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古建筑彩绘

古建筑彩绘

榆社:古建产业的不平凡之路专业技术人员达3000余人

中国古建网2022-11-13古建筑彩绘古建手绘南通
古建筑墙绘图片,古建手绘南通,古建现代彩绘,榆社:古建产业的不平凡之路专业技术人员达3000余人,古建筑墙绘图片,古建手绘南通,古建现代彩绘从蹒跚学步到步履坚实,从苗小枝弱到苍翠盖顶,这些年来,榆社古建业走出了一条注定不平凡的道路。<

榆社:古建产业的不平凡之路专业技术人员达3000余人

榆社:古建产业的不平凡之路专业技术人员达3000余人,

  古建筑墙绘图片,古建手绘南通,古建现代彩绘从蹒跚学步到步履坚实,从苗小枝弱到苍翠盖顶,这些年来,榆社古建业走出了一条注定不平凡的道路。

  榆社古建产业源远流长,新中国成立后就设立了美术厂、金漆厂,培养了大批彩绘、雕塑人才。1975年第一批榆社人开始涉足古建筑市场,40年来,逐渐形成彩绘、壁画、雕塑、造像四大门类,先后成立了100多支建筑专业队伍,最多时从业人员达到7000多名,承建了全国许多地方的文物古迹、名胜景点、仿古建筑等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施工。2011年6月,榆社古建彩绘技艺被山西省人民政府认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最新数据,榆社外出从事古建的工程队有150支左右,从业人员约300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有800人。按平均日工资200元全年工作200天计算,人均年收入4万元,行业总体收入将达1.2亿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预计收入3000万元,为这些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县委、县政府强力扶持古建产业,对于大打扶贫战役的榆社县来说,具有非同凡响的意义。

  “吉泰”和“晋天祥”是榆社古建行业的两家龙头企业,“吉泰”于2013年4月成立,领军人物是县古建商会副会长、山西省非遗文化古建彩画项目传承人鹿胜凯,企业拥有古建筑施工三级资质,先后参与设计和修建古建工程项目计约百余处、古建筑上千座,产值达数亿元。鹿胜凯本人也荣获晋中市首届手工技艺作品大赛一等奖,晋中市五一劳动奖章,晋中市第二届手工技艺作品大赛一等奖等奖项。

  “晋天祥”是另外一家榆社古建行业颇具代表性的企业,现拥有各工种专业技师30余名,专业施工队伍200余人,在全国古建行业里具有极强的竞争力,每年古建工程产值都在1000万元左右。

  这些龙头企业再加上百余支规模不一的古建工程队伍,可谓大小结合、遍地开花,其水平之高、参与人数之多,在全国来说都是比较少见的。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2010年左右的榆社古建行业,因为缺乏统一的组织和管理,普遍存在着小、乱、散等问题,难以形成合力,导致市场竞争力不足,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这一产业的发展壮大。

  为此,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积极整合古建产业队伍和从业人员,组织成立了榆社县古建商会,形成行业合力促进产业发展。

  古建技艺历来是口耳相传,要想成为一名娴熟的古建匠人,需要多年的悉心培养,如今古建师傅年龄普遍偏大,后继乏人。商会成立后,先从培养人才入手,目前已进行了三次集中培训活动。

  2014年12月17日,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县古建商会三家联手,对90余名古建商会会员,就十八大以来党的有关民营经济发展方面的方针政策进行了集中培训。

  2015年4月15日至20日,邀请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工程委员会和人社部教育培训中心三家全国知名机构联合举办了两期古建营造师专项技能培训,古建专家刘大可亲临现场为古建商会200余名会员上课。

  因为组织井然有序、培训成绩斐然,榆社县被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传统文化发展专项基金管委会授予“全国古建营造技术人才培训基地”。

  古建产业投入少收益大,所需工种多,一个专业技师需要两至三名小工打下手,劳务输出带动面大,是实施精准扶贫的有效载体。

  目前榆社县从事古建产业的技术人员为数不少,有彩绘、雕塑、土木技艺等专业人员3000余人,加上小工,在高峰期有5000-7000余人从事这一行业。这两年随着国际国内整体经济下行,榆社县古建产业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滑坡,古建市场形势陡然严峻,各项数据都出现了骤减。

  困难来了不能听任之,新一届县委县政府一班人,高度重视榆社古建产业发展,将其提升到了“精准扶贫”的战略高度,并首先把输出建档立卡贫困农民从事古建产业作为工作的抓手。

  今年开春,政府拨给古建商会20万元,专门用于对从事古建的建档立卡贫困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并分别于2017年2月4日和2月13日先后举办了两期共计14天的“助力脱贫攻坚”农民工彩绘技艺培训,180余名建档立卡贫困农民在田鑫浩达农业有限公司培训基地进行了全封闭培训。培训后,根据农民学员技艺掌握情况与古建商会签订了劳务用工派遣协议。

  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引导下,再加上今年古建市场持续回暖,古建人才纷纷重操旧业,古建产业劳务输出形势好转。

  2017年,已签订合同和在建的项目有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蒙源流影视城项目、江苏省怀安寺慈云禅寺项目、天津蓟县盘山风景旅游区项目、太原迎泽公园彩画项目等50多个。

  资质不高、满足现状、小打小闹、缺乏管理,从而难以形成竞争力,是榆社古建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以榆社县一家规模较大的古建公司为例,旗下拥有各工种专业人才200余人,平均每年有1000万元左右的产值,但由于没有古建筑施工方面的资质,只能挂靠别的公司,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但是,想申请更高一级的资质又谈何容易,前提条件是需要一定规模的办公场所、专业团队和工作人员,并为员工缴纳五险一金,每年公司运营成本在100万元以上,有碍于此,好多包工队都不愿成立公司,这也是榆社古建这块蛋糕迟迟难以做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针对以上困境,政府层面牵头挈领、专家学者出谋划策、行业协会牵线搭桥、新闻媒体积极呼吁、绿色通道特事特办,都不失为行之有效的办法。

  当前,榆社县正在大打一场“精准扶贫”的攻坚战役,榆社古建行业有着特殊的区位优势和别人无法比拟的历史,如何将之做大做强,成为扶贫攻坚战役的一柄“利剑”,是包括政府、专家以及从业者迫切需要考虑和解决的。

  榆社古建业走出了一条不平凡之路,而不平凡之路注定是不平坦的。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