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古建文化

古建文化

非遗绝活|刘晓辰:以径寸之木传古建神韵

中国古建网2024-03-02古建文化古建彩绘名片
古建彩绘红色,古建彩绘名片,古代古建彩绘,非遗绝活|刘晓辰:以径寸之木传古建神韵,古建彩绘红色,古建彩绘名片,古代古建彩绘华夏大地上留存着无数古建筑艺术瑰宝,在我们仰望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时,总会感叹于它的创作者们巧夺天工的技艺。微缩

非遗绝活|刘晓辰:以径寸之木传古建神韵

非遗绝活|刘晓辰:以径寸之木传古建神韵,

  古建彩绘红色,古建彩绘名片,古代古建彩绘华夏大地上留存着无数古建筑艺术瑰宝,在我们仰望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时,总会感叹于它的创作者们巧夺天工的技艺。微缩木雕建筑技艺,就是以古代建筑为蓝本,以各种名贵原木为原料,保留古代建筑独特严谨的布局结构和优雅和谐的文化内涵,体现古代建筑结构的制作技术。“古建王国”山西就有这样一位以制作微缩木雕模型著称的工艺美术大师刘晓辰,多年来扎根故乡山西定襄县宏道镇,匠心研艺,开拓创新,传承祖辈的传统技艺,把“木雕微缩模型”做成了发展前景广阔的文化产业。

  “山西文风数二定,数了定襄数平定,定襄文风数宏道,文化之乡传美名。”宏道镇位于忻定盆地东北边缘定襄、五台和原平三地相交的金三角地带,宏道之名旧时写作“横道”,传说因村前有横亘定襄、五台的大道而得名。清光绪丙子年举人郭岚取其谐音改写为“宏道”,此后一直沿用至今。文化底蕴深厚的宏道镇,孕育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技艺,特别是木雕技艺,400 余年来在这里代代传承,历史上就是有名的“木雕之乡”,刘晓辰创办的晟龙木雕艺术有限公司就位于宏道镇。一进宏道镇村口,就能看见晟龙木雕艺术有限公司的大门,生产基地占地面积约有 20000 余平方米,办公设计楼、大型木雕生产组装车间一应俱全,古建筑模型文化产业旅游园区也正在建设中。

  刘晓辰钟爱和为之奋斗的微缩木雕产业做的风生水起,他为能把这项技艺传承下来做大做强,感到分外自豪。在他的讲述中,这项技艺大有来头,有着悠久的历史,木雕模型技艺源于古代的“烫样”。

  烫样是什么意思呢,在古代大型建筑动工前,先把小模型做出来。比如故宫保存的“样式雷烫样”就是圆明园、颐和园部分建筑动工前的设计模型,通过模型直观地让皇帝对布局和造型进行审阅,同时根据模型计算造价与所花费用。除此之外,“烫样”也可以说古建筑的“立体图纸”,匠人在营造建筑的过程中据此进行施工,几百年来,以烫样为基础,演变到现在成为了古建筑模型制作技艺。

  在华夏大地上众多的古建筑中,雄伟壮观典雅高贵的应县木塔,始终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应县木塔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世界最高木塔,是中国古建筑中的瑰宝,世界木构建筑的典范。如此庞然大物,大小部件若干,却没用一个铁钉子,全部靠着斗拱柱梁镶嵌穿插吻合而成。

  刘晓辰的基地中制作出来的应县木塔,就是完全复原它的结构与技法。刘晓辰随手拿起几个小小的部件,十分熟练地就咬合到一起,“我手里拿的这些部件,就是应县木塔里靠榫卯成型的斗拱部件。”木塔模型完完全全是手工榫卯结构组起来的,而这些榫卯,正是藏在木头里的灵魂。一榫一卯,暗藏玄机,巧妙无比;一转一折,浑然天成,天衣无缝。“把它做好,要精细无比丝毫不差,就这个小榫头,稍稍大一点就把榫眼涨破了,小一点点就拉出来了,必须要恰到好处。”

  刘晓辰手中诞生的应县木塔模型,间架、出廊、屋顶都与原建筑形同无异,就连斗拱等细节也分毫不差,真是处处精致。无论远观还是近看,整个木塔比例适当,不仅构架宏伟、造型完美、巧夺天工,而且坐落稳重、技艺精巧、外观庄严,具有极好的整体性。“做工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质虽贵必不敢省物力!”从选材、榫卯、到组装、抛光的大小近百道工序,每个细节都要精细雕刻,细致打磨,刘晓辰带领的工匠们就是这样,以匠心传东方之美,以匠魂承东方之韵,让一榫一卯之间,展现远古先辈的生活智慧,一转一折之际,彰显传统木艺的古典美学。

  工匠们手中诞生的一件件古建筑微缩模型,用独特的魅力和神秘的技艺展示着我国古代建筑的辉煌成就。特别是应县木塔,这款是爆款产品,受到了市场和大众的认可与欢迎,微缩应县木塔,玲珑秀气,刚柔相济,结构非常精巧。“应县木塔的实物,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个巅峰之作,我们做这个模型,就是传承实物的制作方法和古代的传统技艺。”说起应县木塔木模从研发到定型,刘晓辰有话要说,这在他的创业路上,有着非凡的意义,“最开始是爱好,喜欢飞檐挑角的应县木塔,想把它做成缩小版的,没想到,却开启了广阔的产业发展之路。”

  刘晓辰 1973 年出生在宏道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当年父母对于刘晓辰的希望就是考上理想的学校,风风光光的变为城里人,但刘晓辰从小就喜欢雕刻,16 岁那年,中学一毕业,就跟随舅舅学起了木匠和雕刻,舅舅的木工手艺在当地远近闻名,学徒众多,原以为晓辰只是一时兴起跟着玩玩,没想到他能吃苦有毅力,手巧还悟性高,一般人需要三年学会的技艺,他三个月甚至半个月就可以学成而且又快又好。19 岁那年,舅舅承揽了临汾后土庙戏台模型的制作,舅舅带领他一道完成了这个模型,他第一次被古建筑模型的奇特震撼了。

  刘晓辰从心底里爱上了这个行业,他购买了许多关于雕刻和建筑方面的书籍,在学习古代建筑知识的过程中,萌发了自己动手制作大同九龙壁木雕模型的想法,说干就干,经过数月的辛苦,九龙壁即将成型,他的内心很是兴奋。然而,快完工的模型在此时却出了问题,因为自己捡的木头没有经过烘干从而变形和裂缝,他不甘心失败,找到老木工咨询请教,解决了排干木头水分的问题,终于做成了“九龙壁”微缩模型,这让他感到特别欣慰。

  于是,刘晓辰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改制工具上,生产工具自动化,模型零件标准化,大大提高了效率,经过几个月的时间,10 个应县木塔顺利完工了。就是这一改变,为他古建筑木雕模型产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95 年,22 岁的刘晓辰创办了自己的木雕厂,后来发展成现在的山西晟龙木雕模型艺术有限公司。“制作模型的机器,都是自己研制做出来,像现在做的应县木塔,光服务它的机器就有两百多台,都是专用特定的。这样的话,产品质量有保证,劳动生产率也翻了好几倍,推向市场就不成问题了。”

  木雕微缩模型历史悠久,备受许多著名工艺美术大师青睐,大师作品层出不穷,但是很少有人将木雕微缩模型作为一门专门技艺进行产品开发,在制作上更是无法批量生产,无法将其作为产业化来开发。而在刘晓辰的手中,经过多年的苦心探索和艰辛研究,创新研发了一整套古建筑机械加工的机器和技术,使得这一古老的传统工艺变腐朽为神奇,实现了一次木雕加工的工艺革命。

  刘晓辰的企业不仅成为了当地文化产业的龙头,同时,也为周边村里的村民创造了就业机会。为了将从未接触过工艺美术的农村剩余劳力在较短的时间培训成为技术骨干,刘晓辰用科学方法把制作木雕模型工艺品的工序细致分割,分解不同流程的技艺要领,村民们根据自身的特点适合做什么,就学哪一道工序。从庄稼人成为一个从事工艺美术的技术人员,只需经过三个星期左右的培训基本就能上岗成为其中某一环节的技术骨干。“以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走进木雕生产的艺术殿堂,在这里找到了幸福感。”

  山西是古代建筑的艺术宝库,不可移动的文物非常多,在行内被称为“大木作”,将这些文物按比例缩小则为“小木作”。在新型的社会环境下,古建筑模型怎样开发才能走向市场?

  刘晓辰多方调研,把产品从三个方向上进行突破,一是创意研发旅游纪念品。批量制作应县木塔、永济鹳雀楼、太原双塔、杭州雷峰塔、湖南岳阳楼等具有地标性的建筑微缩模型工艺品,通过市场走向全国;二是瞄准博物馆、展览馆等特殊市场。以现代审美观念将传统的“立体图纸”与新型的博物馆、展览馆功能相结合,使古建微缩木雕模型在各类文化场所大放异彩;三是在大学建筑系推广木作模型为教具。

  遵循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修建模式,将立体剖面、细部结构生动鲜活的一一呈现,与吉林建筑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省内外 10 余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刘晓辰本人还被聘为山西大学等高校的客座教授。凭着敏锐的专业洞察力和对市场的精准把控,以及对工艺的不断创新,刘晓辰带领的晟龙木雕成为全国首屈一指的木雕古建筑模型生产基地。

  他们的作品“五台胜境”入选上海世博会,“应县木塔”先后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博览会和中国美术精品博览会上获得金奖,建厂以来所获的荣誉和奖项数不胜数。2018 年以来还陆续承揽制作了中国科学技术馆《榫卯的魅力》、中国建筑科技馆《古代建筑馆》、国家大剧院、中国契丹博物馆等国家级文化项目实木模型的设计制作,在业界的专业水准上缔造了一个新的高度。“小木作”做出了大文章。

很赞哦!