍记载和传递下去,尽了自己一份责任。而连达将继续他的山西古建筑喜爱之旅,用手绘记录遇到的每一份沧桑美。

  连达心愿——愿这些历经沧桑巍然挺立“浸透着传统文化醇美宽厚气息”的古老遗构,“不因时代的更替和世事的纷扰而改变,一直这样平和的延续下去”。

  2019年1月,连达的新书《得乎檐角梁柱间:寻访晋南乡野古建》出版了,他在新书序言中写道:“我热爱古建筑,描绘古建筑,触摸历史感受沧桑之余也希望通过自己的画作和叙述使更多人能够进一步了解我们祖国传统文化的美好和所面临的严峻现状,为保护和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尽一份绵薄之力。”

  《得乎檐角梁柱间:寻访晋南乡野古建》精选了125 处土木华章,157 幅精美古建手绘,书籍采用古典的裸背锁线CM精美手绘古建图。

  连达又一次启程了,如同一个独行僧走在朝圣路上,他衣衫俭朴,背着重达四五十斤的大包,坚定迈步向前。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